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手都是长期主义者

发布于: 修改于: Android转发:32回复:26喜欢:83

转:高手都是长期主义者

(艾菲)

引发焦虑的原因很多,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着急” - 急着想要达成目标。

可是,越是急着达成目标,目标往往越难实现;越着急就越失望,越失望就越焦虑。

于是就形成了焦虑的习惯 - 每周总有那么一两天是在焦虑中度过的。

怎么办呢?

答案就是:做个“长期主义者”。

说起来,这个解药并不复杂。然而它难就难在即便告诉了你,你也还是做不到。

譬如我,虽然对此已有深入了解,可某些时候,依旧无法改变想要“快速成功”的念头与欲望,也很难阻挡各种各样诱惑的来袭。

而这正是我们大多数人在一生中成就非常有限的原因之一。

如果你跟我一样,想要有所成就、创造价值,那么这篇文章就是非读不可。

在说到底什么是“长期主义者”之前,让我们先来看看与之相对的“短线思维者”的思维模式与行为方式。

01三种典型的“短线思维者”

有三种非常典型的“短线思维者”,分别是:机会主义者、速成主义者以及犹豫的人。


1机会主义者什么样的人是“机会主义者”?

它说的是那些一看到市场上的某个发财机会,就想大捞一笔、捞完就走的人。他们想要的是跳过“播种、施肥、浇水”的过程,直接就能收获花朵与果实的人生;或者说,他们想要的是快速的,不必花费力气就能实现的“财富自由”。

我周围就有这样的“机会主义者”,不论什么“风”来了,他都要掺和一下。但不论哪一种投资方式,他其实从未真正搞懂过。

所以,到现在为止,他们中的任何一位,都没实现想要获得的财富。


2速成主义者坦白的说,很多年前的我就是一个典型的速成主义者,总是想要更快实现升职加薪的目标,让家人过上我所期待的生活。那时的我,总是心急火燎,却忘记了真正应该关注的事。

太想成功,是因为没有想过其实一生是足够长的,所以路应该一步一步的走,馒头应该一口一口的吃。如果想要几步走完马拉松,或是一口吃个胖子,必然就会带来意想不到的问题,甚至是极为严重的挫折。

后来回首,自然早已明白其中缘由——没有长期主义的信念,但又很想成功,所以就会急功近利,总是处于焦虑之中。

那么,焦虑又会带来什么呢?

焦虑会让一个人产生对自己、对周围环境、对老板的不满,于是就很难沉下心去学习和成长,于是也就很难做到十分投入的工作,甚至会产生非常多的抱怨。而工作上的缺乏投入、对老板和环境的抱怨,又会给想要获得的短期成功带来更大的阻力,最后短期成功便愈发变得遥遥无期。

这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朝着“快速崩溃”而去的增强回路。

持续演变下去,最后的你很可能会成为一名“严重抱怨者”。

既无法在自己预想的时间内达成想要的目标,同时又放弃不了这个目标,于是就将注意力转移到了抱怨上。就这样日复一日的养成了严重抱怨的坏习惯,最终成为了一个被老板和同事贴上“爱抱怨”标签的人。


3犹豫的人什么是“犹豫的人”?

这类人其实有点像:想要上船前往某处,但又担心船可能到不了自己想去的地方,于是就一脚踩在船上,一脚踩在码头的地上,一直“凑活着”、“等待着”、“不确定活着”的人。

这类人既无法彻底放弃想要到达的地方,又无法下定决心走上船去,于是就这么一直犹豫着。

他们不知道的是:在任何时候,任何人的未来都不具有100%的确定性。所有未来只有在发生的时候,也就是变成“现在”的时候,才有100%的确定性。

既然不存在,那就只有一个方法去实现——那就是创造。创造自己想要的未来绝非易事,很多人正是因为把它想得太过简单,没有抱持“长期主义”的信念,认为它应该立刻出现,所以在“想要实现未来”与“无法立刻实现”之间最终走向了旷日持久的“犹豫”

环顾四周,你会发现,有的人在工作上是“犹豫的人”,于是他们在工作时很难真正投入,他们总是在“等待着”什么,也许是加薪的许诺,也许是升职的可能,但在获取这些许诺与强大可能之前,他们难以真正投入。

有的人在爱情上是“犹豫的人”,因为害怕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爱情与亲密关系,于是畏手畏脚,不敢去爱,或者是就算爱了也很难完全投入,爱的非常“犹豫”。

有些人干脆就是人生的“犹豫主义者”,他们无法活在当下,他们总是活在对于未来100%确定性的期待里,活在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恐慌与焦虑中。

这些都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呢?

后果一:无法全情投入当下、感受当下、享受当下。

后果二:无法真正有效的创造未来。

以上三种就是最为普遍的“短线思维者”的思维模式与行为方式,而不论哪一种,都会给我们带来人生成就的阻碍,以及各种各样的情绪困扰。

02

三种典型的长期主义者

在说如何成为“长期主义者”之前,让我们先来看看都有哪些非常典型的长期主义者,以及长期主义究竟为他们带来了什么?


1金钱投资的长期主义据说,有一次Airbnb的CEO布莱恩·切斯基和亚马逊的CEO贝佐斯坐下来聊天,两个人谈到了他们共同的偶像巴菲特。

于是,切斯基问贝佐斯:“你觉得巴菲特给过你的最好建议是什么?”

贝佐斯说:“有一次我问巴菲特,你的投资理念非常简单,为什么大家不直接复制你的做法呢?”

巴菲特说:“因为没有人愿意慢慢地变富。”

当我第一次看到这句话时,有种脑袋被击中的感觉。

的确,当我们在给自己的投资设立期限时,有谁不是希望每天都能看到一个当天收益的具体数值,又有谁不是希望在自己30、40岁时就已赚到了足够多的钱?

但其实,即使是股神巴菲特,99.8%的资产也是在他50岁后赚到的。

同样,即便我们都知道亚马逊是一家伟大的公司,而它的股票从上市时到现在已经涨了1000倍。可如果能有机会在它上市之初,也就是1997年时就购买这只股票,我们也很难一直将它握到现在而不卖掉。

为什么?

原因很简单,因为它的价格并不是线性上涨的,而是在跌跌撞撞、起起落落后才上涨到今天的价格的,其间也曾有超过99%跌幅的时候。从上市到现在一共22年,而股价的极速上涨其实也就是最近五六年的事。试问,就算当初你在1997年买进了它的股票,你真会一直握住它从此不卖吗?

相信99.99%的答案都是“做不到”,我也一样。所以,99.99%的人,即使知道了“巴菲特”的致富秘密,也不可能成为“巴菲特”。

这就是“长期主义”对于投资的重大意义。


2自我成长的长期主义在自我成长的长期主义上,有一个人一直在激励着我。

他就是约瑟夫·坎贝尔。

1929年,纽约股市暴跌,由此引发了百年不遇的经济危机。这场危机迅速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公司破产,工厂倒闭,农场破产。

在这场异常严重的经济危机中,约瑟夫·坎贝尔也没能找到工作。原本,可以在哥伦比亚大学继续攻读博士学位的他,却因为觉得单一学科会让人变得平庸,于是拒绝了。随后,他带着自己的妹妹和朋友,隐居到了森林里。

在森林里,他一待就是五年,这是五年既没有工作也没有钱的日子。如果换作一般人,待在荒无人烟的森林里,面对没有盼头的生活,与严重匮乏的物质,一定会有万念俱灰之感。

然而,坎贝尔却不一样。

他给自己制定了非常严格的作息时间,他说:“在没有工作或没有人告诉你该做什么的时候,你要自己找到该做的事情。我把一天分为四个时段,每个时段四个小时。我只在其中三个时段看书,另外一个时段自由活动。”

如此规律的日子一过就是5年,在这5年里,虽然穷苦,但坎贝尔的内心却无比喜悦,他每天都沉浸在学习与思考中,并最终创立了一个非常完整的神话学理论——英雄之旅。

经济大萧条刚一结束,坎贝尔立刻就被莎拉劳伦斯学院聘为文学教授,开始了为期38年的教书生涯。

就像他自己写的“英雄之旅”一样,5年的经济大萧条正是坎贝尔必须完成的“英雄之旅”的试炼,而此时的他已带着关于神话学的完整理论“王者归来”。他写了好几本关于神话学的著作,其中多本被翻译成了20多种语言,其中的《千面英雄》还被评为20世纪最重要的100本书之一。

坎贝尔不但拥有众多超级粉丝,包括作家、编剧、导演,他的书还帮很多人找到了心灵的力量。好莱坞著名导演乔治·卢卡斯在创作《星球大战》时参照了坎贝尔的书。而美国前总统奥巴马和他的母亲,《哈利波特》的作者 J.K.罗琳,以及美国前总统肯尼迪夫人杰奎琳等,都是他的超级粉丝。

他就是将“长期主义”贯彻到个人成长上的超级典范,也是我一直追随的对象。


3事业发展的长期主义现在我们知道亚马逊是家伟大的公司,是家有原则的公司。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自亚马逊成立以来,对它的质疑声就从未间断。贝佐斯交出的短期成绩常常不如人意:尽管销售持续增长,但季报却屡屡亏损。

创业起家的风险投资人马克•安德森这样回忆说:“2000年后有段时间,我在分析师会议上听到基金经理公开嘲笑他。这家伙疯了,这家公司肯定破产。”

的确,有那么几年,华尔街严重怀疑亚马逊是否真的能够生存。

换做一般人,如此巨大的压力肯定扛不住;但贝佐斯却扛住了。

这个压力正是来自于企业界和管理界的长期争论焦点,即“CEO如何平衡短期业绩与长期目标的关系?”

关于这一点,贝索斯用坚定的行动给出了明确的答案:着眼于长远目标,做一个长期主义的领导者。

他也正是这样做的。

1997年,亚马逊上市之初,贝佐斯就对公司股东表示:“亚马逊立志做一家有长远发展的公司。公司所做的一切决策也将立足于长远的发展而非暂时的利益,我们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建立一家伟大的公司,一家我们的子孙们都能够见证的伟大的公司。”

之后,他在2011年年报中说:“如果你做一件事,把眼光放到未来三年,和你同台竞技的人很多;但如果你的目光能放到未来七年,那么可以和你竞争的人就很少了。因为很少有公司愿意做那么长远的打算。”

反观现在,大多的投资人,追逐的都是快进快出的快速获益。第一年进入,第二年上市,第三年退出。于是,创业者在投资方的压力下,也就形成了追求短期利益最大化的价值观与目标,从而也就丧失了成为一家伟大公司的机会。

03如何做?

熟悉我文章的读者都知道,我写文章都是体系化的,所以大多都会覆盖三个部分 - 是什么?为什么?以及怎么做?

所以,在这篇文章的最后,我还会来说说“怎么做”的问题。

在明确了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后,还需做到以下四点,才算是个“长期主义者”:


1清晰的认知认识两点:

第一,知道你的目标是无法一蹴而就达成的。

第二,知道你的目标终究能够被达成。

通过第一个认知,你能做到不再“着急”、避免“焦虑”,因此也就避免了因为每天情绪起伏而带来的时间浪费和注意力流失。

通过第二个认知,你能做到坚定的前行,保持持之以恒的决心与勇气。


2坚定的信念在有了清晰的认知后,就是保持坚定的信念——对以上两点认知的坚定信念。你需要非常相信你的目标是可以达成的,同时相信它的实现需要你付出足够长时间的努力。


3根据信念制定原则在有了清晰的认知与坚定的信念后,就要依据信念去制定原则。

对个人投资而言,当你确定要开始做金钱上的长期投资时,就要先做很多研究,根据你的研究结果去制定投资原则。

对一个公司而言,如果按照“平衡计分卡”的四个维度来看,最重要的是:财务、客户、流程、内部学习与成长。而现实中,财务与客户这两者间的关系在短期内常常矛盾,于是就需要CEO去制定自己的原则并长期执行。比如:亚马逊的CEO贝佐斯就选择了“客户”,这就是他为自己和这家公司确立的原则。

显然,原则不是随便拍脑袋决定的,而是在认真研究与不断尝试下最终确定的。


4根据原则严格执行“执行”看起来是最容易的一步,只要去做就好了,但其实恰恰相反。

就像很多好公司的股票一样,就算你在它价格很低的时候就买了,在周围人都悉数卖出、媒体看空的时候,你还能坚持不卖吗?

当周围人都在买房买车,买第二套房、换第二辆车的时候,你还能坚守自己制定的“自我成长”原则,每年将很多时间和金钱放在自我成长上,坚定的成长与学习长达五年之久吗?

当华尔街看衰亚马逊亚马逊股价连续下跌的时候,如果你是它的CEO,还能继续坚持“客户第一”的原则毫不动摇吗?

当这三个问题问出的时候,相信99.99%的人都在摇头。

所以,只有在经历了“执行”这一步的考验后,你才可能真正化茧成蝶。


最后的话别高估自己1年的成就,却低估自己10年的发展。

相信有一天,你能修炼到“看庭前花开花落,望天上云卷云舒,我自岿然不动”的境界,不为外物所扰,不为心情牵绊,只是坚定的看着自己的目标,走好自己想要的每一步。

那么剩下的,就请安心的交给时间。


精彩讨论

天心明月圆2021-11-18 09:26

高手都活的长

全部讨论

2021-11-18 09:26

高手都活的长

2021-11-18 09:10

幸存者偏差

2021-11-18 06:38

无法改变想要“快速成功”的念头与欲望,也很难阻挡各种各样诱惑的来袭。

1. 长期主义者,亚马逊的创始人贝佐斯绝对算一个。自公司1995年成立,1997年上市,一直亏。不,是坚持亏!
2.股东的脸,由白变绿,由绿变蓝。而贝佐斯装没看见,始终坚持推动他的的飞轮:“更低价格-更多用户量-更大降价筹码-更低价格”,亏了多少年?20年,没错,是20年!
3.这期间,无论是2000年时的互联网泡沫破灭,还是后来股价大跌80%,他都不为所动,吭哧吭哧,气喘吁吁,满头大汗,推动他的业绩飞轮。
4.而且,在每年写给股东的一封信中,一直都是强调“一切围绕长期价值展开。”他相信,所有事物的发展,最终所呈现的都是非线性的指数变化:前期波澜不惊,后期增长迅猛。
5.他相信,从短期来看,股市是一个投票机;而从长远来看,它是一台称重机。埋头工作,为的就是让公司变得越来越重,越来越结实,成为巨无霸。
6.他说:“如果你做1件事,把眼光放到未来3年,和你同台竞技的人很多;但如果放到未来10年,那么可以和你竞争的人就很少了。因为很少有公司愿意做那么长远的打算。”

7.终于,伴随他排山倒海般呼啸的飞轮,20年后的2015年,开始盈利。2020年疫情期间,单股已经超过了3000美金,总市值突破1.5万亿,刷新了历史最高市值纪录!
8.在国内,美团的经历与之相似,上市仅4个交易日后就跌破了发行价,王兴以同样的长期心态,只做创造客户价值的事,2年后市值突破了5000亿港元。
9. 什么是真正的长期主义?
10.系统思考。真正的长期主义者,一定是一个系统思考者,在更宏大的系统中看到整体,在更长的时间轴上勾画未来。“善弈者,通盘无妙手”。他们谋局而不谋子,不争一城一池。就像刘邦对张良所说,(赏赐部属)我什么都可以给,我只要天下。
11.日拱一卒。他们小步快走,日日不停,往往后发先至,不疾而速。任何事,不怕缓,就怕喘,最忌一曝十寒。不要高估1年的成就,更不要低估10年的奇迹。
12.定力深厚。张一鸣说,以大多数人的努力程度之低,根本轮不到拼天赋。据我看,天底下最努力的可能是农民工,但成功的往往不是他们,而是那些无论多少诱惑,都不肯轻易换赛道的人。
13. 仁者高寿。巴菲特21岁时只有2万元,33岁时也只有240万元,53岁时只有6.2亿元,83岁时竟达585亿元,99%的资产是在50岁后获得的。在生命科学高度发展的今天,多活1年就可能多活很多年。活着,才会拥有更多可能。

2021-11-18 18:14

高手都是长期主义者。坚信自己,坚持就是胜利。

2021-11-18 16:41

如果想打击一个目标需要做的是什么。第一步将手臂弯曲,然后猛地伸直,用肌肉的作用力和韧带的弹力,将拳头送出去。这是一岁的孩子就会做的动作。对拳法懂一点的就知道,不仅要靠手臂的力量,还要靠腰背的力量通过转身带动手臂前冲,不仅要用腰背的力量,还要用腿部的力量,用腿部的蹬力,让重心前移,完成前冲,不仅要用腿力,还要用脚力,用步伐将身体扎在地面,有向后的摩擦力才能支撑身体向前的推力。
然而很多的人,却想着不收拳就出拳。直着胳膊打。我们俗称定投,也就是不通过攒钱,紧靠现金流做定投。这样做就须满足以下两点。第一就得靠身体移动的速度,也就是跑起来,这就是得保证目标不移动,等着你打。(标的永远在低价位等着你出手)。第二就是你跑的速度得大于你出拳的速度,否则就没有意义。(现金流大于本金)然而这两点都是不可能达成的。
重要的是我们不如熊壮,(财大气粗)也不如豹快(现金流巨大),所以只有一条路可学。
在丛林里就是有那么一种动物,柔柔弱弱,要速度没速度,要力量没力量,也不会用毒(邪门歪道),虽然万兽之王轮不上他,但它可以让万兽闻之色变——蟒蛇。
它的生存之道有且仅有一招就是伏击。伏击的重点不是到处捕猎,而是占据有利地形,耐心等待猎物上钩,几个月不吃是家常便饭,一旦下嘴就要一口吃个胖子。甚至体型远远大于自己也不在话下。首先它的嘴的特殊造型,能够张开180度以上,而且骨骼也能自由脱臼和连接来保证食物的吞咽和消化。
平日他通过伪装,草木之间,行于无声,蔽于无痕。一旦找好位置,可以数月不动,静若寒蝉,直到猎物进入狩猎区,不但进入狩猎区还要更近更有把握,不但有把握还要让对方没有防备。
一旦出手动若脱兔。从时间看,动作只有一秒之间,从长度看,也不过一米之间。一秒以后又是个躺着的肉虫子,一米以后又会变成个慢性子。然而就在这有效的能力圈范围。速度绝对超过虎豹豺狼。
当然狩猎不像中田,再有把握也有不确定性。如果这一口扑空了,迅速止损,不会像豺狼虎豹那样追着猎物到处跑。因为第一他知道自己的能力圈,论速度他一个没腿的跑不过任何有腿的。论成本,如果追要耗费大量体力,一旦追不上体力耗费光了也就没有下一次等待的机会了。所以一口扑空了,既不影响心情,也不会考虑沉没成本,输了就是输了再等待去赌下一局。
一旦这一口逮到了,就会用全身的力气缠住对方,他没有利爪,把猎物按住甚至撕裂。也没有利齿,对着喉咙一击毙命,更没有毒液善巧,他的牙齿仅能勉强将自己固定住对方,剩下的就是靠一对一蛮力,用自己的身体缠住冰勒死对方。用最原始方法解决,公平地将对方置于死地,虽死而未悔。
鸟类、鼠类,是零嘴,牛羊的幼崽是挑战,鳄鱼和人类算是开挂,甚至饥不择食还会同类互噬。随着每一次饱餐,又为下一次的等待汲取能量。
每一次蜕皮都是新生,脱掉外层皮肤对身体的束缚,脱掉外层皮肤的磨损和伤害。每一次捕猎,每一次蜕皮都是新生,既与之前有关又与之前无关。只有忘记自己,忘记历史,忘记成败才能集中精力致力于当下,耐心等待下一次机会。网页链接

2021-11-18 15:39

“如果你做一件事,把眼光放到未来三年,和你同台竞技的人很多;但如果你的目光能放到未来七年,那么可以和你竞争的人就很少了。因为很少有公司愿意做那么长远的打算。”

2022-10-16 18:03

对于普通人来说,要想发财、翻身,往往要先有一种趋势认知:

不赚现在的钱,只赚未来的钱,看懂趋势,才能放长线钓大鱼,趋势不对,努力白费!

现在能看到得钱,往往竞争激烈,普通人是没有多大机会的,而未来则不一样,很多商机都还在萌发状态,而要抓住商机,我们就要提前看懂趋势,这样才能放长线钓大鱼!

大的趋势,大的市场,少的竞争者,多的发财机会,把握下一个10年的趋势,你就能飞龙在天,无往不利!

人生除了努力外,重点就是找对方向,方向就是趋势,一个能抓住趋势的人,往往能更好的前行,能更好的抓住机会,甚至更好的发财!

2022-10-10 07:49

别高估自己1年的成就,却低估自己10年的发展。

2022-10-09 23:13

学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