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2023,展望2024

发布于: 修改于:雪球转发:0回复:4喜欢:4

高开低走的2023年终于过去了。

如果要总结刚刚过去的2023年,相信绝大多数投资者的内心感受可能是遗憾与沮丧。回想2023年年初,我国逐渐走出三年疫情,大家对经济复苏满怀期待;此外市场在经过2022年的深幅调整后,大家把2023年年初的市场类比于2019年年初。可以说,大家在2023年年初既有对经济复苏又有对市场反转走牛的美好期待,可到了年底大家的美好期待都未能兑现,经济仍在艰难企稳的过程中,市场表现则我们设想的更是南辕北辙。2023年沪深300全收益指数下跌9.14%,年线三连阴,打破了历史记录;同期偏股基金指数下跌14.61%,表现更为糟糕。

当然,2023年的市场尽管糟糕,但还是闪现着一些亮点:(1)红利指数延续了2022年的优异表现,表现一枝独秀,很多红利主题基金及深度价值风格基金经理受到投资者的追捧;(2)微盘股策略炙手可热,微盘股从此前的被瞧不上变得一时研究者众,很多公募基金转型微盘股策略;(3)A股低迷,但除港股外的境外市场一片独好,美、韩、日、印、法、德、越等国家和地区的指数涨幅动辄超过10%,在此背景下,QDII基金一时风靡。

如果说刚过去的2023年让我有什么体会,我特别想跟大家分享以下几点:

(1)公募基金作为普惠金融的载体,承载着为老百姓的闲置资金增值的重任,确实可以更努力,力求让自己的能力与责任更匹配。2023年很多负面的舆论涌向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可能很多人会嗤之以鼻,认为投资者太短期了,不理性。我觉得这可能也没说错,但如果我们换个角度想,偏股基金指数从2021年年初的最高点开始下跌了38.19%(截至2023年年底),这意味着这期间有非常多的基金跌幅超过40%甚至50%,如果是我们自己重仓持有这些腰斩的基金呢?我们的内心会怎么想,这个结论并不难得出。大家都说过要长期投资,三年时间对投资者而言并不短了,如果还是腰斩50%的业绩,那还要持有多久才能回本呢?公募基金该如何让自己的专业能力转变为投资者拿到手的超额收益,这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这些东西从短期来看可能对基金公司而言费力不讨好,但做好了这些,从长期来看对于基金公司品牌的塑造肯定是非常有利的。

(2)理想的投资与现实的投资存在鸿沟,关注结果也要关注过程。我们在接受投资者教育时,经常会被建议长期投资,用闲钱去投资;很多基金经理在介绍自己的投资理念时,一味地强调标的的优质性而忽略估值,并表示只要我们对优质公司足够有耐心,迟早能够获得非常理想的投资回报。我想说,这些观点都没错,但有点理想,甚至理想得离现实有些脱节。比如用长期不用的闲钱去投资,那第一个问题是多久算长期,三年算吗?三年不算五年算吗?如果五年算,那对于绝大多数普通老百姓而言,真正这么长时间不用的闲钱又有多少呢,我估计对于处于中青年的我们,大家都会经历各种各样的人生大事或者大额支出,大家真正不用的闲钱占总资金的比例是非常少的。比如真正拿我们这些好些年不用的闲钱去买基金,那么我们我们持有权益基金的金额大概率在我们总资产中的占比非常低,既然非常低,那么这些资产获得的收益对我们的影响便无足轻重,既然这样我们何必费尽心思去琢磨投资这一件复杂的事情呢?因此,但凡我们客观点,我们大把买入基金的钱大概率不是那么闲,那么如何把这些久期相对没那么长的钱转化为一个还不错的投资回报,在关注长久期投资结果的同时也关注这期间的曲线,让这条向上的曲线变得更加平滑,这既是我们投资者也是基金产品提供者(公募基金)需要思考的问题。

(3)我对均值回归更为深信了。2023年让我们再一次见证到均值回归,如果我们再翻一番2019-2020年大家对于红利股和小盘股的观点,绝大多数人会嗤之以鼻的,低估值的红利被视为价值陷阱,小盘股更是被扔到垃圾堆(理由是中国经济已步入存量时代,A股的后几千只股票不用看了)。可事实是什么样呢?随着这几年这几类资产的爆火,很多看好红利股和小盘股的声音纷至杳来。另外还有偏股基金指数,2018年及之前,偏股基金指数养在深闺人未识;2019-2021年,大家纷纷提出要将偏股基金指数替代沪深300,作为大家新的业绩基准;2023年,这些看好偏股基金指数的声音消失了。除此之外,我还想到2019-2020年流行的赛道投资,很多基金经理当时说估值不重要,认为好公司可以穿越牛熊,可现在还没过几年,那些基金经理看好的龙头公司中,有几个公司真正穿越牛熊了呢?

(4)不要懊恼,抓住风口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在2023年之前,我就表达了对小盘和价值两类资产的看好,可到2023年这两类资产大放异彩之时,我并没有事前持有这些热点基金,投资业绩(略高于-5%)虽然显著好于偏股基金,但与爆火的红利及微盘股基金而言,业绩仍然有不小差距。究其原因,我认为最主要的还是市场演绎的大致方向我们可能能够判断对,但是市场到底会往哪个方面进行极致的演绎我们是很难事前把握的,我觉得这个甚至只能交给运气。作为提早就看好这两个赛道的投资者,过去一年的业绩也谈不上多理想,那么对于大家而言,就更不要因为没有抓住红利和微盘的机会而感到懊恼了。事后看来,这当中行情演绎的逻辑一切有据可循,但事前我们是真的很难进行预测。

聊聊2023年的感想,再来展望下2024年。

还没收拾好心情,刚刚到来的2024年又给我们当头一棒,那么该如何看待2024年的市场?我在这里面想提几个不成熟的判断,供大家参考:

(1)2024年的市场不一定会有多好,但一定不会比2022年和2023年差。俗话说一而竭再而衰,市场在经历2022年和2023年的大幅调整后,目前估值已处于非常底部的位置,再往下的空间已经非常有限。至于2024年前几个交易日的持续下跌行情,我认为这更多的来源于市场负面情绪的极端宣泄,并非因基本面又出现了什么新的问题,我相信年初的坑大概率年内会得以填平。

(2)小盘股内部将出现分化。相对于大盘股,小盘股是一个庞大得多的群体,在A股市场目前的5000余只股票中,按照市值由高到低排序,排名500的股票市值为261亿,排名1000的股票市值为143亿,市值大于100亿的股票只有1412只。如果将100亿作为小盘股与否的界定,那么A股的小盘股也有近400只,如果把条件放宽至150亿,那么A股的小盘股将会更多。这么庞大的小盘股群体,他们之间过去这几年的表现是存在显著差异的,相对于万得微盘股指数的一骑绝尘,中证1000国证2000中证2000这类指数的表现则要逊色得多,既然大家未能同甘,未来就很难共苦,微盘股有风险不代表小盘股有风险,目前中证1000、国证2000和中证2000这类指数的估值依然处在历史低位,未来仍然可期。

(3)红利指数有绝对收益未必有相对收益。红利指数这几年得到了市场非常多的关注,目前整体来看,红利类指数并不算贵,如果要说这一类资产当前的风险,我认为大概率是不存在的,2024年这类资产绝对收益依然可期。至于说能否取得相对收益,我认为这一点很难判断,如果市场转好,红利指数大概率又得落后。

(4)被大家抛弃的成长板块可以考虑重新纳入投资视野了。正所谓万物皆周期,均值回归是常态,成长板块经过连续几年的调整后,目前估值已经回到较为有吸引力的水平。像创业板指数的估值已经处于30倍以内科创50的估值已经回到42倍新能源指数的估值为10倍出头;茅指数目前的估值为17.9倍,已接近19年年初的15.6倍,种种数据表明成长板块的估值已经得到相当程度的消化,因此我认为大家对于目前的成长板块不应再过于悲观。

以上便为我对2024年做的一些展望。

最后,祝大家在2024年里有一个棒棒的身体及好的心情,同时能够取得一个自己满意的业绩。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大马哈的支持,新的一年,我将继续陪伴在大家身边,并努力输出一些自认为的得意之作,再次感谢大家!

@今日话题 @雪球基金 #2023年投资总结#

全部讨论

01-15 14:27

我认为核心的机会确实是在中小盘优质股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