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债期货卷土重来,中国证券市场的自我救赎?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网页链接


国债期货在中国证券史上的传奇色彩毋庸置疑,18年之前的“3·27”国债期货事件仍是市场人士津津乐道的话题。

根据当时的官方说法,“鉴于中国当时不具备开展国债期货交易的基本条件”,此这一证券品种被叫停,而此事件也引发了中国证券市场的接连巨变,第一大证券公司轰然倒地并遭瓜分、中国证券行业的格局开始改写、名噪一时的涌金系掌门人魏东开始崭露头角、中国金融期货出现空白期长达15年之久,而影响最深远的变化,无疑是中国证券市场风险管理和市场化运作的必要性被空前重视。

近日国债期货获批的消息再次传来,高层希望借此来推动利率市场化的进程。7月2日,一位金融机构高层表示,今时的市场环境与“3·27”国债期货事件时已经大不相同,机构与监管层对风险的控制和认识已经今非昔比。

中金所总经理张慎峰近日也在2013年陆家嘴论坛上表示,目前推出国债期货可谓恰逢其时,这一产品将在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当中发挥非常好的促进作用。张慎峰对腾讯财经透露,国债期货有可能在2013年内推出。

国债期货18年后重启,在这一过程中,中国证券市场一直用血和泪,来学习不再重蹈覆辙的方式。随着国债期货再出发,中国证券市场的自我救赎也正式开始。

呼之欲出的国债期货

时隔18年,改头换面的国债期货设计方案已经被放上高层的议程。近日有消息人士称,国债期货已经于6月获得国务院批准,何时正式推出则未明确。

接近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国债期货设计的主体机构——的人士早在年初就对腾讯财经表示,国债期货的合约、制度设计已经就绪。从合约设计、托管机制、参与主体来看,这可能是中国迄今为止设计的最为复杂的衍生品。更令人期待的是,国债期货可能弥补人民币市场长期存在的衍生品空缺,成为利率风险管理的重要工具。

刚刚经历过6月“钱荒”,市场开始意识到利率市场化已经迫在眉睫,而有效的风险管理工具正是他们所急缺的。合约设计改头换面国债期货曾经是中国资本市场的活跃品种,但1995年“3·27国债期货事件”的爆发,令中国国债期货的发展进程戛然而止。事件最终以万国证券和申银证券合并、一代金融教父管金生锒铛入狱告终。前车之鉴令新的国债期货仿真合约设计更加谨慎。

自1995年国债期货被叫停后,中国金融期货市场出现了15年的空白,直到2010年股指期货推出,这一局面才得以改善。

此后国债期货逐渐被提上议程。2011年,仿真交易首先由中金所内部员工参与;2012年2月-4月逐步开放,分批次发展期货、银行、证券、银行、基金等机构投资者参与;2012年4月23日起扩展到全市场参与,在全市场范围进行系统测试和演练,为产品的正式上市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目前仿真合约已经基本成形,以面值100万元人民币、票面利率3%的5年期期国债为标的;可交割债券为在交割月首日剩余期限为4-7年的固定利率国债;最小变动价位0.002元,即每张合约的最小变动20元;最低交易保证金为合约价值的2%;每日价格最大波动限制为上一交易日结算价的±2%。

同时仿真交易,也帮助机构找到了最初设计时的不足。浙商期货分析师沈文卓对腾讯财经表示,刚开始最小变动价位设为0.01元,但是经过仿真交易发现这个点位设置的过大,后来最小变动价位就调整为现在的0.002元。

与“327”国债期货合约相比,仿真国债期货合约对应的可交割债券现货存量规模较高,保证金比例比率提高,并设有单日最大涨幅限制及限仓制度,极大地提高了国债期货交易、交割的安全性。

据沈文卓介绍,国债期货自2012年2月13日仿真交易启动以来,仿真运行已超过一年时间,期间国债期货仿真交易运行平稳,顺利完成6次交割,运行已经比较成熟。并且中金所董事长张慎峰在6月底的2013陆家嘴论坛上表示,目前推出国债期货“恰逢其时”,预示着时隔18年之后,国债期货重新登场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