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者的认知偏差——过度自信

发布于: 雪球转发:2回复:5喜欢:3

读书笔记之《量化价值投资》——关于行为偏差

行为金融学的研究发现,投资者具有一种可预测的非理性行为模式,好比是我们对市场唯一靠谱的预测是市场是在变化,对投资者这个群体的靠谱预测就是投资者具有与生俱来的认知偏差,会产生很多非理性行为模式。

认知偏差会从各个方面影响我们的生活,从投资者角度,认知偏差导致的过度自信尤其有害:

过度自信,这使得我们更看重自己的判断而忽视客观的情况,比如测验之后被问及答对多少题目,我们倾向高估自己的表现,比如毕业生被问及毕业后的收入水平,90%人的答案会超过最终的平均值。问题越复杂,涉及的内容越陌生,我们越容易高估自己的表现。在投资中更是如此,股票分析显然是一件复杂的事情,而越是信息获取和研究能力都处于下风的散户,越容易基于自己极其有限和片面的分析进行决策,且会持续高估自己的研究能力。

过度自信可能来自两方面的偏差,自我归因偏差和后见之明偏差。

自我归因偏差倾向于将我们的成功归功于自己的能力,把失败归咎于坏运气或者其他外部因素,而不是缺乏能力。买入上涨的股票展现了我们优秀的选股能力,而买入下跌股票是因为宏观环境或者市场因素。如果太过频繁的做出这样的判断,就会得出自己选股能力优秀的判断,即使错了也很欣慰。

后见之明偏差是说在一件事情发生之后,我们倾向于相信自己曾预测到它的发生。如果一件小概率事件发生后,你说“我知道它会发生”,而且你这么说是因为你的直觉时,你就受到了后见之明偏差的影响。

在对一件事情的未来可能性做判断时,我们是可以不付出实际成本的,比如对同一只股票既可以列出上涨的理由也可以列出下跌的理由,如果股票下跌了,投资者可能选择性遗忘自己反向的判断。这会让我们相信自己的预测水平高于实际情况,并持续加强这种认知偏差。

大家可以反思一下自己在投资过程中是否有上述两种偏差的倾向, 或者在实际投资中如何有效规避这样的认知偏差,对自己有更客观真实的判断,我想这是成为合格投资者的关键一步。

关于投资中的各种非理性行为背后的认知偏差,欢迎一起讨论。

 $大马哈金牛基金组合(CSI1106)$    $上证指数(SH000001)$   $沪深300(SH000300)$  

 @银行螺丝钉   @望京博格   @指数ETF投资   @青春的泥沼  @今日话题@蛋卷基金@望京博格@不明真相的群众@零城逆影@肖志刚  @兴全掌柜   @中欧基金   @交银基金   @易方达  @持有封基  


全部讨论

2020-09-27 07:56

如何客观认识自己,这是个问题

2020-09-27 07:30

这种认知偏差广泛存在,那归根结底如何指导投资呐?

2020-09-27 12:33

  请问刚哥,如何看投资中过度自信这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