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数投资系列之:指数基金的起源及发展

发布于: 修改于: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近两年A股ETF产品大发展,指数投资逐渐深入投资者人心。那么这一投资理念是怎么诞生的呢?


1、股票指数的初衷是为了表征股票市场表现

股票指数的出现远比指数基金古老。指数基金在20世纪70年代才开始在美国出现,可早在1894年,道琼斯公司的创始人查尔斯·亨利·道便编制了4个股票指数,不仅包括定位于全市场的股票指数,还包括分行业的股票指数。

没错,大家耳熟能详的道琼斯工业指数便在1894年诞生,至今已达126年之久。道琼斯系列指数的目的在于反映股票市场整体的表现。

查尔斯·亨利·道于1902年去世,可能让这位老先生没有想到的是,就这么个简单的指数,在他去世后的100多年里还在持续的对外发布,而且回报还不错。

在这126年间,道琼斯工业指数由40.94点上涨至27657.42点,上涨达674.5倍,年化收益率为5.3%。若将分红考虑进来,指数的回报率差不多在7%-8%之间,若从指数编制期初持有该指数,能够获得的实际投资回报差不多在5038倍-16269倍之间。

直至现在,股票指数的最重要作用还是在于其表征功能,如:

A股长期不赚钱 \ 美股长牛 \ 食品饮料医药生物长期表现不错  \ 看好或不看好近期市场表现 \ 看好某国市场表现

这些言论背后均是以一个个指数作为我们的依据。

至于为什么要采用指数表征市场而非个股表征市场,原因很简单:指数代表整个行业或者单个行业的表现,而且存在新陈代谢机制,很长时期内都不存在消亡的可能。而个股对应着单个公司,其发展依赖于所属行业及公司管理层,未来发展未必代表整体。


2、指数基金的诞生

基金产品本质上都是投资工具,股票指数能够产品化,其本质还是在于其投资回报满足了部分投资人的期待。

由于股票指数反映的是股票群体的平均投资回报水平。因此若市场参与者能够战胜指数,那么说明他超越了市场的平均投资水平。

大家可别小看战胜市场,哪怕在A股这样不太有效的新兴市场,也有近一半的主动公募基金在长期不能战胜大盘指数;在更为成熟的美股市场,则更是如此,不能战胜大盘指数的主动基金比例更高。

根据先锋集团创始人博格的统计,在1945-1975这30年间,标普500指数的年均回报率为11.3%,而同期股票型共同基金的年均回报率仅为9.7%。

正是基于这个统计,美国的先锋集团在上世纪70年代开始逐渐将指数基金引入,提供给投资者。尽管其费率较一般的主动基金低,但刚开始指数基金并不太受欢迎,规模增长缓慢。在上世纪90年代,随着部分年份标普500相比主动基金呈现出显著的优势(不少年份百分之七八十的主动基金不能跑赢标普500),指数基金开始在美国得到众多投资者的认可,规模也呈现出迅猛增长的势头。目前,美国市场的指数基金的管理规模已经接近主动基金。


3、当下指数基金的发展趋势

指数基金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工具化追求更好的投资回报

(1)工具化

由于指数基金完全复制既定的股票指数,而指数的编制规则明确,因此指数基金与生俱来就拥有透明化的投资策略。

指数基金因其透明化的投资策略,很适合作为工具化的投资产品,比如可以作为投资者择时、行业轮动、风格轮动及主题投资的底层工具。

为满足投资者工具化投资的需要,指数投资形式逐渐由传统的指数基金过渡到ETF基金,至于指数基金和ETF基金存在着什么样的差异,我们在后续文章会对此进行展开。

另一方面,指数基金逐渐由跟踪宽基指数扩大至行业指数、主题指数、风格指数等。近两年A股市场由于市场风格极致演绎,不少行业\主题ETF基金快速发展壮大。

(2)追求更好的投资回报

指数投资本质上还是投资,给投资者带来理想的投资回报是其应有之义,历史上指数投资能发展壮大与其不错的投资回报分不开。

为给指数基金持有人带来更佳的投资回报,基金管理人在指数的编制上下了功夫,如大家常听说的Smart Beta策略指数即是在传统指数的基础上融入了一些经历史证明有效的选股策略(如高分红、低估值、高成长、高盈利等),对于这些策略类型,我们在后续系列文章中也会进行展开。除此之外,一些主动管理型ETF产品出现在了美国市场,A股市场也有不少基金管理人像证监会提交了发行指数增强ETF的申请(目前尚未获批)。这些都是指数基金产品追求更优投资回报的最新尝试。

工具化追求更优投资回报作为指数投资的两大发展方向,近两年出现了互相融合的趋势。即在多样化的投资工具基础上叠加了选股策略,为投资者提供更佳的投资体验。


 $大马哈金牛基金组合(CSI1106)$    $道琼斯指数(.DJI)$   $上证指数(SH000001)$  

 @今日话题@蛋卷基金@望京博格@不明真相的群众@零城逆影@肖志刚 

 @兴全掌柜   @中欧基金   @交银基金   @易方达  @持有封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