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风险投资的十八般兵器(2023)-13黄钺(商业地产)篇

发布于: 修改于:雪球转发:1回复:1喜欢:0

第一章 历史溯源

“钺”这种兵器大家是很少见的,其形制似斧,以砍劈为主。

《说文解字》曰:“大者称钺,小者称斧。”

由于钺形体笨重,杀伤力远不如戈、刀、矛,所以渐渐脱离战场,成为一种礼兵器。

在周灭商的牧野之战,周武王“左仗黄钺,右秉白旄”做战前的誓师动员,因此“黄钺”就是古代帝王专用的礼兵器,应该是长这个样子。

“黄钺”作为兵器,具备以下特点:

(1)上古时候就有,历史很悠久,但后来就基本被废弃,只成为一个礼仪的象征。

(2)曾经代表无上的权威,是权力的象征。

在2020年写《低风险投资的十八般兵器》时,我把“分级B套利”作为具备“黄钺”特点的低风险投资方式,但随着分级基金的退出历史舞台,需要换一种投资品了。

思来想去,我觉得在当下,仍具备与“黄钺”类似特点的投资品就是“商业地产”了。

商业地产范围很广,种类也挺多,但对于散户投资者可以投资的,基本上就是商铺。因此,本篇主要介绍的就是商铺投资,顺带着把2021年开始出现的国内REITs基金投资介绍一下,这其实也是商业地产的延伸。

(1)历史悠久,且逐渐演进与废弃,与“黄钺”很类似

商铺的投资历史悠久,尤其是在上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国家改革开放、民营经济的发展,各种各样的商铺都被投资者抢着一扫而光。

但从2010年开始,随着电商的普及,以及商铺供应量大增,也逐步没落了。

(2)曾经的无上荣光,与“黄钺”很类似

商铺领域,在1990~2010年代,“一铺养三代”的观念深入人心,谁家里如果有个商铺,就相当于有个额外的劳动力在赚钱,绝对是家庭富裕有财力的象征。

第二章 回报预测

在开始聊“黄钺(商业地产)”之前,我首先需要声明几点:

(1)虽然我投资过商铺,但这些投资与其它的权益类、债券类、货币类资产投资不同,其它的投资品每笔交易金额都不大,交易次数很多,而且是在不断投资的过程中学习提高。

而商铺涉及金额很大,我总共就操作过1次,并且是在完全零基础零经验下去操作,其实风险是极大的。

(2)我对商铺的投资经验不足,也没有系统性地学习过相关理论知识,因此只能谈谈我自己朴素的想法。

(3)对于REITs产品,我除了新REITs上市时的申购过,也没有去场内买卖REITs产品,主要是觉得目前国内的REITs产品被高估了。后续如果性价比凸现,我也会投资的。

下面分开来聊聊商铺和REITs。

第一节 商铺

(1)商铺的分类

我最早了解商铺,是在读初中的时候,当时老房子拆迁,祖父母之前的老街店面换了一个10来平方米的商铺,出租后每年都能够有好几千元的收入,相当于有了一笔养老金。

再大一些的高中时代(1995年前),经常听到母亲在跟父亲抱怨,说她一直想在柯桥轻纺城(全球最大的轻纺织品交易集散地,位于我的故乡浙江省绍兴市)买个商铺,说是现在商铺已经涨了多少之类的,但父亲一直不肯,说得把钱留着以后给我买房用。

因此,在我儿时的印象中,商铺就是一个好买卖。

可惜,等我开始工作并且逐渐有些积蓄、理财意识觉醒开始投资时,发现商铺受到电商冲击较大,已经逐渐从高高在上的形象快速滑落尘埃。

我个人觉得现在的商铺投资,已经越来越难了。

商铺大致可以细分为以下几类:

a)小区底商:一般在小区一楼,可能临街,也可能只临小区内部道路

b)临街商铺:很多也是小区的一部分

c)大型购物中心、地铁站、商业街内的商铺

d)各类批发或贸易市场内的商铺:比如柯桥轻纺城的商铺、杭州四季青的商铺、深圳华强北的商铺等

e)承诺返租的商铺

从投资的难度来说,a)、b)相对确定性更高一些,毕竟小区底商、临街商铺,主要是服务于小区及周边居民,因此人口基数、流量相对稳定,不说能够赚到大钱,至少保持每年4~6%左右的租售比还是可以的,就当作买了个4~6%年化回报的、基本卖不出去的理财产品。

c)、d)就比较考验投资者的专业水准了,我很难评估,因为这跟整个购物中心、专业市场的运营情况紧密相关,哪怕你再是旺铺,如果整个购物中心、专业市场经营都不理想,那商铺也只能是被砸在手里。

e)基本上都是个坑,往往前几年有返租,过几年后开发商一破产就什么也没了。

(2)商铺的流动性缺陷

商铺除了选铺要求高外,还有一个很大的缺陷:流动性极差

大家在日常都能够看到一手商铺的推广信息,也会在一些房屋中介或“贝壳找房”、“安居客”、“我爱我家”等APP上看到二手房交易信息,但估计很少有人看到过二手商铺的交易信息。

如果说现在二手房产卖出难度为10的话,二手商铺的卖出难度是100。

商铺的流动性差,我觉得主要是两个原因:一是因为其涨幅远落后于住宅房产;二是其二手交易税费极高。

第一个原因是显而易见的,我2016年8月买的商铺,当时单价是高于同小区的住宅20%;但到2023年的现在,单价都不见得比同小区住宅更高。

投资者永远都是追涨杀跌的,越涨越有流动性,越跌越无人问津。

第二个原因我来细说一下。

基本可以这么说,你买入商铺之后,就别想着再卖出了。

我仔细查了商业性质房产的交易税费,相当复杂,又去问了本地的房产中介,详细如下:

a)契税:买入合同金额的3%

b)营业税及附加税费:按买卖合同差价的5.3%计算

c)土地增值税税费:买入合同金额的1%(这一项有可能不同地方是不一样的,中介跟我说的是本地的情况)

d)个人所得税:买入合同金额的2%

e)中介费:100万以下部分买卖双方各1.5%,100万以上部分买卖双方各1%,分档累计

比如我在2016年买入的商铺,买入总价为309万,加上各项税费总成本在318万。假设现在能够以450万元卖出(这个价格不确定是否能成交,但算是一个相对合理的报价),那么对应的买方税费为:

a)契税:450万*3%=13.5万

b)营业税及附加税费:(450万-309万)*5.3%=7.5万

c)土地增值税税费:450万*1%=4.5万

d)个人所得税:450万*2%=9万

e)中介费(买卖双方合计):100万*3%+(450万-100万)*2%=10万

上述五项合计为44.5万,而我的净收益为87.5万,相当于资本利得部分的33.7%用于交税费,剩下66.3%是自己的净收益,税费居然能够吃掉1/3的收益,这在住宅房产市场是不可想象的。

从上述计算可以看到,商铺(包括各种商业房产,如前几年很火的公寓性质大平层),其二手交易税费极高,不管这些税费最终是由买方还是卖方来承担,都会计入在总的成交成本中,从而极大地限制了二手商业房产的交易。

(3)商铺的回报预测

因此,商铺的回报预测,主要应该是租金回报率,一般在4~6%左右,比住宅房产要高。毕竟商铺的资本利得收益极少,主要靠的就是租金回报的现金流。

第二节 REITs

(1)什么是REITs

REITs是Real Estate Investment Trust的简称,中文叫做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

REITs最早起于美国金融市场,简单来说,就是成立一只基金,把募集来的资金用于购买房地产、主要是商业地产,比如购物中心、写字楼、酒店、物业等,然后把这些商业地产每年的收租收入,扣除掉基金本身的运营成本后,剩下的净利润中拿出90%按照份额给投资者分红。

REITs本质就是商业地产的证券化。

其优点在于:把原来需要一大笔钱才能买入的商业地产,通过基金份额的方式,让中小投资者也能用少量的钱参与,既能分享每年的租金红利,又能在证券市场上进行交易,从而具有流动性。

(2)港股REITs

国内的REITs产品起步较晚,我们先来看看香港市场。

下表为集思录网站上提供的港股REITs产品信息按复合增长率降序排列。

表中涉及到的几项重要指标,简单说明如下:

1)复合增长率

即股价复权后的复合增长率,这是该REITs基金上市以来的年度复合涨幅(含派息),因此可以通过该指标简单评估其长期业绩表现。

比如复合增长率排名第一的“领展房产基金(00823)”的年K线如下图,其在2019年达到最高点99.8元,而后受疫情影响一路下跌,目前为63.8元,足足跌去了36%。

即使如此,从其上市以来复合年化增长率也有12.89%。

2)股息率

与股票的股息率一样,按照最近一年每股派息之和/股价来计算,象“领展房产基金(00823)”是每半年派息一次,因此是把两次派息相加。

3)PB

即市净率的概念,是指其市值除以净资产。

4)资产负债率

REITs基金往往会通过借贷融资,去收购一些新的物业,从而实现拓展。

资产负债率与股票市场中的概念也相同。

对于负债较高、但这些负债并没有为其带来更多股息增长的REITs基金,需要小心。

5)股息复合增长率

指股息本身的增长率。

当分红率固定不变时,股息复合增长率其实也就是运营净利润的复合增长率,能够反映出该REITs基金的运营发展情况。

如果说前面的“股价复合增长率”反映了投资者的实际收益,那么“股息复合增长率”其实就是对应的“锚”。

这就象经济学里学过的价格与价值的关系一样,价格不可能脱离价值区间太高或太低,REITs产品的“股价复合增长率”也不可能偏离“股息复合增长率”太远。

6)借贷平均利率

指的是REITs基金借贷融资的利率水平,当REITs基金发展良好时,往往能够以更低廉的利率借到资金。

7)基本管理费

基本管理费收取标准是按照当年物业总价值的一定比例收取,可收取现金或基金份额。

8)浮动管理费

浮动管理费收取标准是按照当年物业租金总收入的一定比例收取,可收取现金或基金份额。

象“领展房产基金(00823)”采用内部管理人模式,不涉及收取管理费,而是对管理公司员工采纳长期股权激励计划;

从上面这些指标可以得出几个比较直观的印象:

a)REITs基金有点类似于股票市场中的高股息股票,每年收取一定的现金分红,随着盈利的增长,分红额还会逐步提高。

b)REITs基金并不是稳赚不赔的,象长期年化表现最好的“领展房产基金(00823)”,最近三年也跌了36%,与恒生指数的跌幅不相伯仲。

c)上述表中所有港股REITs产品的复合增长率算术平均值为3%,股息率算术平均值为8.4%,股息复合增长率算术平均值为0.8%。如果分散购买这些产品、把其作为一个等权重REITs指数的话,相当于是一个每年获取8.4%股息收入、但年复合增长仅为0.8%的产品。

(3)A股REITs

最后我们再来看看国内的A股REITs。

2020年4月30日,中国证监会、国家发改委联合发布《关于推进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试点相关工作的通知》,并出台配套指引。这标志着中国基础设施领域公募REITs试点正式起步。

不动产主要指两种类型的资产:一种是商业写字楼、零售物业、酒店、公寓等持有型房地产;另一种是传统及新型的基础设施。

其中,传统基础设施包括机场、港口、收费公路、水电气热、污染治理等;而新型基础设施则包括5G基站、数据中心等和信息产业相关的基础设施。

从2021年开始,国内发行公募REITs,REITs基金产品正式走入普通投资者的视线。

上表是集思录网站上提供的A股已上市REITs产品按折价率降序排列的清单。

相比港股REITs,A股REITs产品有几个完全不同的特点:

1)A股REITs产品能提供的相关财务指标较少,透明度不太高。

比如说,由于上市时间太短,有很多只REITs都没有“股息率-TTM指标”,而且网站上也没有直观的股价复合收益率、股息复合收益率、资产负债率、借贷平均利率、运营管理费率等信息。

这些指标有的可以去股票软件F10中查看季报来计算,但有的信息季报里也没有,其透明度不太高。

2)A股REITs产品绝大多折价率为负数,即有溢价。

折价率其实与港股REITs中的PB类似,市净率=P/B,而折价率=1-P/B。

因此可以看到,港股REITs产品PB全部小于1,即相当于都有正的折价,而A股REITs产品中,只有3只产品PB小于1,占所有REITs产品的12.5%。

因此,A股REITs基金由于是新产品,秉持大A股炒新的优秀基因,新上市的REITs基金也被一轮爆炒,导致其PB估值普遍较高。

3)项目类型完全不同。

港股REITs基本都是持有型房地产项目,而A股REITs则都是基建项目。

如上图把目前已上市的24只REITs产品按项目类型进行分类,可以看到除公租房这类政策导向型项目外,其它几乎都是基建项目。这完全符合我们“基建狂魔”的特点。

但是作为真金白银要投入进去的投资者,我们需要仔细思考一下这背后的逻辑。

第一问:为什么A股的REITs产品没有商业地产类型的?

这与国家抑制房地产的政策直接相关,而更深层次的原因是,REITs产品如果发行的是商业地产项目,其实并不符合国家发展REITs市场的初衷。

第二问:那么什么是国家发展REITs市场的初衷呢?或者说为什么是2020年以后A股开始有公募的REITs产品呢?

国内的REITs产品最早在2002年就有了,不过都是私募产品。而之所以在这个时点要发展公募REITs市场,看看这些产品的项目类型就可以想明白。

以前国内的基建项目,比如成本高昂的高速公路,其资金大都来源于政府专项拨款和地方政府债,而现在随着各地政府债越积越多,风险已经增加、不能再加杠杆了,此时还想进行这些基建项目怎么办?

通过公募基金公司一起发行REITs产品,投资者投入真金白银获取每年的分红回报;基金公司赚到管理费用;地方政府完成基建项目、增加地方GDP;如果基建项目是比较靠谱的、当地及周边区域的人口都能从中受益。这真的是“一举四得”的好办法。

那这一整套机制中,其实只有三方是几乎无风险地确定性受益的,即基金公司、地方政府、当地及周边居民;而投资者则承担了整个项目是否能够长期、稳定盈利和增长的风险。

因此,投资者必须擦亮双眼,仔细分辨其中的利害得失,看看相关的REITs产品是否具备投资价值。

A股24只REITs产品中,已进行过至少一次分红派息的REITs共有12只,其股息率算术平均值为3.9%,PB算术平均值为1.17倍

港股的10只REITs产品PB算术平均值为0.42倍。

以股票市场上A股与H股的折溢价平均值来估计,目前所有A、H两市同步上市的公司共143家,其H/A比价算术平均值为0.575,相当于A股比港股有74%的流动性溢价。

以此数据为基准参考,A股REITs产品的PB合理估值应该等于“港股REITs产品的PB*(1+流动性溢价)”,即0.42*(1+74%)=0.73倍。

对照目前的1.17倍PB、3.9%的股息率,如果A股REITs产品的PB能下跌到0.73倍,对应的股息率可以达到3.9%*1.17/0.73=6.25%。

这应该是一个相对合理的区间,因此,我觉得理性市场下,A股REITs产品每年的分红收益率应该在6%以上。

至于长期的股息复合增长率,这个需要看项目的靠谱程度,按照所有REITs产品的平均值来估计,大概也就3%~5%。

第三章 适用对象

“黄钺(商业地产)”适用的对象包括:

(1)手握大把现金,又不愿意承受权益类市场高波动、债券类市场低收益的人群

商铺的价格不菲,对于手握大把现金,但又害怕权益类市场波动、无法忍受浮亏的人群来说,仍然是有吸引力的。

(2)希望稳定收取租金、并且有对抗通胀需求的人群

商铺可以稳定收取还算可观的租金,同时又有一定对抗通胀的属性。

(3)女性相比男性更愿意投资商铺

从我周边接触到的人群来看,感觉女性相比男性更愿意投资商铺。

我猜测其中的原因可能是:商铺每年都会有现金流,能够让她们有包租婆的舒适感,而且哪怕商铺一下子没法以更高的价格卖出,至少还留下来实实在在的商铺放在那儿,这比虚幻的股票资产好多了。

而男性的风险偏好普遍更高,更愿意去投资股票等更高波动的资产。

(4)REITs产品虽然是把商业地产证券化后的一种形式,但我直观感觉,愿意投资商铺的人与愿意投资REITs的,并不是相同的人群。

从原理上来看,REITs产品是商业地产的延伸,但由于其每天都会有交易报价,更象是一个交易品种,比如场内的股票或ETF基金每天都有波动、有价差,因此钟爱投资商铺的人群,可能无法接受REITs产品;能接受REITs产品的,往往都是喜欢投资股票、指数的。

第四章 标的选择

第一节 商铺

(1)看城市

商铺首选城市。城市发展不理想、没有未来的话,商铺更不可能有未来。

这就象不看好中国经济,就别投资股票同样的道理。“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商铺看城市,有人口长期流入、人均收入高、对应人均消费也高的城市才能更有价值。

而如果看错城市,商铺可能连租都租不出去,也没有任何自住价值。你不可能因为有个商铺砸手里了,就去开个奶茶店、开个小超市、开个蛋糕店吧?

(2)看规划

如果是社区底商或小区沿街商铺,需要了解该块区域的中长期规划,比如有没有新的购物中心、市场、地铁或其它信息,对商铺周边2km内的各个区块情况了如指掌。

(3)看人流、看业态

看对应商铺位置每天各时段的人流情况。

看其业态是服务于周边几个小区、还是对更大范围内的片区有辐射。

看商铺所在区域是处于新建、成长、成熟、还是衰退期?

对于特别老的城区,如果没有更丰富和特色的商业引入,就已经迈入成熟期、甚至可能已经是衰退期,仅仅服务于周边几个小区的人口,其商铺租金基本就到顶了,后续能不能跟上CPI是个未知数。

前几天过年回老家,跟姑妈聊起她几年前买的一个二手沿街商铺,就在绍兴老城区,但已经不是城市的新核心了,投资后几年下来,租金也没上涨过。我帮她计算了一下年租金回报率,仅为3%,现在她想以几年前的买入价卖出,也无人问津。

(4)看商铺与周边或所在住宅小区的对价

一般而言,商铺的价格应该略高于所在住宅小区的价格,最近几年商铺越活越回去了,也可能只能与住宅单价持平。

(5)看商铺具体的位置、门面进宽、是否可重餐饮等

同样一个小区的沿街商铺,在人行出入口的位置、在拐角的位置就更理想;

同样的面积,商铺门面越宽越好;

能够做重餐饮的商铺,可选择的租客范围更广;

…………

(6)思考一下商铺租客线下能够从事的生意

随着电商和互联网+的深入,需要替商铺租客思考一下,哪些生意还是需要线下铺面的?

a)泛餐饮

如小吃、餐馆、快餐、奶茶、咖啡店、蛋糕或面包店等,有大量的线下消费。线上的美团、饿了吗只会助力其生意更加兴隆,而不会反过来倒逼其线下关店。

b)需要线下消费服务体验的场景

比如健身、足浴、理发、KTV等都需要线下消费体验,不会被电商所取代。

c)日常化消费场景

比如连锁小超市,象杭州这边的全家、罗森等连锁社区型超市还是挺红火的,即使其单价会比大型超市贵一些,但也有很多人在消费,图得就是一个方便。

毕竟大多数场景下,只是想买个面包、买包零食、买瓶酸奶、买个冰淇淋、买点关东煮,都不会想去大型超市里兜一大圈的。

d)重体验的非标准化产品或高价值产品

象3C、服装、书籍等相对标准化产品,京东、天猫上都很丰富,线下根本无从竞争。

而一些重体验的非标准化产品或高价值产品、频次较低的消费,比如奢侈品、化妆品、阳澄湖大闸蟹、高端烟酒等等,线下场景能够看到实物,从购物放心程度来说可能更佳。

e)必需的线下网点

如银行、电信运营商、房产中介等,都会有很多小型的线下网点。

这些都是商铺潜在的租客类型。

第二节 REITs

再来说说REITs基金的标的选择。

如下图是已上市REITs产品折价率分项目类型统计。

可以明显看到,高速公路、公租房这类公共设施的REITs产品,其折价率较高,说明市场目前不太认可这些产品,而更愿意去追捧产业园区、仓储物流等认为更有增长空间的产品。

市政设施、电厂、垃圾处理及发电由于都只有1只产品,数据有可能会出现统计意义上的偏差。

从我自己的投资理念来看,首先相信的是高股息(即拿到手的真金白银),其次相信高ROE(即标的对象的盈利能力),最后才会去相信高增长(即标的对象的未来发展能力)。

对应到REITs产品上也是一样,我目前没有太多经验,但如果一定要让我选,我可能会优先选择长期稳定高股息的产品。

至于说对标的产品的了解,其实我觉得REITs产品比股票还不容易了解,因为公开信息比较少,追踪的投资者也少,因此这些REITs产品到底本质如何、后续是否有发展前景,感觉很难评估。

第五章 时间选择

第一节 商铺

从目前来看,我是不建议投资商铺的。

而如果真的是对股票等权益类投资没兴趣(象我前些天和一位从事商业地产10余年的老同学聊天,她就喜欢投资商业地产项目,而不愿意投资股票资产),一心想买商铺收租的,我觉得基本没什么择时的问题,只要看是否有好的标的就可以。

第二节 REITs

从国内的REITs产品来看,估值普遍较高,从择时的角度目前我不太建议。

当然,如果想尝试,也可以小仓位地买一些试试水。

第六章 渠道选择

第一节 商铺

从渠道的角度,商铺投资其实就2个选择:要么是一手、要么是二手。

单纯从商铺的角度,就象其“黄钺”的定位一样,我是不建议投资的。

不过如果一定想投资商铺,那么一手和二手各有各的优缺点:

(1)一手商铺

优点:

a)交易费用便宜,没有二手商铺那么多的税费。

b)一般都不是成熟区块,处于区块发展的初期,因此充满了可能性,如果发展得好租金涨幅不菲。

当然,硬币的反面就是其缺点:

a)商铺周边情况往往未成熟,对于后续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的人流量,不可确定。

b)商铺的租金能够到多少,也没有一个相对准确的参考标准。

(2)二手商铺

优点:

a)业态相对成熟,往往已经签有租约,通过租约的金额及商铺的交易价格,能够很容易计算出对应的年租金回报率。

b)周边交通、地段、人流情况比较明确。

缺点:

a)税费很高,计算年租金回报率时,需要把这些成本都考虑进去。

b)如果该区域未来充满了发展潜力,当你知道时这种预期往往已经体现在交易价格中了,因此如果想要买到既有发展潜力、卖方又未预期到该种发展潜力的标的,就需要投资者有“预期别人的预期”的能力,很有难度。

第二节 REITs

REITs产品都是在场内交易,因此与买股票、买场内ETF基金的形式一样,没有其它渠道可选,最多是在不同的券商了解一下相应的费率,找最优惠、方便的渠道。

第七章 心法招式

第一节 心法

【第一招】商铺投资需要做好长期被“套”的心理建设

商铺投资很有可能长期被“套”。

这里说的被“套”,是真的被“套住了”,即瞬间失去流动性,你根本卖不出去。

而股市里的被“套”,其实并不准确,往往只是有浮亏,如果真的想卖,还是可以立即卖出的,其流动性并没有失去。

因此做好这种心理建设后,才可以去投资商铺,这也是常说的“预期管理”。

【第二招】做好租金长期不涨的心理准备

商铺租金是否能够上涨,不仅取决于商铺本身,还与宏观经济形势、租客运营能力等息息相关,因此投资者需要做好租金长期不涨的心理准备。

【第三招】REITs投资也有可能会暴跌

REITs由于其90%的超高分红率,因此有稳定的现金流和比较优秀的长期表现,能够抗通胀、分散投资风险。

但如果投资者买贵了,或者出现一些黑天鹅事件导致市场大跌,或者REITs项目本身出了问题导致租金收益下降等,都会让REITs基金暴跌。

第二节 招式

【第一招】商铺投资看城市

优先选择一线城市、强二线城市、经济发达地区及城市,其它就别考虑了。

【第二招】商铺投资看规划

优先选择该城市更有发展潜力的区块。

【第三招】商铺投资看地段

优先选择地铁、学区、医院、CBD等配置加持的地段。

【第四招】商铺投资看人流

大致统计每天不同时段、每周不同日期的人流变化情况,分析其内在逻辑。

对于未发展成熟的新区域,需要有一定的前瞻预见能力。

【第五招】商铺投资看业态

看商铺辐射范围,看周边区域处于哪一发展阶段。

【第六招】商铺投资看门面

看具体门面位置、进宽及相关信息。

【第七招】商铺投资看对价

二手商铺往往成交很少,需要与所在小区或周边小区住宅价格进行对照参考。

【第八招】商铺投资看生意

商铺的核心价值就是做生意,租客的生意红火了,商铺自然就会增值,因此投资商铺,其实要操的就是租客老板做生意的心,不容易呀!

【第九招】REITs投资看项目

这是比较难的一步,因为REITs产品的项目往往不直观、不透明,投资者不太清楚其内部的运营机制及预期收益。

【第十招】REITs投资看股息率

高股息率是对投资的一种保护,如果能够有10%的股息率,哪怕不再增长,不考虑时间价值的话也可以用10年时间收回成本。

【第十一招】REITs投资看估值

PB或折价率是估值的重要参考指标,用更低的估值去买入才能让自己的投资有充足的安全边际。

不要太相信什么成长的鬼话,如果想要成长性,那还不如去买成长股或科技板块的指数。

【第十二招】REITs项目是社会化运作,投资者需要自负盈亏

国内的投资者被保护得太好了,尤其是银行理财、债券、信托、包括以前的P2P投资者,一有问题就会去闹,但这些产品本身的风险属性是需要投资者自己去评估的。

顺带提一嘴,我以前也买P2P,其中有一只暴雷了——“团贷网”,至今连本带利都没了。好在因为其承诺收益率高(超过10%),我投得很少,而大部分资金都投了更稳健、收益率更低(费后8%)的平安旗下陆金所,2019年时已全部安全上岸。

银保监会领导都发话了,“承诺收益超过6%就要打问号、超过8%就很危险、10%以上就要准备损失全部本金”。

因此,即使REITs产品对应的是政府主导的基建项目,但其仍是社会化运作的,比如高速公路项目,如果规划不合理、或者有其它竞品出现分流了车辆,导致客流量和过路费萎缩,地方政府也是束手无策的。

另外象公租房、产业园区等,也都存在类似的可能风险。

因此投资者一定要提前做好功课。

第八章 经验教训

商铺投资源于2016年G20峰会前,买的位置在杭州萧山区奥体板块,当时规划是2022年开亚运会的区域,奥体板块的住宅房价上涨迅速,我买的一手商铺离最近的地铁站步行刚好1km,单价比所在小区一手房价高一些,而出租的租金年回报率是5%。

一晃6年多过去了,亚运会已经推迟到2023年9月召开了。在这6年多时间里,楼市变化很大,而商铺的租金则经过2位不同的租客,并且受到疫情的影响,还是5%(不计贷款利息、时间价值等各种隐性成本),并且如果想卖出,按中介的说法,价格合适的情况下可能要卖至少1~2年,基本没有流动性。

换句话说,我买了一个每年回报5%、并且不可卖出的产品,在不计贷款利息、不算时间价值的情况下,要20年才能收回成本

与其如此,我还不如买点高股息率的大型银行股,有的股息率高达7%以上,而且流动性会更好。

至于REITs基金,我只申购过“嘉实京东仓储基础设施REIT(508098)”,其网上配售率仅0.46%,只有几乎可以忽略的资金配售到,并且目前也还未上市,就先不谈了。

第九章 结语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假黄钺”都是重臣、权臣的标配,相当于代表皇帝行使征伐之权的意思,尊崇至极,但其已经从兵器退化为礼器。

因此,我把曾经尊贵至极的商铺投资归为“黄钺”,在当下的市场大环境下,不太建议去投资商铺。

而从商业地产延伸出来的REITs产品,长期是比较看好的,因为这个市场可能会不断地扩容、发展与壮大,给投资者多一种选择。不过短期来看估值较高,不太建议介入。

全部讨论

2023-01-30 22:38

谢谢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