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iPhone转发:26回复:144喜欢:58
我对于新能源发电企业主要的疑虑是,
如果未来并网的风光容量达到某一区域的上限,那么存量和新并网的风光发电厂会不会发生弃风弃光,发电小时数会不会下降?进而影响投资收益率?
如果雪球的朋友,有能够准确量化的,能否解答一下?
这个年份什么时候会出现?
要考虑,风光储能会降低弃风弃光,但不能提供备用容量,转动惯量,黑启动电源。所以加上储能,也要考虑这个年份。

全部讨论

这个是已经发生过的事,风光新能源装机快速增长后,2016、2017年前后,甘肃就发生过大规模的风光新能源过剩,平均利用小时数只有几百,让各新能源企业和传统电厂一起竞价上网,补贴只补火电标杆价以上部分,前提是电卖出去了,一堆风光新能源公司赔的惨不忍睹。这种事过几年还会发生,而且会更惨烈,影响范围会更大,因为供给端和需求端肯定有错配的时候,现在装机规模比过去大多了,而且新能源卷起来比火电还厉害,火电涉及买煤的事情,竞价上网电价太低就会停机,风光新能源东西只要支到哪里,可能一分钱都会发。

至于技术上的问题,系统里必须有一部分火电、水电、抽水蓄能电站和光热电站,才能解决你说的那些问题。甘肃电网的风光新能源比重极高,出现过你说的那些问题,短时间出力降了百分之好几十,是省调紧急启动刘家峡的水电机组和金昌的火电机组才调过来。

这个问题本身不正确。我国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新能源必然高占比,核心矛盾是源网荷储协同消纳、可靠供电与可承受电价,其前提是新能源技术进一步进步,造价更低,为其他灵活调节电源和基础保供电源买单,我国制造业大国,不太可能将电力系统成本全部传导到用户侧。因此,未来新能源不可能长时间大规模弃电,但电价越来越低是一个必然趋势,否则其他电源无法生存。

今年底的大约装机容量:煤电14亿,水电4.4亿,光伏5.6亿。从日调节的角度,风电大体均衡,暂不考虑,煤电除检修容量、备用容量,最大可调估计不到6亿千瓦,水电枯水期最大可调不到2亿千瓦,其他电源可调能力小暂不考虑,全国最可调大约是8亿千瓦,这基本上就是目前光伏装机的上限,实际应更低。按现在的光伏产能和盈利,运营商有能力和意愿一年新增光伏3亿千瓦。所以我拍脑袋,明年三季度之后,弃光率会有明显上升,如果煤价很低,可能推迟半年。能否止住敢决于锂电储能是否有鼓励政策。

只要有调节电源不存在上限。

2023-11-12 08:58

中长期看有几个趋势:
1.新能源、储能、火电机组的的增量比例会动态变化:
a.风光机组自身的构网型技术会降低一定的配储、配火电机组,这方面技术长远看很快达到极限,且空间不大。对火电负影响较小。
b.储能,随着电化学储能不断降本以及新型储能,储能发挥更大作用,继续为新增新能源发挥大作用。对火电的新增影响较大,对当前的火电的影响,就是从调峰调频服务补偿到容量补偿,也就是2030年电力现货市场运行相当成熟时,就没有调峰调频市场了,这是为什么容量补偿先行推出的原因。
c.火电机组的增量,依赖上述两种,是补充手段。
2.回到新能源发电,随着新型电力市场的发展,2030年是一个很好的观察点,相比当前,其发电小时数必然下降!
对于存量新能源电厂,收益是必然随着发电小时数下降而下降。
对于新增新能源,在发电小时数下降时,但是设备成本也在下降,但是收益周期性变化不大,在市场化下,比如成本下降得快,那么IRR 收益率往上走,投资就热,反过来降低现货市场价格,投资又冷。
到头来,看的还是社会总需求决定了增量大小,单个项目收益率周期性变化不大,增量规模决定了最终收益

图片评论

2023-11-11 22:04

存量绿电不存在消纳问题(非100%消纳,指高比率),上头对电网有考核。弃电率超标领导下台,故已并网、准予建设的可看作消纳不成问题

2023-11-11 23:01

这个边发展边看,都是未知,未来长江,雅砻江,澜沧江都会成为储能一部分。我认为新能源最主要不是便宜,不是碳中和,而是能源安全。当然便宜铺起来比较快。。。

2023-11-12 13:40

你这个根本算不出来,整个规划来说需要综合统筹。
比如风光大基地,自用需求不大,大部分需要特高压外送,而外送地区不一样采取的方案也不一样,成本也不一样。
风光平价,不是和煤电比简单的发电成本,而是因为风光本身有其周期性,而且资源的分布也不均衡,需要和储能外送等等因素有关。
一味强调新能源的地位不可取,一味强调煤炭老能源的地位也不可取,而是在统筹下发展。煤炭作为发电的基石不可能轻易动摇,而新能源作为资源,一旦投入,本身就耗费大量的资金,为了不弃电,配套的措施都得跟上,新老能源相互支撑才能完善好整个能源体系,让他更好,更加健康地发展。
$隆基绿能(SH601012)$ $中国神华(SH601088)$ $宁德时代(SZ300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