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韭菜的小小感受

发布于: 雪球转发:14回复:85喜欢:27

 #我的私募投资经历#  2021浑浑噩噩的过去了,买权益私募也有一年多的时间了,梳理总结一下自己的体会吧。事先声明,我就是一个小韭菜,本文只是记录我个人的体会感受,不作任何投资建议,不喜勿喷。

先简单说一下从去年9月第一次买私募到现在的起起伏伏[捂脸]我是9月份入场,到12月份大概有四五百万的本金,股市也就是12月份开始涨的,我记得到春节的时候有98w的收益,但是春节后就开始狂跌,更不幸的是我在最高点加了3只私募,在大概四五周的时候收益从98w变成了16w,到4月份的时候股市又开始反弹,我在五六月份的时候又加仓了,所以总的本金是1000w, 到7月底收益达到130w, 然后又开始跌,截止上周的收益98w多,跟春节时一样,也就是说按农历算今年白忙活了[捂脸](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翻看我的流水账,下面链接是最近的一期)

来福小犬爹的基金流水账-20211207

所以整个过程真的跟过山车一样(具体的过程可以看我每周发的流水账)。在投资股票基金之前,我绝大多数的投资都是房产(海外为主),所以持有体验真的很不一样。

关于配置

我发现很多球友都喜欢买很多不同的基金,组成一个自己的FOF,我也一样[捂脸]刚开始的时候谁有名买谁,还特别迷信百亿私募,总觉得人家能做到百亿肯定是很牛的,所以就看各种排行榜,大家翻我的流水账应该能看到我除了丹羿其他都是百亿私募(又一次暴露了韭菜的特征)。但是其实我在春节前就发现自己的配置有问题,虽然春节前涨的非常好,但是是因为基金抱团,所以非常担心同涨同跌,事实上后来也确实同跌了。所以我当时跟所有的投顾都说给我推荐点不一样的基金,因为我当时对基金的风格策略也不了解,我感觉投顾也不了解,所以导致后来买的产品同质性也很大。所以我对自己的基金组合并不是很满意。我的组合里大多数都是持股型,幸好早期买了像盘京汐泰这样披着价值投资外衣,实际干着趋势投资勾当的产品[捂脸]所以在结构性行情还能蹭点汤喝。

我现在对配置的理解是通过配置不同风格策略持仓的基金的目的是在保证长期收益不变的情况下,尽量降低短期的波动。我对基金经理的感觉是他们就好像在钓鱼,每个人都是高手,但是每个人用的鱼竿,钓鱼的方式,所在的水域不一样,但是每个人的选择又是自己觉得最舒服最有把握的,所以长期来看大家钓到的鱼差不多,但短期看差别又很大。有句话我觉得说的特别好,你不可能挣市场上所有的钱。如果你只配一种策略,长期来看可能没有问题,但问题是你能不能拿得住。对于我们这样普通的韭菜,通过配置牺牲一些短期收益,但是降低了波动,可能反而容易拿得住。

拿我自己的组合举例,在4月到7月那波结构性行情里,收益从最初的16w涨到130w, 但是正收益的那些周里,每次都有两三只基金是负收益。从8月到10月,收益又从130w降到了70w,在负收益的那些周里,每次也总有几只基金是正收益。

我未来的组合可能会更均衡一点,持股和交易型都配一些,板块更分散一些,规模更小一些,增加一些量化和CTA策略。

关于择时

很多小伙伴讨论买基金需不需要择时,如果说不需要可能是政治不正确[捂脸]择时问题不是需不需要,而是能不能做到

我是去年12月份买的汐泰,我买的时候有个投顾比我早一点时间买了,当时她亏8%,但是我买的第一周就涨,第二周直接涨了接近10%,后来没多久又涨过一次10%。我当时就觉得自己抄到汐泰的底了。之前听一个投顾说过,如果一个基金的回撤达到他历史最大回撤的一半,你就可以进场了。汐泰我最高的时候收益是50%,后来跌倒了30%,但问题是那个时候你敢抄底吗?哪怕是汐泰这种我心目中曾经的yyds,我还是会忍不住担心他的策略是不是失效了[笑哭]投资真的是反人性的,但是对于普通人真的太难了。

我去年9月份建仓,赶上了春节前的那波行情,所以我一度也觉得大盘的位置很重要,在5月份大盘在3400-3500的时候我买了丹羿和希瓦,如果看点位应该不算高,但哥俩一直在水下,结构性行情真不是谁都赚钱。6月份的时候就有人推荐正圆,那时候觉得已经涨的很高了,不一样追高,但是只要你不买他就永远涨[捂脸]还是那句话,投资是反人性的,对普通人来说真的太难了。

每次大跌的时候,我也在问自己一个问题:到底这次也一样还是这次不一样?疫情刚发生的时候美股4次熔断,巴菲特都活久见,那那次是不一样还是也一样?至少从现在看那次也一样,美股很快就恢复了。今年zf整治各种乱象,打击教培等行业,导致很多外资恐慌出逃,对投资zg不信任,到底是这次不一样还是也一样?至少从现在看这次也一样,A股也恢复了,外资也回来了。但问题是下次某个原因大跌时,你会坚定的认为这次也一样吗?再说中概互联,也是被整治的行业,它会跟之前一样重新回来吗?还是说互联网的估值方法从此就变了?对于普通韭菜来说真的太难了。

再说说追高,今年量化最火的时候鸣石天演yyds, 很多球友高点买进去最多亏15%,当然我相信他们还会涨回来并且继续创新高,但是至少从择时的角度来说那个点买进是个失误。但是这就是人性啊,上升期的鸣石和低谷期的汐泰,我估计大多数人都会忍不住追高。

买私募择时还有个问题就是私募的运作时间跟你预约认购的时间之间相隔可能很长,在结构性行情,板块轮动特别大的时候,这个间隔的时间可能市场就已经发生了风格转换。

我自认为自己就是一个弱小的韭菜,我做不到择时。我认可一个投顾跟我说的,不用择时,有钱的时候就买。她自己就是钱少的时候买公募,钱多的时候买私募。我自己未来的操作可能会在这个基础上再加两点:1. 还是得看一看大盘,股市跟楼市真的不一样,股市不会一直涨,涨多了就会跌,看看大盘点位至少不至于亏太多;2. 结合自己的收益,我那点可怜的正收益可能分分钟能变负,我可能会等到收益厚实一点(比方说20%)再考虑加仓。今年八九月份量化最火的时候也很心痒,好在还是没钱,10月份有预算的时候鸣石出事了,逃过一劫[捂脸]

关于选基

之前说过,我在买股票基金之前更多是买房,而且海外居多,但是我都是看着照片和地图瞎买,没有一套我事先去看过的,事实上只有一套我买完之后去看了一眼,其他的到现在也没实地看过。我知道我的想法/做法比较极端,我也不推荐,但是我真的认为投资理财更多是看命[捂脸]

我见过很多分析头头是道,操作一塌糊涂的案例了。我认识一个投顾,我每回听她讲总觉得很有道理,她在她们公司还没有引入善水源的时候就通过直销买了,当时也是极力推荐,现在的表现肯定不尽如人意(当然不是说以后不会好)。她们公司在引入钦沐的时候选了于洋而不是柳世威,理由听起来也很充足,于公募业绩彪悍,柳是研究员出事,管理基金时间短;于也很均衡,不希望自己被贴上医药的标签;于也有公司35%股份,不用担心稳定性。虽然于的业绩也很好,但事实是柳至少在同期更好,而且于最后还离职了。所以绝对不是说分析不重要,但是可能运气更重要。我也不是建议不用分析,但是一是要降低预期,二是真的不用把运气当实力。

我还见过很多朋友一直在犹豫观望,就是不进场。想买房或者想进股市,总觉得自己错过了最好的时机。我觉得投资理财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买!没有最好的入场时机,亲身下场跟在门口观望的感受完全不一样,我也关注复胜钦沐,但我没有买,我的感受跟汐泰盘京就完全不一样,对持有体验完全不了解,更不用提他们涨跌的原因了。该交的学费还是得交。还有一句我比较认可的话推荐给大家:做空的人永远是对的,做多的人永远是挣钱的。

当然也不是说看见哪个火就买哪个。我刚开始买的时候销售给我一个很大的误导:好的基金经理就那么几个。但是现在发现不同的市场环境都会有不同的基金经理冒出来。我的感觉是本以为只有四大天王,后来有十大高手,现在好的基金经理可能跟抖音网红一样多。前面说过,我四五月份的时候加过仓,那个时候的点位其实不错,但主线并不明确,所以没有选到适合后来行情的管理人,所以我现在的想法是可以多看看,作为韭菜我经历的还是太少。

再说一下规模的问题,规模是业绩的天敌这个已经是共识了。但是我想说的是成长和稳定的问题。规模大的私募可能成长性弱,但稳定性强,规模小的私募进攻性强,但稳定性弱。我们看到的业绩出色的小私募可能更多是幸存者偏差。另外小私募确实也不好选,作为普通韭菜,我们获取市场信息的速度广度本来就落后于三方渠道,真有小基金跑出业绩了,渠道一窝蜂的推,很快也会掉进规模变大,业绩变差的怪圈。即使有小私募的管理人对规模非常克制的,我们也很可能因为没有份额买不了。总的来说,虽然我将来可能会多配一些规模小的私募,但现有的百亿私募也不打算换。我是一个比较懒的学渣,也不想花大量精力时间去研究,所以我的期望值也不高,稳定性好就行。

我未来再选基,一是会像之前说的配置更均衡一些,另外会更看重基金经理每年的业绩,对应的规模和持仓板块。

关于持有时间

可能是因为我买房的经历吧,房产的流通性差,所以我觉得我还是能长期持有的。另外之前也说了,任何一支基金都不可能挣市场上所有的钱。所以可能真的得给足时间。至少对我来说我觉得三年我是能够持有的。

这里多说一句关于理财配置的问题,投资理财从收益类型来分有两种:增值型和现金流型。固收产品更多是赚现金流的,股票基金更多是靠复利增值。所以我也不建议把基金当短期产品来看,虽然我还没有享受过复利的快感[捂脸]我觉得两类产品都应该配置,如果你有稳定的现金流,即使股票基金有波动,可能也更容易拿得住。

当然也有投顾或者基金经理不要关注每周的净值,这点我是不认同的。我不仅每周看净值,我还每天看看大盘,猜一下今天基金是涨了还是跌了[捂脸]我觉得这可以培养投资人的盘感,虽然肯定不准,但好过完全没有[笑哭]

关于心态

自从买基金,我才真正知道了什么叫账面财富[笑哭]挣再多钱都是浮盈,总归会回撤,当然亏了也是浮亏,也会反弹的。所以不要这个礼拜涨了10%就把目标设成年华500%[捂脸]

另外投资基金可能真的没有什么诀窍,就是靠熬。买基金最好的结果可能就是慢慢变富,真碰上一夜暴富的基金,让人产生错觉可能也不是好事。

就我个人而言,可能是买房的经历,我的想法就是基金跟房子一样,都是留给孩子的[笑哭]我自认为还是能拿得住的,当然我也没经历过熊市大跌,搞不好会打脸[捂脸]

免责申明

再次申明一下我是一个买基经历只有一年多的韭菜,写文章的目的绝对不是冒充大v指点江山。最主要的目的是希望结识对理财有兴趣的朋友(本人身边这样的朋友很少);其次我是想通过自己的记录(有兴趣可以看来福小犬爹的基金流水账)买基金到底靠不靠谱。我自己的投资逻辑很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比方说我之前在雪球里写过择时很有必要,现在看当时择时成功纯粹是狗shi运,但这个看法未来可能还会变。所以我的文章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只是一个韭菜的日记,欢迎不同意见的球友交流(不过请注意文明用语,本人玻璃心,骂人我就举报[捂脸]

全部讨论

2021-12-09 16:19

写的挺好,差不多也是买私募一年,我自己的一些感受总结:
1. 进攻,防守,打底资产均衡配置,关注持有体验
2. 关注权益类资产,看多中国,重点配置股票多头资产
3. 投资经验少的可以以私募为主,等投资经验丰富了可以逐步增加公募的比率
4. 股票多头里主观和量化均衡配置,主观和量化各有优势,主观偏价值,主投大盘股,偏长期收益;量化偏趋势交易,主投中小盘,适合轮动和震荡行情。
5. 主观私募地区以A股为主,兼顾港股和美股;基金经理持股风格上价值,成长,均衡兼顾;持仓上覆盖消费,医疗,科技和新能源;持有私募规模上以百亿私募为主,以稳定性为前提, 同时持有少量偏交易风格的中小私募,以博取高收益。
6. 债券部分以公募为主,公募债券规模大,透明性和安全性更好
7. 配置少部分公募和股票,以帮助自己熟悉和跟踪市场,同时锻炼自己根据市场风格调整配置的能力

2021-12-09 13:06

“我刚开始买的时候销售给我一个很大的误导:好的基金经理就那么几个。但是现在发现不同的市场环境都会有不同的基金经理冒出来。我的感觉是本以为只有四大天王,后来有十大高手,现在好的基金经理可能跟抖音网红一样多”

岁末年初有更看好的私募吗?方便分享一下吗

2021-12-09 12:48

我现在对私募价投已经ptsd了,谁要说自己是价投,我就敬而远之。私募资金量和你差不多,但是今年仍旧是自己的公募收益带着私募跑,买的私募要么是在正负线边缘,要么就是回本的路上。今年是对私募尝试的一年,也是对私募改观的一年。原以为私募比公募好,但没想到大部分私募都比不上公募。怎么好意思收我们20%的提成

2021-12-09 22:16

没买善水源说明兄弟水平不错

2021-12-09 21:50

谢谢分享,请问在你看来正圆现在买会不会马上就受到规模影响而策略失效呢,好纠结呀

2021-12-09 18:25

我买私募感觉和自己有些重复,涨的时候都涨,跌的时候都跌,不过私募水平比我高,至少回撤小很多。 明年打算移一些到私募里,自己赌博还是小点好,至少亏了可以骂私募水平烂,我还能睡好觉!

2021-12-09 13:27

写的接地气,感悟也有共鸣。确实投资会越来越孤独,周边能理解的人会越来越少。

2021-12-09 12:39

1000万的韭菜,让满屏10万的大神怎么评价呢

2023-03-20 2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