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寒冬将至,你的资产保值了吗?

发布于: 雪球转发:5回复:5喜欢:36

经济寒冬将至,你的资产保值了吗?

文:大富翁,微信公众号:贫民窟的大富翁。这是一篇我作为股民对经济现象的一个思考,是典型的闭门造车。大家可以放松一下,以消遣的心态阅读。

经济发展全过程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他们互相联系、互相制约,共同组成经济的一个循环,当四个环节之间出现不协调的时候经济就会出现问题,发生经济危机。当四个部分良性循环的时候,经济就会蒸蒸日上。

一、经济危机的诞生

生产就是人们的生产活动,是人们利用生产工具改变自然物质一适合自己需要的过程。分配是指对于已经生产出来的产品的分配,具体又分为生产资料的分配和消费资料的分配。交换是人们互相交换劳动和劳动产品的过程;在存在社会分工和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条件下,它通常采取商品交换的形式。消费也分两种,即个人消费和生产消费。

在社会生产过程中,生产居于支配地位,它起着决定的和主导的作用。一定的生产决定着一定的分配、交换和消费,以及这些不同要素相互间的一定的关系。另一方面,分配、交换和消费也反过来影响生产,制约着生产发展的速度和规模。也就是说,它们之间是一种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生产对分配、交换和消费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生产决定着分配、交换和消费的对象和方式。如果没有生产,自然就不可能有什么分配、交换和消费。随着生产的发展,被用来分配、交换和消费的产品的品种和数量也会越来越多,同时分配、交换和消费的方式也要相应地发生这样或那样的变化。

第二,生产的性质决定着分配、交换和消费的社会性质。例如,资本主义的生产是剩余价值生产,因此,就决定了工人阶级所创造的劳动产品的大部分被资本家无偿占有,而工人自己所得到的则只是产品中的一小部分。注意,这是一定会发生的,资本是逐利的,复利的,而劳动则是一定程度的盲目,线性的。

资本主义的交换过程,乃是剩余价值的实现过程,它完全服从于资本家赚钱的目的。如果不能赚钱,那么生产活动就不会发生或者持续。

至于资本主义的消费,是和生产方式想适应的。资本家所以能够那样骄奢淫逸、挥霍浪费,这是由于他们掌握了生产资料,并通过生产对工人进行残酷剥削的结果。而工人的消费,表面上看来好象是纯粹属于工人个人的事情,其实不然,工人吃饭、穿衣乃是为了维持劳动力的再生产,给资本家提供继续剥削的对象。因此,这种消费完全资本主义性质的。

这里出现第一个注意点,那就是因为资本的无情逐利,在资本主义的金字塔结构中,大部分人注定是被剥削的地位,只有少部分人可以利用资本发挥价值,我不想用寄生这个词语,因为我认为资本在生产中是实实在在有重大作用的。

分配、交换和消费固然从根本上说是由生产决定的,但是,它们反过来影响生产的发展。而且,从一定的意义上说,分配、交换和消费也决定生产。

以消费为例,第一,从一定意义上说,没有消费,也不可能有生产。只有在消费中,产品才成为现实的产品。例如,一条铁路,虽已修成,但如果没有通车,不被消费和使用,那它就只是一条可能的铁路,还不是一条现实的铁路。不仅如此,消费还不断地创造着新的需要,从而为生产不断地创造着前提。

第二,消费影响生产发展的速度。例如,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由于广大劳动人民的消费被限制在非常狭小的范围以内,这就使得资本主义的扩大再生产同劳动人民的有限消费之间形成日益尖锐的矛盾,结果使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速度越来越趋于缓慢。

我们说在盛世的时候就会出现奢靡,这个时候出现的泡沫我认为是合理的,很多奢侈品的出现开始摆脱其使用价值,原因就是出现了一部分群体,其经济实力超出了其基本的需求,通俗的理解就是赚的比花的多。

只要采取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就必然出现生产和消费的不协调,这种不协调就是因为有消费能力的是少部分资本家,而大量的生产者在经济成果的分配中处于劣势地位,最终会消费不足,现代科技的发展几乎不可能出现生产不足的情况,只有有消费需求的劳动者的消费能力和资本价值增值需要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出现经济危机。

在农业时代遇到天灾人害的时候可能会出现生产不足引起的经济危机,但是现代社会大规模的经济危机已经摆脱了这种可能性。

所以说经济危机的表现就是商品积压、卖不出去,社会的有效需求不足,最后这种消费的萎靡传递到生产端,出现大量工厂关门,工人失业,出现大量的烂账坏账进而影响到金融领域,最后反映在货币和数字上面的经济危机其本质是有效需求不足或者不能释放,有效生产不足或者说生产过剩。

真实的财富是商品和服务,货币是财富的形象化指代,所以金融危机的根源在于经济危机,我这里讲的是封闭经济体,对于交互性经济体其金融危机发生的原因更具有复杂性。

这是由市场经济的本质决定的,不可避免,一定会周期性的出现。

二、经济危机的应对

我们明白了经济危机发生的根源和过程,那么宏观经济是怎么应对呢?

有三种可能性,第一种就是去产能,消化过剩的产能,使得消费和生产相匹配,去产能的方式多种多样,其本质是高成本的生产力要去掉,留下具有比较竞争优势的企业,第二种是促进消费,这种一般采取金融手段,也就是通货膨胀,降低利率,逼着你去消费。注意这种刺激不是去刺激生产,我们说放水放水其实是通过通胀的方式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间接降低了当期的消费成本,如果一项政策出来消费端没反应,生产端加足马力,那么一定会更严重。

经济的发展就像人的身体,一定要平衡,切不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你看到广大工厂纷纷关门去降低贷款帮助他们继续生产只会造成劣质产能无法退出,市场的症结进一步加剧,而不是解决。

讲个粗俗的比喻,一个人消化系统出问题了,拉不出来很难受,你为了让他增强体质给他海吃海喝,不是要他撑死吗?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于国家宏观调控采取了通货膨胀政策及其他措施,致使各主要市场经济国家在经济危机中出现了生产停滞与通货膨胀同时并存的现象。

最后一种就是在改变分配环节,这一般会带来地区动荡甚至以战争的形式出现。

三、如何保值?

作为普通人应该如何保值呢?

核心有两个,要不持有生产端具有竞争优势的资产,其占据生产领域稀缺资源,具有抗通胀的能力,可以在经济危机的环境中保持自己的生命力,甚至持续提供现金流,要不在消费端持有稀缺性的,具有长期价值的资产。

典型的比如黄金、盛世持古董,乱世拿黄金,在经济危机的初期一般出现大量的资产价格下跌可以择机购买优质的资产,比如长江电力这样的公用事业股、贵州茅台这样的稀缺资源股,我们要相信经济危机只是经济周期的一个环节,一定会过去。另外要注意的是,在经济危机的时候一定不要加杠杆,必须持有一定的现金,即使通胀也在所不惜,谁也不知道经济危机会持续多久。

核心就是三点:优质,代表更好的效率;稀缺,代表在存量经济中有更强的话语权,可以要求更大的财富份额;现金流,保命。

四、完美的商业模式

好的商业模式一定是社会价值、股东价值和商业价值的三合一,协调发展。

一个产品或服务,其社会价值是基础,有了这个价值才有可能创造财富,企业才能够生存下来,有了社会价值这个基础,还需要有股东价值,因为资本有利可图才会去继续做下去,才会迭代技术,不然一定要失败的,典型的比如小黄车等前两年流行一时的各种“共享”概念,社会价值显然是很大的,大家也乐于褥羊毛,但是找不到好的盈利模式,变现太难了,股东不赚钱,自然是不可持续的,注定了最后是一地鸡毛。

有了社会价值和股东价值就够了吗?不见得,你还得有商业价值,我把这个商业价值理解为企业在市场经济激烈竞争中活下去,甚至发展壮大的,这就是商业竞争力。比如我知道中国平安每年卖保险赚了很多钱,我也去开个公司去卖保险,这可行吗?这个就是商业价值了。

寻找具备良好商业模式的资产,以合理价格持有,定能安然度过经济的寒冬。@今日话题 @雪球达人秀 $中国平安(SH601318)$ $长江电力(SH600900)$ $贵州茅台(SH600519)$

全部讨论

2019-08-19 02:42

抄书吗

2019-08-19 02:37

(ᵒ̤̑ ₀̑ ᵒ̤̑) OMG!

2019-08-19 00:03

前面为啥一直强调资本主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