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线和网络电影之间藏着市场增量?“阿里电影业务”填补了这道裂缝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1

2019年1-5月,中国电影分账票房(不含服务费)和观影人次出现了自2011年以来的首次下降。

对于正处于瓶颈内的中国电影而言,需要寻找新的增量已刻不容缓。而这个增量很有可能来自于三个方面:一是曾经被认为较为小众且带有文艺范儿的进口片;二是符合特殊时间节点下的主旋律献礼大片;三是有别传统院线电影的网络电影市场。

2019上半年,有两部进口片给市场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奥斯卡最佳影片《绿皮书》与《何以为家》,在今年电影市场出现负增长的大环境下,这两部电影均收获了超乎预期的票房和口碑,而“巧合”的是,两部进口片都有阿里影业的参与。

在另一方面,《战狼2》、《红海行动》等佳作已经证明了主旋律片同样具备强大的社会影响力和商业吸金力,只不过主旋律大片的份额过于稀缺,过高的投制门槛将绝大多数电影公司挡在了门外。

再看网络电影,“大家注意到没有,今年的上海国际电影节第一次把网络电影作为官方主论坛的一部分,这是一个很重要的信号,说明网络电影是整个电影的重要部分,会成为未来高速增长的一种内容形态。”阿里大文娱电影业务负责人、阿里影业高级副总裁、淘票票总裁李捷对媒体表示。

在李捷接手阿里大文娱电影业务指挥权的半年后,优酷的电影板块有了诸多革新,除了网络电影板块的一系列举措,还与阿里影业组成了淘票票x优酷的电影双品牌,以打通从线上到线下、从网络到院线的观影全场景。

今年5月阿里影业香港的年报业绩发布会上,一位媒体记者提问:相比其他竞争对手,阿里影业的优势是什么?阿里影业给出的答案是:“阿里是一个经济体生态公司。”也许,在打通了内部各平台的组织和团队架构后,阿里大文娱电影业务会迎来一场全方位的“蜕变”。

阿里影业的内容选择

中国影市仍存结构性机会

2019的上半年,中国电影的数据并不迷人。1-5月期间,中国电影分账票房(不含服务费)累计249.41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6.35%。与此同时,2019年1-5月观影人数仅为6.89亿人次,比2018年1-5月少了1亿人次。

在经历了行业连续8年的增长后,如今的中国电影来到了增长乏力的瓶颈期。对此,李捷认为,大盘虽然有压力,但同时外界也看到了一些类型的电影票房却反而越来越好,这说明仍有结构性的机会。

2019年以来,阿里影业先后联合出品并协助推广了奥斯卡最佳影片《绿皮书》(4.77亿国内票房)、《何以为家》(3.73亿)、以及尚未上映的《徒手攀岩》(豆瓣9分,在北京电影节和上海电影节展映期间一票难求)。

“这些电影如果放三四年前在国内放映,是没有什么票房的。”李捷坦言,如果在多年前他甚至不会相信有人愿意引进这些影片,一部电影的制作周期需要三年,而这三年时间里国内观众的口味已经有了许多改变。

基于对市场趋势的认知,阿里影业开始有意识的合作高分、高口碑的海外电影。每年做3~5部不等,尤其会在戛纳和柏林的影展上寻找具有小成本、高品相的文艺电影。

而在国产电影层面,阿里影业于去年底推出了“锦橙合制计划” 以主投、主控或主宣发的身份,和一流制作团队合作,拍摄出的影片选择在人气最旺的贺岁档、春节档、暑期档和国庆档上映。

除了已经在2019春节档上映的《小猪佩奇过大年》,由宁浩监制的《刺杀小说家》、刘德华领衔的《拆弹专家2》、江志强监制的《我在时间尽头等你》都已经进入到杀青阶段。

而近期阿里影业又迎来多个重磅项目,5月22日,阿里影业宣布与著名文艺片导演许鞍华合作执导电影《第一炉香》,这也是许鞍华第三次拍摄张爱玲的作品,由著名作家王安忆担任该片编剧,可以说是未来几年中国内最受期待的文艺大片之一。

6月19日,阿里影业又于上海国际电影节期间,宣布携手博纳影业共同出品被称之为“中国骄傲三部曲”的《烈火英雄》、《决胜时刻》和《中国机长》。这三部重量级的主旋律国产大片将献礼新中国七十周年华诞,这也是阿里影业和博纳影业联手探索主流商业大片的又一创作高峰。

可以说,主旋律的商业大片是近年来国内最卖座的类型片,由淘票票联合发行的《战狼2》在2017年以56.83亿元的票房成绩登顶华语电影票房冠军;而后的2018年春节档期间,博纳影业阿里影业曾联手推出过主旋律影片《红海行动》,一举拿下36.5亿的票房好成绩。

李捷认为:“到今天这个时候,阿里比任何时候都清楚,电影的本质是优秀人才的创造,而优秀的电影人是很难去为一家公司打工的,所以阿里推出合制计划,进行分工,把制作交给合制方,而阿里负责资金、宣发、资源投入、商业变现。”

在历经过去几年在内容投制上的起伏后,不论是成功的影片还是失败的项目,对于阿里影业而言都是一笔宝贵财富。没有一个行业可以不交“学费”,但重要的是这家互联网电影公司已经逐渐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内容跑道。

淘票票x优酷双端会员体系打通

将更多用户带回电影院

在今年的上海电影节上,电影观影人次的下滑引发了许多的观点讨论。有业内人士认为,除了部分电影本身质量欠佳,越来越快餐化的文化消费习惯将不少用户推向短视频领域,从而挤占了电影消费的空间。

而如何将用户重新拉回到电影院,成为了电影行业眼下的一项棘手问题。对此,李捷认为,未来通过行业和用户端的场景创新来提升电影市场增量,已成为了必然趋势。

根据介绍,自今年以来,阿里大文娱体系内的电影业务场景正在紧锣密鼓地持续进行协同创新。通过对淘票票和优酷会员体系的打通,目前双端的电影场景会员已超过4000万(含部分连续三个月都在优酷看电影的重度优酷会员),阿里大文娱希望借此来提振用户的观影频次,将更多观影人群带回到电影院和线上平台。

具体而言,目前所有的优酷VIP和酷喵VIP,均可以同步激活淘票票会员,从而同时享有双端的会员权益。目前淘票票×优酷正在联合推出“周末双享购”的特惠权益,为双端会员提供指定场次电影票的买一赠一福利。

“其本质在于我们希望通过会员体系的权益,增强会员对电影的消费次数和频次。”李捷向数娱梦工厂表示,阿里大文娱之所以致力于要将观影场景打通,是因为网络电影与院线电影只是场景不同,不存在互斥性,可以共同培养出更多热爱电影、喜爱电影、高频次消费电影的忠实用户群体。

从目前看,淘票票x优酷的打通已经收获了许多长视频用户对电影的关注,比如今年3月份,淘票票×优酷的预告片播放量成为全行业第一;4月份,淘票票和优酷打通了“想看”/“预约”、评分、评论等几个维度的用户观影决策数据,成为了国内最大的电影宣发阵地。以《复仇者联盟4》为例,该影片在淘票票×优酷双端的“想看”+“预约”量近600万,预告片的双端播放量超过3680万,成为同类数据指标里的行业第一。

“左右淘票票,右手优酷”已经成为阿里大文娱独特的电影生态体系,在业内也绝无仅有。而这个双端体系还需要通过一个个电影项目进行不断的挖掘和试错,以寻找到最佳的双核联动方式。

推出国内首个季播电影

优酷网络电影的新实验

根据《2018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的显示,虽然2018年网络电影数量比2017年下降了30%,但在优酷独播的《大蛇》却以5078万的票房分账成为了2018年网络大电影的分账冠军。

对于一家平台级的公司而言,一次爆款的出现或许有运气的成分,优酷需要的是如何持续的输出爆款和高品质网络电影,而这些则需要通过优质的内外合作机制和长线的产品规划来解决。

李捷表示,优酷非常重视网络电影的赛道,“我们是国内几家网络视频平台中,比较早推出开放平台、分账平台的。这回我们提出‘锦绣合制计划’,主要是希望以院线电影的品质去做头部网络电影的内容。”

在2019年上海国际电影节期间,优酷首次推出了“锦绣合制计划”,未来将参与投资、宣发,与一流的网络电影公司共同合制精品网络电影。而首批入围锦绣合制计划的六家公司(淘梦、奇树有鱼、新片场、众乐乐、项氏兄弟、兔子洞)可以说覆盖了国内头部网络电影的制作和发行。

“这六家公司都是在过去在网络电影中证明了自己的能力,未来优酷会每年陆续推出4~5部合制的网络电影。”李捷向媒体表示。

这是国内第一次提出“季播电影”的概念,后者借鉴剧集“播出季”的概念,每季会3-5部系列电影,每部电影的时长在70-90分钟。以《北京女子图鉴》为例,李捷表示优酷计划在今夏暑期每月或者双周播出一部,《北京女子图鉴》由四个故事组成的,每部网络电影的人物和故事是相对独立的,而非连续剧的概念,是同一题材下多个电影的呈现。

过去,网络电影留给市场印象大多以粗制滥造,或是因分账时长的需要而只把精华堆砌在前6分钟,这导致了观众对网络电影形成了负面印象。但如果网络电影能拍出院线电影的质感与水准,那么市场的巨大需求空间是否也会被同步打开呢?

这点上正是优酷希望有所突破的。李捷坦言,优酷季播电影选的题材大多以都市题材为主,特效的成本并不高,优酷希望把节省下来的成本投在演员和制作身上。“季播电影的导演和监制很多是来自院线电影团队,我们希望用这种方式打造更有电影质感的网络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