耗资上千万、引百老汇外援,《三体2》舞台剧能否让粉丝满意?|专访出品方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作者|郭雅琼

编辑|友    子

“您希望在未来看到什么样的中国科幻电影?”

“我觉得应该拍《三体》。”

这段对话发生在前不久《阿丽塔》宣传期间。在与刘慈欣的一场对话中,大导演卡梅隆可谓三句话不离《三体》。国产科幻片《流浪地球》的成功,让人们终于对这部雨果奖作品的影视改编重拾幻想。

即使观众对科幻作品的呼声日渐高涨,刘慈欣对于《三体》的影视改编依然相当谨慎,认为以目前的经验和能力来说还是有困难。

但事实上,早在2016年,刘慈欣就曾给率先登场的《三体》舞台剧打出了80分。这部在粉丝群中评价分化的作品,在原著作者看来“有着比科幻片更强烈的科幻感,并且表现出了《三体》小说很深刻的内核”。

作为该剧的总制作人和出品人,Lotus Lee未来戏剧的创始人李童赋予了《三体》舞台剧别致的舞美设计和视听技术,动用了3D绘图、纱幕成像、余光投影等技术,甚至首次在国内剧场启用了无人机设备,创造了三体世界“三日凌空”的景象。

如今,筹备了两年半的《三体II黑暗森林》即将上演。熟悉原著的人都知道,第二部是系列三部曲里最精彩的一部。由于涉及到人类与三体人的末日战争以及跨越200年的时间宽度,舞台剧的呈现难度进一步加大。

李童选择用国际化团队以及技术升级来应对挑战。在与数娱梦工厂的对话中,这位90后海归难掩对舞台新技术的兴奋。按照她的介绍,在《三体II黑暗森林》舞台剧中,小说中最为粉丝乐道的“水滴大战“、“摇篮计划”、“太空大战”等精彩情节都会呈现,下半场观众甚至需要佩戴3D眼镜观看,以达到“沉浸式”观看体验。

第一部票房丰收评价分化,

如今找来欧洲、百老汇外援

较少关注戏剧的大众或许少有注意到,《三体》第一部舞台剧开演距今已有两年半了。

从2016年6月1日开启全国巡演后,《三体》舞台剧凭借着原IP的强大号召力得到了粉丝的支持,2017年更是凭借近5000万票房成为当年中国大剧场话剧票房十强。

李童向数娱梦工厂表示,经过多轮巡演之后,如今《三体》舞台剧的票房已经破亿。这样的票房显然已经达到了预期,对于一部制作成本在1000万左右的舞台剧来说,这已经是非常好的票房表现。

虽然第一部的票房表现让李童在2016年就决定筹备《三体II黑暗森林》,但《三体》舞台剧6.5分的豆瓣评分只能算是表现尚可,一些网友对舞台剧的意见也使李童充满了压力。

相当一部分网友对《三体》舞台剧呈现出的视觉效果表示感到惊艳,包括以观众主观视角进行的“古筝计划”(纳米线切割巨轮)、质子展开之后余光投影产生的包围感以及“三日凌空”的场景。

为了展现三日连珠这一小说中的标志性奇观,舞台剧的现场还出动了3架无人机包裹直径超过1.8米的巨大氦气球飞入观众席。

但在视觉效果受到称赞之时,对原小说内容的一些改编也让粉丝们产生了意见。叶文洁黑化过程缺乏铺垫导致后期反转缺少可信度、将伊文斯改为未死杨卫宁的化身也使得宏大的人类终极问题被划归为儿女情长之上,让一些粉丝难以接受。

而外部环境上,当时备受关注的《三体》电影版跳票,也导致市场上对于这一IP的整体预期陷入低迷。

粉丝们对改编的意见,加上外界对三体IP的舆论变化,使得李童进一步决定在第二部启用国际化团队。

2016年11月,李童在美国纽约成立了分部,开启了全球遴选众主创的工作。

(李童与《三体||黑暗森林》舞台剧众主创)

2017年初,她飞赴波兰寻求与Platige ImageStudio合作。该公司成立于1997年,是《最终幻想5》和《神奇女侠》的特效团队,代表作品《大教堂》和《堕落的艺术》曾获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提名,同时也是欧洲最早一批在舞台上运用特效技术的玩家。

“我去波兰看了他们自己的剧,就是戴3D眼镜进剧院,你戴上眼镜看到的就是立体画面和人物表演的结合。这是我觉得《三体2》可以运用到的技术,因为《三体2》有一些战争场面比如水滴大战,也有一些很开脑洞的场面,是需要借助新的特效技术才能在舞台呈现的。”李童说。

法国舞蹈家、舞台剧导演菲立普·德库弗列(Philippe Decouflé)更是李童非常执着的合作对象,他不仅执导了1992年法国冬奥会开闭幕式的舞蹈、在太阳马戏团担任过导演,更是更是曾凭借音乐剧《情人》蜚声百老汇,尤其后者将高科技、马戏表演与音乐剧相结合,给李童留下深刻印象。

“这个剧里面有我一切想要的东西,包括技术、传统音乐剧、杂技演员和音乐剧演员的配合。”李童说。

(导演菲立普·德库弗列)

“我们花了很长时间说服他们,每一位主创我都邀请他们来国内观看《三体》舞台剧。当然了,这些艺术家都比较委婉,他们都会反馈说某一部分可以做得更好。”李童说,“比如导演看了之后就觉得演员的表演太单一了,不够生动,他觉得可以把演员调教得更好,而且他也认为《三体2》也需要有更多比《三体1》更出彩的地方。”

(《三体2黑暗森林》舞美概念图)

李童也向数娱梦工厂透露,由于第一部的成绩比较亮眼,此次筹备《三体2》时,她拿到了来自两家投资方共计1000多万的项目融资,“这在舞台剧市场是很不容易的,因为单个项目的融资一直都比较艰难。”

回顾版权契机:并不激烈但时间紧张

这样的关注度,似乎又回到了三体IP最热的时候。

2014年李童去谈《三体》舞台剧版权时,正是这一IP版权归属最为复杂的时候。

彼时的李童还在英国上大学,她一直希望能将数字化技术与文化作品相结合。在最初的预想中,她想自己写一个剧本或者买一个百老汇舞台剧的版权去进行视觉呈现上的二次创作,但机缘巧合下得知自己的哥哥与《三体》的版权方是商学院的同班同学。

“我自己之前就看过《三体》,知道这个事情之后很兴奋,如果版权离你非常遥远的话你就不会想到要去找版权方磋商这个事,但是离你近的话,这就是你触手可得的资源,所以其实是一个偶然的契机。”李童回忆。

2014年正是《三体》小说获奖的前一年。早在2009年刘慈欣便将《三体》小说的全部版权卖给了张番番与宋春雨夫妇,随后在2014年8月,游族影业与张番番达成《三体》系列电影的合作。

然而李童去求购《三体》舞台剧版权之时,由于舞台剧市场规模有限,版权竞争并没有预想的激烈。

但版权方也有其他要求。当时就希望舞台剧能与当年《三体》电影版同步上演,即2016年六七月份,这一时间段刚好是国产电影保护月,“但当时留给我的筹备时间太紧张”。

考虑到国内团队效率更高,原本希望引入国际团队的李童很快找到了此前因执导《盗墓笔记》系列舞台剧而备受关注的刘方祺导演。刘的代表作还包括英国推理剧《捕鼠器》独家授权中文版、《圣诞夜惊魂》等。

第一部的编剧则交由师从香港著名导演黄泰来的顾奕,其舞台剧代表作包括《牛虻》《在彼岸唱歌》。

第二部剧本历时两年三次审稿,

投资方纷至沓来?

或许是吸取了《三体1》舞台剧的经验教训,出品方对《三体2》的剧本更加重视。李童介绍,第二部的剧本创作前后历时两年,经历三次审稿。

参与第一部舞台剧的顾奕依然在编剧团队中,但第二部这次的又找来了美方编剧肯尼·芬克 (Kenny Finkle)一道配合,后者是一位致力于非传统戏剧作品的资深编剧。

李童介绍,2016年开始顾奕创作了第一稿剧本,翻译成英文后由美方编剧肯尼·芬克在此基础上做调整,随后导演助理以及导演菲利普介入之后又分别加入了各自的想法。剧本最终由中方团队把控、调整,以适应本土观众。

“反正就是反复修改的一个过程,很痛苦,包括现在排练期间也在不断根据演员表演和现场情况去做微调。”李童告诉数娱梦工厂。

在剧本创作期间,整个创作团队在国内进行了一次为期半个月的封闭式头脑风暴,确定了工作进度表、三次审稿的具体时间等,欧洲和美国也会进行局部小会议,每周都会有大大小小的线上创意沟通会。

(菲立普·德库弗列手绘的分镜图)

在李童看来,这些来自海外的创作者们对《三体2》项目也充满了激情。

擅长绘画的菲利普导演会给重要场次设计分镜头手稿,对具体角色的形象塑造也有特别的想法,比如李童与导演最终决定将游戏中周文王这个角色与京剧相结合,加入了中国元素。

观众是否能接受这种混搭风格?李童也坦言确实考虑过,但周文王本身就是科幻世界里的游戏人物,因此希望可以更多考虑个性化和创意性。

而服装设计师对于未来的想象也让她惊叹,“她会想到两百年之后的病号服是透明的,是用透明材质去设计的,不仅漂亮而且很有未来感。她会介绍这个服装的材料,它的功能可能是防辐射,另外她给每个主要角色设计了个人的专属色。”

目前可以推断的是,《三体2》在舞美造型、视听风格、多媒体特效等方面会比第一部有所升级。

李童也直言,在对重大战争场面和复杂场景的呈现上,第二部里3D制作会占很大一部分。

至于此次《三体2》对原著内容上的改动是否能够让粉丝们满意,可能还是要看上演之后的情况。

制作升级带来的自然是成本的上升。李童向数娱梦工厂表示,与第一部千万级别投资相比,此次《三体2》的制作成本有所上升。除了前期拿到的1000多万元的融资,目前依然还有不少投资方去找她洽谈合作。

“从我们角度来说,首先份额确实是没有了,但我们可以考虑其他层面的一些合作。比如说巡演,或者其它方面的一些合作。”李童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