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是原罪?说好的篮球综艺大年去哪了?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作者|徐  思

编辑|友  子

篮球余热还在继续。

继上周篮球世界杯结束后,篮球综艺借着世界杯的东风短暂地进入了大众的视野。然而哪怕有世界杯助燃,多档篮球综艺实则无人问津。

数娱梦工厂注意到,各大平台今年推出了多款篮球综艺:腾讯趁着风头打出《篮球大唱片》《超级企鹅联盟:Super3星斗场》《篮板青春》《我要打篮球》四档篮球综艺,优酷推出了《这就是灌篮》第二季。

单从数量来看,今年是当之无愧的 “篮球综艺大年”。但就热度而言,希望借势打造新圈层爆款的平台显然未能如愿吸引到以男性为主力的篮球迷。

虽然在节目模式等方面都做出了创新升级,这些篮球综艺们为什么总是离破圈差一口气?

撞档世界杯,篮球综艺没火起来

“是世界杯不好看吗?为什么要看篮球综艺?”

第18届国际篮联篮球世界杯刚刚落幕。在上周的比赛中,中国男篮借着小组赛屠版微博热搜,#男篮输球后球迷喊退票##王仕鹏怒批男篮年轻球员##周琦不敢祈求原谅#等话题热度居高不下。

篮球余温还在继续。从文化影响力来看,这场首次落户中国的国际性顶级赛事,为篮球文化推广带来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视频平台并没有错过这个吸引男性用户的优质时机。优酷去年《这就是灌篮》颇受好评,今年卷土重来。腾讯则趁着风头一连推出了四档篮球综艺:《篮球大唱片》《超级企鹅联盟:Super3星斗场》《篮板青春》《我要打篮球》,可以说是“篮球综艺大年”。

然而,和如火如荼的世界杯相反的是,这股篮球综艺热潮的现状实则不太乐观。虽然找来了李易峰、邓伦、白敬亭等热门小生加盟,几档篮球综艺的热度都相当有限,加起来累计播放量都未超过5亿(不包括未披露播放量的《灌篮2》)。

从数据上来看,以《我要打篮球》和《这就是灌篮2》为例,两档综艺播出一个多月来,在第三方平台上的热度都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而从评价人数可以看出,多档综艺的受众参与度较低,难以匹配高调的明星阵容。

(《我要打篮球》和《这就是灌篮2》的热度)

奇怪的是:除了《篮球大唱片》,这几档篮球综艺的口碑并不差。

作为国际篮联2017-2025年的全球合作伙伴,腾讯体育拥有2019篮球世界杯中国区的独家数字媒体版权。基于此,腾讯推出了多档篮球相关综艺。

首先推出的是由腾讯体育推出的体育x音乐节目《篮球大唱片》,节目模式为节目组向网友征集歌词与灵感故事,提供给明星制作人从中汲取创作灵感,最终完成音乐作品。

然而节目不温不火,火箭少女101撞休斯顿火箭队的跨界“撞名”或许都比节目本身要受人瞩目得多。

7月2日播出的《超级企鹅联盟Super3:星斗场》则是一档全明星篮球竞技团战真人秀。节目组由赖美云、杨芸晴担任明星经理,同时邀请到32位男明星,其阵容涵盖演员、歌手、主持人、以及退役篮球运动员,包括李晨、萧敬腾、炎亚纶、郑云龙、池子等,多位艺人跨界也证明其节目粉丝向的本质。

《篮板青春》则将目光对准高中校园篮球,选出16位高中生加入篮球训练营,最终组成一支球队,于今年暑假在日本和中国分别与能代工高、福冈一中进行友谊赛。

节目组邀请了新晋辽篮俱乐部副总经理、前CBA球星杨鸣作为总教练,携手以国青队总教练原园为代表的国家级教练团队对球员进行专业指导,艺人王大陆、Justin黄明昊和李凯馨则分别以实习教练和领队的身份加盟节目。

因为缺乏足够的粉丝引流,该综艺的数据不算亮眼。但其篮球竞技的热血属性也吸引了一定的观众。

由腾讯主导的《我要打篮球》直接请来了隔壁《这就是灌篮》的主创人马,上季领队李易峰、林书豪也继而加盟腾讯。

此外,节目组还携手官方战略合作伙伴CBA,为节目最终的MVP选手提供任选CBA俱乐部的试训机会。在节目设计上,《我要打篮球》有意识地与《灌篮》区分,使用了新概念“战力值”,进一步升级赛制。

由优酷主导的《这就是灌篮2》因团队出走,启用了全新的团队。在导师阵容上,由白敬亭担任发起人,孙悦、王仕鹏、尼克·杨担任教练,球员的质量相对更高,包括王少杰、王增杰、张智扬等优质选手。

但和影响力更大的篮球赛事相比,这些篮球综艺面临更大的局限性。

“是世界杯不好看吗?为什么要看篮球综艺?”一位篮球粉丝戏谑道,“有世界杯可看的时候,篮球综艺就成了鸡肋。”

另一位篮球粉丝也向数娱表示:“我觉得今年更糊的原因,可能还和世界杯有关。世界杯期间,真正喜欢篮球的受众都在看比赛,谁还有心思去看综艺。”

可以看出,火热的篮球综艺面临着不小的窘境:很大一批篮球粉丝更愿意把精力花在观看世界杯上,和世界杯撞档的篮球综艺本就不是他们的首选。

篮球拥有众多发展成熟的赛事,包括NBA、CBA、世界杯、锦标赛等。在平台和卫视的加盟下,这些赛事的直播和转播机制已经非常成熟,观众并不缺乏观看篮球比赛的渠道。

在观赏性方面,篮球综艺尽管都标榜找来了高质量的球员加盟,但远不足以与和专业赛事竞争。

NBA这类世界顶级水平的篮球赛事周期长达数月,足以满足篮球粉丝对可看性、竞技性的需求。而在赛事直播、赛后采访等流程中,这些镜头就已经呈现出真人秀应有的水准。

在这样的条件下,依赖于剪辑的篮球综艺如何打造出比专业赛事更强烈刺激的竞技体验?

粉丝:“我只看李易峰cut”

篮球综艺找错了受众?

小董是李易峰的铁粉,然而当数娱君问及她是否观看了《我要打篮球》,她显得有些懵。

当数娱君无奈地告诉她这是综艺之后,她才反应过来——“我忘记那个综艺名了,我只看有李易峰的片段哈哈哈。

小董并非个例。《我要打篮球》第一期的弹幕里,大半都是李易峰和邓伦的粉丝。

借由流量嘉宾吸引综艺的主要受众女性群体,是很多男性向圈层综艺的常见做法,篮球综艺也不例外。

从嘉宾配置来看,篮球综艺的嘉宾构成一般是两类,一类是为了吸引女观众的人气明星,如《我要打篮球》的李易峰、邓伦和《这就是灌篮2》的白敬亭;另一类则是为吸引篮球粉丝而设的篮球明星或教练,如《我要打篮球》的美国职业篮球运动员林书豪、国家队、CBA广东队主教练杜峰和《这就是灌篮2》的孙悦、王仕鹏等。

从用户画像来看,这样的设置表面看起来很有成效。根据第三方平台数据,除了《这就是灌篮》男性观众占比较高,大部分篮球综艺都吸引了许多女性粉丝观看。

但结合播放量就能看出问题:虽然流量明星为节目赢得了部分女性观众,但这类观众数量是很有限的。因明星而来的女性观众很难观看完整期节目,很难维持住用户粘性。

“很多粉丝因为不喜欢篮球,也没坚持看下去,或者就直接只看自己本命的剪辑版,正片更没人看了。”一位李易峰粉/篮球粉丝无奈地告诉数娱,“但是如果没有李易峰的话,我还不如去看正式比赛呢。”

为了照顾对篮球不了解的受众,这些篮球综艺都设置了不同程度的戏剧冲突,结果是节目竞技性减弱,剧情化、煽情度加重。

“我之所以看不下去《这就是灌篮2》原因就是太打感情牌了,我个人不太喜欢篮球节目感情戏太多。”

对于部分篮球粉丝而言,在综艺中通过加工与剪辑比赛来增加情感连接的做法,使竞技效果让渡于剧情,不仅削弱了篮球竞技的真实感与代入感,对节目本身的竞技性也是一种伤害。

究其根本,篮球与综艺各自受众的需求难以兼容。篮球爱好者更希望出现类比于赛事的专业严谨的节目效果,但冲着明星而来的观众则更希望综艺能够满足观赏性和娱乐性的需求。

除去受众定位难以平衡之外,意识到热度下降后,节目组开启了负面营销的老套路,也败去了不少好感。

由于李易峰和邓伦两大流量加盟,《我要打篮球》借助粉丝互撕来增加热度,在番位、标题、封面等粉丝在意的方面制造话题,成功引发双方粉丝的争吵。

9月11日,李易峰粉丝们忍无可忍,宣布退出《我要打篮球》的宣传,不再转评赞官博以及腾讯相关微博,只专注于李易峰个人宣传。李易峰粉丝的退出,也进一步影响了该综艺的热度。

菜是原罪,

“今年的篮球综艺比不上去年”

篮球综艺本来并不是这么颓靡的。

去年被福克斯购买版权的《这就是灌篮》,豆瓣评分超过15000人,评分达到8.0,累计播放量达到13.5亿,被评为年度口碑综艺。虽不是现象级,但也算得上圈层爆款。

《这就是灌篮》的成功也促使了今年平台对篮球综艺的加码。然而暑假档已过,今年播出的几档篮球综艺,大抵将会悄无声息直到收官。

出于新鲜感观看《这就是灌篮》的观众在了解套路后,很难重现观看第二季的热情。“去年真的是一集一集跟着更新追下来的,然而今年已经有很多期还没补了。”

为了和专业赛事区分,单从赛制来看,两档节目都在去年的原有模式上进行了一些保留和升级:《这就是灌篮2》和《我要打篮球》都保留了1vs1和3vs3的晋级赛制。不同的是《这就是灌篮2》采取星级分营训练模式,运用了非淘汰制,而《我要打篮球》采取了学员积分模式,依旧实行淘汰制。

但作为节目赛制并非关键导向的综艺类型,两档节目在节目记忆点上有些不谋而合,如加入女性球员、节目泪点剧情等。这些相同点也减弱了两档综艺的独特性。

“赛制我不care,主要是看球员的实力。”

“去年第一季的球员实力都很强,而且比赛很激烈,比第二季要真实。”

“今年这两档节目都没有我想象中的吸引人。但是相比来说,《这就是灌篮2》的选手实力还是比较高。”

比起情感冲突,选手实力无疑是竞技体育的超级王牌。但是从数娱采访的一些篮球粉丝的反馈来看,今年几档篮球综艺的选手实力远不如去年。

由此可见,相比于街舞对人才的有意识留存,篮球综艺在选手人才储备上显得有些后继无力。对于基本原则为“菜即原罪”的竞技体育,选手实力的降低也使得篮球粉丝大幅度流失。

篮球综艺的竞技性质使其拥有较多的受众,且其竞技体育属性引发的政策风险较小,潜力无限。但如何兼顾专业性和娱乐性,依然是下一阶段篮球综艺能否破圈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