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A股市场的量化交易观点及短线流动性收割探讨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5喜欢:2

当前A股市场的量化交易观点及短线流动性收割探讨

【对唐史主任司马迁的量化思考内容的整理:网页链接

传统市场中的“做多动能”

在量化交易还未占据主导地位的时候,无论行情如何,买方和卖方通常会默契地选择在一年中的关键节点协同做多,以维持市场的活力。这种合作行情通常发生在春秋两季,业内俗称“吃饭行情”。当市场环境较好时,这种协同做多可以从年报季持续到春季,形成所谓的“春季攻势”。即使在最糟糕的市场环境中,一年里也至少会有一次全市场的协同做多。

这种协同做多,市场表现为“机游共振”,即机构和活跃资金互相配合,推高市场行情。比如,在行情好的时候,机构和游资会集中在热门赛道上,形成强烈的做多动能;而在行情不佳时,机构抱团核心股票,游资则围绕涨停板的妖股进行操作。

量化交易的兴起与市场变迁

随着量化交易的逐步兴起,市场生态发生了深刻变化。量化交易策略与传统的“做多”不同。传统做多策略通常基于对某些确定性因素的把握,目标是赚取10%-100%的盈利空间。然而,量化交易策略则更为灵活,只要有微小的利润空间,量化交易便会立即进行交易。

虽然量化交易从某种程度上提供了市场流动性,但也带来了新的问题。量化交易频繁买卖,即便在微利甚至不盈利的情况下也会卖出持仓以平衡仓位。这导致一些本来有希望走强的个股或板块在萌芽阶段就被频繁“收割”,难以形成持续的上涨动能。

游资与机构的困境

对于游资来说,短线操作的难度加大了。为了避免被量化交易频繁“收割”,游资需要不断测试市场中是否存在量化交易的参与。然而,这种操作容易触发监管,因为量化交易可以在毫秒级别进行反应,而人工操作无法做到这一点。这使得游资在追涨或卖出时常常遇到挂单无法成交的情况,不得不不断撤单重挂。

机构投资者,尤其是卖方机构,也深受其扰。比如,在召开电话会议后,机构决定沿着均线买入,但量化交易开始卖出,导致机构的买入操作无法顺利完成。这种情况引发了市场的猜疑链,导致投资者对卖方逻辑产生怀疑,进一步影响市场信心。

市场生态的变化与猜疑链

长时间的猜疑链扩散导致市场交易内卷化,大家都在向下交易。虽然并非所有的砸盘行为都是由量化交易引起,但一旦市场参与者担心量化会先行砸盘,他们就会趋利避害,提前卖出。量化交易在集合竞价和盘中交易中可以迅速抢筹,这种交易上的不公平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的不稳定性。

这种市场环境下,即使是高水平的研究员和机构调研也难以赢得市场的信任。每当市场出现波动,猜疑链便开始扩散,大家互相怀疑,导致市场情绪更加负面。

量化交易的挑战与未来

尽管量化交易提供了新的交易方式,但其对市场整体收益的影响却未必显著。过去,市场就像大家一起种地,虽然没有人能吃特别多,但也不至于饿死。量化交易改变了这一生态,导致市场上的多数人难以获利,市场流动性和估值水平逐步衰退。

量化交易虽然有效率优势,但其带来的市场波动和不公平交易现象也不容忽视。越来越多的市场参与者开始使用量化辅助交易,但公共算法总是难以与具备自主因子编辑能力的量化策略竞争。这种趋势最终可能导致市场走向高薪招聘数学天才、依靠超级计算机进行对决的局面。

监管与市场公平

量化交易已经成为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其面前的筹码也越来越多。我们无法将其从牌桌上赶走,接下来的关键在于如何确保这张牌桌不会变成老千竞技场。市场需要一个公平的交易环境,金融的本质是信用,只有在一个可信的市场环境中,所有参与者才能公平竞争,市场才能健康发展。

如何区分不同类型的量化交易,如何有效监管量化交易,如何避免量化交易过度助涨助跌,是监管部门和市场参与者共同面临的挑战。只有在建立起有效的监管机制、确保市场公平的前提下,A股市场才能实现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全部讨论

06-02 14:18

仅仅一个价格笼子,就逼得除量化以外的资金只能做预判交易,很多确定性的跟谁交易只能望洋兴叹。

现在各种比赛,客观上也是在给量化提供“语料”,太难了。

请教下贴主:量化收割的机制是什么?
是买了大量个股的底仓,一旦哪个股有价格异动,就卖出?
亦或者,一旦监测到哪个相对低位的股有涨幅异动,就马上抢着买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