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iPad转发:24回复:86喜欢:46
想赚涨跌差价的,90%都失败了;
安心做个吃息佬的,90%都成功了。
这就是股市的神奇之处。
很多投资者没有意识到的是,巴菲特实质上也是个吃息佬。
巴菲特对企业的终极思考,是企业生命期赚取的自由现金流。
能分到他手中的,基本等同于公司的分红。
他在2022年致股东的信中,以可口可乐美国运通的分红为例,已经深刻阐述了这一点。
更能阐述这一思想的,是喜诗糖果。

全部讨论

通透:有很多人不理解分红的意义,总觉得股票在分红前是100元,分红了20元,股价也下降到了80元,100元=20元+80元,总觉得分红前和分红后没啥区别。
在我看来,这就像是,一棵结满苹果的苹果树,果树和树上苹果,整体值100元,我们把果树上价值是20元苹果都摘走了(类似分红了20元),原来的果树现在还值80元。
这棵苹果树,虽然现在只值80元了,但它,明年,还能结出来新的苹果。
对分红最好的利用的方式,就是用它再买新的苹果树,等待更多的苹果产出。
这就是分红的意义。

刻骨铭心的教训就是远离了伟大公司。
——一辈子的好生意为什么就是抓不住,此文读来意味深长。
(转文编辑补充)
🙏🙏2015年杠杆牛崩塌的时候,我4200点时就提前抢跑了。当自己的认知被市场验证的时候,面对满盘的绿油油,浑身的压力得到释放,我站在山顶之上,仰天长啸,对着大地喊,我是最棒的。
😄只有失去的时候才会知道什么才是最珍贵的,这是我第一次离开老窖,也是最后一次。离开的每一天都度日如年,不是因为不看好,而是觉得市场情绪太热烈。那种感觉就像一个无家可归的孩子,只能孤独地在田野里游荡,特委屈,很想哭,又倔强地不让眼泪流下来。
😄很多人都是先来到股市再找出路,我是先选择了巴菲特的价值投资,才进的股市。所以我起步就是找可以持有一辈子的好生意,中间虽然也有曲折,但是初心始终未改。
😄在茅台上,我见证了太多太多人栽跟头,不论是成名已久大师,知识渊博的专家教授,还是籍籍无名的普通人。当年200元被很多人认为铁顶,树长不到天上去,600元被人认为高估,900元被人认为世纪泡沫,更不用说后来的2600元了。这给我一种什么感觉呢,没有人可以给一家伟大企业估值。于是我产生一个念头那叫估值的东东,交给聪明人去头疼吧。
🎏我也承认伟大企业在中国,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凤毛麟角的。以百年为期,大A5000家企业,先别说伟大了,能活到那个时候,估计都屈指可数。我相信茅五泸长一定在这屈指可数名单之内。没有这样的自信,我不会持有,即使持有了也拿不住。
😄是人就会犯错,必须承认我的坚持有可能是错的。我的办法就是撤出本金,现在是让利润持有,未来可能是利润的利润持有。最坏的情况是市场让茅、五,泸、长四家都破产,我依然是胜利的,已经消费了的还不回去了。很多人认为这不可能,我不这样想,我认为有可能,虽然是小概率。最坏的情况发生我都不怕,其他情况只有好和更好的区别。我相(千里)马但不赛马,选好就扔到草原里散养,自由的驰骋,长成啥样就是啥样。为什么是这四家?答案很长,我准备用一生的时间来回答。

想赚涨跌差价的,90%都失败了;
安心做个吃息佬的,90%都成功了。
这就是股市的神奇之处。

从本质上来看。
一个零分红每年增长20%的公司,跟每年零增长但是分红20%的公司,投资收益是一样的。
但是太多的人追逐前者,而对后者充耳不闻。
所以导致后面一种大多数人都能大赚特赚,前面一种大多数人都赚不到钱。

转发C端大消费品牌的下面几个特征决定了长期投资价值:
一是需求稳定、恒久,消费习惯、消费场景稳定可持续。
几十年过去了,白酒还是白酒,醋还是醋,酱油还是酱油。几十年后,大概率贵州茅台还是个卖酱香型白酒的,五粮液还是个卖浓香型白酒的,恒顺醋业还是个卖醋的, $海天味业(SH603288)$ 还是卖酱油为主的调味料巨头。
二是产品稳定,迭代慢,颠覆性技术创新少。
某种程度上来说,消费品基本上没有太多重大技术迭代需求。即使有,也有足够的市场试探机会,而不会导致市场瞬间归零,没有哪个消费品公司会冒险终止广受欢迎的主力产品,去推出一个完全不同的东西。所以,消费品公司的研发投入方向是相对稳定可预期的。
茅台就不用说了,研发主要集中在核心制造以外的经营环节,最核心的口感品质研发创新估计都是以新品方式来推出,主力产品飞天的口感指标必须要保证恒定如一,否则后果就很严重了。
三是品牌寡头垄断,议价权高。
所有的大C端消费品市场成熟到一定程度一定是寡头垄断的。一家独大或者双寡头市场、多寡头。很多企业均衡瓜分市场的现象极为少见,这是由消费品面对的海量顾客群体消费特征决定的。主导品牌由于拥有强大的定位传播能力、销售渠道维护能力、产品质量管理能力、成本管理能力主导大部分市场,这些能力都具有极强的网络效应和规模经济效应,能够形成正向反馈机制,强者恒强。
当主要的市场消费场景都被行业寡头占有或者瓜分之后,其他二线品牌要么定位差异化,要么归守特定区域或渠道,很难有跟寡头在全国市场全面竞争的一战之力,除非整个产品类型被消费者摒弃或被新兴技术彻底颠覆。但前面我们阐述了,这几种情况出现的可能性都极小。即使有可能性,由于现代资本市场的出现,寡头有足够的时间和资本来应付小概率事件的挑战。

04-02 07:41

相较于股市中占比更多的频繁交易者,如果你坚定地做一个以年为时间单位的长期持有者,那么,你在起点上就已经战胜了大多数人。即使你的目标是获取资本买入与卖出的差价,也应当以5~10年为周期来规划投资,因为这样,胜算的可能性才更大。很多研究已经证明,多数投资者天天在股市里“劳作”,但是结果(有的还会增加摩擦成本)反而不如一个“呆若木鸡”的持有者,这也是股票市场最有意思的现象之一。

04-02 07:45

段永平:
归核化可能就是我们企业的焦点法则,意思就是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我一向是反对多元化的,我们现在的情况不是多元化,应称为行业的专业化和产品的多样化。我们产品有几大类,但分为三个独立的公司。一般,如果我们判断进不了前三名的行业,我们就不进入。

04-02 08:23

大道:投资赚的是公司赚的钱;投机是想赚市场的钱。

04-02 17:43

要这么说的话,那巴菲特就不应该卖出什么股票了………那减持比亚迪 卖出中石油怎么说?
巴菲特只是重视分红,通过分红提高资金利用率,不是傻傻持有吃分红,两者有本质区别。不要光看人家说,还要看人家具体怎么做的。
巴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有分红么?

04-02 06:33

何为伟大公司?巴菲特也给了定义,能保持30年增长的公司。
巴菲特所说的增长,至少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业绩的持续增长;二是分红的持续增长。
业绩和分红谁更重要呢?当然是分红。
巴菲特说了,只要公司现金流优秀,他可以容忍公司不增长或缓慢增长。
这说的是谁呢?没错,就是喜诗糖果。
现金流,或者直接说分红,才是巴菲特的终极利器。
原因很简单,企业的价值取决于生命期赚取的自由现金流,而非一堆机器及破铜炼铁;红利复投,方能实现复利,创造奇迹。
在资本配置高手巴菲特手中,可口可乐、喜诗糖果的分红,与旗下保险公司的浮存金并无二致,都是红利复投,创造奇迹的工具。
且相较浮存金,分红是更为自由的现金流。
这样,就更容易理解巴菲特为何不吝辞藻盛赞可口可乐等公司的分红,为何可口可乐股价曾经十年不涨巴菲特仍然不离不弃,为何从不介意喜诗糖果的低增长。
巴菲特本质是个吃息佬。
理解了这一点,就更容易理解巴菲特的很多投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