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炒股的设备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11喜欢:5

关于平时用什么看消息,交易以及屏幕界面都怎么设置,这里供简单参考。

正常炒股的话,主要的四大类设备,手机,平板,笔记本和台式机,当然还有部分智能电视机也具有看盘的功能,这里不做讨论。

1.手机

这应该是最方便的看盘方式,没有之一,这年头智能机人手一个。其中苹果和安卓设备的APP界面可能存在一些不同。

优点是,随时随地移动看盘,下单,7X24资讯轰炸,各种APP层出不穷。缺点也很明显,界面很小,无法快捷键下单,各个APP来回切换耽误时间,电脑端软件的很多功能用不了。

2.平板

算是放大版的手机,比手机的界面大,复盘看盘都比手机方面很多。如果不是职业股民,平板基本可以满足日常的需求了。

3.笔记本

这应该是绝大多数人看盘的主要方式,从这里开始,炒股软件从APP切换到PC软件,软件选择,软件功能增加了很多。功能性和便携性综合在一起,加上笔记本巨高的普及率,促成了笔记本成为大多数人炒股的设备。

缺点是,屏幕尺寸偏小,盯盘久了眼睛疼,大部分只能外接一个显示器(极少数能外接两个显示器),对于同时盯多个方向选手来说,只能多个界面反复切换炫技。同时笔记本的价格比同等配置的台式机,略略贵一些,可能要多花些钱。

4.台式机

这应该是职业股民的主力工作设备,从这里开始,逐渐开始了屏幕的堆叠赛。不论是wind,通达信,同花顺还是东方财富,包括盈透和彭博,都专门设置了多屏幕的选项。

(1)单屏

单屏台式机,基本可以类比放大版的笔记本,可能便携性和方便性还不如笔记本。但是单屏里面有个特殊的品种,带鱼屏。

带鱼屏的长宽比通常是21:9,部分是32:9,基本约等于两个普通屏幕连接在一起。这种屏幕在游戏玩家手里比较常见,亲测看K线效果非常好,最近版本的同花顺和通达信等,也对这种特殊屏幕做了匹配,不会出现卡顿的问题。但是带鱼屏价格也比较高,同时高分辨带鱼屏可能面临显卡带不动的问题,增加显卡支出意味着炒股成本的上升。

(2)二联屏

这个配置应该比较常见,两个屏幕,一个看盘面,一个做交易,叠加微信,钉钉和浏览器来回切换。这几年国内面板厂卷的价格都降了很多,普通显示器价格也来到了大几百块,一千出头就能拿下两个屏幕。对比同期的带鱼屏可能要两三千块钱。不管是核显还是独显,两个显示器基本都没有问题。

对大多数选手来说,双屏功能已经足够了,考虑到占地面积,设备价格,以及使用方便性,双屏应该的都是一个不错的折中选择。

(3)三联屏

三联屏,使用者可能偏专业选手,一个屏幕看市场/自选股/板块等,一个屏幕做交易,最后一个屏幕挂微信/钉钉/股票新闻等,基本做到一眼扫过去,该看到的都可以看到,不会有所遗漏。

这里对比双屏,增加的其实不仅仅是显示器的钱。最直接的影响是显卡,因为核显基本没办法带动三屏,必须上独显,且独显可能要三个口,这就排除了很多低端卡,整体成本上升了一个层级。而且三屏比较占地方,要是书房小一点,可能都放不下,还得专门找一块地方。

(4)六联屏

从三联屏往上,基本都需要为了多屏幕去专门选显卡,比如四联屏,六联屏和八联屏。目前看下来,部分专业选手的交易室里,六联屏比四联屏和八连屏多见,可能是2X3比2X2和2X4看起来更加顺眼。

至于六联屏的大概划分,一个专门用来看持仓变化,一个专门看消息,其他的包括大盘分时,板块指数,个股分时/K线,盘口托单/垫单/成交明细等,对于同时进行多个股交易比较有用。

对比三联屏,成本也是肉眼可见的上升,毕竟显示器数量就会带来增加很多成本。至于多屏幕显卡,晚上其实有专门的杂牌炒股显卡,几百块钱就能搞定六个输出口,但是支持的分辨率比较低,而且屏幕会卡顿,使用体验感不太好。英伟达AMD都有中端版本的多口显卡,除了价格稍稍有点贵,正常用都没什么问题。

不管是智能机还是PC,对于炒股来说,都处于性能过剩的阶段。最主要的是稳定可靠,最好内存能稍微大一点,同花顺和wind都比较吃内存,通达信和东方财富稍微好一点。

出门在外用手机看盘,在家或者办公室,用笔记本或者台式机看盘。至于最后到底是二或三或六联屏,看平时需求,综合考虑下设备成本,因人而异。

至于PC的配置,无论是i5/i7/i9/9590/7980X,还是1060/3070/4080TI/RTX6750,还是镁光/芝奇/三星/海力士的DDR4/DDR5系列的2666/3200,还是350/500/750W的金牌/铜牌/铂金电源,能满足正常使用的就行,如果愿意倒腾电子产品,可以尝试着自己倒腾试试。

无论是什么设备,都只是炒股的工具,工具的重点是方便好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最后的目的都是利用工具在股市中盈利。

全部讨论

现在就笔记本带一个屏 感觉有点不够 争取赚点 换一个台式挂四瓶就足够了

盘面一般看哪些信息比较好,目前就只是观察快速涨幅和跟踪的自选几个板块

05-18 21:11

我用两个笔记本,然后划拉一下手机,感觉完全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