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抱团股”事件的反思看当前银行、地产和保险的重大配置机会

发布于: 雪球转发:122回复:174喜欢:358

春夏秋冬,潮起潮落,一代抱团一代神。

每个股票疯涨的背后都有人财务自由,有人一战成名,而每个股票暴跌的时候都有人损失惨重,有人妻离子散,有人一蹶不振,只是后面一种情况的参与者鲜为人知。

关于抱团股,招商证券有一篇注明的研报"A股4次著名"抱团"事件启示录",这里把其中的一些阅读体会和大家分享。


2006年以来,以公募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逐渐崛起为A股的非常重要的一股力量。机构投资者通常拥有相似的决策框架、考核机制、信息渠道、行为模式,导致A股在2007年以后出现过4次非常著名的"抱团"。而每一次"抱团"的切换,成为决胜相对收益的关键契机。

按照我们的定义,持续加仓并持有一个板块接近至超过30%,视为"抱团"。类似的情况发生过四次,分别是:2007Q1-2010Q1 抱团金融 持续13个季度;2009Q3-2012Q3 第一次消费抱团 持续13个季度;2013Q1-2016Q1 抱团信息科技 持续13个季度;2016Q1-当前 第二次消费抱团 已经持续了13个季度;但如果从2017Q1算正式开始抱团,目前只持续了10个季度。

而从2019年开始到现在,以消费、科技和医药为代表的的"赛道股"也出现了一次抱团行情,这就是第五次了。

其中的核心观点还有:

⚑ 由于机构投资者具有定期业绩考核机制、排名压力、产品发行运作机制以及相似的真·价值投资理念,导致机构投资者总是会识别发现业绩增速最高的板块并逐渐调整到集中持股,是"抱团"出现的主要原因。

⚑ 每个板块的业绩推动自有其原因和逻辑,货币超发和信贷放量时金融板块业绩改善并大幅回升的动力;通胀升温是消费板块业绩大幅改善的动力;新技术和并购趋势是信息科技板块业绩大幅改善的动力。

⚑ 每次抱团真正瓦解前,会有1-2次假摔,但之后评估了业绩趋势后又会重新抱团,并比上一次更加坚定,因此,抱团板块的超额收益每一次假摔后都是加速上行的。

⚑ 抱团到了后期,给了很多投资者以"该板块永远会涨,永远会跑赢"的信念。这种信念,会以在后面不同的简单明了上口的概念体现。每当基于信念的投资理念超出了业绩的范畴,很容易让投资者麻木而对出现的变化视而不见。"躺着赚钱这么简单为什么要调仓?"这种理念也会让在抱团最后减持的投资者痛苦不已,如果跑会不会又会重新抱回来?如果不跑大家都在跑怎么办。

⚑ 抱团问题成为投资者永远面对的难题。对于率先重仓抱团板块而成功的基金产品管理人而言,这种两难体现在,要不要减仓?会不会前功尽弃?当然这是快乐的烦恼,但更麻烦一点的我们称之为"明星两难",简而言之,越想要业绩好,就越要重仓那个抱团板块,而且必须最坚定最持久,但是越坚定也就越难在风格和行业发生变化时,进行适时的调整。

⚑ 抱团过程中会出现经典的"抱团-申购-买入抱团板块-抱团板块继续跑赢-吸引更多存量资金加入抱团"这个正反馈,这种经典正反馈会总引发估值溢价,但往往溢价出现这一波行情是最精彩的一波。

⚑ 每次抱团瓦解的根本原因是因为出现了业绩更好的板块,所以,不要被虚妄的概念所蒙蔽,找到那个最强业绩板块,并重仓它。而比找到业绩更好的板块更重要的找到驱动业绩变化的中观和宏观变量。

那么我直接说结论:

第一,所谓机构化并不会导致市场更有效,因为机构化的同时很有可能出现机构散户化,况且由于业绩考虑和薪酬机制的原因,机构,其实更容易做出非理智行为,这和能力无关。中美两国市场的定价效率比较中,我并不认为美国的市场更有效率。


第二,业绩好的资产会出现"抱团",所以持有优质的资产,没有涨不要急,会轮到你的,但是"抱团"的出现光有业绩是不够的,还必须有催化剂,有业绩大幅度增加的市场预期。

第三,抱团行情不会轻易瓦解,但是具体什么时候瓦解又是难以预料的。

第四,很难有基金可以持续排名靠前。

第五,消费行业出现抱团的频率非常高,在一个国家的科技实力不足以引领世界的时候,消费行业很容易出现泡沫化,这意味着持有消费品行业的股票可以耐心等泡沫,而且消费品行业的合理估值应该比一般性行业更高一些。

业绩驱动和价值驱动尽管很多时候看起来是一样的,其实是两种的思维模式。

目前看市场,贵州茅台五粮液的业绩都一般,没什么亮点,这就无法实现基金的"超额收益"目标,二三线的白酒业绩就更差一些,我觉得白酒的突破点应该在苏酒上面,洋河今世缘的业绩值得期待。

一方面白酒的业绩不再性感、估值比较高,另一方面相关的基金发行了很多,后面还需要建仓,市场的流通筹码已经不多了,我判断白酒的行情时间不长了,但是有可能再冲一波,这种可能性会不会发生,不知道。君子不立危墙之下,智者是时候离开了。

我们再看原文中一段非常经典的论述:

和2007年一样,估值已经给脱离了地心引力,只要估值能够突破原来的区间限制,再给多少倍已经不重要了。所以,当时的中证信息指数和创业板指估值都是夸张的100倍以上。不过奇怪的时,2014年还有人讨论创业板是不是贵了,2015年就没人讨论了。但是,还是得给估值啊,因此,这个时候,最受欢迎的估值方法是对标估值法,就是美国同行业的公司市值是多少,那么这家A股市值只能高不能低。而且当时也是卖方分析师最高光时刻了,推啥涨啥。

总之,2015年是非常奇怪的一年,各种现象光怪陆离但是身处其中的人们并没有人觉得奇怪。因此,作为投资者时刻都要问自己问题,有没有对于本来应该奇怪的现象反而麻木了?如果有的话,很可能意味着某种风险正在聚集。

遗憾的是这篇文章写于2019年7月份,当时作者明确指出,消费股估值已经在高位,而且很多人断言,茅台破1000就是抱团末期,从2019年7月份至今,消费股更是走出了一波超级行情,茅台最高点2150元,市场上再也听不到说茅台"贵了"的声音。

更加遗憾的是我在19年5月份就认为消费股高估并开始调仓进去保险,完美错过整个大牛市。


这里面不是研究价值的能力问题,而是我对投资市场本身的规律认知存在严重缺陷。

坚持老方法,我一样可以实现财务自由,但是如果能做出修正,我会获得更快地进步。

所以我在2021年1月1号在微信公众号上面发了一篇文章,题目是《读懂这篇文章,你的投资收益能翻倍!》深度分析了2019和2020年市场给我的深重教训,并对自己的交易系统做出修正。

而最近发生的两个有趣事情,一个是平安。1月8日,中国金融界的"双十一"年度盛会——"平安18节"迎来爆点日,截至当日16点实现单日成交额达1817亿元,同比增长超过21%;自"平安18节"活动上线以来,截止1月8日已累计实现成交金额2.18万亿,同比去年"108财神节"增长28.23%。其中最受欢迎的爆款的产品是天天成长C,截止1月7日已累计实现成交金额3309亿。

2.18!万!亿!

另一个是万科。2020年12月销售额为1015亿,全年为7041亿,据万科2021年目标与行动大会最新消息:

万科2021提出了几大核心目标,其中包括:(1)销售规模7900亿,回款率95%;(2)2021年归母净利润500亿;(3)投资规模超过2000亿;(4)三道红线回归绿档。

抱团股的风会逆转吗?

我的微信公众号:股海沉思,欢迎关注,一起聊投资! @今日话题    @雪球达人秀    $中国平安(SH601318)$   $贵州茅台(SH600519)$   $万科A(SZ000002)$  

全部讨论

2021-01-09 23:40

银行地产里也有抱团股,银行招行宁波杭州,地产龙湖,还有一大票的物业股,都涨到天上去了。

2021-01-09 23:10

每次抱团瓦解的根本原因是因为出现了业绩更好的板块,所以,不要被虚妄的概念所蒙蔽,找到那个最强业绩板块,并重仓它。而比找到业绩更好的板块更重要的找到驱动业绩变化的中观和宏观变量。

2021-01-09 23:02

点赞!水往低处流,时间早晚的问题。

2021-01-10 10:22

抱团股涨的越高时间越长 银保地压的越久 将来转折就会越猛 到时拿着银保地的决不可轻易下车

2021-01-13 09:25

太啰嗦了,其实就是受限制于持有单个个股的市值不能占本基金总额的10%,所以就联合抱团坐庄,拉出够大的盈利空间就可以派发了,和以前私人庄拿银行的钱或者小圈子集资坐庄区别不大

2021-01-10 07:06

这篇写于19年的文章没错呀,19年下半年,经济形势好转,银行利率开始慢慢提升,当然要放弃消费,转向周期。哪知20年初y情一来,各国撒钱,直接反转,线多低息买确定性,消费又又又香了。

现在的抱团股都是几千亿,上万亿市值。一旦瓦解,必将对指冲击很大,没有抱团的股咱们没有足够的安全垫应对这种冲击

2021-01-10 21:17

我就不信超过银行定期存款的无风险分红的公司资本不要……

2021-01-09 23:33

警惕低估值陷阱,重负债,未来行业萎缩。

2021-01-13 09:19

价值投资,垃圾公司越来越没人买了,以后就不是啥公司都能上市圈钱了,好公司股价越来越贵,散户买不起玩不起就对了,学学发达国家都买基金吧,散户老百姓还是好好生活,赚钱的事情交给基金就行了,少了好多烦恼,多了好多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