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美产业,多部门联合整治迎来供给侧改革!

发布于: 修改于:雪球转发:1回复:2喜欢:0

                                      

              一、多部门开展非法医美整治工作

事件:国家卫健委将联合多部门开展打击非法医疗美容服务专项整治工作。 #多部门将联合整治打击非法医美#   

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6月10日)官网发布的消息:国家卫健委等多部门已于近日联合印发《打击非法医疗美容服务专项整治工作方案》,为进一步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决定于2021年6月-12月联合开展打击非法医疗美容服务专项整治工作。

具体工作任务包括四个方面:严厉打击非法开展医疗美容相关活动的行为;严格规范医疗美容服务行为;严厉打击非法制售药品医疗器械行为;严肃查处违法广告和互联网信息。

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央网信办、公安部、海关总署、市场监管总局、国家邮政局、国家药监局、国家中医药局联合印发《打击非法医疗美容服务专项整治工作方案》,为进一步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决定于2021年6月-12月联合开展打击非法医疗美容服务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全文如下:

为进一步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保障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央网信办、公安部、海关总署、市场监管总局、国家邮政局、国家药监局、国家中医药局定于2021年6月-12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打击非法医疗美容服务专项整治工作。

一、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多部门联合专项整治,进一步提高美容医疗机构(含中医美容医疗机构,下同)依法执业意识,强化医疗服务质量和安全管理,防范医疗纠纷和安全风险,严厉打击非法医疗美容活动。严格规范医疗美容服务相关药品和医疗器械生产、流通和使用监管,严厉打击生产、经营和使用不符合国家规定的药品、器械等行为。依法规范医疗美容服务信息和医疗广告行为,严厉打击虚假医疗美容类广告、信息以及不正当竞争行为。以查办案件为抓手,查处并曝光一批违法机构,惩戒和震慑一批不法分子。完善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的工作机制,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二、工作任务

(一)严厉打击非法开展医疗美容相关活动的行为。医疗美容活动涉及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必须依法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才能开展执业活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具备法定条件,不得开展医疗美容服务,不得违法采购、使用医疗美容类药品和医疗器械,不得发布医疗广告或变相发布广告。重点加强生活美容服务机构监管,查处生活美容服务机构及其他机构和个人未取得相应资质开展医疗美容服务,以及医师到非医疗机构开展医疗美容服务的行为。重视投诉举报线索,鼓励有奖举报,严肃查处利用宾馆酒店、会所、居民楼违法开展医疗美容行为。

(二)严格规范医疗美容服务行为。美容医疗机构对本机构依法执业承担主体责任,其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并落实依法执业自查工作制度,加强投诉管理,排查执业风险,消除安全隐患。机构要加强医疗美容项目管理,认真落实医疗质量核心制度,规范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严禁机构聘用非卫生人员、超范围开展诊疗活动,严禁“以次充好”,使用不符合国家规定的药品、医疗器械和消毒器械;严禁发布虚假医疗广告以及服务资讯类信息;严禁违规分解手术项目;严禁价格欺诈,以及不按规定项目名称和标准收费。

(三)严厉打击非法制售药品医疗器械行为。加强我国境内上市的药品和第二、三类医疗器械产品注册管理,未取得注册批准的产品不得上市;未依法取得药品、医疗器械生产、经营合法资质的,严禁从事药品、医疗器械生产、经营活动。药品和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要按照《药品管理法》、《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要求加强管理,依法生产、守法经营。美容医疗机构应当向有生产经营资质的企业购买药品、医疗器械,落实进货查验制度,按照适应证依法合理使用医疗器械,严格医疗用毒性药品和麻醉用药品使用。

(四)严肃查处违法广告和互联网信息。医疗美容广告属于医疗广告,非医疗机构不得发布医疗广告。美容医疗机构发布医疗广告,严格按照《广告法》和《医疗广告管理办法》规定,依法取得《医疗广告审查证明》并按规定发布医疗广告;未经依法审查取得批准,严禁发布医疗广告,或以新闻形式、医疗资讯服务专题(栏)、健康科普等形式变相发布医疗广告、虚假信息。

三、职责分工

(一)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及中医药主管部门。国家卫生健康委负责牵头开展专项整治工作,组织协调专项整治各成员单位相关工作。地方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及其监督机构要结合《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美容综合监管执法工作的通知》(国卫办监督发〔2020〕4号)、《关于印发医疗机构依法执业自查管理办法的通知》(国卫监督发〔2020〕18号)开展医疗机构依法执业监督检查,加强美容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综合监管,规范医疗美容服务,防范医疗纠纷和安全风险,严厉打击无证行医行为。中医药主管部门配合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做好专项整治工作。

(二)网信部门。依法处置相关部门认定的互联网医疗美容相关不良信息,查处违法违规网站。

(三)公安部门。与相关部门密切配合,依法严厉打击医疗美容领域制假售假、非法经营、非法行医等犯罪行为。

(四)海关。加大药品和医疗器械进口监管力度,严厉打击走私药品和医疗器械等违法行为。

(五)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对在日常监管中发现生活美容机构涉嫌未取得合法资质开展医疗美容服务的,及时通报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加强对医疗美容行业价格违法行为和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监管。加强医疗美容广告监管,依法查处违法发布虚假医疗美容广告。

(六)邮政管理部门。督促寄递企业严格落实实名收寄、收寄验视、过机安检“三项制度”,配合相关部门加大对药品、医疗器械类物品查验力度,严防相关禁寄物品流入寄递渠道。

(七)药品监管部门。依职责加强药品、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的监督检查,依法查处不符合法定要求的药品、医疗器械。

四、时间安排

(一)集中行动阶段(2021年6月-11月)。各地区按照本方案内容制订具体实施方案,建立工作机制,集中开展工作。国家卫生健康委将把该专项整治工作纳入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督察“回头看”。

(二)总结巩固阶段(2021年12月)。各地区全面总结专项整治工作情况,各省(区、市)专项行动牵头部门于2021年12月20日前将专项整治工作总结(包括专项整治工作开展情况、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下一步工作安排、长效机制建立运转情况以及汇总表)和典型案例报送国家卫生健康委。

五、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医疗美容消费者众多,社会关注度高,各地区各部门要高度重视,站在服务和保障民生的高度,以对人民群众健康高度负责的态度,准确把握专项整治重要意义,充分认识开展专项整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国家卫生健康委牵头建立专项整治联络员制度,定期召开联络员会议,沟通信息、通报进展、研究工作。各地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抓紧组织实施,扎实开展专项整治,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二)密切配合,形成监管合力。专项整治四项工作任务环环相扣,各有侧重,缺一不可,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分工依法履职,相互协作,密切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对于工作中发现涉及其他部门职责的案件线索,要及时通报相应部门。要严格落实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有关规定,对涉嫌犯罪的案件,各行政执法部门要及时移送公安机关并提供鉴定检测支持,各级公安机关要及时受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三)强化宣传,正面舆论引导。各地区各部门要加强宣传,制作多种形式的宣传材料,利用传统媒体、新媒体等多渠道进行宣传,协调手机运营商推送公益广告,广泛开展科普宣传,发布警示信息,宣传专项整治进展,按月曝光辖区医疗美容执法案件或典型案例,揭示违法违规行为的危害和后果,提升消费者辨识能力,引导公众理性认知,倡导消费者自觉选择正规美容医疗机构接受医疗美容服务。各地要通过设立举报电话等方式,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对有关投诉举报及时核查,对核查属实的依法严肃处理,营造社会共治氛围。

(四)标本兼治,健全长效机制。各地区各部门要进一步完善长效机制和管理制度,加强监管。通过专项整治,不断健全部门联合、区域协作、社会共治、打建并举的工作机制。各部门对严重违法犯罪的机构或个人依法依规建立“黑名单”,并纳入社会信用体系,实施联合惩戒。美容医疗机构要认真落实主体责任,按照《医疗机构依法执业自查管理办法》对本机构及医务人员的依法执业情况定期开展自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并将自查和整改情况报告属地卫生监督机构。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加强行业自律,宣传相关知识,维护行业信誉,促进医疗美容服务行业规范健康发展。 

我们认为,目前,国内医美机构总体格局仍较为分散,本次对非法医疗美容服务的专项整治将有助于肃清市场格局,提升合规头部机构的市场份额,保障医美行业规范化发展;同时将有助于降低医美机构的获客成本,缓和机构之间的价格战,从而提升头部机构的盈利能力,所以此次专项整治工作对医美行业来说是中长期的利好。

      二、 医美行业现状:格局散乱、合法机构少

国内医疗美容行业方兴未艾,仍处于高增长阶段,但是目前格局散乱,合法机构占比小,而“黑作坊”、“黑医师”危害行业,制约核心公司进一步成长。

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医疗美容服务市场,占全球医美总市场份额的13.5%,根据艾瑞咨询数据,2019年中国医美行业市场规模达到了1769亿元,同比增长22%,预计2024年规模可超过3000亿元。并且渗透率仍然很低,每千人中接受医疗美容诊疗的人数仅为14.5人,对比美国52.2人、韩国89.2人,未来发展仍具备想象空间,行业仍处于高速发展期。

但是由于行业的高额利润,整形、美容医院数量不断增加,总体市场格局很分散,甚至有“黑作坊”、“黑医师”危害行业,合法机构存在稀缺性。

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拥有医疗美容合法资质的机构大致在13000家左右,根据艾瑞统计,超范围经营的医美机构数量(违规)超过2000家,非法经营的医美机构店铺数量(违法)超过80000家,非法机构规模较小,藏身生活美容和住宅区中,隐蔽性强,较难打击。

合法机构数量(具备医美资质)在1.3万家左右,按此计算合法机构占比约14%,而合法且合规机构占比仅12%;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2019年我国医美合规机构市场规模约878亿元,而非合规机构市场规模达1367亿元,合规机构市占率不到40%。

      三、医美合法机构占比小的原因——三大壁垒。

1)牌照壁垒:必须按照监管要求申请牌照。

国内医美服务设有严格的行业标准,需要申请牌照。根据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的规定,医疗美容服务提供商必须根据《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申请牌照。《管理办法》要求申请方在达到一系列医疗机构基本标准的同时,对医师等人员资质提出了较高要求(如实施美容外科项目的应具有6年以上从事美容外科或整形外科等相关专业临床工作经历)。

2)人才壁垒:专业医生缺口较大。

专业医美医生与机构数量不成正比,新进入者招人难。经验丰富的医疗美容医师属于稀缺资源,培养合格的医疗美容医师通常历时较长。医生学习长达10年(5年本科,3年硕士/3年博士,3年住院医生/专科培训后,还需取得各地卫生部批准主诊医师资格证),缺口大且难以快速填补。

据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整形医院与美容医院医生仅7419位(包括整形外科、皮肤科、中医科、口腔科部分医生),与全国10万量级的医美机构相比缺口明显。

3)资金壁垒:初期投入高。

医美机构初期投入高,新机构收支平衡期短则2-3年,有的长达8年。新进入者通常需要购买基本医疗美容服务设备以及医疗产品、租用或购买适当的工作场地、聘请合格美容医师,其门槛已淘汰部分资金实力薄弱的潜在进入者。

总之,正是由于上述三大壁垒,使得市场上合规机构供给非常短缺,而非合规机构黑作坊充斥市场,制约了合规机构的未来成长空间。

              四、医美行业供给侧改革对行业影响

第一,整治非法机构,将有助于降低合法机构的获客成本,缓和行业价格战,从而提升合法机构的盈利能力。

由于目前医美机构市场格局较分散,渠道端在产业链中的定价权优势更大,使得医美机构盈利空间缩水。

在当期医美机构的获客成本中,中介费用往往占据六成以上,即使采用自行营销获客的直客模式,医美机构在广告费上的投入,往往也占据销售收入的一半以上。

同时,国内医美行业目前还处于发展初期,机构之间的服务项目、咨询方式和运营模式的同质化比较严重,这就导致相互之间打“价格战”,试图以低廉的价格招揽更多客户,一些非正式机构甚至用假冒伪劣产品以赚钱更多收益,使得合规机构利润空间进一步被压缩。

通过专项整治,出清不合规的黑机构、小机构,从而减少了医美机构的供给,减少行业竞争压力,尤其合规的头部机构拥有更大的话语权,可降低机构获客成本和价格战压价程度,从而提升其盈利能力。

第二,拉长来看,行业供给的出清,将进一步强化合法机构的牌照壁垒,给合法机构更大的份额提升和成长空间,同时不断提升行业话语权和品牌知名度。

目前市场上合法合规的医美机构数量占比仅12%,市场规模占比不到40%,而此次专项整治专门打击非法医美机构,从而加速这些非法机构的出清,长期来看:

1)有利于合法机构市场份额的提升,拥有更大的成长空间;

2)有利于合法的头部机构不断提升行业话语权,提升品牌知名度;

3)有利于国内医美行业健康发展,提振国产品牌信心。

在基于上述讨论的基础上,我最近整理了一份“医美行业核心个股一览表”,感兴趣有需要的请评论转发后台私信领取。网页链接

注意:再好的逻辑,再好的赛道,也得结合大盘涨跌趋势来选择介入跟退出的时机。以上内容仅是基于行业以及公司基本面的静态分析,非无动态买卖指导。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操作请风险自担。

全部讨论

2021-06-14 14:49

没看懂

2021-06-11 12:41

医美第二波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