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了解上市公司之天能重工(下)

发布于: 雪球转发:1回复:0喜欢:3

  $天能重工(SZ300569)$      $大金重工(SZ002487)$      $泰胜风能(SZ300129)$    

第三部分:公司主要股东与管理层

公司主要股东

2021年6月,珠海港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通过和郑旭、张世启的两次股权装让和定向发行持有上市公司比例29.90%成为公司控股股东,天能重工实际控制人变为珠海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珠海港集团为公司提供强大的资金后盾,将通过各种渠道,发挥珠海港控股集团金融优势、集中采购优势为企业赋能,帮助公司进一步做大做强。

珠海港集团积极布局能源环保业务,已构建起了以风电、火电、管道天然气、天然气发电为依托的综合能源板块。珠海港集团将根据公司业务发展的需要,为公司提供专业性支持,同时在产品研发及技术升级、市场开拓、投资并购等各方面建立全面、深入、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推动公司的产业技术升级,增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公司内在价值。同时,通过国有股东的资信优势,逐步优化上市公司资本结构,降低债务杠杆,通过双方的战略合作,珠海港集团可以充分调动优质产业资源,更好地支持公司业务发展,提升公司在清洁能源等领域的竞争优势,推动公司的长期健康稳定发展。

珠海港对于天能重工的定位是要做一个能源产业发展的平台,公司在珠海港整个一体化的这种战略布局下,去打造一个更全面的新能源的行业,战略目标和战略规划更加清晰 明确。一是制造板块,一是新能源板块。制造板块中公司又推行两海战略,第一个海上,指的是海上风机塔筒及配件的制造;第二个海外,指的是公司在逐步的向海外市场扩展,这是一个制造板块的战略。

公司管理层

郑旭2022年1月28日由于个人身体原因辞职总经理,担任副董事长,辞职后仍继续在公司担任副董事长、董事会战略发展委员会委员等职务。

2018年的股权激励计划——

股票来源:天能重工向激励对象定向发行公司 A 股普通股。

行权价格:每一份股票期权的行权价格为11.60元。

注:目前上述目标都已满足。

第四部分:公司经营发展史

成立之初

2006年,在看到新能源行业的巨大商机后,郑旭毅然决然辞去“铁饭碗”的工作,与当时一起在中石油七公司共事的张世启宋德海等第一批高管共同创立了天能重工的前身——青岛泰胜电力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2006年3月3日,泰胜有限与自然人郑旭等4人共同现金出资设立青岛泰胜, 该公司注册资本500万元,泰胜有限出资225万元,出资比例45%,郑旭等四个自 然人出资275万元,出资比例55%。

经过几年的发展和积累,2008年上海泰胜筹划在创业板上市,郑旭的创业团队经过创业初期几年的发展,看到新能源行业未来巨大的发展空间,更加坚定了在风电行业深耕发展的信念,几位高管果断自筹资金收购了上海泰胜持有的股权,公司整体变更为青岛天能电力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2007年6月5日,经青岛泰胜董事会决议,柳志成(泰胜风能的实控人之一)辞去该公司董事长,公司法定代表人变更为郑旭。由于泰胜有限在事实上无法对青岛泰胜进行有效控制,也不能对其实施收购,2008年1月30日,泰胜有限分别与青岛泰胜其它四个自然人股东签订协议,转让全部所持有的225万元出资额。2008年2月28日,青岛泰胜临时股东会作出决议,同意上述转让。转让价格为4元/出资额,转让总金额900万元。

(注:泰胜有限以4倍溢价转让。溢价转让原因是,青岛泰胜在泰胜有限的主导下成立,并在泰胜有限帮助下发展起来,其业务、技术和市场取得了一定的基础,青岛泰胜管理团队郑旭等人受让股权时以溢价受让作为对泰胜有限努力的补偿)

更名后的天能重工仍从事风力发电塔架经营,主要领域在1.5MW级别以下,公司与更名后的泰胜风能之间是竞争对手关系。在青岛胶州市李哥庄镇购置建设了首个生产基地——胶州一期厂区。

上市以前

2016年上市前,受生产设备加工尺寸、性能等因素限制,若不采取特殊工艺和辅助工装

等,天能重工现有设备无法正常生产3.0MW及以上风机塔架,因此,天能重工目前基本

不具备3.0MW 及以上风机塔架产能,无法有效应对未来可能增长扩大的 3.0MW及以上风机塔架的市场需求。

3.0MW 及以上风机塔架市场正处于快速发展期,目前主要被少数实力较强企业如天顺风能泰胜风能等所占据。天顺风能和泰胜风能3.0MW及以上风机架设计产能情况如下:

此外海上风电塔架的规格巨大,具有单段长度较长、直径较大、重量较大的特点。以一般的3.0MW风机塔架为例,单塔重量在200吨以上,加上桩基重量可达500吨以上,是陆上1.5 兆瓦风塔重量几倍,其制造和运输都有较大难度。因此3.0MW风机塔架对塔架生产的技术实力、生产工艺能力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两海战略

2016年,天能重工对于海外发展的诉求开始增大。公司拟扩大公司品牌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及影响力,并逐步通过产品的出口。具体方法为:公司将适时拓展海外市场,重点开发国际风电巨头客户,使公司形成对国际市场的销售能力。另外,在海上风电方面给予了较高的重视:公司将把握海上风电发展趋势,适时进入海上风机塔架领域。通过营销发展计划的实施,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将成为推动公司日后利润增长的两大动力,提高公司风险抵御能力。

未来3年内,天能重工将重点着手大功率陆上风机塔架焊接与专用工装技术、6MW级海上风机塔架制造技术与海上风电桩管技术的研发与创新。

2017年将以海工装备基地——江苏天能海洋重工有限公司(注册资金1亿)的建成投产为契机,顺应海上风电发展趋势,加大海上风电业务的开拓力度,在海上风机塔架制造领域形成产能并占有一席之地。

2018年第四季度,公司全资子公司江苏天能海洋重工有限公司建成投产,拓展了公司海上风电塔筒制造业务。2018年度,江苏天能实现销售收入1.27亿元。

2020年5月,天能重工推进在汕尾海洋工程基地(陆丰)投资海上风电配套装备制造项目落地,拟以自有资金在陆丰市设立一家全资子公司——广东天能海洋重工有限公司(最终以工商核准登记文件为准),注册资金人民币10,000万元。

2020年年末为顺应海上塔筒发展趋势,公司快速在沿海完成海工基地布局,自北往南依次是:大连海工基地、江苏海工基地、广东海工基地。

公司将依托沿海三个海工基地布局,积极推进“两海战略”(海上风电和海外风电),加大海上风电市场开发力度,拓展 海上风机塔架、单桩等业务,并逐步培养拓展海外市场业务的能力。

2022年3月发布向特定对象融资的预案。其中,21.7亿总投资额中有6.9亿投入海上风能部分。

产能建设

2016年,借助资本市场迅速在江苏、山西、德州等地设立生产厂区,产能布局更加全面。公司管理层上市后立刻提出二次创业规划,集团开始战略转型,大举进军新能源产业,重点拓展能源来自于天空的风能、太阳能产业。一方面,塔筒板块按照“两海”战略指引,首先开始拓展海上风电塔筒市场。公司使用募集资金在江苏响水设立首个海上风电塔筒制造基地,设计产能15万吨,整体按照ISO国际标准设计建设,基地地理位置优越,位于灌河入海口附近,并且配套专用的2万吨级重件运输码头,已于2018年正式投产。2020年江苏基地产量约8万吨,成为当年全国8个生产基地中产量最高的“产冠王”。为抓住海上风电市场发展的黄金机遇,公司于2020年又陆续开工建设用于生产海上塔筒的大连基地广东汕尾基地,其中大连基地已于2020年投产,广东汕尾基地将于2021年正式投产,届时公司将在中国沿海地区分布北、中、南三个海工基地,完全覆盖沿海各风电场,并有能力通过海运直接开拓海外市场。

2017年,天能重工已在吉林、云南、湖南及新疆建立了生产基地。报告期内,公司根据业务拓展需要,进一步在德州、江苏、山西等地开工设厂,进一步优化工厂布局,增加产能。

2018年,天能重工在全国共有8个生产基地,合计产能约29.55万吨。随着江苏、山西子公司的投产运营,公司进 一步优化了生产基地布局。2018年第四季度,公司全资子公司江苏天能海洋重工有限公司建成投产,拓展了公司海上风电塔筒制造业务。2018年度,江苏天能实现销售收入1.27亿元。

2018年天能重工主要是2.0-2.5MW,随着江苏海工基地的建成投产、随着募投项目的投入运营,公司将具备3.0MW以上包括海上风电塔筒的生产能力。

2019年度新设兴安盟工厂(2020年形成产能)。2019年9月天能重工基于实际生产经营需要,公司拟以自有资金在内蒙古兴安盟设立一家全资子公司——兴安盟天能重工有限公司,注册资金人民币1亿。

2020年,公司已建成青岛胶州、江苏响水、吉林大安、湖南临武、云南玉溪、新疆哈密、山西交城、内蒙古兴安盟、辽宁大连等9个风电塔筒生产基地,目前广东汕尾、吉林通榆、内蒙古商都三个生产基地在建中,预计均将于2021年投产,届时将形成约80万吨总产能,进一步完善全国生产基地布局。

2022年3月发布向特定对象融资的预案。其中,21.7亿总投资额中有6.9亿投入海上风能部分。其中,拟在山东省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年产30万吨海上风电装备塔筒及单桩基础等配套设备制造项目(一期20万吨),用于生产海上风电风机塔筒和单桩等产品制造生产线及配套设施。项目建设周期1.5年。江苏天能海洋重工有限公司海上风电装备制造生产线技改项目 ,总投资预计为 14,126.03 万元,项目建设周期预计为1.25年。项目建成达产后,将在现有基础上新增5万吨的塔筒、吸力桶以及四脚导管架的产能。海上风电装备制造生产线技改项目,该项目总投资预计为9,196.70万元,项目建设周期预计为1.25年。项目建成达产后,将在现有基础上新增3万吨的塔筒、单桩产能。

风电场的投资:由2017年最开始的自建逐步切换到收购。

2017年通过产业链拓展,将塔筒制造和当地风力资源开发利用相结合,通过风资源开发、风电场建设,促进塔筒制造业务开展,形成相互促进,相互协调的良好发展态势。继续加大对新能源业务的投入力度,逐步扩大风电装机容量,适时并购优质光伏电站资源,进一步提升拓展新能源开发与利用的能力,使新能源业务(主要是风电场、光伏电站)为公司贡献稳定的现金流,成为公司主要的利润来源之一。

2017年,新能源发电方面,公司全资子公司德州新天能新能源有限公司获得了50MW风电场的批复(已于2019年12月完成风机主机吊装,受外送线路等影响, 2019年底未实现并网。该项目计划于2020年6月底前并网)。 公司全资子公司榆林天能重工风力发电有限公司获得了50MW风电场的批复(2019年已经完成了试桩、平台清表工作,正在进行基础

施工。该项目计划于2020年12月底前并网)。 天能重工与全资子公司天能中投(北京)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一起成功收购了北京上电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的100%股权,间接持有三座光伏扶贫电站,总规模为50MW。天能重工通过增资扩股等形式,收购了济源金控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分布式光伏电站一座,规模约为6MW。新建了兴民钢圈4.6MW光伏电站一座,此两个项目于2017年12月31日并网发电。上述业务进展,改善了天能重工单一产品结构的状态

2018年,天能重工持有并网光伏电站约100MW,实现营业收入8051.28万元;累计获得190MW的风电场核准批复,尚未持有并网风电场。公司全资子公司德州新天能新能源有限公司二期50MW风电场项目:正办理风电场建设前期相关审批手续。 公司全资孙公司阳泉景祐新能源有限公司阳泉郊区景祐40MW风电场项目(该项目计划于2020年12月底前并网)。截止2018年12月31日,公司共持有并网光伏电站容量约100MW(含光伏扶贫电站容量约为80MW)。

光伏发电方面,青海省三座合计50MW光伏扶贫电站项目已收到国家补贴电价部分的电费收入。公司所持有的光伏电站已为公司贡献了稳定的收入和利润,报告期内合计实现收入8051.28万元,净利润5169.66万元。

2019年,审慎并购优质光伏电站资源,进一步提升拓展新能源开发与利用的能力。2019年,公司继续推进战略转型和产业链拓展。公司已持有并网风电场项目约123.8MW,后续也将陆续有自建项目并网。

2019年5月,天能重工使用1.82亿收购江阴远景汇力能源有限公司,进而间接持有远景汇力全资子公司长子远景100%的股权,拥有并运营长子石哲风电场,规模为74.8MW。

2019年5月,天能重工0.8亿收购靖边县风润风电有限公司100%股权。

2019年8月,公司收购靖边县风润风电有限公司,进而拥有并运营靖边新墩自主化国产大功率风电机组示范工程项目, 规模约为49MW。

截止2019年12月31日,天能重工共持有并网光伏电站容量约108MW(含光伏扶贫电站容量约为80MW)。

2020年11月,天能重工与达茂联合旗人民政府签署项目开发建设框架协议,在十四五期间公司拟申请在达茂联合旗投资建设规模为100万千瓦风电及50万千瓦光伏项目。

2020年12月末,公司已并网新能源电站14个,初步实现了风机塔架业务和新能源业务双轮驱动的战略格局。公司已持有并网风电场项目约363.8MW。

2022年3月发布向特定对象融资的预案。其中,21.7亿总投资额中有7.9亿投资建设风电场。

制氢方面

2020年年报中表述为:天能重工积极探索风电相关业务,增加对风电制氢、风力发电 与储能结合等方面的研究和人才储备,进一步提升公司的市场竞争力。

但截止到发文,公司在风电制氢方面有没有具体项目。

事业部调整

2017年天能重工在努力运营风力发电塔架业务的基础上,积极进行战略转型和产业链拓展,同时对公司的组织架构进行 了调整,公司整体业务分四个事业部:风塔制造事业部、新能源事业部、海工事业部、战略投资事业部。

融资方面

2018年启动了再融资(非公开发行)业务,拟融资5亿,资金使用如下。但因公司自身情况和资本市场环境等发生了变化,综合考虑内外部各种因素,董事会终止了本次非公开发行股票事宜。

2018年11月开始开展融资租赁。2019年长期应付款中的融资租赁款达到15亿。2020年为13.6亿。

2019年5月,天能重工发行可转债。募集资金使用如下:

2021年定向增发主要和控股权变化有关。

2022年3月18日,天能重工发布向特定对象融资的预案。特定对象为机构投资者。拟发行2.39亿股,融资

投资方面(风电场方面的投入归入了风电场方面,本投资仅仅指基金方面)

2017年,天能重工拟运用资本市场积极拓展相关业务。2017年8月3日,天能重工认缴4亿成为宁波天能兴富新能源产业并购投资基金的有限合伙人。天能重工拟充分借鉴国际成熟市场投资基金的运作模式,结合行业及公司发展方向,侧重于风力发电及新能源领域优质项目的投资。

2021年11月,公司及全资子公司天能中投(北京)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拟分别以自有资金

出资 4亿元、100 万元与珠海港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珠海港瑞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共同投资设立珠海港硕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产业基金总规模5亿。

(除特别备注外,本文其他信息与数据均为对公司新闻和公司公告的整理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