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盛和夫:应对经济萧条,有如下4点建议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遥想2008年那场百年难遇的世界金融危机,整个世界可能同时陷入萧条,人人惶恐不安。

 

在这混沌的、前景难测的时代,企业家应该怎么办,应该如何带领员工走出困境?

 

届时,日本哲人企业家稻盛和夫,与时任阿里巴巴CEO马云,就企业家面对危机应有的心态、以人为本的经营等本质性话题展开了对话。

 

资本市场换汤不换药,其当时的对话,对于现如今的我们,依旧能够起到一定的激励和借鉴作用。

 

 

稻盛:当下这场金融危机,我认为是自然对人类的惩戒,他们要求人类进行深刻的反省。“希望更加富裕、更加便利”——人类的这种欲望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构筑了近代的文明社会。

 

然而欲望的膨胀会带来什么结果呢?“月盈则亏”,这是天理。欲望过分膨胀,太满则亏。为了向人类证明这个真理,危机降临了。

 

今天的危机教育我们应该懂得“知足”,应该学会谦虚。当今的社会现象提醒我们,企业家在经营企业的过程中必须始终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

 

马云:我与稻盛先生的想法不谋而合。人很容易健忘。

 

人们经历了1997~1998年的亚洲金融风暴,经历了2001~2002年的网络泡沫的破裂,但到了去年这个时候,这样的教训人们已经遗忘殆尽。

 

众人的话题尽是“钱赚了多少倍,投资股票获了多少利”等,我对这种反常的状况抱有强烈的危机感。我从去年年底就告诫我的员工“严冬就要来临”“要为过冬做好储备” 。

 

马云:人在本质上具备善、恶两个侧面,人总会追求灵魂的纯洁与善良,但恶的一面又会时时冒出。正如稻盛先生所言,自私的欲望使人疯狂。

 

今天的世界正直面空前的、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但重要的是,越是面临危机,企业家越应该冷静,因为真正优秀的企业就应该将危机变成机会。

 

我想,与其说这是灾难,不如说作为经营者,我们获得了测试自身实力的一次难得的机会,对待危机应该有这样乐观的思考。

 

01

 

平时的“储备”很关键

 

稻盛:凡是优秀的企业,都会把萧条看作再次成长的机会,把萧条当作一种食粮,全体员工团结一致、共同奋斗。京瓷创办近50年来,我就用这种思想经营企业。

 

刚才讲到了“谦虚经营”。另外还有一点很关键,那就是“储备”。企业储备了多少现金,能够承受多长、多重的萧条的打击,在萧条中有无实力抓住新的机会,重要的就是有无足够的“储备”。

 

然而,现代资本主义的中心—美国华尔街的先生们却不喜欢我的经营思想,因为我储备了大量的现金和存款(笑)。

 

他们认为企业拥有大量现金对股东而言并非好事,他们希望以钱生钱,让金钱更多地获利。

 

他们看重ROE(自有资本利润率),就是说相对于自有资金而言产生了多少利润。用这个指标来考核,就要减少现金存款、减少自有资本,这样来提高股东的收益率。

 

但是,企业过于“瘦身”就无力承受危机,没有储备也无法抓住再发展的机会。要把萧条、把危机变成机会,就必须在平时不断增加储备,经营企业应该脚踏实地。

 

 

马云:阿里巴巴自创业以来一直贯彻“客户第一、员工第二、股东第三”的经营原则。

 

作为企业家,我们必须看到客户和股东不注意的事物,看到别人看不见的东西。我平时经常考虑的是,有什么灾难可能会降临,什么东西可能会击垮我们。

 

同时,在经济景气时注重储备,在经济不好时进行投资,而要做到这一点确实需要有丰厚的现金储备

 

中国有句话叫“阳光底下修屋顶”,就是说屋顶必须在晴天认真修好,等到下雨时再修就为时过晚了。

 

02

 

18位志同道合的伙伴

 

稻盛:企业如果没有社会价值就不能发展,也不能生存,经营企业不能自以为是,而必须满足社会的需求。阿里巴巴获得社会的认可,取得巨大的成功,而马先生却不失谦虚之心,这很难得。

 

马云:最初我借款2000美元开始做生意,失败多于成功。1995年初设立网络企业,又不成功。接着又去北京,与外经贸部合作做项目也不顺利。

 

后来我萌生了通过网络向中小企业提供服务的想法,并一直秉持这个理想。当时赞同我理想的包括我在内一共18个伙伴,大家共同创建了阿里巴巴

 

马云:18个人中只有3个人是技术员,而且水平也不高。

 

1999年2月21日,我们18个人聚在一起,就今后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方向、全世界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我滔滔不绝地讲了2个小时。

 

18个人一律不向亲友借钱,就以自己口袋里的钱出资,一共5万美元。大家商定,各自准备好10个月的生活费,经过10个月的努力,如果一事无成,大家就散伙,各奔前程。

 

每月工资只付500元,不同意的人不要勉强,但如果赞同我的理念,大家就合伙干。当然他们都能找到收入更高的工作,但大家对一个共同的理想产生了共鸣。

 

 

03

 

成功不属于个人

 

稻盛:靠理想和使命把大家团结起来,是难能可贵的。这让我想起了当时和8个同伴一起创办京瓷的情景。

 

我们没有资金,没有设备,有的只是我对新型陶瓷开发研究所倾注的热情。

 

当时的条件甚至无法保障大家的生活,但是这7个人对我的理想产生了共鸣,决定追随我阿里巴巴同京瓷所处的时代不同,但创业的过程非常相似。

 

京瓷的成功不是靠我的才能,而是靠伙伴和有关人员的帮助,我觉得自己很幸运。

 

马云:我也觉得自己很幸运。我高中考过2次,大学考过3次,多次找工作却没有一家肯录用我。我的能力、学历、长相都不怎么样,以一般常识来看,我不该受到那么高的评价。

 

稻盛:人的才能有差异,智力有差异,但人的本质都一样。佛教讲“山川草木,悉皆成佛”。森罗万象、一切事物都内藏佛性,而佛的本质每个人都是一样的,只是外形改变,变成一个个不同的人。

 

在人生这场戏剧中,我扮演了京瓷创业者的角色,只是作为一个角色演出而已,这是一种偶然,这个成功不属于我个人。

 

因为我有这个思想,所以我至今不失谦虚之心。创业半个世纪以来,遭遇种种困难:经济危机、日元升值、泡沫破裂等,尽管如此,我们照样持续发展,我想原因就在于自己没有失却谦虚,或者说自己一直追求谦虚。

 

一时成功的人而后没落,原因就在于他们“我呀我”的,自以为是,忘却了谦虚。我希望马先生能够一如既往,保持今日的谦虚,将企业经营得更加出色。

 

稻盛: 日本古语中有“言灵”这个词,就是说必须将灵魂注入语言。“自己认为非这样做不可”,讲这话时必须抱着信念,在语言中注入自己的灵魂,这样才能发挥语言的威力。做不到这一点,就无法震撼人心,人们就不受感动,也不会行动。我从年轻时起就一直按这条原则思考并行动。

 

我讨厌那些讲起话来嘴上轻飘飘的领导人。口才不好没关系,但话语中要灌注灵魂,特别是在当今严峻的经济形势中,领导人对自己所说的话必须充分负责,与人交流时要注入自己的灵魂和生命,这很重要。

 

 

马云:稻盛先生说得对。语言的本质不在于表面辞藻的华丽,而在于表达心底的声音。

 

我认为不需要讲漂亮话,只要触及事情的本质,就能打动员工的心。

 

人有生病的时候,公司也一样,患上感冒就需要治疗。如果因病症轻微而忽视,病情就可能恶化,变成重症。经营者必须随时把握公司的健康状况和公司的心态。

 

我常对员工们讲“我是水泥”。“水泥”可以把许多东西凝聚在一起,是人,就让大家团结在一起;是物,凝聚后就可以变大。企业家必须不断加深对员工的理解,加强与员工的交流。

 

去年年底,阿里巴巴经营形势喜人,有些年轻员工不免得意忘形。这时候我觉得有必要用语言来告诫员工,我说:“我预感某种坏事将会发生,让我们认真准备,有备无患。”

 

当然只讲一次,许多人听不进去,两次、三次反复讲,随着员工们对现实情况的理解不断深入,他们就会用心倾听我的讲话。

 

04

 

以人为本的经营在中国

 

稻盛:我已退出经营第一线,不再直接对员工们讲话。但过去经济不景气时,我总是强调以下几点。

 

第一,形势确实不容乐观,但是我们决不悲观。

 

第二,团结一致。萧条降临,公司里会出现不协调的声音,因此萧条期要比平时更加强调团结。

 

第三,大家一起动脑筋想办法,从点滴做起,努力削减费用,这是继续生存的绝对条件。

 

第四,全员营销。人人都当推销员,争取订单,不光是老客户,还要敲开新客户的门。借着萧条在各个方面钻研创新,才能为企业的再次起飞创造条件。

 

马云:我认为企业成长可划分为三个阶段:

 

首先是创业期,企业要生存下来,这是第一阶段;

 

然后是成长期,这时要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建立明确的事业模式,这是第二阶段;

 

最后是发展期,这时要充实技术和资金,实现飞跃性发展,这是第三阶段。

 

到了今天,企业家最关心的问题是有关人本身的问题。人为什么活着?企业存在的意义何在?我们应该对社会做出怎样的贡献?

 

当前的金融危机是中日两国企业家加强民间交流的机会。中日之间的交流迄今为止还相当不足,而直面共同的困难,正是加强两国企业家之间相互理解、共同开拓未来的一个良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