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子,撒下爱国主义的种子。

发布于: iPhone转发:0回复:0喜欢:0

出 品 人:大秦文化

联合出品:道氏资本

很久以前写的一篇,再转载一下。


今天是端午节,每一个中国人除了要吃粽子之外,还会在心中默默祭奠一位古人,他就是屈原。


经过考证,端午节是中国非常古老的节日,其实在屈原所处战国时代之前就已经存在了,只是当爱国诗人屈原抱石投身汨罗江,自杀殉国后,国人才开始将传统的端午节专门用作屈原的祭日来纪念他。


屈原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他所处怎样一个时代,为什么值得我们如此厚爱?



壹、我本贵人

屈子,芈姓,屈氏,约公元前340年生,公元前278年卒,中国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出生于楚国丹阳秭归(今湖北宜昌),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芈姓,这是楚国的国姓。屈氏,因家族首领在楚国王族那里已经获得了封地屈邑,其后世以封地为氏。


有点出乎意外,屈原是具有合法封地的正宗贵族。一个衣食无忧的贵族,因为心系国家兴旺,怀部着满腔忧愤而选择了自杀。春秋战国,礼崩乐坏,屈原与我们了解到的那个时代的大部分贵族相比,显得格格不入。



贰、怀王赏识

《史记.屈原列传》里提到:“屈原者,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在《史记》里,我们看到一个记忆力超强、智商高、情商高,又具有深厚文学素养的政治家屈原。学习能力超群,具有学霸素养,但又不是书呆子,又善于交际,屈原得到了楚怀王的绝对赏识,被提拔为左徒,达到人生巅峰。


在很多人的记忆里,屈原的自杀似乎该归咎于楚怀王。是他亲小人,远贤臣,昏庸无能,造成国家衰败,还冷落了屈原,最终导致屈原自杀。


其实,这是不准确的。因为屈原的复合型全能人才,怀王是非常喜欢屈原的,可以说两人的关系非常之好。而且,历史上的怀王也非无为之辈,他身上具备着楚国先祖审时度势,坚韧刚强的品性。


一切的转折,来自于一场秦楚恩怨。



叁、秦楚恩怨

公元前301年, 齐国联合韩、魏、秦四国攻打楚国。


其实,原本齐楚才是传统联盟国家。为了打破齐楚联盟,秦相张仪用国人熟知的很低劣的手段欺骗楚怀王,搞垮了齐楚联盟。这一次,耿耿于怀的齐国联合四国一起找楚国算账。


就在此时,竟然发生了一件小插曲,秦国昭襄王给楚怀王送去一封信。


公元前299年,秦昭襄王给楚怀王写信邀请怀王于秦地武关相见结盟。怀王赴约,结果被秦王嬴稷扣留,并索要楚国土地。作为一个秦迷,每每看到这里的时候,我都很是叹息。惊叹战国时代套路之深,哀叹楚怀王之怜,惜叹秦王嬴稷之不该。


最终,楚怀王严词拒绝了秦王的要求,保留了他作为一个王族的气节,但怀王最终都没有能回到楚国,一直留在秦国愤愤而客死他乡。


嬴稷也没有得到他想要的,反而平添一些恶名。作为长平之战的主导者,其在秦国历史上是举足轻重的人物,这成为他永远无法抹去的污点。


而留在楚国的屈原,想必一定是哀伤无比。那个最欣赏他的人屈辱而去,这个他最深爱的国,已经显露出难以挽回的衰败迹象。



肆、初被流放

屈原被新任楚王顷襄王流放了,这一定完全出乎屈原的预料。


因为当所有人,包括怀王的儿子在内,都在建议怀王去秦国赴约的时候,只有屈原一个人表示过反对。


而屈原的远见卓识并没有带给他应有的赏识,反而成为新楚王的内心芥蒂。新楚王也许不愿意,每次和屈原在一起的时候,仿佛总是被批判成愚蠢和不孝。


此时此刻,屈原心里已经开始满是怨恨。


他一定是恨透了秦国。这个逐渐强大起来的邻国,用拙劣的手段多次欺骗了自己的国家。而且似乎这个敌国的强大又无法阻挡。


他一定怨恨此时楚国的贵族们,他们只贪图一时享乐,没有责任和忧患,没有给自己君王复仇的勇气。


他也会哀怨自己的命运,赏识自己的君王客死他乡,自己无能为力,而一腔报国的愿望不被国家认可。


他一定也多少有些埋怨怀王,他是自己的知己,却不够小心谨慎,以致阴阳两隔。


然而,就在这样的愤慨和怨恨中,《离骚》、《九歌》、《九章》、《天问》、《渔父》、《招魂》,一篇篇惊世之作却诞生了。



伍、国风楚辞

在被流放之后,已过不惑之年的屈原,将全部身心投入到文化创作领域。一个政治家屈原消失了,而诗人屈原出现了,并在中国文化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整个中原国家,多少代人,才凑出一本合集《诗经》;而楚国,只有屈子一人,便可与之抗衡。在被边缘化这么多年来,楚文化第一次走向台前,并傲视群雄。


从此,现实主义的《国风》,搭配上浪漫主义的《离骚》,才够风骚。北《诗经》,南《离骚》,二者完美组合,构成了中国文化的基石。


这一创作,过去了二十年,已是花甲老者的屈原,似乎可以在诗歌的陪伴中,安度晚年了。


可是,谁也没能预料,醉心诗歌创作,并没有能抚平屈原内心深处的积怨和孤独。内心强大如你的屈子,还是无法抵抗那突如而来的消息,以至他选择了赴死。



陆、万念俱灰

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带兵攻破楚国都城郢都。一时间,楚国狼烟四起,唉声遍野。


其实,此时的楚国,从国家版图和军力上来说,实力尚存,绝对算不上亡国。但在屈原眼里,楚国已经看不到任何希望了。


正在被流放的屈原,感念怀王,又报国无门,也许他看到王公大族们狼狈地拖家带口,四散奔逃的场景,还是当年那一批傲慢的嘴脸,屈原万念俱灰,内心的希望已经死了。


《楚辞.渔父》

举世皆浊我独清

众人皆醉我独醒


也许,只有这首自己的渔父可以表达他的内心。


屈原也是贵族,也有封地和人民,他也可以加入撤退大军。但是,即使所有人都跑了,屈原也不会跑,他有着一种近似洁癖的操行。


《怀沙》(节选)

滔滔孟夏兮,草木莽莽。

伤怀永哀兮,汩徂南土。


郁结纡轸兮,离愍而长鞠。

抚情效志兮,冤屈而自抑。


易初本迪兮,君子所鄙。

章画志墨兮,前图未改。


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

故将愁苦而终穷。


已生无可恋,准备以死明志的屈子,在写下绝笔《怀沙》后,抱着石头,纵身跳入汨罗江中,而此时,他已是60多岁的老人。



柒、屈子重生

回到我们前面提过的问题。为什么是屈原,值得我们如此厚爱?一定要把传统节日端午节,专门封赐于他,两千多年从未中断。


一个瘦弱的老者,在纷乱的战国,明智正在开启的时代,第一次把爱国主义的种子撒在中华大地,从此,爱国主义正式觉醒!


我们可以为家族去死,为爱人去死,为真理去死,而屈原告诉我们,我们也可以为祖国去死。为祖国去死,这是中华第一次。在此之前,爱国主义轻描淡写,从来没有一个人如此浓重的提到。


2000年后,屈原被再次大力提出的时候,竟然是抗日战争最艰难的时候。国人不论军人还是学者、商人、普通百姓,在屈原精神的鼓舞下艰难而不屈不挠的与侵略者作殊死抵抗,并取得最终的胜利。


历史沧海桑田,所有的痕迹终会被掩埋,但是几千年来,爱国主义的信仰却深深地根植于我们的内心深处某一个角落,志向不改,初心不变。

$上证指数(SH000001)$

$恒生指数(HKHSI)$

$道琼斯指数(.DJI)$


说明:我是秦迷,喜欢春秋战国的历史,第一次写历史类的文字。不是历史学家,也不是作家,错漏难免,欢迎大家交流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