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在德国根本卖不动?

发布于: 雪球转发:2回复:78喜欢:0

知嘹汽车/陈壹

时间倒退回五年前,中国汽车“出海”可能还只是个冷笑话。但如今,无论欧洲、澳大利亚、中东还是美洲地区,都已经开始频繁出现中国汽车的身影。

品牌方面,这些年上汽、奇瑞、长安、吉利、长城的“出海”量都比较靠前。其中,上汽的名爵ZS、奇瑞的瑞虎系列、长安的CS系列、吉利的领克01 PHEV等都是颇受国外消费者青睐的产品。

需要注意的是,这两年比亚迪也开始在海外市场崭露头角。

回顾历史,其实比亚迪属于最早“出海”的那一批人,早在1998年,比亚迪就在荷兰成立了“根据地”,当时,比亚迪的业务范围已经遍及全球70多个国家。

2022年,比亚迪的商业版图拓展到日本、新加坡、德国等地区。

在日本,比亚迪推出的 ATTO 3口碑相当不错,在不少日本消费者的眼中,这台纯电SUV不仅操控性能优秀,配置和性价比也相当不错,某日本知名媒体评价道:“ ATTO 3无论在价格、续航还是配置方面,表现都很亮眼”。

而在欧洲地区,比亚迪的纯电动大巴畅销多个城市。要知道,欧洲可是汽车文化的起源地之一,比亚迪能在这里大放异彩,产品的综合素质可见一斑。

有消息称,比亚迪未来或许有可能在欧洲建立品牌工厂。对此,官方暂时还没有盖棺定论,不过就趋势来看,也不是不可能,毕竟特斯拉都能打造上海超级工厂,比亚迪为什么就不能打造一座欧洲超级工厂呢?

如果你常常关注海外汽车市场的新闻,会知道这两年比亚迪在德国的人气越来越高涨。之前的巴黎车展上,比亚迪公开展示的唐、汉、元PLUS(当地名ATTO 3)三款车型吸引了外界的注意,就连法国总统都曾经亲自参观过。

巧的是,元PLUS(当地名ATTO 3)在德国同样受欢迎。

德国知名媒体DW还曾经做过一期元PLUS(当地名ATTO 3)的专题栏目,在这期栏目里,DW对元PLUS(当地名ATTO 3)进行了深度且全方位的评测,从外观、内饰、空间、配置到动力、电池等,几乎是对元PLUS(当地名ATTO 3)做了一次全身体检。

最终的评价是:元PLUS(当地名ATTO 3)是一台好车。

能被擅长造车的德意志人民赞美,说明元PLUS(当地名ATTO 3)在日本、德国卖得好不是没有道理的。

回到国内,比亚迪2022年的销量达到1863494台,其中王朝系列和海洋系列的销量为1852625台,同比增幅显著。

有人认为比亚迪的走红是靠“DM-i”产品,这并不完全正确,其实比亚迪在“三电”领域的成就早已有目共睹,这也是为什么,继王朝系列之后海洋系列也能成为爆款的原因,比如海豚。

应该说,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内卷化越来越严重,比亚迪的垂直整合能力优势将越来越得到凸显,回看去年中国车市的销量,比亚迪是为数不多能够逆势向上的品牌。

十年窗下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比亚迪不是没有过低谷,但它熬过了寒冬,等到了春暖花开的那一刻。如无意外,接下来的2023年,比亚迪应该能继续给我们带来不少惊喜。你说呢?

知嘹汽车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联系平台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全部讨论

还是别吹了吧,在日本让人家查出来比的车含六价铬致癌物,还好意思吹德国。丢不丢人。致癌物都,亚迪太作死了吧

到处都是吹捧比亚迪的文章?不就买个车跑滴滴嘛

2023-03-02 20:20

遍地都是这种文章,开始割韭菜了吗

2023-03-03 06:51

那么能告诉我,22年在国外销量是多少

2023-03-03 09:17

比亚迪海外卖了多少呀?数据有吗?我全篇里没找到

2023-03-02 23:48

外国人对比亚迪的成长恨得咬牙切齿

2023-03-03 09:53

这种水货文章,也只有比亚迪水军营销策略会花钱发布!

2023-03-02 22:47

软文没数字就没价值

特斯拉开放专利 国产车的春天

2023-03-02 18:44

环球网讯息:

3月2日消息,据外媒报道,特斯拉公司全球副总裁朱晓彤在公司首次投资者日活动上说,特斯拉在2023年到达生产400万辆电动汽车的里程碑,该公司的超级工厂的目标是每45秒生产一辆汽车。特斯拉目前有四座电动汽车超级工厂,但是还需要建造新的工厂。

外媒统计,特斯拉从第一辆车下线到生产第 100 万辆电动汽车,用时 12 年;从 100 万辆提升到 200 万辆则缩短到了 18 个月;在随后的 11 个月又生产了 100 万辆,进而使总产量达到 300 万辆;从 300 万辆到 400 万辆,则只花费了 7 个月。

作为已接管特斯拉美国工厂电动汽车制造及北美和欧洲销售事务的朱晓彤在此次投资者日活动上,与特斯拉的其他高管,还探讨了特斯拉如何生产更多的电动汽车。

据悉,截至去年 12 月 31 日,特斯拉总公司及子公司在全球的全职员工共有 127,855 名,6.5 万名从事制造,其余员工大部分从事研发、运营以及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