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的护城河》读书笔记(一)

发布于: 雪球转发:1回复:0喜欢:0

再读《巴菲特的护城河》,仍然佩服于作者对护城河的理解。书中具体的商业案例,也让我对真正的护城河有了很好的认识。

书中写真正的护城河有:无形资产、转换成本、网络效应、成本优势、规模效应。

一、无形资产

无形资产可能是商标品牌,专利或政府特许经营权。

真正的品牌优势不仅仅是“名牌”而已,相同性能的索尼与松下DVD播放机价格不会差太多,同档次的奔驰和宝马定价也不相上下,尽管这些都是“名牌”。货真价实的品牌优势,能让公司以更高的价格卖出同类商品。同样的钻石、类似的设计,Tiffany的钻戒就要比其他品牌贵,而且Tiffany还有办法让你想为它的商品买单。对于有品牌优势的公司,我们需要关注的并不是品牌的受欢迎程度,而是品牌是否能影响消费者的行为,让消费者心甘情愿为品牌和高价格买单。(如果是同质量的商品,我们会心甘情愿为高价格的“名牌”零食、饮料、家具买单么?)

专利比较好理解,例如生物医药公司的产品专利,工业制造公司的技术专利。这些专利在保护期内能给公司带来垄断市场的利润,但是我们要小心将利润建立在少数专利上的公司,因为专利会到期,专利也会受到模仿和攻击,一旦专利受到挑战,公司会遭受重大打击。有优秀历史表现和优良创新传统的公司,更有可能拥有大批的专利梯队,更让人放心。

政府特许经营权可以理解为经营牌照。“穆迪”债券信用评级公司,因为有其他人难以得到的债券评级许可,利润率高的惊人;老虎机生产许可,赌场许可、免税店,都是政府特许经营的很好例子,这些许可就像是政府特许给公司的印钞机,一旦拥有,超额利润源源不断。

二、转换成本

书中给出了转换成本的公式,转换成本=转换耗费的成本-转换带来的好处。转换耗费的时间、精力、金钱大到让你放弃换到新产品带来的好处时,转换成本就生效了。书中有很多生动的例子。想到将银行卡换到新银行,我们得去就银行现场办一大堆手续,再去新银行开户,等等,这些将要耗费的时间就是我们要面对的成本,这些成本让我们放弃换银行的念头。软件公司例如Adobe、甲骨文,让你难以放弃他们的产品。因为我们的操作知识背景、使用习惯、数据都与他们的产品密不可分,一旦转换,我们要花大量的时间进行新的培训、数据录入等,此时转换的好处显得没有吸引力。需要注意的是,消费类的公司转换成本往往不高,我们可以随便选择商店,餐馆,服饰品牌,这类公司不能让消费者者放弃选择竞争对手的产品、服务,通常很难有转换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