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最大民企少东家辞去上市公司董事长,年近六旬父亲走到前台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上市公司是中国优秀家族企业最聚集的领域,在6000多家上市公司中,家族成员作为实际控制人企业的占半壁江山,随着中国家族企业逐步迎来一二代交接的高峰期,上市公司的平稳交班已经不仅是家族和企业的事情,更是市场和监管的关注热点。从家族办公室角度来看,做好家族企业交班实际是非常有难度的系统工程】


近两年,上市公司陆续涌现一批90后实控人引发市场关注,但年轻的掌舵者并非能个个一帆风顺。


国庆长假刚过,10 月 10 日晚,创业板上市公司金利华电公告,韩泽帅因个人原因决定辞去董事长、总经理等职,且辞职后不再担任公司任何职务。


韩泽帅在资本市场小有名气,是近年来A股崭露头角的38位90后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之一,出生于1992年的他,在2020年就成功获得金利华电的董事长权杖,成为当时最年轻的上市公司董事长之一。


如今,两年时间不到,韩泽帅突然辞职且“净身出户”,年仅六旬的父亲韩长安走到前台担任公司董事,这与金利华电近两年经营管理的业绩亏损不无关系。



年报显示,金利华电2020 年上半年亏损 685 万元。韩泽帅掌舵后,金利华电业绩表现不佳,2020 年亏损扩大至 6027 万元,2021 年依旧亏损 4011 万元。


金利华电公告,这次走到台前的老父亲韩长安未持有公司股份。但他的任职经历、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等能够胜任董事职责的要求,符合董事候选人的条件。


韩长安同时是山西最大民企之一潞宝集团的实控人。


在今年 9 月公布的 "2022 中国民营企业 500 强 " 榜单,他一手创办的潞宝集团以 418 亿元营收排在 264 位。韩长安曾在 2008 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榜中以 31.6 亿元排名第 105 位,在 2017 年新财富 500 人中以 35 亿元排名 429 位。


富万代家族办公室创始人罗妈认为,中国企业家创业很难,守业更难,代代相传难,难上加难。家族企业不能说接班就接班,培养一个合格的接班人肯定需要一个长期的部署和规划,临危受命风险大,所以不同的接班模式会导致不同的成功概率。一般过程形容为“带三年帮三年看三年”:一开始以一代为主,二代为辅带三年,然后以二代为主,一代为辅帮三年,最后是送上马再扶一程看三年。


及早规划接班人

从过往韩泽帅求学和早期工作经历中,包括金利华电的资本运作,不难看出实际上是韩长安对潞宝集团少东家韩泽帅的接班历练。

据媒体报道,韩泽帅2015 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在毕业前就在其持股 90% 的北京瀚仁堂医药有限公司(下称 " 瀚仁堂医药 “)任职,在 2013 年 6 月— 2018 年 4 月担任该公司执行董事,韩泽帅 2021 年退出瀚仁堂医药。


刚入社会的韩泽帅魄力十足,在任职期间出手便收购新三板公司,显然与父亲韩长安背后的支持分不开。


在2017 年 5 月,瀚仁堂医药耗资 3000 万元成为元延医药持股 26.3158% 的第二大股东,2018 年末又耗资 3600 万元增持元延医药,成为持股 44% 的第一大股东。

目前,元延医药第一大股东已变更为山西红太阳旅游开发有限公司。韩泽帅从 2018 年 4 月起出任元延医药董事,目前也是该公司实控人之一。

之后不到两年,韩泽帅又把目标瞄准了创业板上市公司。

2020 年 9 月,金利华电原实控人赵坚将所持的 14.02% 股份转让给山西红太阳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并将剩余 14.02% 股份对应的表决权也委托给了后者。由此,金利华电控股股东变更为山西红太阳旅游公司,韩泽帅顺利成为最年轻的A股董事长。

只是,韩泽帅在收购入主金利华电之后,折戟于日常管理之中。

韩泽帅辞职后,则由杨帆接替出任金利华电总经理,并在选举新任董事长之前代为履行董事长职务。杨帆现任山西红太阳旅游开发有限公司高级顾问、金利华电董事,未持有公司股份,与公司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存在关联关系。

如此,金利华电的格局实质转为职业经理人来管理,韩长安在背后监督。


培养接班人有多难?

家办标准研究院首席研究员姜鹏认为,韩泽帅此次隐退,并不能说明韩长安的接班人培养就此失败或者告终,更大的可能这只是接班人培养计划的一个进程。韩长安的接班人部署实际是有明显的规划,对比来看,上市公司临危受命的接班副作用更为明显。(具体请查阅“家办标准研究院”微信文章《A股90后董事长“接班”素描:父辈离世临危受命 上市公司接班人问题须提前规划》

事实上,A股上市公司的确有几位90后“董事长”来不及思考仓促即位,接过父辈的重任。

聚杰微纤的仲鸿天的接班属于临危受命,他出生于1993年,2016年父亲仲柏俭因病去世,仲鸿天接班。2017年4月,聚杰微纤整体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仲鸿天出任董事长一职,时年24岁。


然而,无论哪一个接班规划和接班模式,并非都能顺利接班,一方面可能培养目标未能顺利成才,另一方面可能企业出现重大变故,在长期的接班培养过程中,的确外部和内部风险都存在。

对此,罗妈认为,上市公司接班规划还要做家企风险隔离,“按最坏的打算朝最好的方向去运行”,比如在香港半数以上的家族企业都是通过家族信托做好风险隔离,在大陆能够做到风险隔离的家族企业还是很少。但是做家族信托好处还是很明显,比如龙光地产,虽然最终他们也是ST,但因为提前做好风险隔离,可以规避某些过程风险,甚至保证家族东山再起,重新创业。

为什么在国际上我们看到那么多知名的家族,包括洛克菲勒、李嘉诚,广东的何享健家族,其实无一例外的都善用家族信托架构,以便让他们家族财富代代相传,平稳过渡。从这一角度来看,家族信托等家办业务工具对接班顺利实现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