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永平投资箴言/2010年(下)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28回复:6喜欢:80

我的投资其实就是一个思路:未来现金流的折现。这点很像打高尔夫,每支杆的挥杆动作都是一样的。——大道

2010-05

52、投资里的勤奋指的不是勤交易,了解公司需要勤奋。最大的敌人是勤动手,这话是对的,但这里动手指的是交易。

53、我也没有任何想法想去复制巴菲特,我甚至很少关心他都在干嘛和干过嘛。我只关心他做事情的道理,明白后自己自然有机会,关键是自己要明白。呵呵,好些人说巴菲特不可复制,我一直不明白大家到底想说什么。老巴对投资的理解绝对是可以学习的,不知道为什么那么多人要拒绝,送上门的钱都不要。
        
54、存银行就是典型的“无风险套利”,很多“无风险套利”其实是有风险的,只是大家不容易看到而已。举个例子,巴菲特100块收购了BNI,但要6个月以后成交,现在bni市价99块。这时如果你99买入,6个月以后就能卖100块。如果你的资金成本低且规模大的话,就可以从中赚一笔。
      
55、有时买之前花得多,有时买后还要花很多时间,尤其是当标的已经达到基本目标价以后,对其价值的判断还是挺重要的。比如,我对网易后来的发展就花了很多时间,不然没可能大部分拿到120-140倍才卖。事实上,网易涨到20-30倍时我们还追加了一些。能够拿得住的最主要原因还是对公司及其业务的了解,还有就是平常心了,不要去想买入的成本,把焦点放在能理解的未来现金流上。         
       
56、总的来讲,我觉得抽烟是件非常愚蠢的事情。人类有时就是这样,明知愚蠢,但还是要做,就像赌博,就像用margin等等。反正是为了一点点短期利益(快感),人们就是会去干一些损害长远利益的事情。
       
57、我个人觉得人是否成功主要是取决于自己对成功的定义。如果老是用别人的眼光来定义自己是否成功的话,人会不容易快乐。
     
58、巴菲特说过生意模式最重要但也要合适的人才能管好。当我强调人时,表示生意模式已经看过了,不是表示生意模式不重要。我不知道那个更重要,但知道哪个不行时哪个就重要。

59、便不便宜是要根据你自己的能力来定的。如果你有足够钱按市值买下这个公司,你愿意吗?为什么?有没有更好的选择?买了以后能睡好觉吗?等你回答完这些问题之后你就知道便不便宜了。当我觉得投资可以在5-6年就可以赚会来时就觉得过得去了。

60、要看未来10年或20年吗?能看准吗?呵呵,我也看不准。但有些公司10年或20年以后肯定不大行是可以看出来的。国内的就不举了,不太好。记得很多年以前,有一次看资料,发现WMT的纯利大概只有5%左右,而Kmart的成本比Wmart大约高5%。我一想,这Kmart早晚要完蛋,只是不知道多久而已。结果3年后Kmart就到了。有人说我是乌鸦嘴,说谁倒谁最后就倒了。其实,没那么邪乎,但确实我说要出大麻烦的公司好像大多数最后都出了。投资里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避免大麻烦。巴菲特讲的不想拿10年的企业你就不应该投。

61、我认为“懂”不是个绝对的概念,大概就是“毛估估”懂的意思。懂不懂只有自己才知道,任何别人都很难评价。比如说我觉得我懂ge的文化的价值,但不懂得人就会在其很便宜的时候把股票卖给我。
      
62、从投资的角度而言,当你觉得你买的股票掉的时候你真的不受影响的时候,你大概就是懂了(不是讲的心理因素),不然就可能是在投机(尤其是当你觉得害怕的时候)。比如,yahoo最近从今年的高点掉下来不少,我也重新检查过我为什么投yahoo的理由,发现好的理由并没有任何减少,负面的东西也没有任何增加,我也就没有任何事情需要担心的了。

63、投资和投机的很大差别其实就在这里。投机的很多理由是和市场上其他人的观点有很大关系的,而其他人的观点(市场的观点)可以变化的很快,所以投机人可能需要每天根据他自己投机的理由的变化做出调整。厉害的投机者(比如索罗斯)确实也有机会赚(亏)大钱,但是很累且不好学。投机是个刺激的游戏,建议喜欢玩的人一定要量力而行。投资是个快乐的事情,投资人可以慢慢享受其过程。

64、巴菲特:你要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对你自己进行投资。如果你提高你的才能,就能发生很大的变化。当我和学生们谈话时,对着年轻人,我总是鼓励他们投资自身的技能。如果他们能够学到更多,能更好地沟通,不管今后如何,没有人能拿从你身上拿走这些本领,通货膨胀也不能,没有人能!你会有一个更好的资本,所以最好的投资就是你用尽全部解数对自己做投资。

65、我的投资其实就是一个思路:未来现金流的折现。这点很像打高尔夫,每支杆的挥杆动作都是一样的。

66、能用一句话描述一下企业文化吗? 呵呵,试试:能够管到制度管不到的东西的东西.。管理一定是要重结果的,所谓没有目标就没有管理啊。但结果的达成必须是“取之有道”,这就是企业文化起作用的地方。
      

67、为什么“中国巴菲特”是可为的呢?研究巴菲特其实就一件事:不懂不做,只要你这么做,就叫价值投资。这就跟参佛一样,有时参透了就一句话。巴菲特跟我(吃饭时)也是这样说的,价值投资的根本准则就是:不懂不做。”“能力圈”、“护城河”、“安全边际”。“能力圈”永远是排第一位的。有时投资标的不一定同时具备后门两点,但也可能是好目标,但“不懂不做”什么时候都不应该忘记。我认为BYD就是没有“护城河”的企业,事实上,BYD是刚刚越过了别人的护城河,但对老巴而言,依然是个非常好的投资。

68、“懂”指的是懂要投资的企业。其实做企业能长期成功的人应该都是懂“不懂不做”的,不然达尔文会有意见。但是,懂的人不一定说的清楚。有时即使大家在说同样的东西,但是用不同语言,从不同角度,还会有一些争论。

69、如果有这么改变一生的一句话,可能就是“买股票就是买公司”。我曾对老巴讲我从他那里学到的最重要的一句话,然后他说,这正是他从格拉汉姆哪儿学到的最重要的一句话。多数成功者都是慢慢来的。

70、我只买我认为未来现金流折现大于现价的公司,并不在乎这是否是最好的投资。最好的投资总是可遇不可求的 。 投资理念的东西非常简单,明白后就从来不曾动摇过。但具体怎么理解未来现金流折现还是不断有体会的。 我开始投资到现在已经有8-9年了,大概理解水平可能相对于巴菲特开始投资20年时的水平(巴菲特11岁开始投资的)。

71、我认为一个人认为自己可以战胜指数的时候,他可能已经失去平常心了。我觉得好的价值投资者心中是不去比的。但结果往往是好的价值投资者会最后战胜指数。

72、关于现金流:长期现金流少于利润不是一件好事,要仔细看财报。现金流多于利润这往往是由于折旧或预收等原因。不管是什么原因,最好能明白。一般财务不理解的地方是,时间足够长的情况下,现金流实际上就是利润(或叫基本等于),你想想看什么道理。我有时会把两个东西混一起说是因为我总是假设很长的时间。如果只看一年或几年,他的差别可以很大,有差别时往往要小心,尤其是现金流老是远小于利润时。但是,有些公司在投放期的利润往往是大于现金流的,比如淘宝头几年,现金流有可能是负的(花的钱比进来的钱多,不算发行股票的话)

73、为什么要折现的道理你可能还不明白。折现的意思就是用现在的价钱去买将来的收入,所以把将来所有收入折现到今天,再和现价比,然后你就知道现在买便宜还是不便宜。

74、评估一个公司时间越长当然越难评估,但如果你能做到那就更清楚能否投资了。喜诗糖果是个很好的例子,巴菲特看到了很远,所以就投了。在所有的假设条件中,时间越长,变数越多。如果能找到时间长也不变的公司,那就是最好的投资标的。巴菲特的公司里就有不少这类公司,他们的优势不会随时间和技术的变化而变化。

2010-06         

75、准确讲是过去常常满仓,还特别集中。很长时间里80%都集中在一只股票上(网易)。现在没那么集中了,也许有时可以到30甚至40%,但不容易再高了。

76、 我以前没看过芒格的东西,发现看看也很有收获。但他的东西和巴菲特的东西没什么不一样啊,只是他们的表述方式和角度有时不太一样,强调的东西有时不同而已。都看看对全面理解有好处。如果一个人实在没空的话,看巴菲特的东西就够了。但没看过巴菲特东西的人上来就看芒格会晕的。        

77、成功的组成因素:10%的运气+30%的善良+60%的努力,今天从一个朋友那儿听来的,觉得很有道理。善良不是把蛇放怀里。善良体现最多的是不作恶。看看现在社会上的那些现象。我写这一条时就想到一定会有人说很多“不一定”。什么时候这些朋友能搞清楚“充要条件”啊。这世界没有成功的充分条件。充分条件的意思是:只要有就一定行的条件。必要条件的意思是:必须要的条件。记得这是初中学平面几何时学的,很久以后才搞明白。记得高考时有人说自己数学挺好的,就是语文不太好,看不懂题,所以数学也没考好。现在想起来大概是逻辑不太好

78、投资人长时间来说赚的是公司的利润+别人亏得钱。假如市场上的人都是价值投资者的话,则主要赚的是公司的利润。可这个市场不太可能没有投机者(事实上投机者总是多过投资者)。投资最重要的是关注自己的投资标的,别人短期怎么看非常不重要。

79、我个人观点认为品牌是没有溢价的,一般人看到的溢价其实是假象。贵的品牌往往有贵的道理,不然他就不会(或叫不能)持续。“溢价”感觉像是同样的东西在卖不同的价钱,他们确实是不同的东西,但可能是同一类别。没有品牌连生存都会有问题,因为你的消费者无法识别你的产品。         
品牌溢价我觉得是一种误解。品牌只是物有所值而已。当一个品牌想当然认为其有溢价时,会很容易犯错误。大多数人买有品牌的东西时肯定不是冲着“溢价”去的。所谓品牌其实就是某种(些)差异化的浓缩。早年我开的车是属于特别便宜的车,觉得都是代步,没必要多花钱。后来偶尔试了一下“好车”,第二天就去买了一部,因为发现确实差别好大。

80、我现在觉得有点明白芒格为什么投比亚迪了。如果我能有当时一样的条件,我也可以投。大概就是个未来现金流折现的问题。芒格投20亿(比亚迪10%)在40出头的王传福身上,认为他未来20年(或更长)肯定可以给出多倍回报。这么看王传福的话,当时那个价确实便宜。

2010-07

81、博客开到现在,有关所谓价值投资的基本东西应该说得差不多了,反正没说的巴菲特也早就说过的,有兴趣但依然有疑问的朋友们可以慢慢看里面的评论或者有关巴菲特的书。其实看看巴菲特说过的“名言”也就差不多可以理解什么是价值投资了。        
我从看到“巴菲特”第一分钟就开始相信巴菲特了,从来没动摇过。心中没有“巴菲特”的人是很难相信“巴菲特”的,而且谁说都没用。

82、我估计人在自己喜欢的行业里最容易出成就而且开心。最好不要用现在能赚多少钱来评价。我猜大多数人可能一生都无法从事自己一开始就喜欢的行业,但有部分人可能后来会喜欢上自己一开始不喜欢的行业。

83、很难判断一个企业文化是否好,但看出不好的企业文化要容易的多。好的企业文化可以让企业少犯原则性错误,从而可以走得更远。
        
84、k线图只能代表别人现在怎么看(买卖)这只股票,和你的观点本不应有关系的。看图看线忙一辈子也不如错过这一次啊。记得当网易1块零5分时,我曾建议一个大行的人买进。这哥们以30几年看图看线的经验告诉我现在还不是时候。等网易突破20块时,他很兴奋地告诉我现在可以买了。

85、马云其实不忽悠。忽悠指的是自己不相信的东西却想让别人相信。马云其实是个很好的鼓动家,能用很形象的语言或比喻去表达自己真实想表达的事情。虽然不是每一个比喻都100%恰当,但到目前为止,我看到的大多数比喻都说得非常好,至少比我强啊。

86、CEO 的主要任务不是寻找机会而是对机会说NO。机会太多,只能抓一个。我只能抓一只兔子,抓多了,什么都会丢掉。这就是焦点法则。

87、认为yahoo还会更便宜的理由是因为你眼睛盯着市场,在琢磨别人会怎么看yahoo,但最重要的是你自己怎么看。你如果总是想着别人谁会来买,那就说明你还没有上道呢。

2010-08

88、任何“跟进”都是错的,因为跟进的意思就是自己不明白瞎买的意思,所以早晚会跟错的。而且,跟进也很难赚钱,因为不是很明白,所以拿不住。如果你也明白就不一样了。如果是糊里糊涂跟进的话,可能会亏钱卖掉的。

89、好像是巴菲特讲的,忘了原话。大意是台风来时,猪也会飞上天,比喻有些人在股市中糊里糊涂赚钱的情景。另一句话大概就是当潮水退去时你才知道谁在裸泳。我有时会想想自己过去在股市上赚到的钱和会飞的猪赚的钱到底有没有差别。

90、看企业经营历史很重要,不然无法了解企业。看图看线看的的股价的历史,也就是以前别人怎么评价公司的,两者完全不是一回事。

91、我觉得弱点确实比优点重要,因为弱点总有一天有可能会致命的。当然这个弱点是指相对的弱点。如果你还是觉得没说一样,你可能要想想了。

2010-10

92、日本人有点太形式主义,效率比老美低多了。死不认错这点倒是和我们差不多。创造力相对于老美也弱,但纪律性、条理性和精细程度都非常恐怖。这个民族一旦有了压力的时候确实有点可怕。当面对日本企业直接竞争时一定要打醒十二分精神。

93、好像区别还挺大的,一个是因,一个是果。“行业第一”好像对消费者而言并没有实际意义,很少有用户是因为看到你是“行业霸主”而买你东西的。所以总的来讲,我们最关心的只是消费者体验,而不是行业排名,不然可能就容易犯一些很奇怪的错误,比如发动价格战等等。也许这也是我们“胸无大志”的体现吧。不过,貌似我们坚持做的很多产品最后据说都成了“行业第一”(其实没认真考证过,没有权威数据),比如最早的小霸王学习机,后来的步步高DVD、电话、点读机等等。手机恐怕需要的时间会长很多,对手们很厉害啊。想想有一天可能要和苹果或诺基亚PK一把还是很兴奋地。DVD、电话、复读机、点读机等都是我们3个公司在不同时期由不同团队做的产品。每个团队都应该是高度聚焦的才能做好。

94、我也信风水,但不信风水先生。风水的意思就是“天时地利人和”,谁能不信啊。

95、购买市值低于净可变现资产,甚至是净现金的公司,我觉得你需要对公司特别了解才行。这种情况特别容易陷于所谓的“价值陷阱”,就是看着便宜但永远也不涨的那种。如果从未来现金流折现的角度看则会容易理解些。

96、我觉得大家最好能明白什么是思考的逻辑,什么是思考的结果。我们要学的是老巴思考的逻辑,而老巴的错误只是概率上的错误而已。再烂的球手也有打好球的时候,再好的球手也有打烂球的时候。我们要学的是好球手是怎么打球的。难道我们和教练说“你也有打坏球的时候”对我们有任何帮助吗。如果学生对老师讲“我要去你的糟粕,取你的精华,不过老师能告诉我哪些是你的精华吗?”大家是什么感觉?这样的话大家常听吗?

97、老巴以后的形式和现在一定是不一样的,不是由一个人做所有的决策,另一个芒格在旁边做参谋。我的猜想是以后的组织结构非常可能像现在的一些大基金,由不同的人管不同的较小的基金。这些管理的人是由老巴和芒格选出来的。与大多数基金不同的是,这些基金管理者应该都是巴菲特的信徒,所以他们总的表现应该不会比平均水平差。前段时间媒体提到的李录很可能会是其中之一。我猜想他们必须要有类似的办法,不然没办法找到能干的人。谁会成为下一个老巴不重要,我也是花了很长的时间才想明白这个问题的,不然不会买老巴的股票,买了也很难拿住。

98、以合理的价格买入好公司的股份和以极低的价格买入普通公司的股份,其实没区别,都是找未来现金流折现的办法。你哪个明白就用哪个好了。

99、财务自由确实是最重要的自由之一,不然纵使有别的自由也不会那么自由的。不过,能有运气实现财务自由的人毕竟还是非常小的比例,用这个来定义投资成功倒是一个很有趣的办法。

100、看得懂什么不重要。好像现在的中国首富是看懂人喝的饮料的人,也许下一个是个能看懂猪饲料的人。另外,我从来不认为自己介入过互联网或高科技什么的。互联网或所谓的高科技都只是工具而已,就像当年的铁路、公路、高速公路、航空等等一样。

101、少即多,慢则快。巴菲特告诫,每个人做事前都要画一个圈,圈内是自己了解的,圈外是不懂和似是而非的。做事情,一定要做圈内的,而且这个圈内的事情越少越好,最好是只有一个,“少即多”。

102、我个人认为其实大部分情况下,优秀的企业都是处在合理的价格区间。合理的价格大概就是可买可不买的价钱。偶尔会有不合理的时候,那往往就是机会,如果你能识别的话。

103、长期而言,消费者作为一个群体是理性的。我们无法让消费者“忠诚于”我们公司的产品,但我们应该尽能力去发现消费者的需求并尽量满足。所谓的“忠诚度”实际上应该是消费者长期的满意度的积累。所以长期满意度越高则“忠诚度”越高。要积累很高的满意度是需要很长很长的时间的,但破坏则只需要很短很短的时间。

2010-11

104、我只买我们会住的房子。当然学区一定是个考量的因素,不过,如果小孩要上私立学校就不需要考虑学区的问题(投资的角度依然要考虑)。美国的税是一个规矩,和是否房产本无关。不管怎样,如果是自己住的房子(好像只能有一个),则有税的优惠。你这么反过来讲说明你还不明白美国。

105、结果导向,就是好的企业文化下的结果导向,不是不择手段那种的结果导向。结果导向是用来衡量过程的,属于正确地做事情的范畴。这叫“做对的事情”和“把事情做对”。“结果导向”在“把事情做对”的范畴。

106、“懂”不一定能执行。举个例子:好的教练不一定就能做好的运动员,反过来其实也一样。好的执行是需要长期的学习和训练的,经验的积累也很重要。投资和当运动员最大的不同是受体力的影响小,80多岁还可以干。当然,有些运动80多岁也可以干的很幸福。这几句话可是我几十年经验的心得啊,先别觉得有问题,慢慢想也许能明白。

107、要搞清什么是价格什么是价值。价值是和市场无关的东西,但价值的实现确实可以通过价格,但也不一定是股票的市场价格,不然非上市企业岂不是没有价值了?长期而言,赚多赚少的情况下价格没那么重要(好多亏钱)。大多数人,没办法分清投票器和称重器的区别。老巴早就解释的很清楚了。不过话说回来,在股票市场上,大多数时候看起来像是投票器,所以人们看不清是绝对可以原谅的。

企业价值当然和价格是有关的,价格是围绕价值上下波动的。投资者和经营者的区别只是在谁具体经营企业上。如果投资者不喜欢或不信任经营者就不会成为其投资者,不然就有点乱了。

108、企业文化一般分3块使命,也就是企业为什么存在愿景,指大家的共同远景核心价值观,也就是大是大非的问题。这三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打个不一定很合适的比方:以人为例,使命的意思是我为了什么活着,比如为了共产主义事业而活着;原景是我要怎么活着,要活成啥样,未来要成为怎样的一个人,比如我要成为优秀的共产主义战士;核心价值观是我可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有点道德层面的感觉,也有法律层面的东西,比如我不养小三,要洁身自爱。这个比方不一定合适,但可能有利于部分同志了解这三者的意思。

愿景的意思是大家的愿景(远景),光写在纸上是没用的。我们公司提的是更健康更长久。也就是说不健康不长久的事我们不应该做(哪怕眼前有钱赚也不应该做)。没有愿景的公司很难走得很远,容易陷入利润导向,最后容易被眼前利益诱惑而犯大错,从而导致公司寿命缩短。

109、实际上我也看过不少东西,但不一定要和投资有关。有关投资的书看得特别少,主要是觉得会投资的人一般都懒得写书,连老巴都没写书,而市面上的书好书少,大部分翻一下就行了。这一段时间在ipad上买了不少中文书,现在在看梁羽生全集。

110、西医确实很科学,但还没能解决所有问题。中医有其长处,但也不是无所不能。现在做得好的中医大概主要是中西结合的中医,我认识的一个很有名的中医就是西医出身的,所以完全不排除西医。把中医和西医对立起来的看法是不理性的。

历史上有西医的地方这些数据也不好。西医近代的发展远远快过中医,这和中医的先天不足的东西有关--中医基本是靠经验积累,非常难以传承,而西医比较“现代”科学,容易系统学习,时间一长(其实也不是很长)差别就出来了。中医西医里都有很多庸医,你的逻辑有问题了。

111、我说的不看价格指的是不要老盯着盘看,不是买的时候不在乎价格。你说的那个反反复复的游戏我不会,老巴也说他也不太会。所谓会的人经过很多年后大多也不会了。

2010-12

112、巴菲特的道理很简单:
1、买股票就是买企业,所以你必须懂得你买的企业,不懂的企业自然不该去买;
2、以什么价钱买?当然越便宜越好,怎么才算便宜?自然我们就必须了解企业的未来能给我们多少自由的现金流,需要我们花很大的精力去搞明白企业是怎么赚钱的,哪些产品带来盈利,未来如何去保持这种盈利能力,公司应该做什么才行;
3、要搞懂第2点才是我们的工作重点,也是我们要花大力气的地方,要花我们99.999%的时间的地方;
4、就当做平时没有股票交易市场,只有当你需要购买企业的时候才有交易市场;只有当市场先生极为狂躁的时候你才须关注一下市场
5、在错误中学习,不要怕犯错误,只要不是致命的。怎样才不会有致命的错?我们只要遵循巴菲特的投资原则基本不会有致命的错;很多人会怀疑价值投资,要么对企业了解得不够深,要么就是错误经历太少,总结错误也少,对价值投资不够坚持,变成价值投机。

113、我个人认为牛熊市的叫法不是价值投资的。事实上也没有人真的知道什么时候是牛市什么时候是熊市(事后知道的挺多),而且大多数人在牛熊市都亏钱

114、我见过一次林园,接触很少,只聊了几句,感觉上他肯定算是个价值投资者。至于他干过什么,犯过哪些错误,我没有了解过。好的价值投资者并不是哪些没有犯过错误的人。好的价值投资者的最典型特征是从很多年的历史来看犯错误(尤其是大错)的概率很低。常胜将军的意思是赢的比例高而已,百战百胜则是神话。

115、今天陪儿子跑跑步机,顺便又看了一遍电影《功夫熊猫》。我非常喜欢这部电影,不记得这是看第几遍了,据说续集要出来了,盼望中。这部电影其实把投资的最大秘密也说了,没看过的也可以看看。

116、刚刚和老板们去夏威夷呆了一个礼拜。最早开这个博客就是想澄清一下自己的学历。后来觉得有机会上来分享一下自己这些年来的一些心得或许对人对己都好。作为一个普通人,这些年来多少有些收获,自己建立个平台来总结一下应该是件很有趣的事情。任何人如果也能从中有所收获,那是你自己的造化。对学历这事根本没有心路历程,或者说根本没往心里去过,或者说觉得有个本科学历就够了。至于在乎别人的看法的人一般而言都是太把自己当回事了。跑几趟海边,你就明白其实没人真把你当回事,你也就不会太在乎别人的看法了。总而言之,事情的对错比别人怎么看要重要的多。

117、对于懂投资的人而言,买黄金是愚蠢的;黄金顶多只能保值,实际上长期而言,黄金是没办法保值的,因为黄金有保管费。如果你真是所谓的“价值投资者”,你大概不会认为黄金有“投资价值”的。当然,这不排除在黄金特别便宜时买黄金可以有钱赚。本人大概永远不会去为了赚钱交易黄金,因为做这个我肯定会输给那些职业的交易商品(黄金)的人们。

118、如果你不能看到3年,那也是没办法的事。但是,有些公司你实际上是可以从很多方面看到3年以上的东西的。比如,你大概会相信沃尔玛、麦当劳、耐克、宝洁甚至苹果3年以后活得不错吧?再比如,你可能会发现你心里会觉得很多公司能不能活到3年你是不确定的,所以,至少投资时要避开你无法确定的那些吧?意思大概就是如果确实很不清楚3年后是怎样(尽管未来3年内增长很好)都不投资这样的企业就是了。有些企业的确是可以知道3年后的情况的,所以才有护城河(可以让公司活的更长更好的因素之一)的重要性。当然,如果你发现有一家公司能在3年内赚回你的投资的话,确实不一定要看明白10年才可以决定投资,只是这种机会不多而已。

119、我现在对雅虎比去年要更放心了。他们确实做到了他们说他们要做的东西,这也是我“敢”买雅虎的一个重要理由。雅虎其实也不是简单的母凭子贵,雅虎现在的利润和自由现金流还是远高过整个阿里巴巴集团的。而且,我认为雅虎会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继续保持类似的利润和现金流的当然,我相信整个阿里集团的未来现金流肯定会远远大过现在的美国雅虎。另外,说没有人愿意在里面花时间等是属于乱讲啊。只能说在卖的那些人是不愿意等的。目前对雅虎而言现金根本就不是问题,因为他们还可以用于回购。如果股价上去了后会有点麻烦,有点像现在的苹果、csco等,网易也有现金太多的问题。

120、定价能力和护城河其实是一回事。老巴说相对于管理能力他更看重定价能力,其实建立强的定价能力需要的时间非常长,没有好的管理能力根本做不到。所以他说的不矛盾。

121、集中是简单但非常难的事情,大多数人很难搞懂且没法做得到。有点像苹果的iphong款式和诺基亚的手机品种一样,多好还是少好?哪个容易?赚大钱当然是件很难的事情,要悟懂确实不容易尤其是“聪明人”往往更不容易。

122、我理解企业文化和人的性格一样,一经形成后是很难改变的,不好的性格虽然平时可能看不出来,但一到关键时刻会暴露无遗,有时造成的伤害可能会是致命的。只有当你需要付出代价的时候才知道你是不是个守信誉的人。“讲”信誉谁都会,但当需要“守”信誉的时候很多人就不行了。

123、本人很少看财报,严格讲基本就没看过。但我经常会让别人帮我看,然后我会问一些我关心的数据。我个人认为能看财报还是很重要的,虽然一般很少有看了财报就能决定投资的机会,但看财报毕竟是开始了解企业的第一步。如果你觉得自己没办法看懂财报的公司,最好还是不要碰的好。如果你所有公司的财报都看不懂,那最好还是不要做投资的好,不然时间长了一定会亏的。

我觉得看财报最重要的就是剔除不想投的公司,和你的思路是一样的。腾讯这种公司在当时是没办法通过看财报去投资的,必须对他的未来业务懂才行。

124、我没看过《证券分析》,其实也只是翻过一下我推荐的这几本书。当年我跟老巴讲我向他学到的关于投资的东西就是“买股票就是买公司”,然后他说,这正是他从他老师那里学到的。我能够投资不是因为我看过哪些书,而是因为我自己确实能理解企业。   

125、公司的内在价值就是其未来自由现金流的折现,所谓现在公司的净值应该是被包括在未来现金流里面的。

126、当你认为苹果值5000亿时,1000亿的价格就还是好价格,虽然50亿时可以是更好的价格。如果不喜欢一个公司的企业文化,我很难下手。

127、重要的是要有基本的原则:作对的事情,把事情做对。在如何“把事情做对”上犯的错往往是不可避免且都还是有机会纠正的。简单的东西不容易啊。“作对的事情,把事情做对”就是简单不容易的典型代表。其实从外人的角度来看,我无法判断吉利的收购案或联想的收购案对他们来讲是否是件对的事情,但他们最后自己都会知道的。    

128、巴菲特说“不做不懂的东西”,同时他认为自己不懂高科技的东西,尤其是不懂高科技的“变化”,所以他就不太愿意投资高科技的东西。而且他如果投的话,就会变成在做一件他自己“不懂”的事情,也就是“不对”的事情。所以说对巴菲特而言“不对”的事情并不是对所有人都不对,如果那些人是属于确实懂的那些人的话。巴菲特也讲过:如果你能看懂这些变化的话,那你就发达了。

巴菲特还讲过,不要用margin去投资股票,这条大概是适合所有人的,因为巴菲特的那些曾经也“很厉害”的但同时又用margin的“朋友们”最后都破产了。巴菲特之所以是巴菲特,很重要的一点是他能坚持不做自己认为不对的事情。

在“做对的事情”的过程中,人们为了“把事情做对”是会犯很多错误的,这是学习的过程,一定要和做不对的事情分开来。当好企业因为在“做对的事情”的过程中,为了“把事情做对”而犯错误的时候,往往是我们买进的机会。不过,进入之前一定要看明白。

129、我觉得决定是否买入一家公司是一个投资决定,取决于你对公司的了解度。是否持续持有则往往是一个机会成本的问题。持续持有(或决定卖出)的公司往往是你比较了解的公司。其实这个问题对真正的价值投资者的困扰没有那么大,但对投机者的影响要大一些。

我觉得当你还需要任何别人(哪怕是巴菲特)来肯定你的想法时,那就说明你还不够了解你想了解的东西。投资其实没人可以帮得上你。如果你不能自己搞明白而需要到处问的话,你早晚会掉进去的。等你自己慢慢悟明白了再来也不迟。

130、投资是一个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事情,当你有一个类似于“年复合增长率20%”的目标时,你可能就要开始犯错误了。个人认为投资的决策过程比短期结果重要。只要你过程出错少,最后的结果应该就会很好。比来比去很容易失去平常心,从而导致犯错误。设定投资目标其实就是比来比去的一个表现。其实某一年或某几年的百分比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不要犯大错。

131、我也不知道估值属于科学还是艺术,我还一直以为科学就是艺术,艺术也挺科学的呢。我总觉得估值实际上是“功夫”。“功夫熊猫”电影里最大的缺憾是“功夫”没有体现时间性。实际上中文里“功夫”的意思本身就是“时间”的意思。多少倍pe和平均长期利息有关,12倍长期pe应该可以了,我一般大概也用这个数左右。

大家别把《功夫熊猫》太当回事了,那是娱乐产品。我的言下之意是:
1、要学会“估值”是要花很长时间的,绝不是很多人以为的不知道哪里有一个神秘的公式,每当要估值时就用公式算一下就可以了。这个很长的时间大概不是用小时或天来计算的,大概用很多年作为单位比较合适。
2、对某个企业的“估值”经常也是要花很长的时间的。我对“估值”的定义基本上就是对企业的了解,只有当我觉得很了解很了解一个企业的时候,我才能对企业有一个大概的“估值”,这往往需要很长的时间。
当然,过去对企业的了解的积累也是非常有用的,这就是有时候好的投资的决策看起来并没有花很多时间来决定,实际上却是很多年了解的积累的结果。比如,巴菲特决定投高盛可能只花了20分钟,但那其实是他50年理解的积累。我当年“敢”重仓网易也不是看起来那么容易的。我错失苹果也同样是因为积累不够,找不到很了解的感觉。
总而言之,“估值”是需要“功夫”的。

132、我从来就没认真估过所谓“内在价值”的区间。在卖出大部分网易之前,我一直理性考虑的问题主要是这家公司未来到底可以赚多少钱而不是想我的股票已经赚了多少钱的问题。要大致想明白这个问题,对公司、行业、产品等等的了解不深是做不到的。

133、最大的差距大概是他们的英语都比我好很多。当然,英语上李录和那两位比(我猜)也会有很大差距的(母语和非母语的差别),但他的差距对他的投资生涯影响不大,和我的差距有本质的差别。从价值投资的角度看,也许你说的“差距”用“不同”来说或许更好些。

从对价值投资的理解上,我认为我们是完全一样的,因为价值投资的本质就一点:买股票就是买公司,买公司就是买公司未来现金流的折现。所有所有所有其他的关于价值投资的说法其实都是在讨论如何来确定这个未来的现金流折现到底大概会有多少的问题。

我们的不同点主要会体现在“能力圈”的不同,每个人懂的东西都不同。当然,“能力圈”的差距也是有的,比如他们做股票投资的时间都比我长很多。

“能力圈”的意思就是你能够判断未来现金流折现的范围。知道自己的“能力圈”有多大比“能力圈”本身有多大要重要的多。不过,我现在管的钱的绝对值比老巴和芒格在我这个年龄时还要多呢,呵呵。不能和李录比,他比我年轻很多啊·。

我和他们3个人的最大的不同确实有一点,那就是他们都是职业投资家,我是业余爱好者,对投资的时间安排比例会有点不同。我们各方面需要学习的东西应该都很多,不过李录大概不需要像我一样还要花时间学英语了。

134、企业文化可以看着是护城河的一部分。换CEO对任何公司都是会有影响的,但企业文化强大的公司往往能选出好的CEO,从而能让公司继续好下去。我认为强大的企业文化会帮公司找到好的CEO,好的CEO在有强大企业文化的公司里能发挥的作用更大。

135、关于授权的问题,能比我理解得更好或做的更好的人确实不多。授权的过程一般是: 指示、指导、协商、授权、放权,最后一条是never out of control永远不能失去控制。(只有好的文化才有可能做到这一点)最重要的还是“做对的事情、把事情做对”。在能够把握“做对的事情”的前提下,容忍“把事情做对”的过程当中所犯的错误。这一点是大多数人做不到而且是很难学会的。呵呵,就像投资一样,授权也是简单但很难的事情。

136、也许你首先要搞明白什么是保健因子,什么是激励因子。企业员工的收入其实是保健因子,就是少了不行,多了没用的东西。当然这个多少有时候不一定是绝对值,很多时候会体现为相对值(就是一定比例)。提升团队的凝聚力靠加钱是没用的,但减少钱会有显著的破坏力。

137、对宏观经济完全没概念也是很难了解微观经济的。所谓对宏观经济的了解应该是对经济现象的理解而不是花很多功夫去根据宏观经济的短期数据来不断调整自己的“投资”。我本来就学过些宏观经济,主要是马克思以及其他西方经济学的东西,所以对宏观经济知道一点。

138、我觉得大家都不遵守的规矩有可能会是不合理的规矩。小部分人不遵守规矩是执行者的问题。一般而言规矩定得一定要有道理、有意义并且尽量简单和易于执行,比如这个博客博友发言的规矩。

一个组织如果有大家都不执行的规矩存在,长期来讲就是鼓励大家不执行大家制定的规矩,未来大家的麻烦可就大了--比如国内常见的没有交警和红绿灯的十字路口。面对的方式其实也很简单,就是执行你的规矩或者废掉执行不了的规矩,最好不要有中间地带,不然大家会很忙的

139、我个人以为价值投资的“术”就是如何研究企业未来现金流(折现)的问题。老巴的“护城河”、好的管理团队等都属于“术”的范畴。其实这个“术”是很难从书本上学到的,学校里一般也没人可以教,大概只能自己慢慢悟了。

140、三星的生意模式其实不太好,属于疲于奔命的那种,不然不会要求员工6点半上班哈(也许是谣传)。三星的问题在于其实没有产品追求,是生意导向的公司,焦点太发散,时间长了大概率会出问题。不过韩国银非常努力,会把危机延长到比较大才出来,这点和日本银比较像。看三星和苹果有点像看篮球里美国队对其他队的比赛,场面上很激烈,其实差距很大。我说的很多东西都是讲过很多年思考得出的结论,虽然未必都一定对,但多数都是蛮有道理的。“最后下场都不太好”这句话下面是躺着无数企业的,看不到这句话的意思确实有点可惜。

全部讨论

2016-08-20 15:07

第三次学习

2016-07-17 18:44

记号,整理后第二次学习。

2023-12-17 12:58

段永平(2010下)

2021-05-29 17:34

💛

2019-05-20 14:29

*内容审核中,暂不可见*

2016-06-11 15:33

段永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