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动和主动

发布于: 修改于: iPhone转发:26回复:118喜欢:149

90%的家长没有能力教育好孩子,除了没有自己的热爱和理想外,还在用情绪奴役孩子,导致孩子长大后跟自己一样被动接受现实,久而久之,失去激情和活力,慢慢变成环境的产物,在公司做给老板看,在学校做给老师看,做生意搞个豪车开给别人看证明自己有实力,搞公司弄的很豪华包装自己。做到最后都被打回原型

昨天儿子带着关系特别好的朋友来家里玩,晚上吃饭的时候我随口问了她几句:将来打算做什么职业?答:做大学老师?问:为什么做大学老师?答:因为很舒服还赚钱。问:能赚多少钱?答:跟我爸妈一样,一个月好几万。问:如果做生意可能赚更多,你想做生意吗?答:我妈说了,你们做直播很快就没人看了,做电商不长久,还是做老师好。然后又说:我姥姥有四套房,我爸妈都是副教授,一个月工资好几万。哈哈哈,我们这个小区大学老师很多,没想到他们教育孩子用这种方式找存在感。

儿子正好也在旁边认真听,我知道她回家会说给父母听,就拿来一支笔给她计算:济南的大学副教授一个月大概2万,给他们多算点,两个人五万,一年60万,最多工作30年,就算其他花费为0,最多1800万。我随便打开一下股票账户,让她数了数金额,又问她:如果做生意一年可以赚大学教授几辈子的收入,你将来想做生意吗?我儿子说我想做生意,小朋友这时候反应过来了,说她也想做生意,将来打算开小提琴培训班,一个小时赚200块。哈哈哈,引导的作用太厉害了

在北方最有意思的就是鄙视链,士农工商,再有钱也不如公务员牛逼,嘴上不说心里在想,你们生意人算球,随时破产。他们教育孩子也是这样,好好读书将来当官。没见过世界就很难有世界观,没有经历过各种各样的人,也很难有深刻的人生观,更不用提价值观,我见过很多人,90%的没有价值观

大部分人浑浑噩噩的活着,行尸走肉一样被动的要命。有时候我感觉很奇怪,问过一些人:既然想得到,为什么不向前走一步,提前准备好,机会来了也能抓住啊。回复一般是这样:自己说了不算,没有动力,别人都这样,然后抱怨一通不了了之。

2018年和2019年我一度想改变一下自己,在电脑上,家里的墙上贴了很多提示语,不能这样不能那样之类,发现越来越被动了,还不如过去发号施令,民主的结果是身边的人完全没有主见,甚至联合起来证明低标准才是王道。我又不想跟过去一样,拖着别人跑。后来发现了投资才是验证决策力的最佳工具,就热爱上了投资。后来发现做ip可以一个人做完全教条,又热爱上直播。这两件事让我彻底摆脱不喜欢的人和事,只做自己擅长和开心的,结果又比过去好太多。

无论热爱,专注,还是围绕梦想深度学习研究,根本还是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有长远目标的人也知道一步步做最终的意义是什么。想教育好孩子,自己是不是能教育好自己,如果自己没有把事做成的逻辑,怎么讲都是空洞无力的。一心想赚钱也是不错的,核心是想明白怎么想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而且可以赚更多。就像我昨天给一个老同事说,不用等我我任命你了,如果真行就先按照标准做,又不是没任命过。

方法论其实很多,无论明确目标做分解,还是教学相长,刻意练习,还是坚持好习惯,这些事情真正的难点是没有正反馈的过程中,怎么样持续坚持,持续热爱,持续改进,好结果是用心做的过程中自然发生的

精彩讨论

雁门雪03-25 07:36

本来两方都是社会的赢家,这样一比较,就有了一个输家。 有些地方,千年以来,直到现在还是,无论怎样的成功,都逃脱不了攀比这个最终没有赢家的怪圈。

任逍遥kelvin03-25 07:05

建议下次再讲讲做生意破产概率VS做大学老师失业概率,让小孩从正反两面去思考。毕竟,计算器只是数字而已

北方的wolf198503-25 11:00

社会文明的前提应该是商业文明,社会的进步也是商业推动的,而不是一群之乎者也摇头晃脑的既得利益者。我非常鄙视这种没有实践就下结论的人。去年在美国西北大学访学一周,有个教授之前是奥巴马团队的,给奥巴马做过选举策划,这样的教授才是真正的教授,我们这大学教授就是讲的自己都不认可的教材,说着违心的话,道貌岸然的叫兽罢了。
还有的人看起来满腹经纶学富五车,其实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上了战场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我发表这个感悟就是要反击。创造价值的人在埋头苦干,还被说三道四,屁贡献没有的寄生虫们,还在一味的洗脑剥削。我的反击更多为了自己开心,让sx们无处可逃

北方的wolf198503-25 19:40

非常认同这个观点,我们的课程是让人成为人还是成为工具人,是需要认真考虑的。我们的叫兽们是不是了解事情的本质,是不是知道事情怎么做成的,是不是纸上谈兵,还是只为了应付任务,是为了让学生成才还是把学生看成自己的谋生工具。
如果一个小朋友在你的孩子面前,鹦鹉学舌重复他们父母对你的评价,你要不要反击?不是为了自己的面子,为了真理要不要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自己是井底之蛙
客观评价真的很难,我对孩子没有太高的期待,但是有生之年尽可能让他们了解商业,学以致用。如果我们积累的经验不能分享给他们,他们从小失去了第一视角看世界的机会。
很多父母只知道让孩子读书考试,孩子长大成了工具人,究竟是谁的悲哀?谁的不不幸。我认为两种父母最有智慧:一种是从小让孩子看到真实的世界,一种是有自知之明,只给爱,不做任何障碍
最蠢的父母,自己无能还要用情绪影响别人,自己不能给与还一味索取,自己进步一点就可以让孩子看到大世界,但是死活不肯

冲啊千万03-25 08:09

你这种教育和大学老师的那种教育,本质是一样。

全部讨论

03-25 18:35

你这人不厚道,找小孩炫富刷存在感。

03-25 07:43

转。

03-25 08:02

社会是多元的,钱财除了满足基本生活保障条件之外,再多的钱财是属于社会的,属于这个世界,而非个人。而良好的品行+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一个人所具有的更大的财富。如果在满足了个人和家庭的基本物质财富之后,能将自己的能量带给家庭以外的人,能为家族,社区,民族,国家的进步发展作出努力,那么这才是最大的财富。

03-25 07:23

我待过一个公司,老板就是大学普通老师,专业知识在线,下海干活。目前应该也是十个亿级别

03-25 11:40

北方兄有成功的经商经验,还是言之有物的,观点背后有论据支持。
逻辑上,我们要首先要分清,彼此谈论的成功究竟是什么?定义是什么?再来讨论谁的成功更有价值。
“你认为的成功”是桃李满天下,工作稳定,有社会地位,受人尊重。那么成为大学教授确实是成功的
“我认为的成功”是财富积累,家财万贯,子女生活富裕。那么成为商人也是成功的
逻辑清晰了,才有比较的意义。
我觉得,让小孩有权利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开心、健康,不危害社会。这,就是他的成功。至于做教授还是商人,只不过是不同的路径而已
但有一点,我们要统一,那就是“尊师重教”!

03-25 08:23

为什么做什么最后的注脚都是钱多钱少?不关注健康和快乐吗?何况你们已经很有💰了。

不只是北方的鄙视链,南方也差不多,现在好像好一点,有个很有意思的心理,人们总喜欢通过批判否定甚至打压别人来获得自我认同自我满足…在单一价值观下,咋可能百花齐放?
不管是西门庆潘金莲还是高俅…人们权利金钱的膜拜从未改变啊!记得大道说过,米国很多亿万富翁都很平凡,国内很多暴发户一样的…这可能也需要过程吧?

03-28 20:07

其实全总和教授的家庭,单从阶层上来说是同一阶层,资产上有差异,但都算是上层,住同一个小区嘛。两个方向思考,假如将来你儿子选择结婚对象,一个姑娘出身和你一样的商人家庭,另一个出身于教授家庭,你儿子都挺喜欢,你作为父亲,更希望和哪一家结为姻亲?如果看周围的大中华区,老牌富人家庭和教授这样的体面家庭,结亲是大受欢迎的。第2个,再早个几十年,商人和教授都同处于被暴击的状态,应该是同病相怜的,咋还在鄙视链上分上下了呢?

03-25 10:20

看来即使全哥这样的智者也难免落入幸存者偏差的陷阱。全哥明明知道现在创业是1:99的,大城市父母如果引导的好子女有天赋,高薪或铁饭碗概率可以提高到50%以上的。时代不同了,以前创业成功率比现在高N倍,以前是创业,现在就是胡折腾

03-25 08:06

良好的家风胜过万贯家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