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来忽梦少年事,鬓已星星也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今天在家看了流浪地球的电源,不是imax,不是高清,没错是磁力链接下载下来的,因为老婆想看。抱着孩子有一搭没一搭的看完了,真是个牛逼的作品。牛逼到不需要认真去看,就能发现它是真的牛逼。(能看正版我肯定会去看正版,看不了看盗版我也无所谓。)

就像吴孟达说的,这是一个拿的出手的作品,是一个立得住的作品,星爷那边就...

严酷寒冷的宇宙中的宏大叙事,秒杀了扭扭捏捏的人文关怀。这属于降维打击。

有如此作品,多么让人羡慕。

这时候不得不面对一个残酷的问题:你自己有没有立得住的作品,值得称道的往事。

可惜,没有。都是无关痛痒的,浑浑噩噩的,鸡零狗碎。

更可悲的是,我已经33岁了。

离生理上最具创造力的年龄已经渐行渐远。

爱因斯坦在1905年发表了5篇论文,那一年26岁。其后他的工作,并没有超越那5篇论文。

很多行业都是青春饭,这与人类的“幼态持续”的时间有关。通常过了35岁,人就很难真正学会新的技能。除非你是肯德基爷爷做着卖炸鸡的买卖,或者像姜子牙那么从事不是那么需要创造力而是更依赖阅历的工作,不然,必然是走下坡路。

为什么大家爱用年轻的员工,那是因为,年老的,真的不行了。

就这样一无所有,无所成就,在打工、生活、贪嗔痴中度过了最具有创造力的年华。

没有时间机器。

有时,在梦中,会梦到自己回到上学的时光。在高中,在大学,清晰的知道前路还有十多年青春。醒来后,躺着床上的是一个已经度过那个阶段的中年人。

以后的日子,个人所拥有的才华,只会越来越灰暗。就像逃离太阳,渐行渐远的地球。

生活还是要继续。

没有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