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克良:制约茅台发展的四个因素2014年02月28日

发布于: 雪球转发:2回复:2喜欢:5
2014年2月27日,茅台集团名誉董事长季克良在清华大学酒业总裁班授课时谈到了茅台60年遇到的四大困难:

  从1951年茅台酒厂成立到现在,茅台酒厂已经发展了63年。我1964年到茅台,到现在,正好是50年时间。60年中茅台从一个小的作坊式企业发展到今天的规模,从我个人的感受来看,这个过程有很多东西是值得我们去研究、回忆和总结的。

  过去,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很多人都在问一个问题:茅台是国酒,但为什么发展的速度这么慢?我认为,有四个因素曾严重制约茅台的发展。

  一、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便

  茅台在贵州西北部,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之前交通都非常不便,1964年我从江苏到茅台一共走了9天,其中从遵义到茅台镇就走了四天。当时遵义到茅台只有一条三级公路,人口流动很少。一直到1992年,茅台在做新增产能2000吨规划的时候,另外修建了一条三级公路,但这样的交通环境还是很不利于茅台酒厂的发展。全国17家名酒企业我大部分都去过了,客观地讲,除了郎酒厂所在的古蔺县比可能比茅台镇更为偏远之外,其他名酒厂的交通环境都是好于茅台的。


  二、贵州省白酒企业的税负普遍偏重

  茅台所在的贵州省到现在都还是一个欠发达的省份,去年整体财政收入大约是1000多亿元,不如东部地区一个省的一个地级市年财政收入,酒类一度是贵州省重要的经济支柱,在这种情况下,贵州酒类企业的税负也是目前国内最重的。目前贵州和北京、广东酒企的税负一样,都是30%多一点,而河南、湖北的酒类税率是10%左右,四川是15%。我曾经计算过,从1984年到2011年27年里,茅台总共交了400多亿的税,如果按照河南和湖北的税率来计算,我们可以少交260多亿元,即使按照四川的税率来计算,也能少交200多亿元,对于一个企业来说,200多亿能做很多事情来推动企业的发展。

  在比较重的税负下,茅台挺了过来,但是贵州很多企业没走过来。当然,这其中也有很多其他因素的影响,但是在我看来比较重的税负的确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三、工艺复杂,生产周期长

  茅台酒是酱香型白酒,产酒很难的工艺决定了从投料生产到最后出场要经过五年的时间,但是五年间市场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对于一个企业,特别是刚进入市场经济的企业来说,做这样具有前瞻性的决策是很难的,这让我们也不敢很快地去发展。

  有些企业当年就可以出酒,如果赶上企业好销,加快生产,当年就能产生效益,但是茅台当年的产量都要五年以后才能产生效益。

  四、酱香型白酒投资成本高

  酱香型酒好,但是也有很多毛病,例如五斤粮食一斤酒,解放前是六斤,现在我们也需要五斤。在计划经济的时候,贵州是个缺粮的省份,要靠外面调粮来保证人民生活用量。在粮食紧张的时候,茅台要发展很快、很大,是很难的。另外,茅台的一吨酒投资的成本很高,是浓香型酒投资的两倍多,没有那么多资金来投,来扩建。生产周期长,资金积压的就多,本来1000吨的,因为周期长,库房里面有四五千吨放着,资金占用多,周转慢。

  另外酱香型酒劳动生产率低,粮食消耗大,生产成本太高,这些都影响到了茅台的发展。

全部讨论

2022-05-12 20:13

季克良:制约茅台发展的四个因素2014年02月28日

2014-03-03 14:18

4个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