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葛兰这234亿是怎么亏出来的?

发布于: 雪球转发:1回复:8喜欢:1

大家好,我是(●—●)。

先预祝开市大吉~

尼玛这整个国庆都被葛兰各种刷屏,

说啥都有,什么跑路了辞职了……

本着一贯求真务实的态度,

(●—●)帮各位扒拉了一下公告,贴在这里:

喏,她依然担任基金经理。

尤其依然还是顶流“中欧医疗健康”的主啊

(我在事关7亿国人,涉及6700亿人民币!曾统计过,中欧医疗健康(你们的兰兰)是坐拥585万粉丝的顶流TOP3)

什么十年亏234亿,

我找了半天终于找到出处:

就是这个没头没尾的图,

我核对了一下wind,发现这是截至一季度末的

那么剩下几个数据是否属实?

答案是:属实,但是截至22年底的。

如果把这半年的考虑进去,234亿变成364亿。[捂脸]

去掉刚刚卸任的两只,也有317亿。

我直呼好家伙!她是怎么做到的![惊呆]

拉了一下明星基金“中欧医疗健康”成立以来的数,

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随着净值飙涨,申购越发汹涌。可以说投资者追涨杀跌迹象明显

2.单位净值达峰后,规模达峰紧随其后,接踵而至的便是巨额亏损(虚线以内)。

事实上,规模是投资者申赎和净值涨跌双重因素构成,

双重因素几乎同时达峰就意味着,大多数基民买在山岗。

再清楚一些的表格如下

也就是,规模扩张到大几百亿后,

基数在那放着,单位净值跌20个点就是上百亿的亏损。

——很多人觉得基金公司有责任在高位限购。

当然这是个办法,

但从开放式基金本身的属性来讲,

投资者来去自由,不限制申购本身也没什么错。[拜托]

作为ETF领域浸淫多年的(●—●),

我自然顺手拉了一下相关ETF的情况以作对比(以最大的医药ETF为例),

结果不出所料:

结论如下:

1.随着净值逐步回落,申购愈发放大。投资者“越跌越买”的特征非常鲜明(虚线内)

2.亏损随着规模的扩张温和放大

当前净值已回落至16年水平,而该阶段申购的筹码是最多的,整体的成本其实并不算太高。

说到这里,不觉有感而发:

每个主动基金经理,在更广义的维度上,其实也是个被动投资者。

——被动的受制于当下市场风格或者风口,

在大势面前,主观能做的毕竟太有限。

从上面的两张单位净值的图也能看出,在医药的一波大行情来临时,

1.被动指数净值从1涨到3.5,;顶流主动基金经理可以将净值从1做到4.5——差距其实没有想象中那么大[想一下]

2.落实到投资者的体验上相差就更大了。主动基金买者多以巨亏收尾;被动基金买着由于巧妙地“逢低买入”,最终反而获取更好的收益体验。更何况,ETF的基金经理离职对基金本身的投资几乎无影响——换个人,依然是跟着指数走。[狗头]

我仿佛看到了一个时代渐行渐近。

ETF投资必将是大势所趋。

投ETF,做自己的基金经理。

$医药ETF(SH512010)$$上证指数(SH000001)$ $恒瑞医药(SH600276)$ #葛兰# #股民日常# @今日话题 @雪球创作者中心

PS:封面图不是韭菜,是兰花[呵呵]

全部讨论

2023-10-09 08:14

从21年中算到现在的两年更可怕。
另外,别扯什么"投资者来去自由"。从22年1月份,葛大妈广而告之地花200万买自己基金后,它又"帮"基民亏了415亿的真金白银!而她用自己的200万的诱饵,骗到的是基民20个亿的管理费! 这算盘打得不要太响。妥妥的现实版的"老乡别跑"嘛

2023-10-10 10:28

除了管理费,大概猜测下剧本:
第一步:后面换个基金经理,成立新基金,继续骗,第二步:新基金经理通过新基金小规模时取得高收益,制造盈利能力强的虚假景象,然后在高位大规模发行基金,然后继续亏,然后继续解聘这位基金经理,重蹈葛兰故事,,如此往复收割

2023-10-09 07:20

严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