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矿信托的2023:人优化,营收降,化险忙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2喜欢:0

随着各家信托公司2023年报的陆续披露,终于为观察行业转型和风险化解提供一个难得的视角。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报是信托“三分类”新规之后的第一份年报。从今天开始,笔者将陆续跟踪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信托公司的年报情况。

今天,本文的的主角是五矿资本旗下的五矿信托。

作为央企五矿集团旗下的专业从事信托业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五矿信托的举动和动态备受关注。作为注册资本排前五的信托公司,过去一年对于五矿而言是具有挑战的一年。

通过年报阅读和信息梳理,笔者总结以下三个方面:人员结构调整优化、营收三连降、风险化解仍在路上。

正如标题所述:人优化,营收降,化险忙。

人员调整究竟何为?

2024年初,一则五矿信托大规模裁员的传言甚嚣尘上,该传言称“公司整体裁员比例约50%-70%,首批裁员比例约38%,目标在2024年上半年完成;剩余比例在下半年完成。裁员范围包括中后台、财富端等各线条人员”。

这一言论,将五矿信托推上了风口浪尖。

后来五矿方面做出了及时回应,表示:“公司始终严格落实监管、国资委的各项要求,合规经营,合法展业,目前公司经营一切正常,各项工作平稳有序。”

五矿信托表示,此举是严格落实监管部门关于信托公司异地展业部门数量限制的整改要求,对公司组织架构进行了重塑,进行了人员的合理调整及团队合并。考虑到行业转型期,展业不易,在现有考核模式之下,许多业务人员也选择另谋出处。

从2018年开始,五矿信托走上了快速发展之路,与营收增长相对应的是员工人员。2018-2022年,其员工数分别为450人、560人、648人、671人和666人。最新年报显示,截止到2023年,五矿信托员工数量为669人(在册),相较于2022年甚至增加了3名。

至此,裁员一事算是尘埃落定,传言不攻自破。不过从年报可以看到,五款信托人员结构的调整和优化确实是实实在在发生了的。

仔细对比人员结构表,可以发现其中的细节。从岗位上来看,相较于2022年,五矿增加了2名董监高人员,业务人员减少了4名,其他条线增加了5个。

看似稳定的背后,如果从学历视角来看,则会得到不一样的视角。尤其是硕士人员则一览,2023年较2022年减少了80人,博士人员增加了3名,本科增加了80人。

整体来看,五矿信托并没有裁员,在行业深度转型期的时候,保持了人员总体的稳定性。不过从结构上来,五矿信托此次人员优化调整力度确实不小。据悉,许多从五矿离开的人也收到了其他公司的橄榄枝。

营收三连降

从营收上来看,五矿信托录得了近五年来的最差业绩。

早在五矿资本披露的公开信息,就已经说明了一切。2023年全年,五矿信托实现营业收入28.93亿元,较2022年同期下降19.79%;净利润仅实现11.9亿元,同比下滑33%。

究其原因,主要来自于两方面:一方面是信托公司营收大头-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该项在2023仅实现28.89亿元,同比下滑33.05%;而营收“第二支柱”的投资收益亏损2.97亿元,同比下跌155.10%。

投资收益出现亏损,更多与权益市场的变动有关,收益的变化具有不可预测性。但是作为以手续费和佣金净收入为主的五矿信托而言,这一部分的下滑十分值得警惕。

报告期内,五矿信托管理规模 7,304.03 亿元、下降 2.03%。从具体分项来看,则可以明显感受到五矿信托业务重点的变化。

在信托资产运用与分布当中,基础产业、房地产、证券市场、工商企业、金融机构和其他的比例分别为:3.78%、3.74%、52.43%、11.48%、9.71%以及18.87%。

2020年,五矿信托房地产业务占比一度高达15.01%,规模亦达1055亿元,在业内也是遥遥领先。2020年也是五矿的高光时刻,其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创下了历年最好成绩。

2021下半年以来,行业风云突变,市场下行明显;随着部分房企信用危机的爆发,使得五矿信托也牵连其中。接连不断的逾期,也波及到五矿信托自身。

从2021到2023,五矿信托营收已经出现三连降。

如今,五矿信托地产业务比例压缩至3.74%,规模也从一千多亿下降到如今不足300亿元,足以见得五矿转型的决心。

五矿信托在年报中表示:公司积极适应新“三分类”政策落地,资产管理信托业务规模3559.52 亿元,占比52.16%,较年初增加1.51个百分点。资产服务信托业务规模3168.45 亿元,占比 46.43%,较年初提升0.86个百分点。

创新业务方面,五矿公益慈善信托成立规模 7515 万元,累计成立规模1.6亿元。打造了“三足鼎立”资金渠道体系,实现客户的分级分层精准化管理。财富零售新增规模连续3年站上千亿平台。家族信托时点管理规模604.86亿元,同比增长77.88%。

风险化解忙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之后,风险化解成为了各家信托机构的重中之重。针对风险管理,五矿信托表示持续推进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并全力推进风险管理模式向大类风险专业化管控模式转变。

在固有资产经营情况方面,不良资产从期初的14.67亿元下降到期末的12.21亿元,不良率从5.38%下降到4.26%。不良化解取得一定的成效。但在信用风险资产方面,从年初的25.81亿元上升到27.28亿元,压力犹存。

近年来,信托行业转型进入攻坚“深水”区,信托公司包括面临新旧动能转换、组织架构变革、管理机制创新、风险化解存量遏制增量和行业分化加剧等一系列变化和挑战。

尤其是今年以来,关于五矿信托多款政信产品出现逾期的报道可谓是频频上了头条。

4月12日,五矿资本发布公告称其控股子公司五矿信托受托管理的“恒信国兴636号-昆明基投集合资金信托计划”、“恒信国兴657号-赢胜51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及“五矿信托-恒信国兴659号-新都1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三个信托产品出现逾期兑付的情形。

据报道,上述三个产品融资方及担保方均为云南省昆明市各类城投公司。针对上述三款产品,五款表示将持续与融资人保持沟通谈判,持续努力推进催收工作,履职尽责,维护投资者利益。

三个信托产品逾期兑付的情形不会对公司财务数据产生重大不利影响,但就在公告当日,五矿资本的股价一路暴跌。

此外,五矿信托在西安地区也出现产品逾期,尤其是曲江的项目,有关自媒体报道显示,部分客户对于五矿信托的服务表示失望,并对其所承诺的“以客户为中心”表示疑惑。

由此可见,风险化解是一场硬仗,需久久为功。

写在最后

纵观五矿信托的2023,在行业深度调整和转型时期,自身深受周期和内外部环境的影响。

不仅营收净利润继续下降,地产和政信逾期带来的影响或将继续影响,风险化解依旧是久久为功。此次人员调整也预示着,五矿信托转型已经进入深水区。

年报中,五矿信托致力于推动业务模式向“以客户为中心、以资产配置为手段、以精准服务为导向”转变,同时坚决贯彻实施“砥柱工程”,强化每位员工的主人翁意识,打造“超级信托账户”和“5K资产配置体系”两大转型支柱。

今年一月初的工作年会上,五矿资本党委书记、总经理赵立功肯定了五矿信托2023年在业务转型、风险化解、战略调整、管理提效等方面取得的不易成果,对2024年的工作提出“稳发展”“控风险”“拼转型”“强管理”“抓党建”五大要求。同时期强调在转型深水期,公司及个人都要提高站位、放眼长远,坚定信念、久久为功。

2023已是过去式,2024五矿信托会交出一份怎样的答卷?

全部讨论

五矿资本和江苏金租规模利润差不多 人员规模确是后者六七倍,效率低的可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