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泉随笔之三:公司若没有营业收入增长的支持,就是个屁

发布于: 雪球转发:2回复:60喜欢:4

原创 古泉1999 古泉2020 2021-12-14 10:35

收录于话题#股票理论的思考19个内容

2021年12月12日     古泉

近期国内有关GPU芯片的公司热闹非凡,今年11月16日晚间,景嘉微发布公告,JM9系列图形处理芯片已完成流片、封装阶段工作及初步测试工作,根据公司测试结果,JM9系列图形处理芯片产品可以满足地理信息系统、媒体处理、CAD辅助设计、游戏、虚拟化等高性能显示需求和人工智能计算需求。

无独有偶,11月17日,武汉芯动科技宣布旗下为中国5G数据中心定制的高性能显卡 GPU 芯片“风华 1 号”在近日回片测试成功,号称它是“中国首款高性能服务器级显卡 GPU”。据官方资料显示,芯动科技成立于2007年10月,是中国一站式IP和芯片定制的领军企业,提供全球6大工艺厂从130nm到5纳米全套高速混合电路IP核和ASIC定制解决方案。

国内玩GPU芯片的公司还有成立于2019年的壁仞科技、成立于2020年10月的摩尔线程等等的初创公司如雨后春笋一样冒出。

有些网友见到这些GPU芯片初创公司动辄几十亿元的投入,埋怨景嘉微不重视研发,不会砸钱做研发,最新开发出来的JM9系列达不到2016年英伟达NVIDIA发布的GTX1080芯片水平,还担心不如芯动科技的风华一号GPU芯片的水平,担心国内GPU市场份额被这些GPU初创公司抢走,认为景嘉微公司应大规模融资砸钱做研发,恨不得马上赶上英伟达2020年水平。

景嘉微是否不重视研发工作?

景嘉微公司,成立于2006年4月,位于湖南长沙市高新技术开发区。景嘉微公司拥有经验丰富的集成电路设计团队,2014年4月,成功研发出国内首款国产高可靠、低功耗GPU芯片-JM5400,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打破了国外产品长期垄断我国GPU市场的局面,在多个国家重点项目中得到了成功的应用;2018年8月,公司自主研发的新一代高性能、高可靠GPU芯片-JM7200流片成功,将国产GPU的技术发展提高到新的水平,可为各类信息系统提供强大的显示能力;2019年,公司在JM7200基础上,推出了商用版本-JM7201,满足桌面系统高性能显示需求,并全面支持国产CPU和国产操作系统;2021年11月,公司更新一代9系列初级GPU芯片-JM9231流片成功,性能达到英伟达2016年GTX1030水平,9系列更高水平的GPU芯片-JM9271芯片将在2022年流片。

也就是说,景嘉微公司从2014年的JM5系列到现在的9系列完成了两次迭代更新,公司正在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走。

景嘉微公司历年主要基本面数据

我们从景嘉微公司过去十年的基本面数据可以看到,公司的营业收入从2011年度的1.094亿元增长到2021年9月份的8.135亿元,增长近10倍,而公司的现金流始终为正数,资金也从2011年度的2774万元,到2021年9月份的10.91亿元,也就是说,公司进入了良性循环。

公司每年的研发费用比例都维持在20%左右,个别年度高一点或者低一点,可以看到公司是少有的重视技术研发的公司。公司在2016年的招股说明书上说,公司实行“预研一代,定型一代,生产一代”,公司在2014年定型了第一代JM5系列的GPU芯片,如今景嘉微公司正在生产第二代的JM7系列GPU芯片,正在定型新一代高性能的第三代JM9系列的GPU芯片,在明年完成JM9系列更新、更高端的GPU芯片JM9271的定型,是不是又将开始更新一代的JM10系列的预研?

至于英伟达

1993年1月,由出身于中国台湾的美籍华人黄仁勋等三人发起成立的英伟达公司在硅谷中心的圣克拉拉市创建,这是一家为电脑和游戏机生产显卡与GPU的芯片设计公司。20世纪70年代末到1998年被称为pre-GPU时代,即前GPU时代,在前GPU时代,一些图形处理器厂商,都研发了各自的GPU,这些GPU仍然在持续改进并被广泛使用,1998年英伟达宣布GPU的研发成功,是计算机显示的历史性突破,1998年以后则被称为GPU时代。

2016年,英伟达公司发布了GeForce GTX 1060、GTX1070、GTX1080,满足低端、中端、到高端的需求。而2021年11月份景嘉微公司流片成功的JM9231芯片,性能大体对标GeForce GTX 1060。英伟达公司从1998年第一代的GPU芯片到2016年新一代的GeForce GTX 1060GPU芯片,用时18年左右一步一个脚印走到了今天,而景嘉微公司从零开始,从2014年第一代JM5系列GPU芯片到2021年11月份的JM9系列GPU芯片,用时7年左右,走过英伟达18年的道路。当然,技术开发环境与之前不可同日而语,我们仍然需要继续观察,景嘉微再用7年左右的时间,能否逼近7年后的英伟达新一代的GPU芯片水平。

芯片只有在大量的使用过程中,才能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理论上的性能和实际工作中的性能会有不同,同样的,景嘉微新一代的JM9231芯片也同样需要在工作中检验。

在成熟的美国市场,像英伟达特斯拉等公司在成长过程中,均没有过度的融资,也都是一步一个脚印走到了今天,营业收入增长也是伴随着公司一同成长,没有超前过度的研发费用投入,像特斯拉在2006年的营业收入为零,但随后营业收入保持高速的增长,在2021年9月份达到361亿美元,英伟达过去二十年来,研发费用比例也一直保持在20%左右,个别时候高一点或低一点,营业收入及增长对公司来说是最重要的成长指标,公司没有营业收入及其增长的支持就是个屁。

现在我们再来看看其它公司。

2006年7月,芯动科技在武汉成立,公司落户武汉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2021年11月份,芯动科技(InnoSilicon)正式发布了国产显卡GPU——“风华1号”,面向桌面、服务器市场,分别是中国第一款支持4K高性能信创的桌面显卡GPU、中国第一款服务器级显卡GPU,实现了两大应用场景从0到1的突破。据了解,风华1号的架构授权来自英国Imagination公司,而且会持续合作,持续获得授权。

我们也希望,在明年风华一号GPU芯片能够斩获订单,获得营业收入,只有不断实现了营业收入增长,才能为后续的开发奠定基础。

我们来看看一家只会融资砸钱做研发的企业---深圳柔宇科技公司。

深圳柔宇科技公司,成立于2012年,由IDG资本、中信资本、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基石资本、松禾资本、源政投资、富汇创投、Alpha Wealth、浦发银行、Jack and Fischer Investment、美国KIG资本等一批国内外风险投资机构和投资人共同投资,由毕业于美国斯坦福大学、清华大学、曾任职于世界500强知名IT企业的美国海归博士团队创立的高科技企业,在美国硅谷、中国深圳及香港同步运营。柔宇在成立仅两年多的时间里获得国内外著名风险投资机构的四轮风险投资,在2019年第四季度完成3亿美元F轮融资,估值60亿美金。

柔宇科技公司是全球柔性科技行业的领航者,从事下一代新型信息显示技术及其相关电子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及销售。柔宇致力于改变人们感知世界和与世界互动的方式,通过自主研发的核心柔性技术,生产全柔性显示屏和全柔性传感器,以及包括折叠屏手机和其他智能设备在内的全系列新一代人机互动产品。柔宇科技新型超薄彩色柔性显示技术壁垒高,市场前景巨大,被国际学术界和工业界认为是21世纪最具颠覆性和代表性的电子信息革命者之一。

就是这样的一家公司,在2021年12月份曝出大规模拖欠员工薪酬的" 欠薪事件 ",公司深陷缺钱等旋涡。据天眼查APP显示,柔宇科技自成立以来共获得13轮融资,累计融资金额超70亿元,那么公司融资的钱去哪儿?

数据显示,柔宇科技在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期间,研发费用分别为1.6亿元、4.9亿元、5.9亿元、5.8亿元,2020年上半年的研发费用接近2019年全年的研发投入,研发费用率分别高达247.87%、447.88%、258.25%、502.01%。然而,在其招股书显示,从2017年至2020年1月-6月,柔宇科技分别实现营收6472.67万元、1.09亿元、2.26亿元和1.16亿元,3 年时间内营收仅5亿多元,柔宇科技在三年半内研发支出总计达18亿元,是同期总营收的3.5倍。在招股说明书上同时显示,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期间报告期内,柔宇科技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3.58亿元、-6.1亿元、-8.1亿元和-3.86亿元,柔宇科技还存在营运资金不足、应收账款趋高、资产抵质押等多项风险。

在生产方面,2018年6月,柔宇科技每年设计产能为280万片约8英寸的全柔性显示屏一期产线点亮投产。但在2018年-2019年间,每年的设计产能均只有几万张,且按产量和同期设计产能进行测算,全柔性显示屏的产能利用率分别为15%和31%,而在2020年上半年,产能利用率仅为5%。

同期,全柔性显示屏的产销率分别为27%、16.8%、45.6%。

也就是说,柔宇科技公司过度重视研发技术,而忽视了商业生产,忽视了将技术研发变现为营业收入,没有营业收入的支撑,投资人也会出现内卷,停止投资,没有现金流的支撑,公司就会出现资金链的断裂。

可以这么说,柔宇科技是国内折叠屏的开拓者、领先者,由于不重视成果转化,导致了公司资金链的断裂。

反映公司赚钱能力的一个维度是公司主营业务的营业收入及其增长,而另一个维度是毛利率。公司只有将技术研发不断变现为营业收入支撑公司的发展,改善公司现金流,公司才能进入良性循环,公司才能更好的研发投入,研发费用的投入要与公司营业收入相匹配,有多少的营业收入做多少的研发,可以超前一些,但不能滞后,一步落后,步步落后。

至于像芯动公司、摩尔线程、壁仞科技等众多GPU芯片玩家,若没有营业收入的支持,公司就是个屁,一旦投资人内卷,公司也会步柔宇科技公司的后尘,那时如果芯动公司、摩尔线程、壁仞科技真有技术,就等着被景嘉微等公司收购。

做初创公司,不能太书生气,不把投资人的钱当一回事,公司要想方设法生存下来,再图下面发展。

总之,初创公司若没有营业收入增长的支持,公司就是个屁。

全部讨论

2021-12-14 18:58

自己没有造血功能  光靠外来输血  能顶多久

2021-12-14 18:17

创业的成功率是极低的,公司能上市就已经证明企业属于行业头部了。股市是最好的融资平台,只要项目看起来靠谱点,融资都不难。初创企业能融到钱的不多,很多企业甚至连借高利贷都难,相反上市公司处处受优待,连地方政府都要呵护多一点。为了融资企业都喜欢作假,虚张声势,先不说产品是不是真的,就是融资金额可能都要打五折。

产品卖不出去  技术再牛也是空中楼阁。。

2021-12-14 13:38

现在流行买IP很大程度要归功于ARM的成功。ARM性能强大,易用性强,通过二十多年的推广形成了良好的生态圈。做SOC,做MCU以及其他很多东西都已经形成了生态,开发芯片只需要花精力打磨好性能就行。但是感觉做GPU,买IP是一条不归路。一方面英伟达、英特尔、AMD的生态是自己建立的,买到了IP买不到生态,这方面并不比自研有优势。另一方面,从龙芯和景嘉微可以看出,自研的第一阶段是很漫长的,但是形成了团队和经验之后产品迭代就快了。相反买IP受制于上游水平和速度,容易被反超。例子就是海光,出芯片快,现在想迭代就难了。

2021-12-14 12:05

商汤瑟瑟发抖

芯动靠卖矿机是捞了一大笔的,对于其GPU前景,关键还是要看产品真实性能,和市场推广情况。芯动目前吹嘘的A卡/B卡性能要留给市场去检验。横竖我不看好芯动,以芯动的技术力量,硬件尚且勉强,驱动更是难如登天。相较而言,我还是谨慎看好摩尔线程和壁仞科技,这两家技术、资本、市场和生态运作经验都不缺。拭目以待把,芯动根本上不了台面。

2021-12-14 11:29

实际上,国内市场、信创市场足够大,容得下多家公司,关键是要统筹,要避免GPU行业过度内卷。像壁仞、摩尔这样的京沪公司,利用地域和资本优势(投资摩尔的字节、腾讯、红杉资本,投资壁仞的启明创投、高瓴资本、格力创投),肆无忌惮地挖人,太高用工成本,对国内GPU发展不是好事情。而对于景嘉微来说,竞争并不是首要风险。成也军工,忧也军工。目前美国商务部已经拿到了全球主要半导体代工厂上报的资料,正在加紧审核芯片代工厂客户信息。国科微这次被美帝纳入实体清单,影响的可能是整个芯片板块的估值,机构可能再也无法忍受其高估值,进而重构芯片板块的估值体系,直至非美14nm以下制程加工线可控(自主可控若干年内不现实)。其中,本身就有军工属性的景嘉微,被禁止芯片代工的可能性相对更高。这导致机构的长线资金,由于风险因素的考虑,不敢于放手投资景嘉微,情况的改变可能还需代工被制约形式有所改变。当下确定的是,我国28nm产线的关键装备已经禁运,美方正在持续排查“在美”和“非美”的供应链漏洞。

2021-12-14 11:15

古泉资深说的很在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