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iPhone转发:0回复:0喜欢:8
PS:借着ASML出财报(其中显示大陆地区占比高达一半),聊几句半导体国产设备的主要逻辑。
在市场化的情况下,行业景气度的传导顺序本应该是:
设计公司盈利上升—代工厂排片上修—产能短缺—扩大资本开支—买设备
由于这个链条是确认的,投资者并不会真的等到你设备订单已经起来之后再开始买,相反,一些竞争格局好的环节(比如光机的ASML、这次HBM的KLA等),只要观测到行业终端景气度起来(这个时候才刚开始提高稼动率,并无扩产需求),设备厂也会开始提前计入预期。
进而就会看到设备厂股价一路上涨,业绩却还在下滑,因为景气度还没传导到它这儿,反之,业绩高增,股价已经腰斩,拿ASML做回溯,很容易发现这个规律,本质上是这个传导链条导致的。
放到国产设备公司上,这个规律并不适用,毕竟咱们的扩产决策不取决于盈利,产品也无法卖到海外(不共享全球周期),而上一轮扩产周期里偏成熟的产能已经够了,后面也没有再扩成熟的必要。(即便有斜率也非常有限)
所以研判框架就转为政策主导,而政策的出发点源于中美矛盾,只要这一点解决不了,力度只会越来越强。(同样的逻辑适用于国产算力)
在这个路径下,即便我们还在早期阶段,也不需要那么多的公司进来你抢我斗,这无疑是一种资源浪费,人才和资本就这么多,不如集中力量干大事,逆向开发起来效率明显更高。回头看日韩半导体产业都是这个路径,进而也就决定了行业巨头基本都是国资背景,毕竟事情干好了是一方面,还得可控。某种意义上,三星/SK/英特尔/美光/尔必达,本质都算国企。
同理A股也就不需要这么多的设备厂,往后发展,在没有增量资金的情况下,大概率是成熟制程、非关键环节的中小公司市值往平台型企业和关键环节龙头身上挪,如果阶段性有大的招标,往往还会带一波增量资金进来拔估值。
至于平台型应该给多少倍合适,这两年七星电子厂换PE估值模式后,边际其实是比较有规律的,花时间复下盘就会有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