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供给严重过剩下消费却仍疲软,猪周期年内料难见底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期货消息:生猪期货在周三日内再度录得跳跌,逼近14000元关口,持续跌势仍无见底的迹象,因市场供过于求状况如此严重,以致于夏州中秋节即将来临的节日食品需求的拉动效果几乎聊胜于无。供给过剩的原因是在年初母猪存栏恢复的非洲猪瘟疫情前水平后,新一批育肥猪已经集中出栏来到上市节点。而之后,产能的进一步高企将意味着猪价在年关来临之际仍会不涨反跌。
一般来看,母猪产能见顶和生猪价格降至最低点通常是一轮猪周期结束,下一轮扩张周期开始的重要标志。而农业农村部最新数据,7月我国能繁母猪存栏量环比下跌0.5%,结束了连续21个月以来的环比增长,这引起了市场的瞩目。然而,8月以来生猪期现货价格继续走低,目前现货价格已经跌破14元/千克关口,而猪肉批发价格则跌至每公斤20元,成为名符其实的“十元肉”。因而,猪价是否已经见底在即,猪周期是否已到临界点,市场各方仍看法不一。
而分析师认为,虽然,在冬季节令食品如腊肉与腊肠进入制作高峰带来短暂需求带动的状况下,四季度时肉价或将小幅回升,但事实上猪周期并未结束,很有可能明年一季度末在失去节日效应支撑后,猪价继续面临探底,直至周期真正结束。原因在于,7月母猪存栏见顶,并不代表母猪产能达到峰值,更有可能是繁殖种群更新换代,繁殖能力更强的二元母猪替代淘汰了三元母猪所致,因此,生猪产能仍在上行周期之中,猪周期的拐点最糟要到2022年二季度时才会到来。
事实上,尽管今年夏季淘汰母猪屠宰量环比有所增加,但淘汰的主要目的是优化种群、提高生产效率,而并不是因为养殖户不堪亏损止损出局。反而,下半年随着高效二元母猪量的逐渐增加,母猪生产效率将进一步提高,预计仔猪供给量仍大概率增加。直到明年一季度之后,在三元母猪逐步淘汰出清后,二元母猪边际增量放缓,生猪繁殖产能才能逐步见顶。
而从季节性规律来看,每年四季度至次年一季度,受冬令食品需求及节庆活动影响,猪肉价格会出现阶段性的走高。但今年在此前高校开学季的储货需求未能提振猪价之后,市场对于此后的中秋国庆假期消费力度能有多大的提振也有疑虑。因为近年来,尤其在非洲猪瘟疫情过后,随着民众消费饮食习惯的改变,猪肉制品对于节日的意义已经大不如前,其市场份额更多被牛羊肉、禽肉及水产挤占,以往的季节周期模型或再度出现失准。
因而,在终端消费市场仍然不温不火,短线阻止猪价进一步暴跌引发市场恐慌的后手措施,就只剩下了政府的收储行动。收储可以抑制价格超跌,对于平抑猪周期起到积极作用。从2006年至今,国家一共进行了9次政策性收储,而9次收储行动,有6次猪价都录得缓慢回升,这在防止猪价超跌的同时,也保护了供给产能。
然而,本轮政策性收储效果不及预期。今年7月份以来,为应对生猪和猪肉价格过快下跌,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实施了三次政策性收储,抑制猪价超跌,但近期猪价又再次进入下行通道。原因在于收储力度有限,而在非洲猪瘟此前打击消费市场并改变消费习惯之后,生猪产能在高肉价诱惑下的超预期恢复扩张,已经令供给持续超出市场有效需求水平,迫使农业农村部呼吁消费者多买、多吃猪肉。而在农业农村部却也同时拒绝给猪肉设置保护收购价的背景下,猪价探底过程势必还要继续下去
因而,面对节节下跌的猪价,近期确实不排除会有力度更大的再次收储行动,但这充其量也只能令肉价缓跌,而非全线反弹。在光靠节日效应已经无法有效带动需求以消化供给的背景下,明年开始将会有中小养殖户真正地含泪杀猪离场,这或许才是猪周期见底的前兆。
文章来源:一期货
原文链接:网页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