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王涵:中国经济的潜能是信心的来源

发布于: 修改于: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在巴菲特股东大会·中国投资人峰会上,兴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王涵带来题为《中国宏观经济分析:坚定信心》的主题演讲,分析了短期与中期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以下为演讲全文。

王涵

兴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今天峰会的主题是“投资的潜能”,事实上在当前这样的环境之下,我们去看中国的宏观经济,以及中国的金融市场,我觉得的确充满着各种各样的投资的潜力和潜能。所以我的标题叫“坚定信心”,整体想跟大家探讨四方面的内容:

第一,大家都比较关心短期年内中国经济的走势会如何?

第二,这两年大家讨论非常多的,中期来讲中国的经济尤其是宏观经济中的看点到底是什么?

第三,资本市场有哪些新变化?

第四,关于外部形势,最近的变化、看点在哪里?

就这四个问题,我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年内中国经济形势:稳增长政策保驾护航,防范风险标本兼治

首先在短期的情况来看,我们知道今年一季度中国经济基本面是实现了开门红。这个开门红的数据非常来之不易。一季度GDP的增长率是5.3%。我们回顾过去三年经济增长平滑之后,其实中国经济的平均增长率大概只有4%出头。当然今年的一季度有一个特殊的原因,就是所谓的闰年效应。也有很多人说如果剔除掉闰年的效应,也许中国一季度的数据并没有那么亮眼。但是我们不能忘记去年的一季度是什么状态。把时间回推到2022年年底,当时所有的人可能都一边戴着口罩,一边对于2023年的经济增长抱有很高的期望。因为疫情终于要过去了,我们终于可以开始正常的生活了。

去年一季度的时候,当我们所有人尤其是上班族走在机场、走在酒店的时候,让我们最头疼的一件事情是什么呢?就是买不到机票,订不到酒店。换句话说,2023年的一季度是有非常强的基数效应,这个基数效应背后是被压抑了两到三年受到疫情影响,没有被释放出来的大家干工作的热情,在2023年一季度一把释放了出来。在这样非常强的基数效应之下,我们在2024年的一季度相较于去年的同期经济增长率依然能够保持5.3%的增长,这是非常超预期的地方。

无论是通过同环比的数据、投资的数据,我们会发现各种数据都比此前大家想象得要好。过了一季度之后,今年的经济会怎么走?非常重要的今年经济的看点是宏观经济政策对于经济增长的诉求。我们刚才讲到过去几年经济的平均年化增长率大概4%左右,同时今年经济增长的目标是5%,我们知道去年经济增长目标也是5%,但是那个5%是容易实现的,因为2022年的经济基数非常低。但是在2023年经济疫后复苏的情况下,再次提出一个5%的增长目标,这是一个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当然,中央的政策从来都不只是单纯提一个目标,而是有大量的政策的配合。比如去把5%以上的增长目标分解下来,对应到就业的数据,我们会发现今年对于就业的要求跟以前不同。以往每一年,我们对于就业人数的要求是1200万人左右,今年要求的是1200万人以上。在传统的财政政策每年的赤字率大概都在3%左右不变的情况之下,今年又做了另外一个调整,就是我们接下来连续几年会发特别国债。这个建设国债是多少?今年年内给了数,但是未来几年没有给数,为什么呢?我觉得这可能就是给经济如果有一些潜在的下行风险,留下了足够的政策余地。

同时,过去几年疫情的扰动导致国内外的交流、交往非常不通畅。我记得去年出国去考察的时候会发现买机票非常不容易,来回的航班数量非常少。同时最近今年开始,我们有大量对外开放的政策出台,无论是跟很多经济体的签证的互通,还是在航班上数量的快速增长,扩大开放也带来了经济增长非常重要的动力。

此外,也是这两年大家特别关心的一个问题,就是中国经济经过了过去几十年高速发展之后,积累了大量的经济增长的实力。但是同时也积累了一些问题,无论是房地产的问题、地方债务、中小金融机构的问题,这些问题该怎么解决?我们看到这一次在总理的3月份的《政府工作报告》上,明确指出要标本兼治。

我觉得从这些角度去看,今年的政策是明确意识到了经济增长有中长期的一些不确定性,意识到我们的经济增长可能还有一些潜在需要关注的问题,在这样的一个情况之下依然提出了5%的目标,同时又准备了相应的政策的储备。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我们对于年内的经济增长可能就不需要像有一些朋友讲的一样那么悲观。

中期看点:新质生产力是中国中期经济动力来源

往中期看,经济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有哪些问题是确定的,有哪些问题是不确定的。比如说债务化解节奏是什么样的,房地产市场软着陆到底是什么样的斜率,这些问题我们都要边走边观察。但是在这些不确定性中,也有一些确定性,比方说金融市场资金的成本。无论是我们要为中长期的经济寻找新的增长动力,鼓励企业家愿意去进一步为中长期进行投入,还是说为了潜在的存量债务的化解创造一个很好的条件。在这样的一个情况之下,我们相信央行的货币政策都会保持一定的宽松。这个带来的好处是什么呢?就是整个资金的成本相较于过去几十年高速增长期,应该说会有一个平台式的下移。

这件事情会带来两方面的正面影响,一方面是对于存量债务的化解,这意味着债务利息的累积所带来的利滚利的压力,无论从企业还是居民来讲都会有所缓解。另外一方面也是非常重要的,无论是中国企业的走出去还是国内的企业在转型创新过程中为未来进行投资,这些投资的成本都会更低。从这个角度来讲,尽管我们认为在经过了过去几年利率持续下行一段时间之后,到了当前这个位置,你说利率要再大幅下行有多少空间?我们不好说。但是即使是会有一些脉冲式的反弹,但是整体资金成本保持在低位,这个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点。

这个意味着什么?当资金成本低的时候,意味着做投资你的成本会更低。注意,这里的投资指金融的投资也指实业的投资。

除了资金的成本之外,我们还需要关注中长期到底要发展什么样的经济结构,我们经济增长动力到底是什么?这个就是我们从去年开始党中央、国务院一直在提到的要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的内涵非常丰富,但是如果我们用中央的话语来表述的话,就是“三高”: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情?我觉得可以从很多方面去讲,但是从两个层面上理解是最明确的。

首先,从经济增长发展的阶段来看,到了这个阶段之后,民众对于经济增长质量的要求会变得越来越高。无论是我们现在看到九零后、零零后的这批年轻人跟六零后、七零后的那批人来讲,生活和工作要平衡,投入和产出要更加匹配,对于个人价值的体现要更加让我能够看得到。这都意味着经济增长需要更加的高质量。

另外一方面也是非常重要的,就是人口结构、人才结构也发生了一个重要的变化,这就为高科技、高效能的发展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础。为什么这么讲呢?我知道有一些朋友会讲,中国的教育体系好像跟西方的体系不一样,西方的体系似乎让孩子都能够很天马行空地做一些艺术家、创新,中国教育的过程中好像大家都有一些非常刚性的线,必须要迈过去。有些人会觉得,这样的教育体系不是他们想要的。但是我恰恰想说,中国的教育体系其实最核心的一点是培养工程师。我们想一想我们在小学、中学阶段做的所有的数学题,只要是同样一个方程,去解一百遍还是这个结果,这不就是工程师吗?工程师做的就是,设计工程师做了设计的图纸,交给建筑工程师的时候,他能够完全一丝不苟地把这件事情落实,这恰恰是中国中期发展新质生产力最重要的人才基础。

同时,我们的工业基础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非常重要的保障。大家知道全球第一大经济体是谁呢?是美国。但是如果我们把第三产业拿掉,我们单纯去看一二产业,或者干脆更直接一点只看制造业,世界的第一大制造业国是谁?是中国。整个东亚在全球的工业领域,大概在全球的占比是30%,北美大概只有18%,这还是用增加值来计算的。我们知道这两年关于工业,大家讨论非常热的词是供应链。如果我们去考虑供应链,如果从产值的角度去考虑的话,中国的整个工业产值在全球占36%,美国是12%。也就是说,你有全球最大最全的工业体系,这意味着我们所有具有创新精神的年轻人,当你想把你的创新想法落实出来,有强大的工业链支持。比方说一个卖手机的企业主,想去造一台汽车,只要把创意想出来,所有的工业链体系中的所有企业会帮他把每一个零部件都准备好,只需要把它攒起来就可以。

但是,如果你到另外一个国家,如这个国家本身没有足够强大的完整的工业体系,在这个地方去造车的有可能是世界上最厉害的手机公司吗?可能最后干了几年以后也会说,算了,这个车我不造了。

另外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除了我们有完整的工业体系之外,国内巨大的内需市场还会意味着中国的企业在未来全球化的布局过程中,一定会形成一个双赢,而不会像以前的一些小的工业国,当它去全球化布局的时候出现空心化的现象。

首先就像我刚才讲的,我们要去关注的问题是中长期经济增长的需求来自于哪里?中国的优势在哪里?我们刚才讲到,我们的优势在于提供工业品,来助力经济体的工业化。在这样的一个情况之下,我们去考虑全球不同的结构,西方发达国家10亿人口,它已经完成工业化了。中国这14亿人口,我们的工业化也做到了一定程度。但是全球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地方是哪里?80亿人减去24亿人,还有56亿人,这56亿人是有强烈的工业化需求的,中国有完备的工业体系、巨大的产品库和价廉物美的商品向他们提供。当他们去工业化的时候,他们去买谁的工业品呢?当然是中国的。

很多人说,中国的企业直接到那里设分厂,时间长了,中国会不会空心化呢?不会,因为还有14亿中国人在国内,没有任何一个企业去全球布局的时候,会只要非洲的市场,中国的市场不要了。我们从这些角度再去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中长期去做判断,我们就会变得相对比以前更加乐观一点。

政策助力资本市场良好生态加快形成

在新质生产力发展过程中资本市场要做什么?我觉得最重要的,也就是最近新“国九条”里讲到的,要解决金融市场良好生态的问题,要加快助力建立资本市场良好生态的形成。换句话说,以投资者为本。我们如果去看这样的政策导向,刚才陈锦泉总也讲到,金融市场要提升它的稳定性,各种各样的制度中非常重要的就是长钱,长钱才能确保波动的降低。如果政策的导向是提升稳定性,也就意味着未来政策会越来越引导长钱的入市,这对资本市场显然是一个生态上非常重要的正面的贡献。

外部形势关注点:局部地缘冲突、贸易结构化

最后就是关于外部的形势,我们刚才也讲到外部有很多的不确定性,尤其是今年无论是东欧也好、中东也好,这种地缘冲突似乎变得越来越激烈了。有可能这样的一种激烈的情况还会延续一段时间,每一次这样激烈的动荡,我们都要去关注。但同时我们也要关注一件事情,在过去的几年,地缘政治冲突的过程中会发现有一些特殊的变化,比方说IMF已经连续九期报告上调对俄罗斯的经济增长预期了。战争是会改变全球的贸易结构的,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的巨大产能和全球需求结构的变化如何去配合?这是一个我们也可以去探讨的问题。

以上就是我整体对于中国经济的判断,总结为一句话“坚定信心”,谢谢大家!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

中国投资人峰会奥马哈场!

风险提示:嘉宾观点不代表主办方观点,不作为投资建议。兴证全球基金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财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投资人应当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基金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基金是否和投资人的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自主判断基金的投资价值,自主做出投资决策,自行承担投资风险。我国基金运作时间较短,不能反映股市发展的所有阶段。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或基金经理曾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基金投资须谨慎,请审慎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