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鑫信托,最近比较烦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要问最近比较心烦的信托公司,华鑫信托可能是其中之一了。

6月底,来自经济观察报的报道,揭开了上市公司定增产生的“抽屉协议”的盖子。

记者报道显示,华鑫起诉名家汇科技实控人继续履行“抽屉协议”一案,被北京西城区法院判决为无效。不过华鑫并没有就此罢休,而是选择向北京金融法院提起上诉。

华鑫一审败诉并不意味着最终结果,北京金融法院的受理和判决非常值得期待。但是该案件也同时也揭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当投资方参与上市公司定增,为降低业务而签署的定增保底协议(即“抽屉协议”),在司法实践中的有效性几何?

反观案件主角之一的华鑫信托,凭借着强大的股东背景和对政信业务的较好把握,可谓是近年来行业里的一匹“非典型”黑马选手。之所以非典型,是因为华鑫信托在做大做强的过程中,主要依赖的是政信而非地产业务。在2022年报当中,显示华鑫房地产业务占比仅为6.15%,总计为244.49亿元的规模,低于同业和同类型的信托公司。

然而就是这样的黑马,依旧有属于自己的烦恼。

抽屉协议风波的缘起

2018年,是一切事情的缘起。

名家汇科技实控人夫妻(程宗玉、刘衡,下文称程刘夫妇)与华鑫信托签署上文所提的“抽屉协议”,协议约定内容如下:华鑫信托通过设立118号信托计划,投资118号资管计划,通过资管计划认购名家汇的定增股票。程刘夫妇提供8.5%/年的保障,并且约定全部标的被出售完毕之后的3个工作日,按约定金额进行现金补偿。

当118号资管计划将所持股票在二级市场陆续出售完毕,华鑫便要求程刘夫妻支付补偿金和违约金,而程刘也是按照合作协议的要求支付了部分补偿金,后停止支付。

程刘对于合作协议表示认可,但认为建信基金(118资管计划发行方)未适当履行管理职责,股票出售时间点不对,扩大了损失,增加了可能的补偿风险。合作协议因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而无效,损失应由华鑫信托自行承担。

之后就是华鑫与名家汇的对簿公堂。

针对《合作协议》的性质与效力,西城法院认为该协议存在破坏证券市场公平竞价、扰乱上市公司信披秩序、以及误导投资者等多种情形。这不仅损害投资者的合法权益,还会损害资本市场交易秩序、交易安全、金融安全以及社会稳定

《合作协议》本质上为对上市公司定增股票进行“刚性兑付”承诺的差额补足协议,违反了《证券法》、《公司法》以及《证券发行与承销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扰乱证券市场秩序并且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据此,法院认定该《合作协议》无效。

值得关注的是,《合作协议》无效并不代表着案件的另一方程刘夫妇没有任何其他责任。作为实控人,也被判处承担华鑫信托损失差额的50%的赔偿责任。

各承担一半赔偿责任,监管日趋严厉

根据判决书的内容显示,华鑫信托是专业的投资机构,而程刘夫妇作为名家汇的实控人,对于《合作协议》的签署和存在的差额补足协议签订违法监管规定的事实,应当知晓。所以华鑫信托属于存在明显过错,无权就所失利益请求赔偿。

近年来,监管部门持续补齐有关漏洞,涉及到定增过程中的“抽屉协议”的法律文件也陆续出台。

2022年6月23日,最高院发布的政策文件明确规定,在定增等再融资过程中,投资方与实控人等主要股东签订的“定增保底”性质条款,赋予投资方特殊的收益保证权利,推高了中小企业融资成本且违反公平原则等监管规定,人民法院应认定该条款无效。

不仅如此,2023全国法院金融审判会议纪要也就有关问题进行了表述,即金融规章可以作为判断是否违背公序良俗的重要依据和裁判理由,在这样的情况下,人民法院可以适用《民法典》第153条第2款的规定,认定类似的合同无效。

此次华鑫在名家汇定增过程中签署的保底协议被判无效事件,是金融强监管趋势的一个生动注解。

尤其是在2021年由两办发布的《关于依法从严打击证券违法活动的意见》之后,加快了金融强监管的步伐。随着中央对于资本市场重视和关注度的提升,加上“建制度、不干预、零容忍”的原则,越来越多规定的出台,充分体现了中央以及监管部门对于金融市场强监管的意向。

在这样的背景下,加强对保底协议的严格审查,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金融风险,而且有利于保护投资者的利益,维护金融市场秩序。

由于不服一审判决,华鑫已经提起上诉,后续将持续关注。

黑马的烦恼

2019年到2021年,是华鑫信托业务突飞猛进和全面提升的三年。尤其是在2021年,其营收和净利润双双首次进入行业前二十,实现了从中下游向中上游的逆袭和迈进。

分析认为,在众多央企信托当中,华鑫是最有望进入行业头部阵容的信托公司且没有之一。

随着《资管新规》开启的严监管趋势之下,信托行业逐步承压,规模从最高的27万亿规模调转直下,直到最近的数据才显示行业企稳回升。

华鑫逆势增长的背后,最主要的原因在于选择。

华鑫没有走做大地产进而做强收益的“寻常路”,而是专注政府类投融资业务,加上风控的严格以及背靠大股东华电带来的支撑。报告期内,华鑫不良率保持在0的水平。

当然,黑马也有属于自己的烦恼。从年报数据可以看到,基础产业几乎占据了华鑫信托受托管理资产的半壁江山(44.73%),这是支撑华鑫信托高速发展的基础。然而,随着地方债务成为关注的焦点以及部分地区违约,华鑫所面临的风险也成为了绕不过去的问题。

典型案例是华鑫信托.睿科179/187号(永续债)集合资金信托计划,被给予了风险提示的标签。这两款产品本身并没有到期,出险风险提示的原因在于融海资本这一边,不过后来随着融海事情的解决,这件事情就告一段落。

这也提醒着华鑫等专注政信业务的信托公司,未来风险管理将变得更加复杂和更具挑战。

写在最后

在中国信托业协会公布的2022信托公司评级当中,华鑫信托连续第四年获得A类评级,成为了“1/11”。这也是业内对其稳健经营和转型升级的充分肯定,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

此次“抽屉协议”风波仅是告一段落,后续北京金融法院如何判定值得期待,它不仅仅关乎到司法实践中“抽屉协议”的合法性问题,更为信托公司资本市场业务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尽管大行给平台公司超长期无息贷款的消息被辟谣,但任谁也无法忽视庞大的存量债务以及可能引发的问题。目前部分地区已经采取方法,被证明可行。

这也预示着,重仓政信业务的信托公司,未来转型之路同样不会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