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中国航天“开门红”背后的故事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时间:2022-01-21     来源:环球时报

 $中证军工ETF(SH512680)$      #国防军工# 

1月17日,2022年中国航天的首次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然而在这次成功的背后,中国航天人遭遇了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新挑战——最了解卫星状态的卫星研制方因为疫情防控无法参与发射测控任务,西安卫星测控中心飞控团队不得不克服重重困难,“身兼多职”圆满完成卫星的发射测控任务,确保了中国航天2022年首次发射的“开门红”。测控团队成员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种情况还是几十年来头一次遇到。

“按照任务组织的标准化流程,卫星研制方一般会在任务实施前半个月左右派出试验队赶赴西安,与我们西安中心的工作人员共同参与发射测控任务最后的筹备,并共同执行发射和早期轨道段测控任务,直到卫星进入工作轨道,投入业务应用。”此次任务的飞控组长魏峻高级工程师向《环球时报》记者介绍。

然而由于近来西安市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情况,对于西安卫星测控中心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已经完成发射任务的试验队走不了,而待开展任务的试验队却又进不来。一位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工作人员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像此次这种因为不可抗力因素导致卫星研制方无法参与任务的情况,还是几十年来破天荒的第一次。卫星试验队是确保任务成功的关键因素,他们的缺席无疑将会为此次发射任务带来巨大挑战。

然而,卫星不会“隔离”,任务也不会“暂停”。在确定卫星试验队无法进入现场参与发射测控后的第一时间,魏峻就与全体飞控组成员一同召开碰头会,收集各岗位在没有试验队现场配合工作的情况下需要面对的新困难。“我们一共汇总了涉及卫星状态、遥控遥测指令、传感器数据等7类32个方面问题,这些都需要我们从零开始,逐条解决。”

望着这份待解决问题清单,魏峻和他的飞控团队既要“从头学起”,又要“打破陈规”。

卫星试验队的缺席,首先带来的问题是数据无法及时、安全、有效地向地面传输。“为了确保数据安全,西安卫星测控中心测控数据使用了专用网络传输,卫星研制方很难在短时间接入我们的网络体系。”通信保障岗位的张汉勇工程师向《环球时报》记者描述了当时的困境。“实现‘异地测控’成为了摆在中心技术人员面前的一道难题。”

在中心网络专家的帮助下,飞控组立即成立“网络保障团队”,通过一周的艰苦奋战,终于与相隔千里的卫星研制方建立了连接,为遥测数据等关键信息的传输提供基础保障。

网络通信的建立,是此次任务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步。随后西安卫星测控中心通过视频会议的方式,针对技术状态协调、遥测遥控确认、任务文件会审等关键节点与卫星研制方及相关单位展开大量讨论,短时间内连续编写文件近300页。

为了确保发射任务万无一失,西安卫星测控中心还结合前期收集的32个问题隐患,及时优化任务组织模式,深入分析卫星状态设置、关键参数复核、应急情况处置等5项系统级风险隐患,逐项讨论制定应对措施,并针对任务实施中双方工作协同的连贯性、应急处置的时效性开展多轮全流程演练。

“除了要解决‘搭上线’的问题,发射任务实施后的所有工作,都需要我们坐在试验队员的工位上自己完成。所以我们要比以往更加熟悉卫星技术、任务实施的各种细节,这样工作量就得提升好几倍。”魏峻告诉《环球时报》记者。

为此,该中心组织7名专家与卫星研制方通过“网课”形式结成一对一“学习小组”,进一步细抠任务技术细节,对上千条指令数据和几千个遥测参数进行多轮复核,最终确保整个飞控团队对卫星技术细节的理解,为任务的圆满成功打下坚实基础。

2022年1月17日10时35分,长二丁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准时发射升空,西安卫星测控中心的测控大厅中,时不时传来响亮的调度口令。经过一段时间的飞行,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大红屏”如约而至。卫星的研制方通过视频会议系统,将热烈的掌声送给西安卫星测控中心的技术人员,卫星总设计师在千里之外发出“把卫星交给你们,我很放心”的感叹。

据《环球时报》记者了解,2022年,中国航天将继续开启“超级”模式,尤其以“四船两舱”发射为代表的空间站建造任务将直接关系到中国空间站能否在今年年底如期“竣工”。西安卫星测控中心管理人员告诉《环球时报》记者。“针对不断出现的新情况,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也在进一步创新测控技术和手段,今年大家的目标依旧是以一次次圆满成功、飞行正常,助力中国航天再创辉煌!”

$中证军工ETF(SH512680)$             $航天宏图(SH688066)$ 

风险提示:本资料仅作参考,不构成本公司任何业务的宣传推介材料、投资建议或保证,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职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投资人购买基金时应详细阅读基金的基金合同和招募说明书等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具体情况。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和其投资人员取得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也不构成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基金投资需谨慎。

@老罗话指数投资 @今日话题 @蛋卷基金 @Lagom投资 @白话投资 @物不足智不明 @月下寒漪 @玩转ETF @指数基金 @正心投资 @502的牛 @青春的泥沼 @身没动心已远 @有谦 @风无雅@唐一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