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首创!卫星拍照用上了上海的“防抖修图神器”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时间:2021-07-28      来源:澎湃新闻网

 $中证军工ETF(SH512680)$      #国防军工#  

卫星在太空拍照片,再也不怕抖动引发图虚了。 

7月28日,澎湃新闻记者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获悉,不久前,由八院控制所全新研制且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敏感器——磁流体角位移敏感器,随卫星搭载升空后,通过在轨数据分析,产品功能正常、性能稳定,首次应用获得成功。

这是面向空间遥感载荷一体化安装条件下,首台高精度、宽频、轻量化角振动测量产品,填补了国内相关领域的空白。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控制所研制成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敏感器——磁流体角位移敏感器,随卫星搭载升空后,首次应用获得成功。 本文图片均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提供

修图“神器” 
“卫星相机拍照和我们用手机拍照一样,也会因抖动而导致图像模糊。”卫星型号副总设计师朱庆华解释说,“角位移敏感器就是用来监测并获取拍摄过程中的‘抖动’数据,进而对图像进行修正,这是提高卫星图像质量的关键。”

此次搭载的磁流体角位移敏感器,可真实获取卫星相机在轨工作过程中的实际角振动情况,进而补偿卫星平台上转动部件、挠性部件等产生的高、低频角振动对遥感图像产生的影响。

产品首席郑循江介绍说,“有了这款神器,意味着在相机拍照过程中,卫星平台的任何‘风吹草动’都可以直接被监测到。此次成功应用,可以说在产品重量、功耗、可靠性和环境适应性等一系列工程约束下,产品的测量带宽、输出精度等关键性能已经走好了在轨验证和应用的关键第一步。”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控制所研制成功新型敏感器。

无人机、地面天文观测等也有应用前景 
回顾产品八年的研制历程,产品技术负责人吴建铭感慨道,团队从最初的零星资料搜集,到方案设计及模型构建,再到原理样机研制和基本功能实现,技术反复是常态,不记得推翻了多少次方案。

团队联合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力量,完成了导电液体在密闭腔体和磁场环境下的动力学建模,攻克了高性能恒定磁场结构设计和永磁材料的难题,解决了自身在高频角振动地面标定能力的不足。

进入工程研制阶段后,为了在尽可能小的空间内实现高精密零件的紧凑集成、导电液体的封装及防渗漏,原理样机经历了五轮的设计迭代与装配改进,最终解决了多个关键技术及工艺问题,产品耐冲击、无机械饱和、温度适应性强,具备了高可靠的特点。

经过在轨数据确认,磁流体角位移敏感器已迈出空间应用的第一步。

产品市场负责人沈杰表示,该“神器”不仅能在卫星拍照上大显身手,在激光通信、地面天文观测、无人机、汽车安全检测、超精密加工、重型机械设备故障检测等领域同样有着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后续,团队将充分利用长三角产业能力,持续打造具备市场综合竞争力的产品。

$中证军工ETF(SH512680)$             $航天宏图(SH688066)$ 

风险提示:本资料仅作参考,不构成本公司任何业务的宣传推介材料、投资建议或保证,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职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投资人购买基金时应详细阅读基金的基金合同和招募说明书等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具体情况。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和其投资人员取得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也不构成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基金投资需谨慎。

@老罗话指数投资 @今日话题 @蛋卷基金 @Lagom投资 @白话投资 @似曾相识81 @物不足智不明 @月下寒漪 @玩转ETF @ETF财经老爸 @指数基金 @正心投资 @徒步投资笔记 @502的牛 @青春的泥沼 @身没动心已远 @有谦 @风无雅@唐一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