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个!一半以上都是万亿城市的省份,即将出现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E君说

尽管江苏的增长势头强劲,但根据以往的经济规律,广东在下半年通常会加快发展步伐,因此江苏要想超过广东,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但从长远的大趋势来看,江苏追赶广东的步伐正在加快,这个35年一遇的大变局已经不远。

01

五月份,全国31个省份的“一季报”陆续出炉,整体基调是稳中有升,达到预期。

首先是全国数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一季度我国GDP为296299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3%,超过了年初公布的全年5%的经济增速目标。

具体到各省份,吉林、江苏、重庆、浙江、湖北、四川、北京、山东、内蒙古、甘肃、福建、宁夏、河北、新疆、贵州、辽宁增速高于全国线。

31个省中有16个高于平均水平,正好超过一半,算是个好兆头。

另外还有天津也和全国增速持平。

细看的话,这个季度的数据看点和话题不少,比如吉林一个东北省份以6.5%的增速成为了全国第1,颠覆了很多人的想象;又比如在吉林之后,重庆以6.2%的增速并列第2,一东北一西南,除了三线建设时期,中国经济发展可能从未如此平衡过。

不过,最值得期待的还是持续了多年的“一哥”之争。

从1989年广东超过江苏,首次跻身中国经济第一大省开始算,至今已有35年。如今,镜像式的剧情正在上演。

4月22日,江苏一季度数据出炉:实现GDP 31020.4亿元;2天后,广东也发布战报:实现GDP 31510.66亿元。两大经济强省,双双迈上单季度3万亿台阶。

但在增速方面,两省可谓“两重天”——江苏实际增长率6.2%,增速并列全国第2;广东同比增长4.4%,不及全国平均线,位列倒数第8。

这使得广东对江苏的领先优势缩小至500亿以下,仅以490.26亿的优势继续领跑。

这一差距是近5年来两省在一季度最接近的一次,而照这个速度下去,江苏再过大概2年就能实现对广东的超越。

光看整体数据还把握不住关键。事实上,广东经济指标已全面落后于江苏。

分三大产业看,江苏在最具现代因素的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上,增速分别比广东高出1.4、1.8个百分点。

在工业发展的赛道上,广东66.78%的工业行业实现了增长,而江苏高达87.5%的工业行业呈现出积极的增长态势;

广东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0.91万亿元,同比增长6.1%,江苏增速为9.5%,江苏比广东高3.4%;

广东制造业增加值增长6.0%,江苏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3%,江苏比广东高1.3%;

江苏拥有传统优势的集成电路产业,一季度江苏增产49.8%,广东增产42.8%。

广东相对占优的数据是工业投资增速,一季度以23.5%领先于江苏的15.3%。

不过,在基础设施投资、汽车制造投资、房地产开发等方面,广东一季度的表现都不及江苏。

在消费领域,广东也开始落后于江苏。

广东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3.8%,而江苏增长了6%,这就使得在数值上,江苏以1.24万亿反超了广东的1.22万亿,拉开了200亿差距。

具体到再细一层,江苏零售业增速5.1%,比广东高1.5个百分点;网络零售增速12.3%,比广东高3.1个百分点;餐饮业增速13.6%,比广东高8.7个百分点。

照理说,广东人口比江苏多几千万,有发达的消费和饮食传统,人口结构也以消费意愿强的年轻人为主,消费力应该更加强大,然而现实却完全相反。

不仅如此,在大宗消费领域,广东新能源汽车销售增速10.8%,江苏是47%,差了3倍多。

要解释这一点,可以从收入上找。一季度江苏的人均可支配收入高达18086元,显著超越了广东的14714元。这一明显的差距不仅揭示了江苏经济的强劲增长势头,也预示着江苏在人均收入方面的潜力与空间。

尽管江苏的增长势头强劲,但根据以往的经济规律,广东在下半年通常会加快发展步伐,因此江苏要想超过广东,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

但从长远的大趋势来看,江苏追赶广东的步伐正在加快,这个35年一遇的大变局已经不远。

02

江苏追赶甚至超越广东的关键在于两个方面:区域发展的均衡性和产业升级的快速推进。

粤苏两省内部的省域经济发展模式以及省域内均衡发展水平,是两者另一个重大差异。

首先,江苏的区域发展相对均衡。与广东相比,江苏下辖的13个设区市都有独当一面的能力,被称为“十三太保”。

而随着2023年常州GDP突破万亿,江苏已经有苏州、南京、无锡、南通以及常州5座万亿城市,已经成为了我国拥有万亿城市数量最多的省份。

此外,江苏省下辖11个城市GDP突破了5000亿大关。2023年,即使是GDP排名倒数第1的连云港市,其经济总量也达到了惊人的4363.61亿元,在新疆、甘肃等西部省份可排在第1,在四川、广西、吉林、黑龙江等省份可位居第2。

江苏的“十三太保”都跻身全国前100强城市,江苏也因此成为全国唯一一个所有地市都晋级百强的省份。

另一边的广东,则以经济区域发展极其不平衡,内部发展失衡一直为人所诟病。

广东有多达21个地级市,GDP排名最后的潮州、河源和浮云,2023年GDP总量之和仅为3912亿元,3个城市的GDP仅约占广东全省的2.9%。

而头部4座城市深圳、广州、佛山、东莞,总GDP 89676.4亿,占了全省的66.1%。

从万亿城市“后备军”来看,江苏有8000亿级别的城市徐州。

2021年,徐州喊出“2025年GDP力争破万亿”的口号。在2023年徐州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徐州再次明确,锚定“十四五”跻身万亿级城市行列不动摇。

从其过去10年,每2年跃上一个千亿级台阶的趋势来看,实现这个目标并不困难。

除此之外,7000亿级别的扬州、盐城,也有希望在未来几年跻身万亿。届时江苏超过一半城市都为万亿城市,冠绝全国。

而广东省内排名,在深广佛莞4座万亿之城之后,就断层式下滑至5639.68亿的惠州。

去年这个时候,惠州市提出,用5年左右时间成为广东第5个万亿GDP城市,这意味着其未来5年的GDP增速必须保证在12%以上,基本是不可能的。

跳出地级市,从更微观的地方经济角度看,江苏省内的县域经济发达,昆山、江阴等明星县的GDP可以和不少内陆地区的地级市相媲美,以县域经济为主的发展模式,使得江苏省内区域经济法相对比较平衡。

在工信部旗下研究机构赛迪顾问发布“2023赛迪百强县”榜单中,江苏占了24个县市,且在前10的百强县中占有6席;而广东仅有惠州博罗县上榜,无一县域进入“GDP千亿俱乐部”。

均衡发展的模式,使得江苏在经济竞争中更具韧性和潜力。

江苏另一方面的优势在于制造业升级的速度。

在这方面有一个非常直接的指标。

2019年上交所设立了科创板。

根据《关于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的实施意见》,科创板“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主要服务于符合国家战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市场认可度高的科技创新企业。”

具体到行业,科创板“重点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以及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可以说,这是国家钦点的,用来统计产业升级最前沿企业的指标。

而各地企业在科创板上的表现,一定程度上反映着各自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领域、新材料、新能源以及生物医药等领域产业竞争力的强弱,是衡量区域制造业升级成果的重要参照指标。

在这方面,江苏已经超越了A股市场上的第一大省广东。据前瞻智慧招商平台显示,江苏以109家科创板公司排名第1,广东排名第2。

当然,科创板反映的只是在技术和价值上最高级别的一批企业能力。除了这些企业外,A股其他板块同样重要,这些上市公司作为各行各业最具规模的企业,依然是经济扩张的引领者。

在这方面,广东有着874家上市公司,是全国唯一突破800家的省份,领先优势依然明显。后面的浙江、江苏分别有706家、695家。

不过需要看到的是,江苏在这条战线上也在奋起直追。

2023年,上市企业增量最多的就是江苏,达到58家,领先于广东的51家和浙江的47家。

值得注意的是,若是将摘牌企业纳入统计,算增量的绝对值,浙江(45家)也排在了广东(38家)之前。

到今年前4个月。上交所、深交所及北交所共计新增35家上市企业,江苏又是第1,有7家企业完成上市。

广东有6家企业完成上市,浙江省紧随其后,有5家企业上市,上海市、湖北分别有4家、3家企业完成上市。

03

如果要给江苏当前的快速发展找一个原因,那么除了其地处长江三角洲大平原,拥有支撑工业建设的广阔土地和优良交通条件以外,最值得称道的就是其前瞻性、国际性的视野和科学的规划。

江苏目前的状况,是其通过科技创新、产业结构优化、开放合作、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打造、数实融合推进以及政策支持与激励机制等多方面努力的结果。这些规划和行动为江苏的产业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早在2018年,江苏省就制定了《关于加快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重点培育新型电力(新能源)装备、工程机械、物联网、前沿新材料等13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力争打造若干“拆不散、搬不走、压不垮”的产业“航空母舰”,如今已经开花结果。

在传统产业淘汰转型方面,江苏同样动作敏锐。从2016年开始推进钢铁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逐步形成以优质高效钢材为主,高端金属制品、高温合金、特种合金等为特色的产品结构体系。

2022年全省优特钢占比达72%,高于全国20个百分点,其中高端特钢占比达21%,已接近德国、日本23%的水平,远高于全国的8%。我省轴承钢、齿轮钢、弹簧钢、工具钢等品种市场占有率均居全国第一。

通过这些综合性的规划和不断的实施推进,江苏省成功地将早期的规划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回到当下,一季度GDP数据的出炉,再次将广东省和江苏省之间的经济竞争推向了高潮。未来,两省之间的竞争将更加激烈,究竟谁能笑到最后,还需时间来见证。

但可以肯定的是,这种竞争将进一步推动中国经济发展,为全国乃至全球经济的增长贡献更大的力量。

招生进行时

后 EMBA 商 业 领 袖 项 目

后EMBA是MBA、EMBA之后的再延续、再提升、再超越!持续打造中国最高端的知识学习与资源整合平台,从而引领社会、引领时代、引领中国未来。自2011年开办以来,已先后有3000余位杰出企业家入班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