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Android转发:5回复:20喜欢:11
对于注册制,
作为一个理工科毕业生,
从事也是类似科研问题的工作,
个人非常讨厌,逻辑分析。
主要是因为难,而且极为容易推翻。
并且认为,
逻辑分析意义并不是想象的中那么重要。
实验是检测一切真理的标准。
即使杨振宁的宇称不守恒理论,
也需要实验物理学家的印证。
才能获得认同。
所以,很多时候,
是从一些自然现象,观测数据,
倒推一些可行性,
并且以此再建立逻辑分析。
所以,
观察现象在前,假设成立其次,逻辑分析最后。

以此,
窝的体系,你会发现,
先说对贪婪与恐惧的观察印证,
然后以此找到影响情绪的标,
分析其潜在的比较优势(竞争格局),
然后分析整个市场情绪变化。
根据流动性变化等,
在有利的情况买卖。

而,
股票市场的逻辑分析,
各大自媒体的分析文章,
说是”逻辑分析“,
其实门槛都没有进。
仅仅语文水平好而已。

比如,以前炒作苹果产业链,
拆开手机,查看零部件厂商,
列举的什么蓝思科技立讯精密领益智造等等,
等苹果旺盛和疲软时候,
你看看股价波动?

特斯拉产业链,列举一体化车身。电池。
比如伯特利宁德时代,等等。
同理可以看到兴衰。

现在炒作的微软投资百亿的Ai
,以此炒作的逻辑概念。

是不是很搞笑?

不过,
正因为关注度高,流动性足。
一旦贪婪支配,就会持续上涨。
这就是假象能涨的原因。
懂的人一眼就能看穿。
不懂的还在研究上涨逻辑。[牛]

这是逻辑分析吗?[吐血]

股市参与的学历90%是本科以下。
中国本科10%不到,
研究生不超过才3%。
87%会逻辑分析?
[加油][加油][加油][加油]
逻辑分析具备证明证伪的特征。
逻辑分析指向可不是单一的。[斜眼]
有解,没有解,都是结论。[牛]
这一点,学过高等数学的都明白。[牛]

全部讨论

2023-02-02 11:43

你说的这些属于题材,不太需要严格的逻辑分析
很多人玩这些题材的主要方式是 时间线 和 舆论发酵,都是低位潜伏不追高
以aigc为例,我注意到10月初ai作画已经在b站,贴吧引起巨大讨论,但是相关个股没有任何反应,一般来说能引起巨大讨论的消息,赚钱概率很大

年底的新冠医药也属于舆论发酵玩法,不过要结合一点演绎预判,要结合新冠的特点提前预判接下来的发酵重点,比如从轻症 到重症的变化,当时医学界公众号有一篇北大王广发的访谈提到即将迎来重症高峰

时间线玩法更普遍,很多重要事件都有明确规划的日期

这些玩法都不需要逻辑分析

2023-02-02 09:01

太对了,吹票的思维类似辩手打比赛,自己都不信

2023-02-02 09:01

早上就学习到这么多干货

01-13 23:46

1

01-13 20:06

观察现象在前,假设成立其次,逻辑分析最后

01-13 15:17

逻辑分析陷阱,和之前的拆华为mate60、问界汽车好像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