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华基本面投资专家张鹏:中国制造业临界点已来,把握后发制人的机会

发布于: 修改于: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张鹏简介

张鹏,毕业于北京大学,拥有生命科学学士、金融学硕士交叉背景,9年证券从业经验,2年投资管理经验。曾任鹏华基金研究部研究员、研究小组组长、基金经理助理,现担任鹏华基金权益投资二部基金经理,管理鹏华价值精选等多只基金,获得客户的广泛认可。本期,张鹏将与我们一同探讨制造业投资思路和展望。

张鹏金句

1

从整体投资风格上看,我认为依然是以TMT为代表的泛AI板块以及复苏线等各主线之间的轮动,期间会随着资产价格位置过高或者过低而产生较大幅度波动, TMT依然是核心主线。

2

当前最大线索就是由openAI的GPT模型体现出来的颠覆性的连锁性影响,它是类似能源结构转型级别的一个重要线索,我们需要保持重点关注和观察。

3

对于制造业的优质公司,我认为最核心是迭代能力,这个迭代包括产品形态不断演进,工艺技术打磨,与客户端联合开发中面对变化、面对问题的快速响应以及成本不断下降等等。

4

我们选择一家优质公司进行投资,第一层是内部机制以及它过去的一些做法,看看是否持续在进行迭代。第二层要看它是否具有比较优势。再进一步,可能还要把握定价者和投资决策过程。

5

每位投资者都有一条回撤容忍的心理底线,这些底线一旦被击穿,就容易造成自己决策上的不理性以及更多变形。

6

我认为,在这个行业中能够守得住不逞聪明去抖机灵的寂寞,也能不在这个过程中变得麻木,不熄灭自己向前进步的热血,就是最大的智慧。

Q

今年以来,上证指数表现十分强势,与其他主要指数差异化十分明显,您认为接下来市场风格会发生怎样变化?

张鹏:短期来看,国内经济温和复苏,海外通胀压力也有一定缓解,联储加息预期放缓。长期来看,我认为美元也开始走弱。综合短期内外部环境,我们认为二季度投资环境相对温和,但增量资金有限,且部分主线品种涨幅较大,需要密切关注可能快速调整的风险。

从整体投资风格上看,我认为依然是以TMT为代表的泛AI板块以及复苏线等各主线之间的轮动,期间会随着资产价格位置过高或者过低而产生较大幅度波动, TMT依然是核心主线。但是,复苏线和制造业等板块有细分子赛道和公司经过比较长时间调整,部分优质公司已经具备较高的投资性价比。我认为投资风格会在极致和均衡之间,不断通过资产价格周期变化而实现再平衡。

Q

有市场观点认为2023年是中国经济复苏的关键年份,今年顺周期板块会有较好表现,您是否也持这个观点?今年您更关注哪些板块的机会?

张鹏:确实是,因为2023年市场普遍抱有比较高的复苏预期,但我的看法稍有不同。一季度GDP增长4.5%,且去年相对基数较高,全年5%的增速目标难度是下降的,后续大规模稳增长刺激的概率也随之下降。实际上,政府对5%的增长定调本身蕴含的预期就是在经济温和复苏背景下,今年经济和产业结构性改善的重要性至少不弱于总量,所以我认为今年应该重视产业趋势和政策指引带来的结构性投资机会。

在这种背景下,我认为顺周期板块也有机会,其中我最核心关注通胀链,也就是供给侧受限比较严重的品种。整体顺周期板块很难普遍性简单粗暴地带来一个全面复苏的投资机会。这个时候我们也要在顺周期板块里面去挑选:一是结合资产价格周期。比如,部分顺周期板块年初以来已经调整到疫情放开前的位置,这个预期可能已经比较温和复苏的预期更悲观;二是应该结合产业结构变化,尤其在复苏背景下依然具有成长空间的公司。结合上述两点去挖掘复苏线内的投资机会,举个小例子,半导体板块内某些公司可能形成需求复苏和新品种拓展的双成长空间,且股价位置又调回来了,值得关注。

除顺周期板块外,今年我比较关注或者保持重点观察的是自上而下产业结构的调整指向以及在终端是否能产生真实效果,落地阻力最小、落地速度最快。过去几年,在“双碳”政策背景下,能源结构转型的政策力度非常大,并且在终端实现了真实快速的发展,公司业绩也都实现了阶跃式提升。这种线索在发展初期都会带来投资机会,但更重要的是“持续性”如何,一旦被证实,就会像新能源一样,带来长达几年的战略性投资机会。所以,当前最大线索就是由openAI的GPT模型体现出来的颠覆性的连锁性影响,它是类似能源结构转型级别的一个重要线索,我们需要保持重点关注和观察。

Q

在当下这个时点,您看好哪些行业或赛道,以及您能否展开给我们讲一讲接下来的市场走势?

张鹏:站在当下这个时间点,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向值得关注:

第一,存在于资产价格周期已经处于或者调整到合理位置,且具有巨大成长空间的行业。

第二,符合产业政策支持指向的板块。

第三,能够持续落地自身成长性的行业和公司。

实际上,以上这些我都比较看好,并不拘泥于具体某一条投资线。

具体地讲,当下相对看好的还是计算机、通信、传媒这几个板块,尤其在出现波动调整导致性价比重现的情况下,包括AI快速发展带来算力需求快速爆发,各领域数据经过清洗标注确权后的资产化形成的增量价值,经过大模型输出的数据产品对社会生产效率的提升等等,都会创造新的投资机会。但是,需要保持紧密跟踪,谨慎甄别成长泡沫,去伪存真,比如,算力是否会在某个时点出现典型的通缩,国内的模型迭代速度是否能够跟得上海外最领先的大模型飞轮效应等等,这些风险随着行情的展开需要保持关注,这是需要关注的新投资线索。

除了对上述新兴投资机会保持乐观态度外,在存量投资线索中,我自己依然专注于自己能力圈内的泛制造业,具体包括汽车领域自主品牌崛起呈现加速趋势,国内主机厂崛起也会带动零部件企业国产化加速,还包括半导体领域内率先实现自主可控的部分设备和材料,例如化工领域内的显示材料、特种树脂在内的新材料等等的国产化突破,大宗品领域内的龙头企业通过大规模的资本开支和向下游延伸产业链所带动的高成本优势和高附加值优势。

Q

除了现在比较火热的TMT,还有一些制造业升级方向,您认为哪些方向会更长线或者更长期化?

张鹏:更远期的视角很难完全脱离开自己的能力圈基础。从我自己的能力圈基础出发,相对而言我的理解认知可能更深刻更有信仰一些。所以,从3-5年的时间尺度,我比较看好泛制造业从材料端到中游制造到终端产品各个环节都会出现自主崛起的趋势,早晚先后,但是都会崛起。

当期重点关注汽车行业、半导体行业,材料端的新材料和大宗品,即使是已经几乎少有人问津的新能源领域,如果供给侧经过一定程度出清,股价也处在比较低位置,我认为依然是未来比较长久期尺度上值得重视的制造业线索。

Q

您为何如此钟爱制造业?您认为其中哪些细分方向今年的机会最大?

张鹏:在制造业领域,其实可以清晰看到中国经过多年发展,基础的材料池、技术池和人才池已经完成了底层建设。我简单举几个例子,像光伏组件产业链和锂电池产业链,我们已经快速成为全球最主要的供应者,大宗品和初级材料像化工品,新建产能的规模、自动化、复杂化程度都在全球遥遥领先,在供给成本曲线上迅速进入全球曲线的左侧,汽车行业的产品质量和性能已经可以不逊色于海外知名车企。同时,在外形和功能等消费属性上,也有更实惠更快速的迭代进步,价格上也更优惠。半导体从材料到设备国产化率都在快速提升,军工装备快速列装的同时,材料和发动机等关键环节也快速实现了自主可控等等。

实际上,中国制造业一直有自己的优势,但在兑现自身优势之前,我们一直卡在工艺技术、人才、设备材料、管理体系还有设计审美等门槛上。这几个壁垒的底层逻辑,用一句话总结就是“先发优势”或者“制定标准者的优势”。

举个例子,我们研究某种半导体材料,实际上是拿过来做逆向工程,向人家学习,但是你会发现做了10年、20年都突破不了,最难的点在于整个产业的标准是依靠先发优势国所具有的材料特征而制定的。例如,这个材料能用到半导体产业中,它里面几种杂质的占有比例是根据他能拿到的自己国家矿产所确定的,所以你用中国矿产去做,很难做到顶尖。再比如,某种合成工艺本质上是实验数据库随着时间积累接近最优解的knowhow过程,这不是用钱就能缩短时间的。

经过十年二十年时间,通过持续研发,我们积累了自己的材料池、数据池、工艺技术池、人才池等基础设施,同时,也等到了一些契机,包括美国制裁带来的供应链被动国产化,汽车等产品形态出现了电动化这些新的改变,进而在老赛道上衍生出了新赛道。一旦接近或者是在同一起跑线,一旦由我们来参与甚至由我们来制定标准,中国制造业的先天优势就会开始体现出来,并且成为后发制人的关键动力。我认为中国泛制造业的部分赛道已经接近或者达到了这个临界点,此时要看我们的优势是什么,我们的优势也非常明显,壁垒也非常高,就是成本优势,是快速响应和快速服务的优势,也是大市场规模的优势。甚至,部分产品由于产品形态发生变化,后发者没有历史包袱,学习曲线非常陡峭,这个后发优势就非常明显。

从这个时点往后看五年,我认为无论国际形势如何变化,中国制造业的内生临界点都已经接近,或者我们已经开始跨过去了,我们也不会再有任何一丝一毫对外资技术的幻想。制造业供应链的自主可控是不可逆的趋势,海外政府压制也不能阻挡国内企业依靠高性价比出海的势能。

以汽车行业为例,当前我们的整体感受就是整个行业非常卷,合资车卷,然后自主车可能要被摁住了,然后油车卷,电车可能要被摁住了,这是一个直观的答案。但这里有个核心问题,合资车企这么大优惠能不能摁住自主车企,核心看合资车能否持续性在全国范围内提供这样性价比的产品?如果能则说明合资车企有巨大的成本优势,毫无疑问就能摁住自主车企。但是,我们判断它不能,它其实并不是有成本优势又想得非常清楚,而是被动降价。

这里的底层逻辑是产品力被追赶,性价比被碾压,推新款又没有竞争力,早降价又下不了决心,到现在看着有点不行了,库存高企,可能清一把挣扎一下。我认为这不是降维打击,而是类似于饮鸩止渴,历史上主机厂被动降价都是不好的信号,从韩系、美系、法系到日系,从铃木、起亚、路虎到捷豹,没有一家是靠被动降价实现翻盘,走的都是产品力被追上,库存高企,受迫性降价,最后不堪重负雪崩的过程。

我们再回过头把降价信息连起来看,这是合资外资重新崛起的前奏吗?我认为不是,某种意义上乘用车行业一直处于外资对内资的价格战中,但由于中国车企产品进步速度非常快,外资合资品牌本身成本又高于自主车企,尤其在电动化、智能化以后,实际上外资合资车无法提供同等水平物美价廉的产品。因此,表现出的高库存加高折扣,其实就是外资合资车崩盘的前兆。

我认为实际上不是这些外资合资车企降价把自主车摁住,而是在自主新产品冲击下,汽车市场尾部扛不住价格洗礼,一些合资外资品牌加速出清,出清是历史事实,加速出清是未来的推演。所以,市场解读的是合资外资车企卷土重来,碾压自主车企,我的解读是加速出清,份额加速向自主车企集中,这是两个完全相反方向的解读,进而产生巨大的预期差,到底哪个才是真相,我们可以拭目以待。

自主车品牌中,经历过洗礼磨练的车企,尤其是头部几家,如果跟踪紧密可以观察到它们想得非常明白,混动车上量,集中度提升,跑马圈地的窗口期就在这几年。从这个角度去看他们的产品定价和营销策略,就不会单纯解读成价格战这么简单。

Q

您对这些制造业企业的评判标准是什么?是什么造就了您对企业的评价与市场存在巨大差异?同时,您一般会如何去评判一家企业是否是优质公司以及是否具有投资价值?

张鹏:对于制造业的优质公司,我认为最核心是迭代能力,这个迭代包括产品形态不断演进,工艺技术打磨,与客户端联合开发中面对变化、面对问题的快速响应以及成本不断下降,因为制造业的产品基本都面临着作为新产品快速扩展市场和作为成熟品提升市占率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的核心竞争力是技术突破和产品形态快速跟进市场,第二个阶段的核心竞争优势是成本和服务。这背后更底层的逻辑是公司整体的管理机制是否能够支持这种不断前进、不断迭代的态势,包括激励机制、管理层和技术团队的能力等等。

实际上,投资中选择优质公司只是第一层,在这之上如果要形成投资机会,则需要匹配合理的价格,研究清楚成长的来源。比如,大规模资本开支带来的成长性就需要看是否具有成本供给曲线的左侧优势,也就是成本优势,需要看清楚成长空间,需要产品的市场空间足够大或者产业链足够长,因为制造业的第二曲线非常难。我们进一步需要考虑公司的比较优势,因为制造业一旦暴利就会陷入吸引新资本介入、供给过剩的局面,这是产业周期三四年一轮的周期性的由来,暴利基本上无法持久,没有比较优势的资本开支就会毁灭价值。

举个例子,同样做千万吨级的两家炼油企业,资本开支可能分别是一千亿和两千亿规模。这家两千亿投资的企业从投产开始资产就要减值,每年的减值比利润还多,这就是毁灭价值。这也是为什么在市场上一定会有一些公司的市净率(PB)低于一倍,因为大家认为你的资产会减值。所以,不是有充足资金可以进行资本开支就一定能创造价值,而是必须有自己独有的比较优势,像美国湾区的炼厂有页岩油革命带来的廉价原料优势,中国大规模炼厂具有市场规模优势和深加工优势等等。如果考虑得更全面,定价者和时间节奏也是值得考虑的因素,制造业公司的变化和成长在持续发生,但是其上涨往往是在景气度上行阶段集中兑现,这也需要我们对行业景气度进行紧密跟踪和预判。

再举个例子,有一家被沙特阿美大幅溢价投资的上市公司值得我们关注。一方面,这家公司具有大规模资本开支项目,从原料进口到市场出口的全流程建设、组织和管理能力,以及完善的工艺技术和人才团队,在全球成本供给曲线上也处于左侧位置,同时拥有中国的市场和园区港口等资源优势。与中东石油巨头合作后,相当于又拥有了一定原料优势,逻辑上其未来的资本开支具备了非常强的比较优势。此外,大宗品是万亿市场规模的赛道,可成长空间比较大。简单地说,这家公司可以持续用自己的比较优势以及别人突破不了的壁垒进行资本开支,从而带来持续的成长性,投资逻辑简单又实用,同时股价位置也比较低,长期来看一定具备投资价值。这家公司的变化这些年一直在发生,但为什么股价不涨,我认为它的股价可能需要等待景气上行的窗口期来兑现此前持续发生的变化,这需要我们把握好节奏。

所以,我们选择一家优质公司进行投资,第一层是内部机制以及它过去的一些做法,看看是否持续在进行迭代。第二层要看它是否具有比较优势。再进一步,可能还要把握定价者和投资决策的过程。

Q

制造业是一个十分艰苦的行业,需要强大的护城河和同行们拉开差距以获得长期优势。您是如何通过调研来发现这些企业的优势?

张鹏:调研一家公司只是研究中的一个环节,甚至不是占比非常高的环节,研究一家公司需要很全面、立体、多维度的研究体系。我们去调研一家公司前需要先做好准备,进行很详细深刻的案头研究。比如,过去几年的年、季报是否都看过,尤其像管理层讨论会透露一些公司经营思路的变化,包括公司到底想要做什么等等。对这些进行全面了解后,我们可能还会搭建一个模型,对这家公司未来的成长性、盈利进行预测。把这一套案头工作做好后,还需要把这家公司放到它所处的行业里去看。比如,你是处于上游材料环节还是属于机械设备制造等等。我们需要把行业研究做深入,比如,供给侧、竞争格局、未来的拓展空间、相关国家政策等等这些行业核心问题都需要弄清楚。案头研究其实是一项很复杂很繁重的工作,做得越细,后面调研效果越好。如果这些东西做不好,调研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在此基础上我们才会去现场进行调研。

现场调研也有指向性,你可以去调研公司董事长,也可以是总经理、财务总监、销售总监、技术专家等等。到底我们需要去找什么样的人进行调研,取决于我们在之前做了案头研究后,发现这家公司核心的内生α来自于哪儿,痛点在哪儿,壁垒在哪儿,发展思路的落脚点是在技术、市场拓展,还是在董事长的战略思路上等等。

进行现场调研后调研并没有结束,甚至现场接触一家公司只占调研工作一个很小的比重,调研后最核心的指向是我们要通过调研来挖掘这家公司我们需要关注的核心问题是什么。一次调研肯定解决不了这些问题,更大概率可能是让你发现这些核心问题是什么,这家公司想要成长,它最大的核心比较优势是什么,手里有什么牌,需要解决什么问题,它为什么能解决这些问题以及到底能不能解决这些问题。把这些点详细列下来,你调研的第一步就已经出来了。然后,我们结合这些核心问题去组织我们的研究资源,公募基金拥有一个很大的优势就是我们有很充足的研究资源,包括专家库、人才库以及自身经验很丰富的研究员团队,然后我们把这些研究资源组合起来去解答我们关注的核心问题。

举个例子,之前我们研究一家新材料公司,这种材料在国内是刚需,非常高端也非常贵,国内做不出来,只能从海外买,海外会卡脖子,在军工领域限制你,在民用领域给你一个极高的价格。我们找到了一家公司,这家公司表示自己能够做出来,初步看这一定会是一个很好的投资机会,国产化率从低向高走,还有巨大的利润空间,毛利率80%以上。但是,调研完以后你会发现需要关注的核心问题是它到底能否做出来。这个问题太粗了,还需要继续细化,它能否做出来的核心在哪儿,整个过程中有预氧化、碳化等各个环节,还需要找专家去挖掘更细化的问题,它最大的壁垒在哪儿,它跨不过去的门槛在哪儿,找到了这个点后继续去找公司里面的技术专家、竞争对手、行业中对公司了解的一些上下游供应商、客户去了解具体情况,发现这家公司确实能够做出来,能够解决这个问题,这样它的成长性就有落脚的地方和支撑点,这时候你就可以开始关注它可能成为一个巨大的投资机会。

Q

从管理组合产品角度,您如何看待现在的一个建仓时点,以及您如何把握现在的投资节奏?

张鹏:我很少进行仓位择时,因为从我的投资框架来看,在样本足够多的情况下,统计学意义上仓位的高低变化很难有显著的超额结果。

短期来看,我认为资产价格周期的高低轮动是一个核心关注点。比如,TMT行业为什么涨起来了?它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调整,从去年下半年开始逐渐上涨,在资产价格周期低位开始酝酿投资机会。当前来看,可能存在一定泡沫,但我认为如果经过一定时间和幅度调整,TMT行业依然是投资主线。此外,半导体、汽车、医药等板块,其中经过充分调整的具有成长性的公司也可以逐步建仓,对新能源板块也可以保持关注。

所以,在建仓时点上,我很少进行仓位择时,因为我认为只有少量样本才有可能在统计学意义上出现均值偏离,要不然没有显著意义。我建仓和减仓主要依据资产价值周期的高低位,从关注低然后向关注度高,进而形成投资仓位变化。

Q

您主要通过观察资本市场的泡沫化程度来对仓位进行管理,在组合管理中您如何进行风险控制?

张鹏:在我管理组合的经验中,我比较重视回撤风险的控制,一是为了让基民有一个相对稳定的投资体验,二是不想轻易把自己逼入墙角。根据我这两年的经验来看,每位投资者都有一条回撤容忍的心理底线,这些底线一旦被击穿,就容易造成自己决策上的不理性以及更多变形。因此,我始终在探索和拓展自己的心理底线,也将组合的回撤风险控制在自己的心理边界之内,我采取的方式主要是不轻易押注单一板块,保持相对均衡的投资风格。

Q

能否请您分享一下,在日常工作中鹏华基本面投资专家体系如何赋能您个人的成长与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您有没有一些感悟和体会能和大家分享?

张鹏:鹏华基金的文化和价值观对我影响很深远。我研究生一毕业就来到了鹏华,一直以来走的也是和鹏华核心价值观非常匹配的基本面投资之路。现在,我认为随波逐流、追涨杀跌进行趋势择时,没有明显的收益,有时候高有时候低,而样本池低才有可能出现显著偏离,多次试验就没有效果。

鹏华基本面投资专家体系的底层逻辑是长期的认知积累以及可持续的方法论,这才是最重要的。我毕业来到鹏华后,受到这一体系非常深刻的影响,这也体现在我的研究和投资风格上。价值观上,不刻意追求单一时点的高弹性,我愿意追求先苦后甜,但一定要保证我走的每一步都算数,我做的每一个研究、熬的每一个夜不能没有价值,它们要对我后面的投资生涯都产生正向的有益价值。我认为,在这个行业中能够守得住不逞聪明去抖机灵的寂寞,也能不在这个过程中变得麻木,不熄灭自己向前进步的热血,就是最大的智慧。这就是鹏华的文化和价值观给我最大的影响。

Q

鹏华基本面投资专家的投资理念已深深融入您的投资哲学中。能否请您大概介绍一下您的投资框架?

张鹏:我的投资思路偏中观和微观相结合。在中观层面,全面性地关注和观察产业结构以及产业政策的指向和线索。比如,前几年能源结构转型、双碳政策等,带来的不仅仅是新能源行业的机会还有相关性机会,比如,去年的汽车智能化,今年的人工智能。我会在中观层面的产业线索中进行观察和重点关注,结合中观层面的线索,在微观层面自下而上通过深度研究去精选个股,挖掘投资机会,这是我现在主要的投资框架。

Q

您的选股理念和交易理念是怎样的?今年以来是否根据市场情况有所变化和迭代?

张鹏:选股标准上,优质公司是基础。在此之上,我会综合关注公司的股价位置、估值和成长性,同时在选股时也会加入一定逆向因子。但是,逆向不是买便宜,而是买位置低但依然具有成长性的公司,成长性依然是我投资收益的主要来源。投资目标是在3-5年的时间尺度上能够分享到优质公司稳定持续增长的增量价值,期间也能够把回撤控制在合理范畴,从纪律上预防被市场挤到墙角,进而防范与市场对赌的风险。

合理价格、关注动态成长,长久期投资、深度研究不押注,这是我的基础选股标准。这几年一直都在迭代,今年以来最大的迭代,我认为是操作上相对去年增加了一些灵活性,在守住自己能力圈内的泛制造业核心仓位基础上,边际上我愿意花更多精力去快速学习和参与一些偏前沿的投资机会。

Q

能否请您分享在投资和研究过程中,最能够体现基本面投资的一个案例?

张鹏:参加我们上一期大讲堂活动时,分享过一家石油化工行业的公司案例,我们在只有一百多亿市值的时候建仓,最高实现了4倍以上的收益。再举一个来自不同领域的案例,这是一家汽车零部件领域做线控底盘相关的一家公司。这家公司我们建仓也很早,先是从中观层面,也就是汽车变化的产业趋势中发现汽车智能化初期线控底盘是刚需壁垒最高的一个品种,而且它是安全件,供应粘性非常高,而且价格敏感性不高。过去两年,在海外车辆芯片短缺过程中,国外供应链企业优先供应外资品牌从而给予了国内供应商一个发展窗口期。在这个背景下,我们找到了行业龙头企业,发现这家公司过去积淀非常充足,在持续进行研发和迭代,正好等到了这个产业趋势下的窗口期。我认为这个窗口期稍纵即逝,因为今年我们可能就会观察到,当芯片没有那么短缺时,外资品牌又重新开始回来介入到自主供应链中。这个窗口有可能到明年就关闭了,尤其又是安全件,一般车企在供应链稳定的情况下,很少愿意在安全件上快速更换供应商。所以,这是一个稍纵即逝的窗口期。

整个研究过程,我们也充分利用了市场各方面的专家和产业资源,我初步统计了一下对这家公司的研究,应该有不下30场专家会议,包括上游的供应商、下游的客户、公司内部的相关人员以及竞争对手等专家。然后,我们也对这家公司进行了多角度的研究,在比较低的位置建仓,最高实现翻倍收益。现在,因为总量市场的原因,这个市场的增量资金有限,有涨就会有跌,公司股价有调整,但是我们长期依然看好。

Q

您刚才提到了一个词叫总量市场,现在整个市场存量博弈十分严重,您能否给我们解释一下这个现象形成的原因吗?

张鹏:就我个人看法而言,我们很明显观察到总量市场的 “跷跷板”效应非常严重,也就是各板块之间的轮动。这不只是近几个月的情况,我认为过去1年、2年都存在这种情况。本质上,它体现的还是公募基金市场增量资金非常有限,同时边际上扩张规模也比较有限。

为什么会存在这种现象?核心原因可能是因为疫情、中美关系演变导致大家对未来经济的不确定感增加,尤其是内部经济,其次是外部经济。不确定性增加后能看到一个很明显的数据变化,就是我们国家居民储蓄力提升,即大家有钱就存起来,这不是对未来没有信心,而是不确定未来具体应该是什么样的发展局势。

长远来看,我们认为中国国内的经济会继续向上。一旦这个趋势确定后,当疫情慢慢过去,我相信老百姓居民的储蓄力可能下降,资金又开始重新涌向中国的一些核心资产、优质企业,我们的总量、总规模可能就开始继续扩张,又重新打破了总量市场的模式,股市可能会因为这个原因而上涨。

这只是一种对现象简单模糊的描述和理解,如果要判断未来的趋势,我认为这个模式或早或晚会被打破,因为我相信中国的趋势一定是向上的。为什么会这样相信?就从我自己跟踪的制造业来看,各种信息碎片星星点点分布在我的研究过程中,通过分析这些信息你会发现中国明显到了一个临界点。这个临界点就是源于中国过去多年的积累。有一些行业已经跨过了这个临界点,这个趋势不是海外想限制甚至制裁我们所能阻挡的。中国的趋势在逐步向上,一些公司开始逐渐出海。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中国的汽车出口已经开始超越日本。原来我们一提到中国汽车可能就是质量不好,长得也不好看,傻大黑粗等等。但现在不一样了,我们的汽车已经开始出口到国外,不仅具有同样甚至更好的性能,迭代得也快,设计得也漂亮,更主要是价格还便宜实惠。

这些星星点点的信息就能够体现出中国崛起的趋势实际上不可阻挡,为什么一些海外的公司和国家想要阻止中国成长,恰恰是因为他们看到了中国向好的趋势不可阻挡。

从这个角度来看,疫情也没有办法改变这个大趋势,包括短期的美元走势等等,这是一个不可变化的大趋势。在这种背景下,我认为总量没有增长带来的股票市场跷跷板效应以及轮动效应早晚会被打破,中国的资产将重新进入向上的升值阶段,老百姓信心增加,然后开始消费,需求开始明显复苏,我们的产业结构转型将持续调整和发展下去,中国会变得越来越富有,越来越强大。

Q

过去25年,中国公募基金规模实现了从0到27万亿的跨越式发展,并且为投资者取得了良好回报,但依然存在“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的怪圈。作为优秀的投资人员,从专业角度,您认为普通投资者投资基金最大的难点和瓶颈是什么?有没有好的建议?

张鹏:我认为买基金和买股票有一定相似性,最难做到的是要从内心放弃侥幸、赌博和押注的心理,从长久期投资收获复利角度出发,不频繁追涨杀跌,相对长久期地投资一只或者几只基金,投资一位或者几位基金经理,相信一家或者少数几家基金公司,我觉得鹏华基金值得大家信任。

宣传推介材料风险揭示书如下

尊敬的投资者:

鹏华价值精选股票的风险等级为R3,适合C3及以上的投资者。以上观点仅代表基金经理个人观点,不代表基金管理人观点,不构成实际投资建议,也不代表基金过去及未来持仓。投资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以下简称“基金”)是一种长期投资工具,其主要功能是分散投资,降低投资单一证券所带来的个别风险。基金不同于银行储蓄等能够提供固定收益预期的金融工具,当您购买基金产品时,既可能按持有份额分享基金投资所产生的收益,也可能承担基金投资所带来的损失。

您在做出投资决策之前,请仔细阅读基金合同、基金招募说明书和基金产品资料概要等产品法律文件和本风险揭示书,充分认识本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产品特性,认真考虑本基金存在的各项风险因素,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因素充分考虑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在了解产品情况及销售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理性判断并谨慎做出投资决策。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基金管理人鹏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和本基金相关销售机构做出如下风险揭示:一、依据投资对象的不同,基金分为股票基金、混合基金、债券基金、货币市场基金、基金中基金、商品基金等不同类型,您投资不同类型的基金将获得不同的收益预期,也将承担的风险也越大。二、基金在投资运作过程中可能面临各种风险,既包括市场风险,也包括基金自身的管理风险、技术风险和合规风险等。巨额赎回风险是开放式基金所特有的一种风险,即当单个开放日基金的净赎回申请超过基金总份额的一定比例(开放式基金为百分之十,定期开放基金为百分之二十,中国证监会规定的特殊产品除外)时,您将可能无法及时赎回申请的全部基金份额,或您赎回的款项可能延缓支付。三、您应当充分了解基金定期定额投资和零存整取等储蓄方式的区别。定期定额投资是引导投资者进行长期投资、平均投资成本的一种简单易行的投资方式,但并不能规避基金投资所固有的风险,不能保证投资者获得收益,也不是替代储蓄的等效理财方式。四、特殊类型产品风险揭示:1. 如果您购买的产品为养老目标基金,产品“养老”的名称不代表收益保障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收益承诺,产品不保本,可能发生亏损。请您仔细阅读专门风险揭示书,确认了解产品特征。2. 如果您购买的产品为货币市场基金,购买货币市场基金并不等于将资金作为存款存放在银行或者存款类金融机构,基金管理人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请您仔细阅读基金招募说明书“风险揭示”章节,确认了解货币市场基金的特定风险。3. 如果您购买的产品为基金中基金,产品主要投资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具有与标的基金相似的风险收益特征,如果产品采用绝对收益策略且采用绝对收益的业绩比较基准,基金的业绩比较基准是基金投资力争实现的收益目标,并不代表基金一定实现该业绩比较基准收益。请您仔细阅读专门风险揭示书,确认了解产品特征。4. 如果您购买的产品为管理人中管理基金,基金管理人将基金资产划分为两个及以上资产单元,委托两个及以上第三方资产管理机构担任投资顾问,为特定资产单元提供投资建议,则投资该产品需承担委托投资顾问方式带来的特定风险,例如投资顾问不按照约定提供投资建议的风险,投资顾问不再符合聘请条件需要变更的风险等。请您仔细阅读专门风险揭示书,确认了解产品特征。5. 如果您购买的产品为指数型基金,产品被动跟踪标的指数,则需承担指数化投资的特定风险,包括标的指数回报与股票市场平均回报偏离的风险、标的指数波动的风险、基金投资组合回报与标的指数回报偏离的风险、标的指数变更的风险等。如果您购买的指数基金为指数增强型基金,基金可实施指数增强投资策略,即在被动跟踪指数的基础上进行优化调整,以期获得超越指数的投资回报,但指数增强策略的实施结果仍然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其投资收益率可能高于指数收益率但也有可能低于指数收益率。如果您购买的产品为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除需承担上述指数型基金的特定风险以外,还可能面临基金份额二级市场交易价格折溢价的风险、基金份额参考净值(IOPV)决策和IOPV计算错误的风险、基金退市风险,投资者申购、赎回失败风险、基金份额赎回对价的变现风险、第三方服务机构风险等。请您仔细阅读基金招募说明书“风险揭示”章节,确认了解指数化投资的特定风险。6.如果您购买的产品投资于境外证券,除了需要承担与境内证券投资基金类似的市场波动风险等一般投资风险之外,基金还面临汇率风险等境外证券市场投资所面临的特别投资风险。如果您购买的产品通过内地与香港股票互联互通机制(“港股通机制”)投资于香港市场股票,还会面临港股通机制下因投资环境、投资标的、市场制度以及交易规则等差异带来的特有风险,包括港股市场股价波动较大的风险(港股市场实行T+0回转交易,且对个股不设涨跌幅限制,可能加剧股价波动)、港股通机制下交易日不连贯可能带来的风险(内地开市香港休市时,港股通不能正常交易,港股不能及时卖出,可能带来一定的流动性风险)等。请您仔细阅读基金招募说明书“风险揭示”章节,确认了解投资境外证券市场投资的特定风险。7. 如果您购买的产品以定期开放方式运作,或者封闭运作一段期间后转为开放式运作,或者基金合同约定了基金份额最短持有期限,且在封闭期或最短持有期内不上市交易,则在封闭期或者最短持有期限内,您将面临因不能赎回、转换转出或卖出基金份额而出现的流动性约束。请您仔细阅读招募说明书“基金份额的申购与赎回”及“风险揭示”等章节,确认了解基金运作方式引起的流动性约束。8. 如果您购买的产品约定了基金合同自动终止条款,如连续若干个工作日出现基金份额持有人数量不满200人或者基金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情形时,基金管理人应当终止基金合同,无需召开基金份额持有人大,您购买该基金后,可能面临基金合同自动终止风险。请您仔细阅读招募说明书“风险揭示”章节,确认了解基金合同自动终止的特定风险。9. 如果您购买的产品约定了基金暂停运作条款,即出现基金合同约定情形时,基金管理人可以决定暂停基金运作,基金暂停运作期间,经基金管理人与基金托管人协商一致,可以决定终止基金合同,报中国证监会备案并公告,无须召开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则您购买该基金后,可能面临基金暂停运作直至基金合同终止的风险。请您仔细阅读招募说明书“基金合同的生效”与“风险揭示”章节,确认了解基金暂停运作的特定风险。10. 如果您购买的产品是发起式基金,则在基金合同生效日的三年对应日,若基金资产净值低于两亿元,基金合同将自动终止,因此,您购买该基金后,可能面临基金合同自动终止风险。发起式基金是指,基金管理人在募集基金时,使用公司股东资金、公司固有资金、公司高级管理人员或者基金经理等人员资金认购基金的金额不少于一千万元人民币,且持有期限不少于三年。请您仔细阅读招募说明书“基金合同的生效”、“风险揭示”章节,确认了解基金合同自动终止的特定风险。五、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本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本基金的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其未来业绩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对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基金管理人鹏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和本基金相关销售机构提醒您基金投资的“买者自负”原则,在做出投资决策后,基金运营状况与基金净值变化引致的投资风险,由您自行负担。基金管理人、基金托管人、基金销售机构及相关机构不对基金投资收益做出任何承诺或保证。六、本基金由基金管理人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及约定申请募集,并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证监会”)许可注册。本基金的基金合同、基金招募说明书和基金产品资料概要已通过中国证监会基金电子披露网站(网页链接)和基金管理人网站(网页链接)进行了公开披露。中国证监会对本基金的注册,并不表明其对本基金的投资价值、市场前景和收益作出实质性判断或保证,也不表明投资于本基金没有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