穿透底层逻辑,深度认识保险的基本价值

发布于: 雪球转发:13回复:32喜欢:53

这篇文章的价值极高,一直以来社会上有很多对于保险业的偏见,这种偏见必须从保险的行业基本逻辑去认识才有可能纠正。我因为时间原因,一直想写但是都没写成,今天节假日随手写写,一不小心就把我脑海中的框架写出来了。尽管在表述上有瑕疵,个人认为还是可以推荐给保险工业人员及对购买保险、投资保险感兴趣的人一起交流。

我们面临不同的风险,风险需要被保险才行。为了理解保险,我们从一个模型开始。

十支船队出发淘宝,每只投资1000万,返航后可以收益1亿,每支船队都有50%的可能性回不来。现在有10个人,1亿资金,每个人,每一轮投资本金分别是1000万,一起玩这个投资——收益的游戏。投资结束后,清点每个投资人手里的现金,当本金亏光后,退出游戏。游戏循环进行。

这个游戏整体看是对投资人非常有益的,每一轮下来投资收益为4个亿,平均每个人的投资收益是4000万。

如果可以自由投资的话,我绝对不会拿1000万去押注一个船队,否则每一轮我都有一半的可能性永远退出这个盈利丰厚的游戏,我肯定选择每个船队投资100万,这样每一轮我的收益预期都是4000万。

这是通过投资策略分摊风险,把原本的一个风险事件变为无风险事件。

现在游戏变了,要求每个人每次都只能投资一个船。那么有两种选择:第一,大家自己玩自己的,自己的投资自己兜底,那么预期每个人最后都会被淘汰,第二,大家拿到收益后,每个人都把自己的收益全部拿出来,然后十个人平均分,每个人手里都会分到5000万,扣除本金1000万,收益为4000万,不管自己做任何选择,收益都是稳定的。

理性的人一定会选择后面的方案。

但是问题来了,这十个人彼此不认识,彼此的投资结果大家都不知道,每个人都有动机称自己投资的船队没有回来,这样可以分配投资盈利者的财富。

为了解决问题,需要一个人来负责监督每个人的投资收益,收钱,分配收益,保证每个人最后在清算之前手里都是5000万。

这个人的名字叫做保险公司。

保险公司干这个事情的时候是有经营费用的,比如打电话,坐车,汇款、员工工资等等,这就是经营费用。打个比方说500万。

保险公司拿到投资者的全部回报5亿,在分配之前可以通过投资债券、大额存款等获取收益为2000万。

那么算下来保险公司需要对这十个人每个人收取费用为150万。

当然保险公司经营是需要投资的,投资者也要求有投资收益,比如说这十个人要求负责公证的保险公司有牌照,有强大的注册资金,比如说10亿,这样可以对理论上的理赔金额5亿,提供双倍覆盖。

那么保险公司要求一年收益为1000万的时候,保险公司就需要对这十个人每个人收取费用为250万。

现在把模型变一变,游戏每次结束的时候,能够回来的船队不一定是5支,而是4、5、6三种可能性。

这个游戏中,十个游资参与者的要求是把游戏的风险给覆盖,保证自己能够盈利,并且永远参与下一轮游戏。毕竟当重大风险不幸(而必然)发生在一个人身上的时候,这个沉重的打击可以让他永远无法参与下一轮游戏。

保险公司为了自己的利益,它就按照最差的情况进行收费,即要求每个投资者在获取回报后钱直接打到保险公司账户上,投资者你也不用管你买的投资的船队到底回来没有。反正保险公司承诺,每一轮投资,都给投资者分配4000万现金。

这里它是按照只有4支船队回来,共计4亿,每个人可以分4000万,扣除1000万本金,还有3000万收益。

这里面其实就是一个保险运行的模型,参与者包括投保方、保险公司和理赔方,表面看,十个投资者让渡了部分经济利益,但是换取了更稳定的模型,这个模型可以把投资者的利益最大化,这个最大化指的是长期、整体的视角,在短期内或者对特定的个体,它的利益可能是受损的。这就是很多人认为保险公司的骗子的根本原因:你的付出和收获并不对等,或者说绝大多数时候是不对等的,要不赚了,要不赔了,只有通过这种局部的,短期的不公平,才能实现整体的,长期的公平。

从经济学的原理来说,保险的价值在于通过缴纳保费换取未来财务情况的确定性。这里举个不恰当的案例,你给黑社会交保护费,给郭佳叫谁,他们一样给你提供某种保护或者服务。这是一样的,但保险会更好,因为他们是纯消费的,而保险是有投资价值的。

这也是保险和社保的区别,表面看社保是非盈利性的,对投保人更友好,但是保险公司一方面提供的保障服务更多,更友好(社保是一般性保障),而且在市场经济的压力下,其盈利能力更好,其投资收益部分返还给了投保者,这就是预定利率。当然,商业保险公司的经营效率会更高。

关于保险公司的盈利问题,我们回到上面的模型,包含三个方面:死差(发生概率)、费差和利差。比如保险公司是按照最差的只有4支船队返航进行保费定价,但是最后有6支船队回来了,这个发生概率的差为保险公司带来的收益就是死差。公司预期经营费用是500万,最后只花了200万,多吃来的300万就是费差。保险公司认为投资收益只有2000万,最后赚了3000万,这多出来的1000万就是利差。

我们也可以理解保险公司产品的定价机制了:发生概率、经营费用和投资收益。

传统寿险公司主要是赚取利差,因为保单时间很长,投资收益是复利的,而财险主要是死差。但是我们的投资环境长期看是一个利率不断下降,保险公司主要投资国债的。所以在利源结构上,寿险公司怎么保持利差就是很大的挑战,我们说的另类投资、缩小资产负债久期都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资本市场认为这个利差是一种风险,未来不一定能兑现,所以给传统寿险公司的估值都不高。友邦估值高是因为它的利源结构中利差的占比极低,那么未来的收益确定性很强。

但是我们想一下,利差部分,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一部分是可以通过降价或者分红返还给投资者的,对于友邦,它的利润结构中利差占比较低,那么就意味着它的死差和费差一定较高,人话就是说友邦的产品很贵,性价比不高。

这里其实还可以得出一个很有意思的结论:传统保险公司的利润结构中,死差的占比较低,死差是什么?就是发生概率啊。所以面对理赔,保险公司非常乐意赔偿。因为它赚钱根本就不指望能少赔几单。

那么为什么很多人有一种保险公司“这也不赔,那也不赔”的感觉呢?这是因为绝大多数人投保者和大多数代理人都不会,或者没有能力去理解保险的条款。卖的人糊里糊涂,买的人莫名其妙,觉得都能赔,最后不符合条款,所以无法理赔。

当然,从传播学的角度,1万人申请理赔,9999人获得了理赔,这些人不会去给保险公司送一副锦旗,但是没有获得理赔的人会拿着大喇叭沿着大街叫唤,中国的法律对此类事件中保险公司的保护又很弱,那么,就在所难免了。

我们就记住一句话:保险公司根本不在乎理赔多少,它在乎的是是不是符合理赔标准。

很多人觉得两个保险产品明明保障内容一样,但是价格不同,其实很多时候就出在条款细节上面。

偏偏中国的国情,对销售有点看不起,经常有人说,大富翁啊,我不是不买保险,实在是找不到高素质的保险代理人给我服务。我说,好,那我现在做你的保险顾问,你愿意给多少服务费?对方又就说话了。

这就是症结。高品质的服务,需要高素质的人才,高素质的人才需要高薪,高薪意味着产品价格较高,但是你又不愿意为服务付费,那么你想要高品质服务?只能梦里了。

同样的道理,中国平安也在追求和友邦同样的利源结构,区别是友邦靠的是高能力的代理人,中国平安靠的是高能力的代理人+高品质的健康服务。但是很多很多很多(这里说三次)把中国平安提供的医疗服务价值当0看,得出中国平安的产品好贵啊,这样的结论。


现在我们明白了保险的基础知识后,有几个结论就要说一下:如果想要好的服务,就有有付费的意识;尽量在身体健康的时候投保;投保时候一定要自己看条款;一定要如实健康告知;如果想要性价比高的保险,要不自己花时间研究条款,要不找个顾问咨询。如果要给父母买保险,一定要注意时间,很多保险过了55周岁就不能购买了。

毕竟,保险是用来保“险”的,谁不希望跳伞的时候自己的降落伞质量过得硬呢?

说一个小结论:目前香港保险公司的绝大多数产品非常贵,而且可能涉及违规(违规不违规不知道,因为监管不到),后续理赔可能会很麻烦,这里涉及到全方面的比较,包括条款,预定利率、理赔难度以及监管等愿意,限于篇幅,这里不展开,有希望去港澳台买的,自己去就是了,没关系的。

目前看,对于保障性产品,市场竞争已经极其激烈,一篇红海中还是很容易找到性价比高的产品,这几年,有远见的保险公司可以布局新的产品,典型的有保险+金融,保险+养老,保险+医疗。养老这块,太保、泰康都做的不错,中国平安也在追赶。但是保险+医疗这块,目前看只有中国平安推出了有效的产品,当然也有许多遗憾,主要是线下医疗服务这块还跟不上,这个和医疗的属性有关系,医疗体系的建设花钱多,发展慢,见效慢,风险大,监管严,非常不容易。考虑到我国长期看优质医疗资源都是稀缺的,所以我对中国平安的发展很有信心。

怎么给它的健康服务估值,以及你是不是需要这个服务,就是另外的话题了。比如我,经济能力一般,目前我追求的还是高性价比的保障,而医疗服务和养老服务这一块,还顾不上。以后有了经济能力,肯定是要补上的。

最后说两个点。第一、在开头的模型中,很多人担心,保险公司会在十个投资人的协调中作弊,比如夸大自己的经营费用,隐瞒自己的投资收益,采取过分苛刻的风险发生概率,等等。

这个其实不用担心,第一,我们有全球最严格的保险监管体制,我说的不是之一,而是最严,第二,相信市场经济的规律,在世界保险业中,因为保险公司过激导致企业亏损不少,因为太保守为自己积累大量财富有,但是很少。

第二,关于保险公司的社会价值。

对于个人来说,社保提供的保障是对很多人是不足的,商业保险公司把这个缺口给补上了。保险为个人提供了强大的金融工具,为其安排自己的死亡、疾病、残疾、退休、财富传承等诸多财务目标提供了可能性。商业保险通过设置受益人也为家庭,包括子女、父母等亲属,提供了财务保护。

对于社会来说。一方面,现代社会没有人怀疑社保的价值,它是社会的稳定器。保险公司其实也发挥同样的作用,区别是社保是普惠性质的,保险公司的针对中高端客户的。商业保险发达的国家,社会稳定性也会更强。另一方面,保险公司收取保费后会进行投资,这是社会资本的重要来源。

概括起来讲,我们需要保险,于是保险就产生了,使用商业保险的形式又更高的效率,于是,商业保险出现了。商业保险通过市场化的运作方式,使得社会稳定,促进了社会生产发展,个人及其家庭规避了重大风险事件打击,并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政府的社会保障压力。有风险的地方就会有保险,保险终究是一个为消费者需求服务的商品。

保险实现了投保者,股东、政府的三方共赢,如果你认可服务和风险对冲也是有价值的话。

我的微信公众号:股海沉思,欢迎关注,一起聊投资。 @今日话题   @雪球达人秀   @中国平安   @平安银行   $中国平安(SH601318)$   $中国太保(SH601601)$   $新华保险(SH601336)$   #港股全线走低多板块大跌#  

精彩讨论

江湖达人2021-09-20 23:02

很多人觉得保险是毒瘤,我也只能在内心里面为其感到悲哀!当今社会风险无处不在,风险伴随着每个人的身体、生活、工作、经济、生活、物质、衣食住行及一生,风险不会消失,有风险就会有保险,因为保险是转移风险的最佳选择!不否认当前的平安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还是那句,平安是主动改革,主动在做正确的改革,改革的路虽然艰难,但改革才有胜利的希望,况且还是主动改革。保险要从一种产品变化成一种服务,这是多么正确的道路!

弱水三干只取一瓢2021-09-21 06:04

哈哈投保容易理赔难,不信试试看?否则平安老总每年几千万年薪哪来?

全部讨论

2021-09-20 23:02

很多人觉得保险是毒瘤,我也只能在内心里面为其感到悲哀!当今社会风险无处不在,风险伴随着每个人的身体、生活、工作、经济、生活、物质、衣食住行及一生,风险不会消失,有风险就会有保险,因为保险是转移风险的最佳选择!不否认当前的平安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还是那句,平安是主动改革,主动在做正确的改革,改革的路虽然艰难,但改革才有胜利的希望,况且还是主动改革。保险要从一种产品变化成一种服务,这是多么正确的道路!

哈哈投保容易理赔难,不信试试看?否则平安老总每年几千万年薪哪来?

2021-09-21 10:49

自作聪明拉黑

2021-09-21 06:17

保险公司的商业逻辑

2021-09-21 10:46

很多人不是不想买保险,是被以前的模式坑怕了,导致踌躇不前。周围现成的例子多的很,受益的没怎么见,不满意的到处都是

2021-10-25 14:50

作者写了这么多就一个词:概率论中的【大数定理】。保险的价值是无可争辩的,保险的价值 不等于 保险股的价值。大家不要偷换概念。

2021-09-21 20:52

当然在乎理赔多少,因为直接关系到利润。只是在乎不能作为不陪的理由,保险公司把信誉作为生命,信誉至上。

2021-09-21 20:38

上没上杠杆?

2021-09-21 16:14

不同人对保险的认知差别太大,有人根深蒂固地认为老子花了钱一定是要有所得的,而保险不具备花钱就能买到实惠的属性,所以这部分人就打心底觉得保险是骗局。保险公司确实是个稳赚不赔的行业,但赚钱靠的是大群体中微小的概率偏差。但这种概率算法不适用于个人,个体中一旦发生意外那就是100%的概率,拿群体概率去赌个人生活中一定不会出现的事件,并不妥当。另外对于保险,个人认为只是一种意外情况下的特殊保障机制,这种机制有它自身的规则,如果不懂就买,可能并不是对自己的绝对负责,这跟看别人吹嘘哪支股票稳赚不赔就立刻下注的行为,本质上没有什么区别。个人浅显愚见,理性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