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营养品行业洗牌进行时:childlife创始人儿科医生身份受质疑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导语:

在国内畅销的婴童营养品牌Childlife童年时光,创始人“美国儿科医生”居然是个新西兰技术学校修电脑的毕业生?

移居美国后,“儿科医生”只经历过一年“顺势疗法”的培训,就获得了非博士也非医生但是足够迷惑人的“Dr.”头衔,而他学习“顺势疗法”还被各种“打假”。在创立婴童营养品牌之前,他和医学最大的关联,就是90年代初,在美国开过中医针灸馆。

虽然品牌愿景很美好,但曾经从该品牌离职的“股肱之臣”的反诉状显示,这位“儿科医生”创立品牌的目的居然是希望赚大钱、卖掉公司、然后去新西兰享受生活……

图片来源:Childlife童年时光官网

怎么,在孕婴童群体受众如此广泛的品牌,还有两副面孔?

1.知名品牌屡次被质疑,创始人身份“疑云”未解

孕婴童营养品市场近年来增长迅猛,从行业发展阶段看,当前我国营养品市场仍处于“大而散”的现状,头部品牌集中度远低于奶粉、纸尿裤等成熟品类。所以刚落幕的2024CBME国际孕婴童展,营养品赛道继续被强势围观。

不过,在今年的CBME中,有媒体发现出现了一个备受质疑的身影——Childlife童年时光品牌创始人Murray Clarke。

图片来源:2024CBME国际孕婴童展

在CBME上,Childlife童年时光的品牌创始人Murray Clarke也来为新品站台,他在讲述品牌发展历程时,告诉大家,品牌是“先进入台湾,再进入中国市场。”有媒体质疑,他这样强调的真正意图是什么?

此外, 在ChildLife的品牌宣传中,一直强调Murray Clarke是儿科医生:

图片来源:Childlife童年时光官网

署名时他的头衔全称是“Dr.Murray Clarke,N.D.,D.Hom.,L.Ac.”

在美国,医学博士要写M.D.,理科博士要写Ph.D,这些“D”是英文单词diploma的意思,就是文凭。到了Murray Clarke这里:

N.D.的意思是自然疗法医学文凭;

D.HOM的意思是顺势疗法医学文凭;

L.Ac.表示美国某针灸协会颁发的执业资格。

所以他的职业经历与儿科医学并无直接关联。

另外,在官网上有创始人Murray Clarke和Childlife童年时光品牌的发家史的时间线,但是绝口不提他在1984年以前的履历,也没说他这个儿科医生是从哪个大学毕业的,后来被人扒出来,Murray Clarke1983年新西兰奥克兰市技术学院(一所职业技术学校)拿到了计算机专业的毕业证书;

1984年来到美国开始转行;

1987年在加州的Emperor's传统医药学院拿到了针灸和传统医药证书;

1991年在伦敦的Hahnemann顺势疗法学院拿到了顺势疗法证书……

一般欧美的医学博士M.D.从本科开始,要学习实践十年以上,伦敦Hahnemann学院拿一个D.HOM要多久?

答案是——1年。

那为什么不是博士却可以叫Dr.呢?因为拿到这个证书就可以成为顺势疗法协会的Dr.(医师),所以他也是“Dr.Murray Clark。”

所以Clarke既不是“医生”,也不是“博士”,他没有开具处方药物的权限,也不是美国各个州政府和联邦政府部门认可的医生,只能建议“病人”去超市购买各种非处方产品或者保健品。

这不,1998年,他就开始研发各种保健品,但是在此之前Clarke只有开私人中医诊所的经验,企业根本没有研发背景。

图片来源:Childlife童年时光官网

另外,MurrayClark所学习的“顺势疗法”经常被当作“伪科学”打假,在欧美国家,现在的顺势疗法的主要“用途”在“治疗”感冒和肌肉骨骼疼痛上,而这些问题都是自限性的。

和睦家康复医院药房主任冀连梅主任曾在中国医药报撰文指出——顺势疗法的产品绝大部分成分其实是水,基本上都是起到心理安慰的作用。很多年轻妈妈就期望通过代购,能够找到一些安全产品以代替药品,顺势疗法的产品恰好满足了妈妈们的这种心理。冀连梅还指出,医学界的主流看法是:对于任何一种疾病的治疗和预防,顺势疗法产品的疗效与安慰剂相当。时至今日,仍然没有任何一位科学家能够为顺势疗法的疗效给出完整、合理的解释。

图片来源:中国医药报-科学用药《漂洋过海去买“水”不划算——浅谈“顺势疗法”的兴衰》 作者:冀连梅

这样看来,创始人Murray Clarke的学历背景实在经不起推敲,他所介绍的职业经历“在洛杉矶从业多年,我在职业生涯中积累了大量有关儿童营养的经验,包括通过维生素和矿物质和提高免疫力、利用营养元素激发孩子们的免疫和骨骼发育等。”不过是在硬“蹭”医生的头衔,其品牌更没有研发底蕴,让Childlife童年时光品牌背后的质疑声不断。

2.赚钱衣锦还乡,才是Clarke“医生”的大生意

虽然创始人身份已经被扒了很多次,但是为什么每每有新品,Murray Clarke还是愿意以“儿科医生”的身份乐此不疲地给品牌宣传、站台呢?

因为家长们很看重孩子营养品的“专业度”,有了医生的“背书”,自然能引来更多流量,不过,创始人打了什么“算盘”就不得而知了。

而就在不久前,加利福尼亚州高等法院的一份反诉状,却道出了其中“小九九”。

这份反诉状的原告Dickinson是Childlife童年时光美国的销售和营销副总裁,工作近八年(2011年-2019年),Dickinson为Childlife童年时光带来超过1.9亿美元的美国销售额,而在他被聘用的前一年(2010年),公司在美国的销售总额仅为220万美元。

图片来源:加利福尼亚州高等法院反诉状

Dickinson回忆,另一位同事恭维Clarke“博士”认为他创建Childlife童年时光“帮助世界上所有的婴童”是件了不起的事。Clarke则回答说:“别提什么帮助全世界的婴童了,这是让我们所有人都赚大钱,我们发财,而你们收取你们的提成!”

图片来源:加利福尼亚州高等法院反诉状

还有,Clarke“医生”似乎很热衷于把公司卖掉,然后再回到老家新西兰,动不动和下属画饼就是“咱们赚钱把公司卖了,然后移居新西兰,新西兰的生活健康又纯粹”

图片来源:加利福尼亚州高等法院反诉状

从这份反诉状中不难猜测,Clarke“医生”的诉求就是“捞钱”,然后“衣锦还乡”,移居新西兰过上阳光别墅的生活,这样典型的“商人思路”与他对外宣传中所塑造的形象大相径庭。在这种价值观的驱使下,谈何陪伴孩子成长呢?

正是因为这样的价值观,近年来Childlife童年时光的食品安全问题也频频出现:

2015年,有博主质疑Childlife钙镁锌是有风险的补充剂,远远超过了宝宝的需求:

图片来源:博主一小时爸爸

2016年,有博主质疑益生菌使用了嗜酸乳杆菌、长双歧杆菌、短双歧杆菌,但是这3种菌种均不在当年我国婴幼儿可食用的益生菌名单中:

图片来源:测评博主笼包粑粑

2018年,有消费者质疑童年时光ChildlifeVD3所含维生素D3少得可怜,宝宝吃了没什么用,这个博主是分子生物学女博士,毕业于中科院(真博士)。

图片来源:HomeTest丁妈家庭实验室

真·博士比较较真,直接联系了Dr.Murray这个“博士”,问他,你的产品质量不行,你作何解释?第二天就收到了Dr.Murray的回复,中心思想就是一句话:“你们中国检测机构的方法不行,VD3很难测的,检测结果很容易受到溶剂和其他成分的干扰。”然后这位真·博士博主还进行了换检测机构等一系列操作,发现产品的VD3含量就是不够。

去年,中消协检测childlife的营养补充剂里含防腐剂;

图片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图片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关于婴幼儿食品添加防腐剂的问题,我国出台的相关婴幼儿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中已经有了明确的规定。自2020年6月15日起实施的《儿童零食通用要求》于去年5月发布了修订版,其中明确要求,“儿童零食不应使用人工合成防腐剂、人工合成甜味剂,人工合成着色剂”。

同样是在去年,送检的第三方检测机构报告显示,Childlife旗下的鱼油DHA,S23C098批次产品,经过欧陆分析技术服务(苏州)有限公司检测后,发现这款产品的过氧化值严重超标:

图片来源:欧陆分析技术服务(苏州)有限公司检测报告

有业内人士指出,在Childlife这样重经济收益,忽略产品研发、合规的价值观下,出现产品问题也在意料之内。毕竟孕婴童营养品赛道的高利润、高增长率和高附加值,吸引了很多踏踏实实做事的企业,同样也吸引了很多投机分子,他们利用了一些概念和噱头,煽动家长的焦虑,自然就能带来不少的收益。

3.重营销、轻研发?不是长期主义的道路

自十多年前的“奶粉事件”过后,国内迎来了全新的孕婴童消费时代,家长们都恨不得变成火眼金睛的“成分党”,营销的伎俩有时并不能迷惑部分消费者。在Childlife进入国内市场的过程中,就有不少消费者和机构都发现了其身上“重营销”的影子。

以补钙产品为例,现在不少品牌走上了卷成分、卷技术的研发路,并通过权威的机构检测、临床报告验证其产品对骨钙提升等方面的积极作用。而Childlife的钙镁锌液体钙产品就显得简单粗暴的多,其在宣传中没有数据支撑,就向消费者“暗示”或可解决“个子矮小”“出牙晚,牙不齐”“头发稀疏”等问题。

诚然,补钙可以为宝宝的骨骼和牙齿发育打根基。但Childlife液体钙产品真能如其广告所说一举击破宝宝成长过程中缺钙的种种难题吗?在未看到相关证明时,显然还是需要打个问号的。并且,这款产品几年前还被测评机构指出,引以为傲的酸甜口味,一半要归功于添加的果糖,一勺喂下去就吃了2g糖,而当时中国营养学会建议:2岁以下宝宝的食物应保持原味,不需要额外加糖、盐和各种调味品。

图片来源:测评机构 放心选

除了钙镁锌液体钙,Childlife的维C营养液、紫锥菊滴剂和第一防御液,还曾号称“天然抗感冒!”当时就有机构质疑。

图片来源:独立测评机构“放心选”

宣传虽如此,产品瓶身上却这样写着:“上述功效描述,未被食品药品局FDA评估,本产品不用于诊断、处理、治疗或预防任何疾病。”

图片来源:“放心选”

这难道真的不是智商税?

图片来源:Childlife海外京东自营旗舰店(2024年7月)

另外,陪伴几百万美国婴童成长的说辞也有问题,2016年时,它的宣传稿里就称自己十几年陪伴数百万的美国儿童成长。

图片来源:百度网页

在人口不算那么稠密的美国,最近十多年来新生儿数量稳定在300多万,如果陪伴过数百万美国孩子,意味着10%的美国家庭都会使用这个品牌的产品。如果是局限在该品牌根据地的加州,就意味着人人都要用才可以达到这个数字。再结合上文反诉状的原告Dickinson的起诉,2011年之前Childlife销量不过每年几百万美元,则可以发现数据中的“水分”。

还有人好奇地做了一个小规模的调查,咨询了居住在美国家中有小朋友的16个家庭。其中包括ABC、新华人移民、以及非华人家庭,60%居住在该品牌所在的加州。结论很有趣,16个家庭中确实有约1/3的家庭接触知道这个品牌,比例还不错,但接触的理由基本都是:“国内的亲友要求买一些带回国”。

虽然16个家庭的样本量太少,但这样的结果也可以提醒消费者注意,该品牌投入大量金钱在中国做宣传?特别是产品的安全性还不能保证,是不是有来中国“割韭菜”之嫌?

毕竟在孩子该吃什么营养品这件事儿上,遵循科学的方法是严谨且低调的,而广告营销正好相反,暴利、高调、知道的人越多越好。这就让有些品牌抓住父母愿意给孩子花钱买健康的心态,混淆概念、误导购买。

说到底,孕婴童赛道的产品安全,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需要各方共同努力。行业上要摈弃Clarke“医生”赚快钱的思路,摆正价值观、凭良心做事,营销、造概念只是表面的技巧,用心重视研发才能用高品质的产品获得市场。对于消费者则需要认真辨别品牌历史,才能让行业的“大忽悠”现出原形。供需两端都在一个良好的价值观下,才会驱动产品研发、品牌演进,形成完善、正向循环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