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过境迁,不一样的上证3000点

发布于: 雪球转发:1回复:13喜欢:12

说到当下的A股,最容易引发大家调侃的莫过于上证指数的3000点了。

2007年大家就见证过上证指数的3000点,而时隔16年多后的今天,这期间已快够一个呱呱坠地的婴儿长至成年,可上证指数还是在3000点左右徘徊,大家的失落之情溢于言表。

说到这背后的原因,总结下来最重要的有两点:指数编制规则市场定价

先说指数编制规则:

(1)在上证指数2020年修订编制规则之前,新上市股票在上市第10个交易日后便纳入了指数。而由于A股市场往往存在着炒新的传统,新股上市后往往面临着价格虚高,一旦这些新上市的股票被立刻纳入指数,其股价在纳入时点时往往处于高位,后续调整往往会显著拖累指数表现。

(2)上证指数采用总市值加权,并不能真实反映投资者的真实收益。由于A股不少大市值公司的很多股份均为大股东所持有,普通个人和机构投资者持有的市值比例要比其实际市值小得多,采用总市值加权容易拔高大市值公司的真实权重,这也会影响上证指数对投资者获得感的表征能力。

(3)上证指数是价格指数而非全收益指数,其指数成分的现金分红是不会被计入指数而是直接刨除的。如果我们假定上证指数每年的股息率是1%,那么这16年时间,这块也能给投资者带来20%的投资回报。

上证指数作为在中国资本市场成立之初就发布的指数,其编制规则在如今看来有着各种各样的不足,这是能够理解的,毕竟当时的指数编制者们也很难预见到后续各种各样的复杂情况。可以看到,无论是2011年发布的中证全指还是2005年发布的沪深300指数,它们都很好的规避了上证指数的固有缺点,从而获得了更优的投资回报。

再说市场定价:

不得不说,相对于美股这样的成熟市场,A股的波动确实太大了。

其实除了3000点外,在上证指数的几乎每一个大的整数关口,我们几乎都来回“折腾”了十余年。

下表列出了上证指数每500整数关口在A股的历史长河中经历过的时间:

我们从表中可以看到,上证指数在1000、1500、2000及2500点徘徊的时长分别经历过了13年13年14年13年。只不过这次上证指数在3000点徘徊相对前几次而言显得更长一些,如果截止算到现在,上证指数在3000点上下已徘徊了接近17年

经过10余年,尽管点位还是原来的点位,上证指数的基本面及估值情况已经变得大不相同:

(1)上证指数第一次触及1000点和1500点时,A股才鸣锣开市不久,指数的整体估值高达几百倍,而到了2005年和2006年上证指数自此远离这两个点位时,其指数的整体估值已降低至20倍左右。

(2)上证指数初次触及到2000-3000点,彼时其整体估值均在30倍以上;而到了2014年、2019年和2023年,同样的位置上证指数的估值已回落到10倍左右,相当于估值腰斩了2/3。

换言之,同样的点位在十多年前可能意味着估值泡沫与风险,而到了现在则意味着估值合理甚至大幅低估。时过境迁,面对2007年的3000点和现在的3000点,我们的心态早已大不相同:

16年前,我们兴奋之余透着担忧

16年后的今天,我们沮丧之余透着期许。

之所以我们的心态发生如此之大的改变,背后还是因为同样的点位A股市场的性价比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背后的支撑还是来自于A股上市公司的不断发展壮大。

至于A股的股价波动为什么那么大?剔除投资者成熟度不高的因素,我认为主要原因可能还是:

过去30年,我国经济体经历了快速的增长,在这个过程中产业升级与此伴随而行,经济引擎不断的切换。很多传统行业经历了从高速增长到低速增长甚至零增长,很多新兴行业则经历了从无到有到进一步发展壮大。面对这些行业的大幅起落,稚气未脱的A股市场很难对它们进行合理的定价,这样下来的结果就是市场估值中枢大幅起落。

不单是A股,类似的情形在百年前的美股市场同样上演过,1929年9月16日标普500指数的点位为31.86点,而标普再次重新回到这次点位上方已经时1954年9月22日的事情,期间经历了整整25年

因此站在当下的3000点,我们与其去抱怨与纠结,还不如抓住市场给我们带来的低位布局机会。如果我们这个时点没有心情去进行精挑细选,直接选择像沪深300ETF华夏(510330)和中证1000ETF(159845)这样的宽基ETF都会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相信最后给我们带来的回报大概率不会差。这主要是因为,A股市场在过去几年都会存在着非常多的结构性投资机会,很多投资者都试图去把握,但最终结果却并不算太理想,大家花了那么多时间,最终拿到手的收益反而还不如沪深300中证1000这样的宽基指数,在市场底部位置选择宽基指数进行直接布局可以将投资化繁为简。今年以来市场表现不太理想,但宽基指数在今年疲软市场中的表现反而是相对较为突出的,沪深300全收益指数和中证1000全收益指数年初至今分别下跌7.32%和7.05%,不仅优于不少板块和行业,还要明显优于偏股基金指数。此外我们还可以看到,不少机构投资者今年抄底时也同样首选沪深300、中证500、中证1000、科创50创业板这样的宽基指数,它们对应的ETF产品份额今年均获得了不错的增长。

全文完,感谢您的耐心阅读!原创不易,如果此文对大家有帮助,欢迎点赞收藏关注三连击,感谢大家的支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今日话题 @雪球基金

全部讨论

偏股基金今年被抛弃,是不是人弃我取的时候?

2023-10-27 09:16

同样的位置,不同的价值,此时买入正当时

2023-10-31 19:04

读者真难受,说点人话吧

2023-11-01 06:20

上交所查询

2023-10-27 12:30

我们3000点,但是我们股票多啊!伟大不?光荣不?

2023-10-27 0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