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投资——教育篇

发布于: 修改于: Android转发:0回复:0喜欢:0


未来的技术较量,实质上是人才之争,这是不容置疑的。那么,对我们的教育又有什么视角冲击呢?
近日,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在最新一次谈话中提到,我们即将进入第四次工业革命,基础就是大算力,今天的年轻人有可能就是明天的领袖。问题来了,今天的教育,又能如何为明天的核心竞争力发力?
我梳理了他近年来重要讲话中对教育的见解,可以从中更全面和系统地了解他的教育观,也启发了我们对教育的理解。关于教育论述,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学校管理。当华为遭受美国的制裁打压时,他认为要学习衡水中学的精神。但也不是完全赞同,毕竟是应试教育的产物。
第二、教育理念。他是支持素质教育的,但在学子身上看到弥足珍贵的东西。这里有几点值得借鉴:1、教育,最重要的不是标准答案,而是投资未来的目光;2、优秀的教育不能同质化;3、优秀的人才是从尊师重识中来……
第三、教育模式。倡导因材施教,差异化教学。高等学校不要强调统一教材,中小学齐步走会埋没天才,借鉴麻省理工的课堂模式。
第四、教育资源。呼吁信息化要加速,把好学校的课程放在网上,带动西部,从而解决促进均衡布局。
我也多次提及教育相关的话题,也将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进行过对比(详见《素质篇》、《研究篇》和《争辩篇》等)。至此,也提出不少观点:
第一、转变观念。三十年代,北大校长胡适提出研究型学习(素质教育的雏形),其中四大思想:“完全”教育、家庭教育、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后来,基于某些原因,被标准化考试所束缚,进入应试教育时代。但是,企业发展的需要,技术研究的提升,新型人才的培养,迫使我们要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过渡。
第二、交流共享。从高中、初中和小学三个阶段,分别委派同志到名校观摩、讨论,分享方法和资源(如模式、课件和练习等),回来后介绍、探究和推广经验。结合本地的实际,做出自己的特色,大胆地加以创新。
第三、校企联络。企业要知道自己需要什么类型的人才,主动和高校加强合作,学校要有针对性地开设实用性较强的课程。此举,亦有利于解决家长和学生在读书和就业方面的顾虑。我个人认为,专才比多才更优,主打某个学科,其它的了解为宜(有争议,尚待商榷)。
第四、洋为中用。学习日本、美国和德国的先进经验,使教育改革向纵深迈进,同时提高教师的收入,吸引最优秀的人才进入教育行业,毕竟教育是国家的未来。
第五、更新设备。在省、市、县建立大型的图书馆和实验中心,经供人们查阅资料、借用器材和使用技术(绝密的除外)。
第六、技术沉淀。核心技术,需要几批人的努力,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积累下来的东西,留在公司或下放给学校,让人们吸收和改进。
……
仅是一己之见,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这是我对教育的看法,如有错误之处,恳请批评指正(图文无关)。
完成于碧桂园·丰汇城
2024.04.14(16:00)

上一篇—————目录—————下一篇