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集集团 中集安瑞科 中集环科 中集车辆 背后的男人 麦伯良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0回复:7喜欢:3

故事从一个让快要的破产企业起死回生开始。

从完全不懂集装箱的门外汉,到世界上最懂集装箱的一群人。

1991年提出要成为世界第一目标。

1996年打败韩国,成为干货箱世界第一。

2002年,成为集装箱世界第一。

2003年,募集资本,投入车辆企业的并购当中。

2007年,并购安瑞科,进军能源、化工、食品储运领域。

规模化,高效率,自动化,智能化,制造上的能力建设

通过不断并购、集团化作战、加上资本,中集做到了世界第一。

图一:中集集装箱

从成立之初引进外资、技术、管理,到自主经营,用比较优势来占领市场,成为全球主导的一个企业,同时再孕育发展新的产业,进行产业升级。

从设备到服务,从简单销售变成向客户提供带有高附加值的服务。覆盖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体系,比如集装箱从生到死,从生产、堆存、维修、运输这样的业务。

形成了从集装箱,到半挂车,到登机桥,到罐箱,到特箱,到木材,到工业建造领域,到物流、到金融服务等。

集团化平台,并购,输入公司管理制度、带来资本和市场,从集装箱起步,到车辆到能化领域。通过并购,然后整合,让中集成为一个多元化、国际化企业集团。

图二:中集的罐式集装箱(图片来自中集纪录片)

四十年,让一个濒临破产的集装箱企业,做到了多元、横跨全产业链的国际化集团。

拥有四家上市公司的多元化、跨国大集团

中集集团

中集车辆

中集安瑞科

中集环科

一手打造如此出色的中集,背后的领军人物,是“商业天才”麦伯良。

图三:中集CEO麦伯良(图片来自中集纪录片)

在中集刚起步的阶段,当时的韩国占据世界集装箱三分之一的市场份额,国内有13家同类工厂,另外还有14家准备投产或正在建设。而当时中集集装箱产量仅为世界集装箱产量的百分之二左右。

集装箱最重要是要有订单。第一有订单才能制造,第二是质量,第三,守时,第四,运输

因为麦伯良很早就懂这些,所以就形成一个机遇,中集通过并购,形成了中国沿海港口的全布局。

再通过并购国外先进相关产业公司,来升级技术、管理。

麦伯良说集装箱容量有限,满足不了他的人生梦想。

只是做到集装箱世界第一,那也是有限,所以他的人生梦想从此改变。

除了做集装箱第一,还要做其他第一。

和麦肯锡一起做公司的战略研究

制定以现代化交通运输为整体目标,以最熟悉的装备生产为方式, 将核心优势发扬光大。

以并购完成技术、产能、市场的累积,以制造能力建立比较优势,以标志化思维完成降维打击。做一个全球资源的优化整合,这样才更具有竞争优势。

比如中集核心产品集装箱,从最初的人工化,到自动化,到智能化。制作一个集装箱所需要的时间越来越少,工序越来越智能化。

让中国的制造从“大国”走到“强国”。让中国的制造,通过整合全球资源,做出产品好又不贵,而且服务又做的很好 。

图四:中集集装箱智能工厂(图片来自中集纪录片)

总结:

这二天连续看中集四十集的纪录片,非常吸引我,除了纪录片本身制作的很精彩之外,还有吸引我的,是一手打造中集这艘“巨无霸”的麦伯良。

俗话说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站着优秀的女人,同理,一个优秀企业背后一定站着优秀的创始人。

用四十年时间,能把一个小小的集装箱工厂,做成一个多元化,跨国际的集团公司,这个人是商业上的“天才”。

他是怎么做到的?用了那些方法?他的方法有没有可以复制性?

我非常感兴趣。

更感兴趣的是,他的并购战略,高达95%的并购成功率,这是个多么厉害的人。

麦伯良围绕以客户为中心,只要客户需要都想办法服务的理念,跟亚马逊的贝索斯非常像。

亚马逊的第一本质,紧盯客户需求和客户体验,第二本质是通过发明和创新来实现目标。

亚马逊的三个核心业务,AWS,FBA和会员prime业务都是从种子开始培育。

麦伯良的中集是通过不断并购来实现规模化发展,通过整合国外先进技术,生产线,来发展自身。

麦伯良是个商业天才,他说要在集团内打造一百个“麦伯良”。这个想法非常大胆,有趣,和前卫。

随着国力提升,中国制造走出国门,文化、思维不同带来的水土不服,跨国并购失败的多,成功的少。

研究优秀企业的成功之道,向优秀的企业家学习。

唠叨了这么多,感觉还没有说完。这是我的一篇学习笔记文章,边学边写,边写边学,和雪球的朋友一起共勉。

朋友们,我们下一篇见!

@今日话题 $中集集团(SZ000039)$$中集车辆(SZ301039)$ $中集安瑞科(03899)$

全部讨论

01-09 15:46

老兄,请给个专题片的链接。学习一下。谢谢

02-15 11:20

还是年轻,这个故事海尔二十年前就讲过了,只是换几个词汇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