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I数据超预期,内外资存在分歧!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先来复个盘。

放了一个清明小长假,可能大家都忘记节前市场是咋回事了,我给稍微前情回顾下:节前只有三个交易日,但从大盘表现上看,市场情绪挺纠结。

原本上周末3月PMI数据刚发布那会,看好中国经济复苏的声音是比较一致的。但指数连涨三天后,大家发现北上资金在节后并没有加入内资,反而选择撤出。这时候分歧就来了,市场开始YY数据的“真实性”,质疑在3月地产销售腰斩的背景下,经济怎么会超预期。。。

这种“质疑”反映在股市上,就是周期股的涨幅明显强于消费股。周期股和大消费虽然都属于顺周期的行业(需求都是跟着经济走的,经济好,周期和消费的需求也会跟着好),但两者之间也有区别。周期股,也就是铜,铝,煤炭这些有色品种,他们身上既有需求的逻辑,也有供给的逻辑。而大消费,衣食住行这些东西,他们身上只有需求的逻辑。

也就是说,如果经济低于预期,或者需求端的逻辑没有那么强,那么周期股至少还有供给端的逻辑可以支撑股价,但消费股就比较尴尬了。

尤其,现在周期股里涨的好的,都是全球定价的大宗商品,最典型的就是原油还有铜。这玩意的需求不仅仅是国内,而是全球。放眼全世界,都是东边不亮西边亮的场景,比如咱们这边复苏有压力,但印度,墨西哥还有越南那边的经济却是好到炸裂。所以,全球视角下,这些大宗商品的需求还算是稳定的,甚至还有边际的超预期。

而消费就不同了,消费股的特点就是品牌,品牌这个东西很难全球化,各国都有自已的文化差异。真的做到出口全世界的消费品品牌其实屈指可数,比如咱们的茅台,在国人心中是YYDS,但是国外并不认可。这就导致,周期股(这里指的是全球定价的周期品)能享受到除中国外其他国家的经济增长带来的红利,而消费股则很难获得这种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