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口政策发展历程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新中国建国以来,政府的人口政策就像钟摆一样,一直在鼓励生育和计划生育之间摆动。影响生育政策转变的主要因素是社会经济劳动力需求和粮食产量。人口政策大周期差不多是20年,正好是出生到成长为劳动者的周期。

具体人口政策异构君整理如下:

1、鼓励生育 1950-1954年

新中国成立初期,长期战争造成人口损耗和百废待兴的社会经济局面,中国政府决定采取鼓励生育的人口政策。

2、提出"计划生育" 1954-1957年

1953年人口总数达到5.87亿人,比1949年多了4600万人,人口增长和粮食产量不匹配,毛泽东、刘少奇为代表的领导人开始提倡“节制生育”。1956年10月12日《同南斯拉夫妇女代表团的谈话》中,毛泽东第一次公开提出“计划生育”概念。

3、鼓励生育 1958-1959年

1957年超额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良好的经济形势凸显了劳动力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掩盖了增长过快的负面影响。1958年“大跃进”产生浮夸的风气。

4、控制人口和节制生育 1959-1966年

1959-1961年

“三年困难时期”出现人口增长和粮食生产的矛盾。

1962年,党中央、国务院发出了《关于认真提倡计划生育的指示》,在城市和人口稠密的农村提倡节制生育。

1963年成立负责领导计划生育工作的计划生育委员会。

5、放松生育政策  1966-1970年

1966年文革开始后,计划生育政策方向未变,但计划生育工作已经失去实施的条件和环境,1968年国务院计划生育委员会被撤销;这段时间出现无序生育高峰。

6、第三次强调计划生育 1970-1979年

1970年人口统计,规模从1962年的67296万增长到1970年的82992万,政府提出“晚、稀、少”的人口生育政策。

7、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一对夫妻只生育一个子女”1980年-2013年

1980年以后中国严格实行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提倡“一对夫妻只生育一个子女”。

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确定“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1982年12月4日,通过宪法第49条“夫妻双方有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

8、将严格的“独生子女”政策放宽为“单独两孩”、“全面两孩”和“三孩”政策 2013年至今

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后,中国经济受到冲击,2009年上半年出现大规模农民工返乡;中国政府采用强力扩张性政策刺激,经济增速回升导致劳动力需求扩张,而农村可以转移的生育劳动力越来越少,导致严重的“民工荒”。2010年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提高到8.87%,老龄化加重。

2011年11月,中国各地全面实施双独二孩政策; 

2013年12月,中国实施单独二孩政策;

2015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指出: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实施全面二孩政策。

2021年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并指出,为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

长期使用积极人口政策干预生育,一定程度会导致人口结构失衡,其对社会劳动力的影响大约滞后20年才凸显出来。例如:1950年出生的城镇人口进入就业阶段,中国当时的城镇经济难以吸纳大量的新增就业人员,1968年发动了数量庞大的城市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这一政策因城市经济发展对劳动力需求扩大、下乡城市青年及其家庭不满和抗议等原因,于1979年停止。

回城的知识青年和新增就业人口使中国城市就业压力凸显,在此背景下,严格生育政策、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尤为重要。所以从80年代开始,中国实施严格的一胎政策。

2022年1月17日,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发布显示,2021年中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亿人,占总人口比重达14.2%。按照联合国标准,65岁以上人口的占比超过7%即为“老龄化社会”,14%以上为“老龄社会”。伴随着新中国第一次生育潮出生人口集体进入老龄阶段,中国正式步入老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