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富贵 的讨论

发布于: 雪球回复:6喜欢:2
根据我得到的市场信息和以往发展方向进行判断:                                              1.研发肯定不会压缩的,只是这两年要调整研发方向;之前的摊子铺的太大,原本想着和辉瑞合作,辉瑞带海正,加强研发,顺带把固投、在建搞起来,结果两家扯皮,分道扬镳;海正本身是原料药企业,处于转型期,很多药的研发它做不下来,浪费了研发费用,所以才有了聚焦瘦身这一说法,实际上就把老白的想法颠覆了;现在管理层的想法是,能把2 3个科室的药做到极致,都够吃了。                                                                                                                             2.生物药卖出股权,是因为市场竞争还是偏激烈的,已经有不少国内企业在做,而且不少做到三期出组了,也有不少国内企业在筹划上市圈钱建产能、增加研发支出。生物药建产能和后续研发,是需要花很多钱的,以当前的海正财务情况看,根本不行。这样看来,卖出股权于公于私都是对的。                                                              那么为啥市场不看好呢?或者说市场资金不愿意进场呢?原因就在固投和在建工程,120多亿的固投和在建工程,如果全部投产,那么年产出效益至少在350亿以上。      剔除掉生物药的固投和在建工程,满打满算20亿吧,还剩100来亿;这100来亿加上银行贷款,都是算减法,都要还钱、折旧、利息,实际上就是200亿,这就是老道说的看海正怎么还的清,也是市场资金不看好的最重要原因。          换了新的管理层,能否把这100来亿的固投和在建用起来,才是反转的关键,即使用起来60亿,都很好了,都可以算是反转了。管理层的水平怎么样,就看怎么做。所以才有了资金观望、不愿介入。也就是你说的不好也不坏。                                                                                                       本身的讨论,是为了看清当前的情况,贬低和褒扬都不可取,可取的是看清实际情况,做出一个符合自身情况的判断和仓位配置。我的理解应该没错吧。

热门回复

2019-12-13 18:51

恩,是的,这我也肯定你的想法。分歧就在这里,仿制药估值的定位。

仿制药的话,看看京新、华东不就明白了吗?仿制药的估值,就不能按创新药企业给了。这也回到我说的,没有那么差,也没有以前说的那么好。而且术业有专攻,你确定仿制药做的过已经起步很久了的华海吗?知道他比华海的差距在哪里吗?这些就又要考虑别的点了,就不展开了。以后有兴趣说华海的时候再详细探讨吧

2019-12-13 18:44

这个肯定知道的。这只是一个说法,短期内肯定不会实现的。当初老白的打算应该是:搭着辉瑞的平台,搞自己的事,不仅搞国内的市场,还想办法把国外的市场吃一部分。如今看来,这个打算是落空了,所以我说过了:战略失败。

2019-12-13 18:40

生物药是看到苗头了的,也是做出成绩了的,现在卖股权也是对的。目前来看,搞仿制药是出路,管理层的思路也在这里,api-制剂一体化是规划好的发展方向。你不能说仿制药没有想象力,大方向看,医保政策还会变,会给仿制药留下转型的空间,因为国内的企业在仿制药领域的研发能力实在是太弱了。有一个印证:2018年公立医疗机构销售前20的药品,普遍是低仿药,另一个印证是第三次集采政策的变化。我认为最大的一个误区是:药监局或许会用欧美的那一套审评审批标准,但价格就不一定会向欧美仿制药价格看齐。这个判断是基于人口老龄化程度下的人口基数、人均寿命、人均gdp、国内药企制药水平。分歧肯定有,看如何取舍。

讨论第二个小点,你说的120亿在建工程,转化350亿的算法。这是典型的空想,海正最大的问题也就在这里。一个烙饼摊,他一天最大的顾客量是100,只有一个小摊位的时候它能做80,所以他扩大产能,能做100了,那这种扩大是有意义的。再扩大,能做200了,有意义吗?再想想海正是什么时候扩大产能的,当初全国是什么背景,再看看多少企业在这10年间遇到了和海正一样的困境,明白了吗

讨论一个小点,按你的说法,那海正要研发什么呢?现阶段创新药的风口就是生物药,单抗、生物类似药,或者更前沿的基因疗法药物。海正应该不会吧,因为有同业竞争,也因为他平台都没有了。你让海正研发什么?仿制药-你确定有想象力?小分子化学新药-你确定海正有能力?跨行业-比如医疗器械,倒是不错,但是被你排除了。(我倒是觉得意外的不错)我实在想不到,还能研发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