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有邬传雁后有杨浩,不要高估自己对基金经理的信任度

发布于: 雪球转发:25回复:116喜欢:47

今年最让基民失望的莫过于顶流基金经理们糟糕的业绩表现了。

下表列出了一些代表性基金经理春节以来的业绩,跌幅动辄15%甚至30%以上。再比照2018年全年沪深300指数20%出头的跌幅,对于在春节时买入这些主动基金持有至今的朋友,不啻于经历了一次像2018年那样的大熊市。

将业绩与2018年的市场一对比,基民怨声载道也可以理解。在这一背景下,基金公司也颇感压力,先有邬传雁后有杨浩,他们管理的基金被增聘基金经理。换言之,基金公司不再那么信任他们的投资能力,希望通过新聘任的基金经理来改善组合的业绩。

一、为何这些基金经理业绩差?

对于这个问题,我之前在今年基金业绩分化的原因找到了!一文中进行了分析。结论是他们业绩差主要还是因为此前的持仓表现不佳所造成规模对业绩带来的负贡献则相对有限

为什么这些明星基金经理此前持有的股票会表现差呢?这是因为那些基金经理偏爱的股票过去两年表现好才使得这些基金经理过往的业绩好,业绩好才使得他们成为人尽皆知的顶流。而这些过去两年表现好的股票,比如像“茅指数”中的不少个股,其涨幅的主要贡献并非上市公司的业绩而是估值,春节后这些个股的估值普遍出现回落,从而这些顶流基金经理业绩不好也就在情理之中。

既然这样,大家很容易会想到为什么这些基金经理们不在春节前把这些显得比较贵的股票卖掉,去买那些性价比更高的投资标的呢?抱有这种想法的投资者对于基金经理的要求未免过高,原因有几点:(1)事后看起来判断顶部无比容易,但在2月份那个时点身在其中的投资者很难确定当时是否为市场的顶部。(2)如果大家希望像张坤这样的基金经理一直以茅台的中短期投资性价比或者以推断股价后市是否会出现下跌为是否卖出的准绳,那么张坤在2013年开始持有茅台的近10年时间里,可能早就把茅台卖掉了。(3)取得突出业绩是有成本的,不少明星基金经理能在过去取得那么突出的业绩,就是以这种潜在的可能回撤为代价的,投资不可能好处占尽而不承担代价。

如果再从更宏观的层面看这个问题,本质上就是业绩向均值回归。我们知道无论是A股市场还是美股市场,长期年化回报高达20%以上的基金经理不能说没有但也是屈指可数。而过去两年A股市场的基金经理们每年动辄60%+的回报率,40%-50%的回报都让人瞧不上,显然如此突出的业绩是不可能长期持续下去的。

二、不要高估自己对经理的信任度

对于任何一个理性的投资者,不难明白的是:投资时间长且业绩突出的明星基金经理是值得信任的。原因很简单,对于一个有着非常多年成功投资经历的基金经理,他们的投资能力在短短几个月是不可能发生根本性改变的,短期业绩并不能很好地反映他们的投资能力。

然而对于包括我在内的大多数投资者而言,大家都并非那么理性,看着自己手头的基金在亏钱,别人的基金在赚钱,感到沮丧是人之常情。

正因为没那么理性,大多数投资者对于基金经理的信任是基于业绩,而非理念的认可,因此这一信任是非常脆弱的。经常会听到有基民说非常信任\喜欢XXX基金经理,就比如之前很多投资者对杨浩\张坤等基金经理青睐有加,其原因无非是业绩好回撤低,现在他们的基金回撤20%+,不少投资者对于他们的信任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对于任何一位业绩优秀的基金经理,他们凭的是的长周期取胜,中短期业绩不可能一直处于市场中的拔尖位置,那么建立在基金经理业绩上的信任度就会非常的有限。

建立在基金经理投资理念基础上的信任则相对长久得多,但因为大多数投资者对于投资理念的认知非常有限,另外还存在基金经理是否言行一致等问题,因此很难做到真正理解基金经理的投资理念并发自内心地认同。很多持有人信誓旦旦地表示认可XXX基金经理的投资理念,然而一旦该基金经理的业绩有所落后,持有人便会陷入对于基金经理投资者理念的质疑当中。因此大多数持有人对于基金经理投资理念的信任本质还是基于对业绩的信任,一旦业绩落后,这样的“信任”就露出了马脚。

邬传雁和杨浩最近管理的基金最近被增聘基金经理就是最好的例子,作为最了解旗下基金经理的基金公司都尚且如此,那么对于我们普通持有人而言,更不要高估自己对于基金经理的信任度。

三、要追现在的热点基金吗?

今年以来明星基金经理不香了,而不少偏向于中小盘新能源的基金经理受到了很多人的追捧。比如像刘畅畅、杨金金、袁维德、丘栋荣、崔宸龙、王鹏及陈金伟等热门基金经理,今年管理规模大幅提升,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今年以来的业绩特别突出。

在决定要不要追这些新的热门基金经理之前,可以静下心来想一想:你对他们的认可是基于其理念还是基于其业绩?如果他们的业绩一旦没有这么突出了,你还会像现在这般地追捧和认可他们吗?

如果没有想清楚就盲目追业绩,追热点,可能又会陷入类似之前追捧张坤等明星基金经理的尴尬之中。在他们业绩最好的时候冲进去,在他们业绩出现回撤时坚持不住而止损离场。

我认为投资中大家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简单线性外推,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很容易把最近的表现给予过高的决策权重。对于过去一段时间业绩不佳的基金经理,贬到谷底;对于过去一段时间业绩突出的基金经理,则捧上天。

而事实上,大家需要意识到两个常识:

(1)大多数基金经理的短期业绩无法预示他们的未来业绩,这样简单的线性外推对于99%的基金经理都是不适用的,在投资界我们见过太多流星。

(2)大家更应该注意的是,可能99%的基金经理都无法在长期取得年化20%以上的投资回报。一旦某基金经理最近一段时间业绩爆表,那么大概率意味着他们透支了未来的业绩,未来表现要低于平均水平。因此大家去投当下的热门基金经理可能会在均值回归这只无形之手的作用下使得未来投资回报不那么理想

上述两个99%的结论我认为从理论上很好地阐述了投资者追涨杀跌亏钱的原因

四、建议均衡投资

既然持有人对基金经理的信任度有限,盲目追热点基金又不妥,那该怎么办?

一个很好的办法是对基金进行分散化或者说均衡投资。均衡投资的好处有以下两点:

(1)对于短期业绩表现不好的基金经理,更容易拿得住,因为单只基金表现不好并不会对组合业绩带来多大的扰动。就像我的大马哈核心组合,持有的主动基金相对分散,就会对单个基金的业绩没那么敏感,这样可以让自己持有基金的时间变得更长,从而更有可能享受到优秀基金经理长期获取超额收益的能力。

(2)如果你不是一个特别追求极致收益的人,均衡投资可以极大程度地缓解内心焦虑。如果对于业绩冒尖没那么大的诉求,但对于业绩落后则耿耿于怀,那么均衡投资可以使得投资组合业绩保持在居中水平,容易做到不焦虑,心态好,可以减少投资者进行非理性交易带来的损失。

对于均衡投资的重要性,此前我在市场跌宕起伏凸显均衡投资的重要性一文中也有过详细讨论,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翻翻。

@今日话题   @蛋卷基金    $上证指数(SH000001)$   $沪深300(CSI000300)$  

 #雪球星计划#   #雪球星计划公募达人#  

全部讨论

信任个屁,规模大了就扔了,换更好的小规模基金就行了,只有韭菜才会相信这个市场会有啥基吧明星基金,真是笑死。

业绩太差劲了,连散户都不如。如果说张坤、刘彦春是重仓白酒,风格与市场不符,回撤大情有可原,毕竟前两年人家涨幅前列。杨浩呢?号称均衡投资,多行业分布,按理说可以规避风险,今年又是他擅长的成长风格。结果,隔一段时间就有重仓股暴雷,选股能力太烂了吧?
很多人夸他风格不漂移,坚定持有,可我看每天估值和净值都有偏差,而且是涨得比估值少,跌得比估值多。
应该好好查查,是不是高位接盘?

2021-09-05 09:51

对这种情况失望的人,根本就不要投资。这种情况隔几年出一次,非常正常。关键是有大批傻子认为过去挣了钱就以后一直会保持。这些人之前在股市被割了韭菜,现在被基金割了,能怨谁呢?有什么资格去骂基金经理呢?好好骂骂自己吧。

2021-09-05 10:50

规模大是个很重要因素 以后要远离规模大基金 规模大基金基本只能投市值大公司 很难做到均衡

确实是这样。不知不觉中,在我的实盘中,“白马”基金经理的份额现在已经降至不至一半,随着他们业绩的不佳,持仓也在递减。 优秀的新锐基金经理,业绩能够一直好下去的,非常少,而市场的声音,又总能影响我们的判断和决策。 我现在认为,均衡配置不仅是风格上的均衡配置,从收益来源、基金规模,甚至基金公司、团队,都要均衡或者适度分散。明星基金经理,赢五年的如杨浩,可能有很多,但能长赢似傅鹏博,极少,中间必然有一大波人,业绩逐渐不佳。选基金,确实是个任重而道远的事。

2021-09-06 08:27

炒股不要和股票做朋友 买基金不要和基金经理做朋友

2021-09-05 09:46

同意,分散投资是缓解焦虑的最好办法。像我这种追求市场平均收益的,白酒新能源芯片互联网加一个中证500都持有,持有体验明显好很多。

2021-09-05 13:31

今年跌的狠说明去年涨的更多,说明基金经理坚持自己的风格没有随意调仓,而且不坚持自己风格的基金经理都做不大。那些亏钱的都是中间上车的,自己追高怪不了别人

2021-09-05 12:59

买风格稳定且鲜明的,工具性选手。自己配置组合风格。

2021-09-05 09:52

炒股要滑头,基金更要滑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