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要随意“评价”别人?这是我听过最好的答案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1

E君说  

人生无定位,可能就是最好的定位。无定位,实质是让自己随时保持饥渴,让人生充分打开。因为你制订目标的同时,也是给自己带上了“眼罩”,从而容易忽略目标之外的良机,造成所谓的“隧道视觉症”。

作者:书单君

来源:书单(ID:BookSelection)

— 1 —

人生无定位

大学毕业那会,同学之间经常相互评价:

“你擅长社交,应该去干公关”;

“你性格比较安静,适合做学问”;

“你商业点子多,不如去创业吧”。

但多年后我回头看,发现当初同学之间的相互评价,大多都成了扯淡。

以我们宿舍为例,学习最差的,最后念了博士,在一个地方院校当老师;学习最刻苦、毕业论文拿到最高评级的,考上了公务员;平时除了打篮球就是看电影的帅哥,频繁跳槽之后,现在在研究股权投资。

帅哥跟我联系最紧密,我问过他,当初会想到自己干投资吗?他跟我说,当年根本就不知道投资的概念,更不知道什么叫股权投资。

世上的事往往都是这样,形势比人强,计划赶不上变化,但这也是人生最好玩的地方。

前不久,一个前东家刚入职的年轻人,辗转多人加到我的微信,问我该如何给自己的职业生涯定位。

我说这个问题真是太难了,我只能说你当下喜欢什么就去干什么,或擅长什么就去做什么,但至于未来会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可能连你自己也无法预料。

相反,还没进入社会或者刚刚踏入社会,就给自己一个所谓的“定位”,没多大意义,反而可能束缚未来发展的可能性和开放性。

不如老老实实做好眼前的事情,在每一件小事中不断磨砺自己,随时准备迎接可能出现的机遇和改变。

最近,书单君一直在看“定位理论之父”阿尔·里斯和杰克·特劳特的《21世纪的定位》和《人生定位》,前者讲产品或品牌如何定位,后者讲人生如何定位。

但书单君发现,两位大师虽然主张产品或品牌需要定位,却同时极力主张,人的生活或职业生涯,是无法定位的,也不需要定位。

《人生定位》一书提到:

假如人生定位,是做一家电脑公司的首席执行官,那苹果公司的前总裁约翰·斯卡利,就不会在可口可乐一干就是16年;

假如人生定位,是41岁做美国的副总统,那丹·奎尔可能就不会在大学四年里整天喝啤酒、打高尔夫,换来成绩单上一堆难看的C和D;

假如人生定位,是做美国的总统,那罗纳德·里根就不会干完广播员、救生员,又去当演员。

人生无定位,可能就是最好的定位。

— 2 —

做好眼前事

假如人生无定位,那感觉起来好像就只剩下浪了。

其实不是这样。无定位的前提,是拒绝好高骛远,不计较眼前得失,做好眼前事。

威廉·诺瓦克,是美国最知名,也是最赚钱的传记作家。

但这哥们在成名之前,只是一家学术杂志的小编辑,勤勤恳恳,一干就是十年。

直到某天,他接受了给福特公司前总裁李·艾柯卡撰写传记的任务。

或许连他自己也没有料到,这本书会在全球一共卖出250万册,给出版社带来1000万-1500万美元的收入,所以他当初初签的是一份固定稿费合同,仅仅获得8万美元稿费。

不过没关系,这书出名之后,他成了知名作家,并以“配合度高”而闻名。

终于有一天,罗纳德·里根的妻子南希·里根,找到他撰写传记,也就是后来的《轮到我说了——南希·里根回忆录》。

这书一共卖了50万册精装本,这一次,他获得了高达6位数的预付款和后续版税。

此后,大大小小的名人名媛,都来找他写传记,收入当然也跟着节节攀升。《时代》杂志描述他是“美国名人的金牌喉舌”。

做好眼前的事情,就是给未来攒资本,逮着机会,总会有兑现的一天。

没有之前10年编辑的基础,以及不计眼前得失的心态,大概也不可能赢得写第一本畅销书的机会,也不可能进一步赢得更大收益的机会。

相反,如果诺瓦克一开始就把自己定位成“名人传记作家”,他可能就不会放下身段,干坐10年冷板凳,更不愿意拿固定稿酬。

正如《人生定位》所言:你未必一定要在迈出第一步时就撞上大运,做好眼前的事情,就是为未来做的最好的准备。

另外,没有定位,好多人可能会觉得失去目标感,而人生没有目标,那人自然会迷茫。这似乎也是一条基本的成功学常识。

但里斯和特劳特却认为,在你制订目标的同时,也是给自己带上了“眼罩”,从而容易忽略目标之外的良机,造成所谓的“隧道视觉症”。

无定位,实质是让自己随时保持饥渴,让人生充分打开。

正如艺术大师毕加索所言:

“一旦你真的弄清楚了什么是自己渴望的,那你这辈子充其量也就只能获得这么多了。”

赫尔曼·凯恩,如今是个活跃的政治家、专栏作者,曾在2012年宣布竞争美国总统共和党候选人。

但很多人也许想不到的是,他年轻时曾经是个狂热的“计算机迷”,大学里学的也是跟计算机有关的专业。

后来他一度干到计算机公司副总裁的位置。

但他最终放弃了这个“最初的梦想”,转行去做了一名普通的汉堡烘焙工。

当许多人都在为他放弃梦想、鲁莽地改换赛道而惋惜时,他却仅用了短短6年时间,干到披萨连锁店总裁的位置,一口气开了500多家分店,被誉为“披萨大王”。

转型从政、写作,已经是他第三次变换人生目标。

可以设想,如果凯恩一直固守着当初的梦想,或许也能取得不错的成就,但人生绝不可能有这么精彩。

美国有一本叫《优质木工》的杂志,是专门教人怎么拼装木质家具的期刊,非常受欢迎。

它的创办人是保罗·罗曼夫妇。

这个保罗·罗曼,当初是通用电气公司的公关主管,是跟着商界奇人杰克·韦尔奇混的。

之所以退出这样一家大公司,只是因为他有一次打算做一架书架,却发现怎么也找不到一本高质量的说明书,这让他非常恼火。

于是,他决定办一本服务性杂志,专门教别人怎么DIY木质家具,结果一下子就戳中了消费痛点,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如今,两夫妻已经是一家拥有200名员工的出版社老总,旗下有四本杂志,营业额每年高达2500万美元。

人生就是这样充满惊喜。

不过要想获得惊喜,我们大概都要学会如何开放性地面对未来,没必要把自己困在所谓的“最初的梦想”上,那不过是一种自我感动的浪漫说辞而已。

— 3 —

成功之路千万条

商业史上有个特别有趣的现象:

出于某些原因,许多成功的企业家会卖掉自己的第一份产业,经过几年的休息之后又试图卷土重来,但成功的人极少。

在《人生定位》一书中,里斯和特劳特专门研究了这一现象。

在他们看来,这个现象正好能证明,任何成功都是综合元素导致的结果,环境改变了,就算是同一个人想要重现往日的荣光,也是几乎不可能的。

首次创业的成功,经常会让创业者长出自大的意识,觉得成功主要得益于自己的某些个人品质。

但第二次创业极少成功这个事实却证明,像勤奋、个人才华、野心等等这些个人因素,只是成功的必要条件,如果环境改变了,就算有同样的个人品质,也多是无法再次成功的。

这就是著名的小说家菲茨杰拉德所说的,“生活没有第二幕”。

很多人对于“要想获得成功,只能依靠个人努力和才华”这个观念,存有一种特别深的执念,好像非如此,不能彰显个人价值。

但《人生定位》却要我们打破这种迷思:

成功之路千万条,靠朋友、靠老婆、靠老板、靠老爹,都是不错的路子,无需刻意排斥,反而靠个人努力和才华,才是风险最大、效率最低的一种,那不过是自恋这种心理的延续。

传记作家威廉·诺瓦克,应该说是凭借个人才华出名的典范了。

但其实他也是以“配合度高”而知名的,从来不会为了彰显个人才华和见识,与传主意见不合。

换句话说,正是他愿意放低身段,掩盖个人主见,让自己“好用”,才会有源源不断找上门的名人传主。

唐纳德·特朗普,大概是当今地球上最臭屁的男人,动不动就自称“不可战胜”,他写了一本书叫《交易的艺术》,吹嘘自己有多厉害。

但他很少或从来不愿意提及的是,他最大的成功,是他破产的时候,有个可以一次性借他5000万美元的老爹。

很多人可能以为,不是靠个人努力和才华获得的成功,一定长久不了。

但根据《家族企业》杂志的调查数据,全球500强工业企业中,有多达175家是家族企业,占了35%。

而且,大部分家族企业都是长寿企业,已经传了好几代人,他们的继承者,因为有条件接收良好的教育,也相当有才华。

比如IBM的第二代传人小托马斯·沃森,在继承父业之后,不仅让公司成为计算机行业的领头羊,而且一跃成为世界上第五大工业企业。

再比如,娃哈哈集团创始人宗庆后的女儿宗馥莉,联想创始人柳传志的女儿柳青,都是当今中国商界叱咤风云的中生代企业家。

当然,书单君并不是说成功可以不择手段,只是提醒大家不要忘记,任何成功都是天时、地利、人和等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不要过于吹嘘和迷信个人能力,而忘记或拒绝接受外力帮助。

没有好爹可借用,可以借助朋友、伙伴、伴侣或同学等等各种能利用上的力量,只是千万记得,想要成事,就要有个开放的心态。

最后书单君想告诉所有刚刚踏入社会的年轻人:

年轻时,迷茫是常态,甚至迷路也不奇怪,不用因此急着给自己找根拐杖(定位),拐杖会让你获得暂时的稳定,但也可能让你失去奔跑的机会。

本文转载自一个推荐好书的微信公众号“书单”(ID:BookSelection):由来自《南方周末》、《新京报》等媒体的资深媒体人共同打造,帮你提升自己,通过读书变得更好。转载授权请联系“书单”公众号。

推荐关注,这里有新鲜的商业资讯、经典的管理思想、深刻的商业评论……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关注,感谢您的支持。

— 往期热文 —

吴晓波:预见2020(跨年演讲全文)

魏杰:2020年以后,中国最赚钱的3大产业

2019,中国发生了一件大事:人均GDP超1万美元!和俄罗斯、巴西差距......

脱下美国的裤子——我们的对手到底是谁?

日本消费崩溃启示:别做金色大梦!

编辑:Angela

招生进行时

后 EMBA 商 业 领 袖 项 目

后EMBA是MBA、EMBA之后的再延续、再提升、再超越!持续打造中国最高端的知识学习与资源整合平台,从而引领社会、引领时代、引领中国未来。自2011年开办以来,已先后开班二十五期,3000余位杰出企业家入班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