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Android转发:2回复:5喜欢:2
产业升级与社会意识形态发展不匹配可能是是‘内卷’的主要原因。
产业升级所带来的一个高端岗位往往能够挤掉数个甚至数十个低端岗位。
以农业为例,民国时期的小麦亩产一般在100斤上下,一个好汉挑一亩粮。如今的小麦亩产量大致在1000斤左右,如果用上机械化种植方式,现在农民的人均产值超过是民国时期农民人均产值的百倍不止。
随着电子商务的普遍应用,一个人开的淘宝店营业额可以顶一个上百员工超市的营业额。一个服装工厂几百名纺织女工产出的衣服可以满足数万家庭的需求。
男耕女织的生产模式在快速的产业升级以后被彻底颠覆,社会意识形态发展的滞后使得人们对待先进生产模式无所适从。
在社会生产力低下时期,获得社会认同的方式往往是通过证明自己更具有生产力。这种传统社会意识形态可能已经不适合工业化程度高度发达,生产力过剩的时代。
社会意识形态到底该如何发展才能适应生产力水平的提升呢?
二百年前,英国工厂主约翰·多赫尔蒂发起八小时工作制的运动,在之后的几十年里,渐渐受到了各国各界的广泛认可,各个国家陆续制定法律予以确认。
西方国家因其作为探索理论科学的先驱,科技水平发展相对艰难,工业化周期长,产业升级缓慢,社会意识形态理论经历了文艺复兴形后百家争鸣的思想高潮,一大批西方先贤的民主理论支持,即使如此,美国梦还是有众多拥护者。
而作为被西方国家技术扶持的日本,仅仅二十年生产力就发生了质变,社会意识形态没有来得及更新换代。
社会认为昭和男儿职业生涯热情似火,有一份光发一份热,每一个人都在满负载的运行生产力,为日本高速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平成贵物们却大多宅在家里,逃避工作和责任,事实上,日本的生产总值几十年里一直是高位横盘,在人口不增长,需求没有有效提高,生产力却不断提升的情况下,对劳动力的需求会慢慢减弱,在职业岗位短缺条件下,还要挑选生产能力强的人,使得原本短缺的岗位更加短缺,在极限竞争失败后更多劳动力无奈退出必然会发生。
在解决工业化程度过高所造成的‘内卷’问题上,比较极端的国家做出了诸如,发放了大量的各种补贴来抑制人们就业热情,立法阻止周末一切的商业行为,设置超长时间的法定节假日,甚至一周只让工作二十个小时,还要对于工资太多的人收取重税,可以说是无所不用其极了。

全部讨论

2022-08-15 01:28

发展服务业

2022-01-13 12:27

这篇文章写的很棒

2021-10-18 00:19

这么好的文章怎么不投稿给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